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坛杂志社
分享到:

职教论坛杂志

《职教论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课程教学、师资建设、继续教育、一线调查、院校发展、百家论苑、比较研究、职业指导等。
  • 主管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1-7518
  • 国内刊号:36-1078/G4
  • 出版地方:江西
  • 邮发代号:44-7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2
  • 综合影响因子:0.74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职教论坛 2014年第30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职教论坛杂志教坛视点

如何建设教学资源库

摘要: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运用的深化。有了教学资源库,才能把各种信息化手段的综合作用发挥到极致。然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战略方向选择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广义教学资源的建设路径看,我国经历了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阶段。所谓网络课程,就是在网上完成学习的课程。目前正盛行的慕课,其实就是一种改进了的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大大拓展了学习机会,丰富了教学资源。
1-1
职教论坛杂志教研理论

全面推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制度的再思考

摘要:实施高职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这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新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并解决好这一问题,并正确把握年度质量报告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及运作方式,仍然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文章对此做了探索,并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4-6

广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研究

摘要:多元视角下广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文化传承、推进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伴随人力资源错位与浪费、功利主义、社会阶层不平等的再生产机制等发展误区。可持续发展导向丰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体系、民族文化融入课程与教学体系、尊重差异完善评价体系,是重构广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促进经济、社会和民族文化目标统一的重要路径。
7-10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培养:现实困境与道路选择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高等学校(技术师范学院)培养为主体、93个部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教师职后企业实践为辅助”的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但是,总体上“双师型”更多停留文件表述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实践性困境。据此,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精神要求,以专兼职结合方式建设我国“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一方面,要正确理解“双师型”的内涵,从理论、实践和国际视野中科学把握“双师型”内涵和实质;另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教师培养的经验,创新理念和思路,以“双资格证书”、“双结构组合”,和“双导师+双证书+双基地”培养等模式推进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11-17
职教论坛杂志百家论苑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

摘要:在高职教育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对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坚持服务性、针对性、全面性和制度化的原则,构建服务于教师专业知识更新、"三能"素质提升、职教技能提高、教学改革推进和身心师德完善的教师发展中心。
18-21

香港与内地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摘要:通过对香港与内地职业教育在办学支持、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资源互通机制、质量保障与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差异,探讨如何充分借鉴香港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完善内地职业教育。
22-25

市场需求导向下的职业教育校企融合机制构建

摘要:校企融合是职业教育长效发展的重要环节,市场需求导向下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特点表现为:需求导向、多主体管理、多功能复合型以及产业化;构建校企融合的机制必须以技术为切入点,搭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技术平台,遵循产业化的运营机制、企业化的管理机制、价值主导的评价机制、市场导向的进退机制和行业协会负责的人才流动机制。
26-30

高校工艺美术类专业职教师资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摘要:通过对开设工艺美术类专业的高校、中职以及工艺美术相关企业的广泛调研,针对目前职技高师院校工艺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难以适应中职教育发展需要等一系列现存问题,分别从遵守职教师资人才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具有职教特色的理实一体化的培养、科学设置工艺美术职教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培养条件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思考与解决对策。力求找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立足于区域职业教育需要,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和系统工艺美术理论和专业知识,胜任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独立完成各类工艺美术设计创作,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职教教育"双师复合型"人才的最佳途径。
31-35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与探索

摘要: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分析入手,对当前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地方高校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接国家提出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观点,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加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
36-41
职教论坛杂志继续教育

德国学习型地区建设计划及启示

摘要:德国在建设学习型城市/地区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是以“学习型地区网络计划”和“地方学习计划”为实验基础来推广终身学习。通过在本土、地区、州和国家合作伙伴之间建立网络来解决政策或实践问题,为政府应对挑战获取政策信任。
42-47

刍论“慕课”来袭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慕课”,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兴起时间虽不长,但却已席卷全球220多个国家。这场席卷全球高等教育界的教育数字化大变革的迅猛演变发展,给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已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成人教育如何迎接“慕课”时代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促进自身的创新发展,这已成为我国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必须认真予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从"慕课"的发展及特点和“慕课”背景下我国成人教育的创新发展两个方面,对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48-50

基于成人质变学习障碍的调控策略研究

摘要:质变学习又称转化学习或嬗变学习,是成人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成人在质变学习中面对着学习意识缺乏、批判性反思能力不足、先前经验的负面影响、良好学习情境的缺失和成人教师角色不当等障碍因素。为消除成人质变学习的障碍因素,应采取增强质变学习的意识、注重批判性反思、合理利用已有的经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和确立恰当的成人教师角色等调控策略。
51-54
职教论坛杂志社区教育

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创新

摘要:协同创新可以突破不同系统、主体间的壁垒,充分激发创新要素活力,通过深度合作,促进不同系统、主体共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与两类教育内在发展需求的耦合。实践证明,要促进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创新必须赋予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功能与定位,必须完善两类教育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必须形成两类教育协同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与绩效评价标准。
55-58

社区教育课程推广应用研究——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

摘要:从目前来看,关于社区教育课程如何推广应用的研究还不多。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通过对社区学员、非社区学员、社区优秀教师、社区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对区级层面社区教育课程推广应用的总体现状、影响因素有了清晰的把握,并从推广策略、课程教学、学习方式、宣传主体和资源整合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59-63
职教论坛杂志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地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适应性研究——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要:根据连云港产业结构的特点,结合地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分析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如何适应地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了专业建设适应地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策略:合理设置专业,提高专业的适应性;及时开发专业,提高专业的针对性;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建设特色专业;立足地方经济,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促进专业质量提高。
64-67
职教论坛杂志课程教学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职课程改革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兴盛三个阶段,至今,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尝试通过对我国中职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研究现状,思考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68-71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设计与实施

摘要:通过分析国内外教学信息化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设计与实施的三个基本原则,即:服务服从于课程整体设计的原则、便于使用者学习原则和教学信息化软硬环境共建原则。围绕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软、硬"资源建设及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教学整体设计深入分析并阐述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实施路径。系统归纳梳理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质量评价的五个要素,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素、信息技术应用要素、信息化资源建设要素、方便使用利于学习要素和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创新性要素等。
72-75

基于工学结合的《商务英语会话》课程开发初探

摘要: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分析工学结合课程的特征和高职英语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学习情境、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探讨了《商务英语会话》课程开发的策略和方法。
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