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坛杂志社
分享到:

职教论坛杂志

《职教论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课程教学、师资建设、继续教育、一线调查、院校发展、百家论苑、比较研究、职业指导等。
  • 主管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1-7518
  • 国内刊号:36-1078/G4
  • 出版地方:江西
  • 邮发代号:44-77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2
  • 综合影响因子:0.74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职教论坛 2010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职教论坛杂志教坛视点

再谈职业能力与能力研究

摘要:当前.“职业能力”是职教研究和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这说明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和技术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反映了我国职教事业和职教理论的发展与进步。然而。目前多数相关讨论和实践都是建立在朴素的主观感知基础之上的.很难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具有普遍价值的创新实践经验。
1-1
职教论坛杂志教研理论

社会工作职业化教育的院校结构分析

摘要:高质量的职业社工人才需要高校培养。高等院校的发展状况会影响社工职业化教育水平以及职业社工人才培养质量。1988以来,我国社工专业高等教育历经20余年重建发展.参与社工专业教育的院校发展迅速,但结构的非均衡性十分突出:(1)部属院校与地方院校之比是1:9。(2)重点院校与非重点院校之比是3:17。(3)三成高校有专业基础,七成高校无专业基础。(4)院校地域呈“三梯级”状分布:华东是社工高等教育最发达地区,成为第一梯级;其次是华北、华中和西南,成为第二梯级;再次是西北、东北、华南和东南,成为第三梯级。(5)各类高校分层发展:政法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发展最早,工科和师范类院校发展最快。因此,改善院校非均衡结构,成为推进社工职业化教育良性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4-9

基于EC2000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与实践

摘要:有效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讨论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一般理论及实例,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体系为指导.借鉴美国ABETEC2000认证体系,结合学院工程教育的特点,在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基础上,形成了自我证明和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构建了分层次、多维度、动态实时监管、内部常态评估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0-13

项目课程“任务书”设计的新视界:基于实践误区的思考

摘要:项目活动是实施项目课程的载体,任务书则是项目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倘若把项目活动比作“神经元”,那么任务书就是负责传递有效信息的“突触”。任务书设计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基于目前设计任务书理念上的曲解和实际操作走入的误区,对任务书的本质展开深入探讨,并回答与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什么是任务书?什么是职业教育课程层面上理解的任务书?在这个层面上.一个好的任务书应具备哪些主要特征等等。最终从两个层面、三个层次详细阐述任务书的内涵,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
14-17
职教论坛杂志教改新浪

对高职电子专业“产品导向、技能递进”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为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电子类专业应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一种在高职院校电子专业以简单到复杂产品载体为导向,层层推进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并以教学实例分析了实施的方法。实践表明。采用该教学模式对于培乔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18-20
职教论坛杂志探索争鸣

中职高就业率背后的冷思考

摘要:分析了我国中等职校高就业率背后的5点隐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核定中等职校招生规模,积极拓展高中后生源;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模式,适应当地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不断规范校企合作行为;改革对口升学考核方式,建立一体化中高职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等5项应对措施。
21-24
职教论坛杂志百家论苑

高职高专教师的组织忠诚管理研究——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

摘要:教师心理契约是学校和教师双方彼此对对方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成分是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心理契约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组织忠诚。通过组织忠诚而影响教师的凝聚力和工作投入程度。为此.高职高专蕾须通过心理契约管理来强化教师的组织忠诚。这就要求高职高专在教师的招聘过程中要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学校和教师之间要通过不断沟通将心理契约明晰化,在教师心理契约受到破坏时要给予合理解释。
25-27

安徽省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集团化是突破单一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2006年以来。安徽省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在运行中还存在发展模式单一、结构不尽合理、集约程度有限、校企合作层次较浅等问题。应认真规划,注重内涵提升与品牌建设;深化校际合作和枝企合作,打造真正的职教集团;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28-31

现代高职课程文化的理念、特征和建构策略

摘要:作为学校核心文化的课程文化应确立适应时展趋势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探索现代高职课程文化教育建构的有效策略,以对浸染于其中的群体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高职特色的文化认同得以自觉实现。
32-35

职业学校教师课程意识探究

摘要:课程意识对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职业学校教师亟需生成的课程意识,包括课程目标意识、课程多元主体意识、课程资源意识以及融职业素养于课程的意识,并简要讨论了生成鲜明课程意识的重要途径。
36-39
职教论坛杂志成教研究

高职院校开展再就业培训的技术性思维与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再就业培训的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研阶段、培训阶段和培训效果评估阶段的技术性思维,是根据再就业培训的基本程序就如何高效率的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培训项目、培训课程的开发和课程体系的建设、高职院校在培训过程中所扮的角色的定位及培训跟踪网络建立从技术角度进行思考与创新。确保利用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好面向区域性再就业培训。
40-43
职教论坛杂志课程研究

论高职森林资源类专业群通用基础课程的设置

摘要:森林资源类专业群的就业岗位及共同任务是培育森林,该类专业必须设置通用的基础课程用于项目专业化课程的铺垫。将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的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和森林生态学等6门课程遵循植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植物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相统一的生物学原理.以解决林业生产上生物生态学实际问题为主线重新整合形成《森林植物识别》和《森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综合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形成专业素质。
44-45

高职经管类专业系列项目课程开发——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摘要:在项目课程理论指导下,如何优化经管类“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成功开发系列《网络营销实务》、《商务网站建设》、《网络客户服务》等职业岗位项目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由“软”变“硬”的关键:而如何成功开发《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职业启蒙及导入性课程,让学生在完成专业知识启蒙的同时.拓展专业视野、提升职业素养、培育职业情感、转化职业角色,是目前经管类工学结合项目课程开发的难点所在。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对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职业岗位及职业导入类课程的项目式开发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颇具实践意义的探索.并提供了相应的案例和范式。
46-51
职教论坛杂志教学探讨

高职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及趋势展望——基于第六届高教部级教学成果奖(高职类)报告的分析

摘要:以第六届高等教育部级教学成果获奖成果(高职类)为分析对象,从获奖单位的区域分布、成果研究重点以及与企业合作完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本次高职类部级教学成果奖的情况。总结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近几年来取得的教学成果与经验,并通过分析获奖成果揭示目前我国高职教学改革现状。展望未来高职教学改革趋势,以期对高职教学改革提供启示。
52-55

高职院校《证券投资学》案例教学探究

摘要:《证券投资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在该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把握“案例准备、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总结评述、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四个环节;教师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要注意由传授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建议高职院校加强案例教学管理。以保障案例教学的实施。
56-58

对外语焦虑、听力焦虑与英语四级成绩关系的研究

摘要: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从外语焦虑、听力焦虑着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学生的四级总体成绩和听力成绩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听力焦虑是独立于外语焦虑而存在的一种焦虑形式:外语焦虑和听力焦虑与英语四级总体成绩和听力成绩负相关;外语焦虑和听力焦虑在性别、专业和学英语年限等方面未发现显著差异。
59-61
职教论坛杂志实习实训

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发展与实践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无“问题”的实践活动不能引发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只有在“问题”实践活动中才能从现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因此,开展“问题”性实践活动是职业实践课程达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问题”性实践活动包括两个具体活动模式:自组织模仿活动模式和自主性探究活动模式。
62-64

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结合方案研究

摘要:转变高职人才培养理念,以职业技能要求开展教学改革,推动电工技术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实现职业技术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效结合,最终使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之间实现“零距离”对接。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