职教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职教论坛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 36-1078/G4 国内刊号
  • 1001-7518 国际刊号
  • 2.1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职教论坛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职教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名家视点、理论经纬、专题研究、课程教学、政策研究、师资建设、继续教育、院校发展、百家论苑、比较研究

职教论坛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道酬勤 勤须得法1-

供给侧改革战略推动下高职院校质量管理模式改革研究5-12

摘要:针对新常态背景下国际经济形势与国内经济发展问题,国家制定供给侧结构改革战略。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的高职院校,核心要素与供给侧结构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供给侧质量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缺乏质量管理意识、核心要素质量不高、外部控制质量管理模式失效、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导致质量问题、培养过程质量标准体系缺失、培养质量文化建设严重滞后等阻碍高职院校战略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亟需建立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的新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分析——以2011-2016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为对象13-17

摘要:开展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是丰富职业教育理论、促进职业教育实践发展的重要举措。以2011-2016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为参照点,关注立项课题的层次与数量、课题立项单位的性质、课题立项单位在各省的分布、立项课题的研究领域、立项课题主题的高频词,得出结论:职业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但地位依然较弱;本科院校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主体,且地位不断强化;职业教育研究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职业教育研究与政策导向、热点问题的相关性较高。

基于同质性审视的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研究18-23

摘要:我国经济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亟需大批量高端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过程中,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探索先行,亟待理念层面的正名,并明确方向性的规划和指引。笔者理性审视职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的同质性,指出两种类型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情景化教学实施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性同质与关联,进而提出高职应用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规划的原则、思路以及职业能力培养取向,并指出现场工程师导向的专业课程行动。

现代学徒制典型性问题的分析与破解——基于广东现代学徒制标准研制的实践视角24-27

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探索试行现代学徒制已上升为国家意志,随着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不断深入,诸如“伪学徒制”“非现代”等典型性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影响着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向纵深开展。以广东现代学徒制标准研制实践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标准研制中的人才高端培养、学徒在岗成才、典型工作任务引领、学历岗位兼顾等四大关键性问题,以标准的方式去除我国现代学徒制中的“伪学徒制”“非现代”等因素,破解一系列现代学徒制典型性问题。

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与思考28-34

摘要: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分层设计与实施系统的、完整的管理制度是基础。依据制度分析理论的指导与校企双主体参与人才培养的现实特征,尝试建构了国家战略层、行业战术层、校企实施层等三个层级主体的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体系框架,并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详细阐述了校企实施微观层面的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应涵盖的总体内容。基于制度的顶层规划、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提出国家宏观决策层要加强立法,完善政策;中观战术层要规范标准,加强监管;微观实施层加强谋划,系统推进的完善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现代学徒制中影响师傅带徒积极性的制约因素探析35-38

摘要: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师傅作为利益相关者之一,其带徒积极性直接影响学徒制的顺利开展和学徒培养的质量,经分析发现,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存在师傅的替代忧虑、利益抉择和情感偏向等三个影响现代学徒制中师傅带徒积极性的因素。由于师傅带徒积极性直接影响到现代学徒制中学徒培养的质量,继而从构建制度环境,保障师傅的劳动安全;实施激励机制,确保企业师傅的利益;强调尊师重教,构建和谐的师徒关系等三个方面提出消除影响师傅带徒积极性的制约因素。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实践样态、存在问题及提升策略——基于浙江省47所高职院校质量报告的分析39-44

摘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科技研发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以社会培训服务区域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提升,以文化资源服务区域文化建设和社区教育发展等方面。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服务域”分布不均衡、社会服务整体层次不高、示范与非示范院校间能力差异较大、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政府要通过搭建平台促进社会服务层次提升,非示范院校应加强提升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院校要建立与完善社会服务内部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指标研究45-53

摘要:在通过对以往和现有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梳理、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能够全面反映高职教育本质属性的关键维度。同时基于对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质、构成要素等理论问题的进一步明确,考虑到现有政策文件中对内涵建设的要求,又对这些关键维度进行了深度挖掘,进一步细化为能够真正体现出“内涵”特征、能够反映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学术前沿61-66

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企业主体责任67-70

摘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职业教育必须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教育组织形式,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培养人才和技术服务。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指企业作为“产品”需求者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产品定制”活动,主导学校按照行业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和技术服务。鉴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利益调节机制不完善、利益相关者职责不明确、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落实企业的职业教育主体责任应首先构筑利益相关者责任体系,拓宽企业参与路径,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利益补偿机制。

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囿与推进路径71-77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定位存在认识误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陈旧、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和校内外协同机制、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常态下的引领作用,应把握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变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知识课堂”走向“能力课堂”;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打造“政、校、企”多主体协同的创新创业支持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有效“聚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后备支撑;构建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经济伦理探析78-81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遭到了挑战,其市场化趋势日益凸显,从由政府导向的计划型向市场导向的市场型转化,市场化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中交织着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文章试从经济伦理学视角来浅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原则以及方法。

高职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三大困境刍议82-85

摘要:促进劳动者执着追求产品质量的极致,回应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跨越是传承与培育工匠精神的逻辑起点。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既是对劳动者“才”(技术技能)的要求,更是对劳动者“德”(职业道德与素养)的考验。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传承和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面临着三大现实的困境:一是文化困境,即历史文化传统的偏见和社会价值导向的异化;二是制度困境,即工匠培养制度的缺失与市场管理制度的失位;三是模式困境,即培养模式的“技术主义”偏差与教学模式“说”和“做”的悖论。

德国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法律保障及其启示——基于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的文本分析86-91

摘要: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除了企业自身积极参与以及其他社会条件支持外,还需法律予以确认。这种确认既是对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认可,也是一种倡导和规范。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给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以法律保障,凸显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促使德国职业教育得以健康发展。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历史、实际效果以及法律的及时巩固与更新有因果关联。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传统与现实以及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确认,对中国职业教育法律的改革与完善以及职业教育实践发展具有现实启示价值。

抗战前夕职业学校发展困境研究92-96

摘要:何清儒、郑文汉等人于民国二十二年根据全国职业教育调查资料展开系统、全面地整理,完成了《全国职业学校概况》一书,对于爬梳抗战前夕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脉络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该书的考察,可见抗战前夕我国职业学校出现了一些共性的困境问题,其中以经费紧张最为普遍和突出。与当时时局紧密关联,多数职业学校或因经济衰落、财政不振,或因教育政策导向异趣而致使学校硬件设备无法同步,极大地制约了抗战前夕职业教育发展“生存空间”的拓展。

《职教论坛》2017年选题指南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