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职教论坛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 36-1078/G4 国内刊号
  • 1001-7518 国际刊号
  • 2.1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职教论坛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职教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名家视点、理论经纬、专题研究、课程教学、政策研究、师资建设、继续教育、院校发展、百家论苑、比较研究

职教论坛 2016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职教论坛杂志名家视野
职业院校的“断舍离”1-1

摘要:我经常翻看语文刊物《咬文嚼字》,杂志虽小,影响很大,我能从中了解和学习到好多汉语言知识。每年《咬文嚼字》编辑部都会集合国内语言文字专家评选本年度十大流行语,2014年年度十大流行语中有"断舍离"这个词,它源自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著《断舍离》一书。山下英子倡导通过"做减法",收拾好自己居住的房屋,让自己处在宽敞明亮的空间,从而过简单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

职教论坛杂志理论经纬
现代学徒制: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优择”与“低保”5-10

摘要:国际上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模式主要有"直接过渡"模式、"同时过渡"模式和"推迟过渡"模式三种。现代学徒制作为"同时过渡"模式的典型代表,以其成本分担合理、质量保障较大和社会收益较高等优势在三种模式的差异比较中成为国际上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最优选择,同时也是我国学徒制从古至今演变的现实选择。为促使青年从学校到工作平稳、顺利、高效过渡,我国不仅需要对现代学徒制作出本土化的界定,还需在主体、法律以及平台等方面进行最低保障的探索。

“后示范”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理念11-15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后示范"时期,质量评价理念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推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理念呈现出"与人无涉"、单一且行政色彩浓厚以及短暂单向等特点。"后示范"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改革与发展应重塑教育质量评价理念,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开展应以"以人为本"、多主体利益兼顾、回应协商和双向交互等为质量评价理念,为评价活动的有效开展树立思想先导。

以供给侧改革思路提高高职教育吸引力16-20

摘要:以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提高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就是要以构建公平的体制机制为前提,充分保障高职教育的机会公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立足点,打造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积极创新发展,开拓高职教育发展的空间,最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职教论坛杂志专题研究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21-26

摘要:重拾"工匠精神"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工匠精神",将工匠卓越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贯穿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及其职业道德建设,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将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耦合起来,以更好地提高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27-32

摘要:现代学徒制为当代"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体制基础。当代"工匠精神"是在传统"工匠精神"基础上的传承与发展。从分析古代学徒制的历史意蕴,到归纳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的时代表征发现,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扎根"于现代学徒制之中,企业作为协同培育主体,充分发挥师父角色的作用,制定学徒实习规范及"工匠精神"考核标准;职业院校通过开展思政道德素质教育,组织职业精神实践教育活动;政府要引导转变社会就业观念,制定奖励政策激励工匠;社会力量要继续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搭建信息平台提高工匠的职业尊重。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33-37

摘要:以"工匠精神"的内涵释义为逻辑起点,在深入解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时代意蕴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通过"牢固树立全新理念,凝聚社会普遍共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健全政策制度安排;注重先进文化引领,营造优质社会环境"等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的策略构想,以期为打造技能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积极推进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提供可供参考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

职教论坛杂志职教时论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支持——基于政策执行失效视角的考察38-44

摘要:在职业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象征式、附加式、抵制式、歪曲式与机械式等执行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度,进而影响到职业教育实践的有效展开。导致政策执行失效的主要原因有政策本身的缺陷,执行者综合素质及其对政策价值认同度较低,执行环境的复杂性,监督机制的缺失,执行主体间的利益冲突,等等。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提高职业教育政策本身的质量,协调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关系;加强执行主体教育培养工作,寻求政策价值认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机制,构建良性政策支持环境;搭建全方位监督体系,完善政策监督机制;明确各利益主体的权责,实现互利共赢。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职业教育制度建设路径45-49

摘要:制度维系着一种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存在和运行,人创造了制度,制度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始终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中进行的,制度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而制度本身又处于不断革新和完善之中。制度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二者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逻辑关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语境下,应在政策层面做好制度设计,在实践层面注重制度创新,以此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职教论坛杂志院校治理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50-56

摘要: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是我国高职教育新的战略选择,是保障应用性高等教育质量和特色的举措。双主体办学具有跨界治理的属性,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具有特定的价值与目标、结构与功能。"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是国外先进经验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具备"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是破解"壁炉现象"的可行之道。高校与企业遵循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现代学徒制,在政府的主导下构建一个法律为基、双元为体、责任共担、校企协调等体系完备的校企合作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整体效益。

