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职教论坛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 36-1078/G4 国内刊号
  • 1001-7518 国际刊号
  • 2.1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职教论坛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职教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名家视点、理论经纬、专题研究、课程教学、政策研究、师资建设、继续教育、院校发展、百家论苑、比较研究

职教论坛 2007年第01S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职教论坛杂志名家视野
职教热的“冷”思考1-1

摘要:近几年,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职教热迅速升温。从2002年起,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开始回升。到2004年招生达到566万人.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势头:2005年以来招生快速增长,当年招生达656万人。2006年招生达到750万人.在校学生达到1800万人.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创历史新高。但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而且前景很好的背后,我们也必须看到。就整体而盲.职业教育尚未形成稳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促使职业教育增长的因素还很不稳定.职业教育仍然是各类教育中最为薄弱、最为脆弱的部分.

职教论坛杂志本刊专稿
中国职业教育走进新的发展阶段4-6

摘要:本文探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对世纪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停滞、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职业教育发展阶段论”和“中国职业教育走进新的发展阶段”的论断;并对“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从和谐社会职业教育的属性、价值的角度进行了解读。

职教论坛杂志理论经纬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本土化思考7-13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是对职业教育的本质、功能、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和理性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主要体现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由传统的“中央集权”管理体制转向“市场资源配置”科学管理.职业教育发展由“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现代模式。我国职业教育面临“三重化”的境地:即全球化、本土化、个别化,为此。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本土化思考,则是显得格外迫切。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理念、服务经济社会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和面向世界等五个理念。

论中国特色中等职教就业导向机制的有效激活14-18

摘要: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有诸多与国外职业教育不同之处。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应该在摸清当前实际存在的不同问题和困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服务职能,采取强制性变革与引导性变革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各方积极性。使国家的变革举措得到基本的政策认同并得以自觉执行。进而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职教论坛杂志高职研究
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19-22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确立“就业导向”的发展原则,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要义,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的基本原则。同时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赢得社会认可的必要策略。

试论行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推动作用23-25

摘要:行业和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具有密切的天然关系。前者为后者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行业发展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先导、基础和依据,是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转变的根本动因.并且对离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职教论坛杂志成人教育
论成人教育的功能与实效26-28

摘要:本文阐述了成人教育即是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当前在成人教育中还存在着传统教学模式与其自身特点等问题。新形势下理性思考成人教育的定位.促进教育的终身性和关注成人教育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出努力.

试探地方继续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建设新思路——对广州市继续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建设的反思29-32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州市继续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建设现状的分析。指出广州市继续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建设的不足.并试图提出广州市继续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建设和完善的新思路,以期为以大中城市为首的地方继续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职教论坛杂志职业培训
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培训的思考33-36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民工群体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在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素质低、技能差、合法权益受侵犯等诸多问题,由此,国家决定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以提升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技能。目前,全国大规模的农民工培训已展开,但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有益于提高我国农民工培训的盾量和效益.

职教论坛杂志学术前沿
社会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37-37

摘要: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又是什么原因限制了我们对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进行正确判断呢?对此,庄西真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1(A)期撰文指出,未来社会结构变化将出现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就业结构调整、城乡差别缩小以及社会结构中中问阶层扩大等趋势.其中又主要集中在城乡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上。从社会结构变化的角度看,作者认为,社会结构变化就像信号一样.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进而影响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决策。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它在改变人们社会阶层结构上的局限性决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时下不会有人们期望的那样大的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教育制度创新37-37

摘要:谈松华在《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6期撰文指出.当前在国家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战略性转变(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转变(数量扩张-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世界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实现时代性转变(知识社会-人才培养-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变革和创新.同时也为教育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契机。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目标和内容是实现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从学科中心到学习者中心。从封闭的学校教育到社会化学习体系的转变。作者认为教育制度创新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保证。为此.要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多元选拔、灵活选择的人才选拔制度.

