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2-1430/R 国内刊号
  • 2095-4352 国际刊号
  • 3.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
个体化治疗:重症医学发展的基石1-4

摘要:重症治疗是以重症医学理论为基础,根据病情的实时变化和机体对治疗的反应,目标导向的个体化治疗。在重症治疗中,统一的理论体系与每个患者各不相同治疗方案的紧密结合推动着治疗过程的进展。不断完成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证据拓展着重症医学的基础理论,同时,迅速增加的床旁监测信息,将临床医师对重症的理解带入更深层面和更短的瞬间。从而,带来了重症治疗基础的大幅度提升,以及个体化干预性治疗措施的可操作性明显增强。重症个体化治疗正在走向更加精准,正在推动着重症医学的整体发展。

立体心肺复苏立体健康立体数字:“三立一体”理念5-7

摘要:每个人所处的时代都有其相应的使命与担当!基于对生命健康及所处数据时代的思考与实践,提出"立体心肺复苏""立体健康""立体数字"的"三立一体"理念。共识由大心肺复苏到立体心肺复苏、大健康到立体健康、大数据到立体数字的认知,找出生命健康时代三者内在联系与规律,为拯救生命、平安健康、数字人生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18年度审稿人致谢名单4-4

摘要:《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全体员工衷心感谢下列审稿专家过去一年中对本刊工作的支持,感谢您在百忙之中仍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奉献的精神对本刊稿件进行了认真审查,并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从而保证了《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使得大量的急危重症临床经验与科研成果得以传播,同时我们也希望您推荐更多的优秀稿件,在此,对各位审稿专家致以崇高敬意!

本刊常用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43-4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病情基本稳定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能否停药:一项随机临床试验7-7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服用药物治疗,但当症状消失,且心功能也得到恢复时,就会经常询问医生是否可以停药。但目前尚未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停药是否安全。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临床随机试验。研究对象为病情基本稳定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从用药前不足0.40提高到0.50以上,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已恢复正常,且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250 ng/L。研究人员通过英国的医院网络招募受试者,并将受试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逐渐撤药组和继续服药组。

传统切开与内窥镜两种方法获取隐静脉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无显著差异7-7

摘要:隐静脉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最常用的移植血管。静脉获取技术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尚未得到很好的归纳总结。为此,有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旨在比较传统切开与内窥镜两种方法获取隐静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在16家退伍军人事务心脏外科中心接受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切开组和内窥镜组。该研究的主要评价指标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复合结局,包括全因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需要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重建术的比例;研究人员还评估了腿部伤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低温治疗并不能改善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86-86

摘要:严重颅脑损伤后,预防性低温治疗被认为可以保护神经并改善患者的远期神经功能预后。为此,有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旨在比较预防性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的差异。

院外心肺复苏的气道管理:喉管与气管插管107-107

摘要:急诊医务人员通常对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进行气管内插管(ETI)或采用声门上气道装置〔如喉管(LT)〕进行气道管理。但目前OHCA患者的最佳气道管理方法尚未明确。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受试对象为美国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11月4日预期进行高级气道管理的3004例OHCA患者。研究人员将27个紧急医疗服务(EMS)机构随机分配到13个群组中,分别采用LT或ETI作为初始气道管理策略,以3~5个月的间隔交替轮换。主要评价指标为患者72 h存活情况;次要评价指标包括自主循环恢复(ROSC)情况、存活出院率、出院时神经功能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定义为神经功能良好〕和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

Icosapent ethyl治疗可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心血管死亡的风险117-117

摘要: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的患者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增加。Icosapent ethyl是一种高度纯化的二十碳五烯酸乙酯,可降低人体TG水平。最近有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已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其TG水平为1.52~5.6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为1.06~2.59 mmol/L,且均已接受了他汀类降脂药物的治疗。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icosapent ethyl治疗(2g,每日2次);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左氧氟沙星可用于预防儿童急性白血病强化化疗后菌血症: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121-121

摘要:儿童急性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发生菌血症的风险很高,但关于儿童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数据有限,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左氧氟沙星用于预防这类患儿发生菌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对象为2011年9月至2016年4月收治于美国和加拿大76个中心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急性髓性白血病或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HSCT患儿。研究人员将受试对象随机分组,急性白血病患儿在两次化疗期间随机接受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n=100)或无预防(对照组,n=100);HSCT患儿在移植治疗期间接受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n=210)或无预防(对照组,n=21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学科建设
我对重症医学的理解8-12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学科的不断发展,重症医学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和关注,成为一家医院,尤其是大学附属医院或三级甲等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旨在从三甲综合医院医院管理者的角度,阐释重症医学在现代医学及现代综合医院中的地位、作用、贡献度及建设路径,并结合实际提出未来重症医学学科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环节。

互联互通互助共进:对河南省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设的思考13-15

摘要:重症医学发展迅速,目前在国内外已成为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河南省人民医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了"互联智慧·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发挥大医院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利于三级甲等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实现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专家论坛
2018国际重症医学回顾与展望16-22

摘要:2018年,国际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推出了1h集束化策略,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食道压监测、平衡盐液体复苏、抗菌药物新品种、血管紧张素Ⅱ治疗严重血管扩张性休克、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的高级气道管理、感染性休克的细胞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ARDS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有创-无创序贯撤机、感染性休克的特利加压素治疗、有创通气患者的吸入治疗、氟哌啶醇预防谵妄、专业团队对重症患者治疗决策影响以及泮托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等方面未取得阳性的试验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在国际指南制定、推行集束化策略的卫生政策、羟乙基淀粉(HES)的市场地位和激素疗效等重要问题上,反对者的证据与声音正在逐渐增强,呈现出更为分化与争议的局面。

去乙酰化酶sirtuins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有利还是有害?23-28

摘要: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迄今为止,脓毒症机制尚未完全诠释,仍然是众多临床医生及实验室研究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去乙酰化酶sirtuins在脓毒症的不同阶段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而sirtuins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Sirtuins家族由7个成员组成,其中sirtuin 1已被广泛报道;除sirtuin 1外,也有其他成员参与了脓毒症炎症及代谢通路调节的报道。值得一提的是,sirtuins家族各成员间可能存在着相互调控的作用网络。因此,根据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sirtuin 1/2的可能机制及sirtuin 3的下游效应进行总结,通过归纳脓毒症中sirtuins家族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为以后的研究及潜在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ICU镇痛:合而为一张弛有度29-33

摘要: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常伴有急性疼痛,而严重的疼痛可能衍生出一系列生理反应,影响患者预后。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镇痛治疗策略及药物也有了很大发展,理念也不断更新。在个体化诊疗模式下,镇痛治疗是ICU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多模态镇痛(MMA)策略用于优化重症患者的镇痛治疗也已初显成效。但目前关于疼痛评估及其治疗仍存在诸多不足和分歧,相关镇痛药物特点及方法学仍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探讨。通过回顾目前关于ICU患者疼痛评估、药理学及非药理学技术等治疗策略的文献证据,以期为ICU医务人员科学合理地实施镇痛治疗提供参考。

急救大数据与临床决策支持34-36

摘要:医疗大数据是当前国内研究热点,以急救临床应用为导向也是目前急救医学领域大数据科研的主要方向。通过分析当前急救大数据平台建设与急救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现状,列举急救大数据科研领域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解决问题以达到推动国内急救大数据发展的理论方法,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基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而非肺上皮细胞途径阻断PD-L1表达可以减轻小鼠的问接急性肺损伤37-43

七氟烷吸入镇静较丙泊酚静脉镇静可缩短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持续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一项537例患者的Meta分析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