职教论坛杂志学术前沿
促进流动性学习: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转换体系探析57-57

摘要:刘晓、梁晨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中撰文,基于欧洲职业教育培训学分转换体系实践区的战略.分析了该实践区在促进劳动力流动和终身学习体制发展方面的特征与优势,提出了他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分转换和转移、促进地域劳动力和发展终身教育事业方面的启示意义。首先,作者从发展背景和实践区缔约政策两个方面阐述了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转换体系实践区的建立过程。在发展背景上。作者分析了各国建立该体系的需求、作用和目标;在实践区缔约政策上,作者从建立宗旨、会议的目标、资料搜集运用、地域性、语言以及对各自角色界定的角度加以描述。

正和博弈:高等职业教育利益主体的诉求57-57

摘要:宗诚、王常文在《江苏高教》2016年第2期中撰文,用正和博弈理论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利益主体的诉求,阐述了平衡高等职业教育主体间利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主体间利益博弈现状,并提出了正和博弈实现的基本条件。平衡高等职业教育主体间的利益是指包括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行业企业等高等职业教育所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共同参与“以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合理而准确地定位和协调各方主体利益,明确各主体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实现融合式全流程协同育人。不同主体之间需求平衡需要政府的参与。需要确立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应发挥育人的作用和责任,高校应树立现代学校制度理念、创建品牌意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领行业发展、适应产业需求。

高职教育“县校合作”协同创新机制探析57-58

摘要:姚奇富、熊惠平、郑琼鸽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中撰文,详细阐述了高职教育"县校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构建高职教育"县校合作"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该文所说的高职教育"县校合作"协同创新机制,是指以县政府和高职院校为主导的、政校企所(科研院所)等相关利益方多元协作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而实现资源共享和创新共赢的组织和制度安排。"县校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共有三个特点:1.从合作主体来看,呈现县校主导、多方协同的特点;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探析58-58

摘要:张蓉在《教育评论》2016年第4期中撰文,介绍了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所实现的跨越式发展,列举了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随着国家发展职业教育事业路线图的日益明确,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门类比较全这两方面。但是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不够合理,缺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2.办学质量有待提高,不少高职院校缺乏办学特色;

社会转型与中国产业工人的技能培养体系58-59

摘要:刘玉照、苏亮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中撰文.分析了中国产业工人制度技能养成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从师徒制的式微、技能认证体系的衰落和职业教育体系的萎缩三个角度分析了传统产业工人技能培养体系的瓦解及其原因。作者在分析国内外研究后,得出了制度变化会改变技能养成的模式的结论,但是,已有的研究中并没有给出是哪些制度发挥了作用,在其变迁的过程中如何影响技能养成的完整解释。因此,作者试图在梳理建国以来的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制度变化的基础上.揭示出当下中国技工荒现象背后的制度转型作用机制。

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内部质量管理工具解析59-59

摘要:吴雪萍、郝人缘在《比较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中撰文,从核心概念、主要步骤、突出特点三个角度全面分析了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内部质量管理工具:质量环。质量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生命,建立内部质量管理系统(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是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而质量环是内部质量管理的主要工具。质量环也称PDCA循环或戴明环,是主要用于改进业务流程的重复性四步问题解决法。

现代学徒制:“冷热不均”背后的理论思考59-60

摘要:欧阳忠明、韩晶晶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12期中撰文,从工作场所与雇主的角度出发,全面诠释了现代学徒制的本质内涵、内部机制及其价值所在,揭示了企业与现代学徒制之间的天然联系,为解决现代学徒制面临的现实境遇提供了理论思考。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与工作场所息息相关的学习方式,需要雇主作为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而学徒所需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获得离不开工作场所。现代学徒制与工作场所的本质联系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工作场所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要情境。工作场所为技术技能迁移创设了有效的传播渠道,为现代学徒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同时创造了学习动力与活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60-60

摘要:曾家在《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中撰文,梳理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特点.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践偏离.进而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对策建议。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主体依据自身需要,从教育价值的角度在选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方向性与倾向性。主体对教育的行为与态度都离不开教育价值的影响,同时教育价值取向也制约着教育的实践,影响着教育的需求。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其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重要内核就是价值取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