职业教育原理的元研究37-37

摘要:徐国庆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3期撰文认为,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元研究。所谓元研究,简单地说.就是对理论本身的研究。对职业教育的元研究显示.目前职业教育正处于理论贫困时期。职业教育不仅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问题.而且由于这些问题与工作体系密切相连.只有在这种联系中才有可能深刻解读并把握职业教育的规律.因此要真正理解职业教育并不容易。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中是存在原理的.并且对这些原理的探索足以激起喜于思考的学者的强烈学术兴趣。我国已在行政体系层面和学校体系层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但职业院校始终未能足够地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其中除了办学经费不足、企业支持不够外.

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38-38

摘要:赵志群、王炜波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32期撰文指出,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是技术可能性与社会现实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但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技术层面等外部因素.对实现技术可能性的关键因素一人考虑较少.结果不但生产效益不理想.而且还束缚了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德国职业教育学家劳耐尔(Rauner)1985年提出“设计导向”职业教育思想的初衷是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但却顺应了教育民主化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大趋势,1990年成为联邦政府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并逐步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Arbeitsprocess)和“职业科学”(Berufswissenschaft)理论.成为欧盟第一个统一的职业教育课程(机动机电一体化)和欧洲14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案的理论基础。

基于DPE逻辑分析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为研究38-38

摘要:柴彦辉、刘春生在《教育科学》2006年第5期撰文指出.探讨企业参与问题是职业教育理论中产教结合乃至产学研结合研究的细化与深入发展。无论是政府制订相关政策还是职业院校酝酿校企合作策略.最终归结为调整和利用企业的具体参与行为。而行为源于动机。所以在理论层面明确企业参与动机并顺势而为是政府政策或院校策略有效实施的内在保障。作为研究的核心。作者首先对基于院校视角的广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为进行归纳,并细分为五大类之下的十二小类:继而基于企业利益视角。

关于职业院校默会知识若干问题的探讨38-38

摘要:董仁忠在《高教探索》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包括哲学在内的其他一些社会科学领域的极大关注和广泛认同。从默会知识论角度看.对默会知识的占有和传播程度。也是职业院校能否具有比较优势的关键。默会知识是个体或组织通过实践积累起来的并大多要通过行为表现的。以信仰、领悟、个人经验、直觉、感悟、默契和诀窍等形式存在的。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图象和公式等形式表达清楚的。不容易传递的知识。它具有默会性(或说难言性)、情景关联性、传递难、个人性、行为或行动关联性(或说它具有实践的品格)等特点。作者从个体、

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题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39-39

摘要:姜大源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7期撰文指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一个是课程内容的序化。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以此为切人点.就有可能产生创新意义上的突破。而实现这一突破的指导思想和实施策略.将建筑在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体系的解构与现代意义上的行动体系重构的基础之上。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要以培养目标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和要求为依据,坚持科学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人本性原则,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课程内容序化的最重要的目标指向.在于如何使学习的主体一学生容易接受这一序列。

工学结合的理性思考39-39

摘要:肖化移、李谨平在《职教通讯》2006年第5期撰文指出.工学结合的提出无疑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学校形态实施的.是一种典型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形态职业教育发展虽有它的合理性。但是也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一个严重问题.即许多职业学校按照学术性学校的教育标准和运作模式来实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学校化使职业教育丧失了自身的特色。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建立一种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有效的合作机制.以便帮助学生从学校向工作的顺利过渡.工学结合机制的提出可谓适逢其时。工学结合教育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农村进城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的调查报告39-39

摘要:根据教育部与世界银行合作的“促进农村进城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项目安排.教育部职成教司和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于2005年2月至6月就农民工转移培训问题进行了调研。余祖光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撰文报告了这次调研结果.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调查发现,农村进城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如下问题:1.转移培训潜在需求与现实需求旺盛。(1)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2)培训机构普遍希望扩大培训规模;(3)转移培训需求很大。2.转移培训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