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2-1430/R 国内刊号
  • 2095-4352 国际刊号
  • 3.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标准与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193-197

摘要: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其病死率在2014年高于心血管、肿瘤和其他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并由此产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约占脑卒中的60%~80%。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时间划分目前尚不统一,国内外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AIS的诊断和救治强调早期诊断、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不同浓度高渗钠盐溶液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肠损伤的影响198-203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高渗钠盐溶液(HS)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肠损伤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4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假伤组(n=8)、乳酸林格液(LR)组(n=24)及200、300、400 mmol/L HS组(HS200组、HS300组、HS400组,均n=24)。LR组和不同浓度HS组于大鼠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后即刻,分别经尾静脉输注LR或相应浓度HS进行液体复苏,并于补液2、8、24 h各处死8只大鼠取腹主动脉血及肠组织;假伤组大鼠模拟烫伤后直接处死取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Na+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测定肠组织湿/干重(W/D)比值,反映肠含水量;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组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活化程度。结果 与假伤组比较,LR组和3个HS组伤后各时间点血中TNF-α、IL-1β含量及肠W/D比值、MDA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肠DAO活性明显下降;血Na+浓度在LR组较假伤组明显降低,在3个HS组较假伤组明显升高,以伤后8 h变化较明显。与LR组比较,不同浓度HS组伤后各时间点血Na+浓度和肠DAO活性均升高,血TNF-α、IL-1β含量及肠W/D比值、MDA含量均降低,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以HS400组改变最显著,伤后8 h与L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Na+(mmol/L):145.51±0.72比131.52±0.85,肠DAO(U/g):4.85±0.30比3.50±0.45,血TNF-α(ng/L):88.47±4.91比153.21±13.45,血IL-1β(ng/L):85.77±3.42比140.57±10.46,肠W/D比值:3.32±0.05比3.73±0.09,肠MDA(nmol/mg):0.58±0.01比0.82±0.04,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伤组比较,LR组和不同浓度HS组肠组织vWF活性均明显降低;与LR组比较,不同浓度HS组各时间点肠组织vWF活性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ARDS的诊疗新进展203-203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致命的呼吸系统疾病,在美国大约每年有20万例患者发病,并有近7.5万例死亡。全球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大约有10%为ARDS患者,平均每年大约有超过300万例ARDS患者。最近,有学者对近5年有关ARDS的诊治新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人员检索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系统评价和临床实践指南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内毒素诱导ARDS对大鼠右心功能的影响204-208

摘要:目的 探讨气道内滴注内毒素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大鼠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和脂多糖(LPS)模型组,每组30只。采用气管切开后经气道内滴注LPS 10 mg/kg建立ARDS大鼠模型;NS对照组给予等量NS。观察两组大鼠生存情况;分别于处理后6 h和12 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大鼠右心功能;然后放血处死大鼠,留取右心和肺组织,计算肺湿/干重(W/D)比值;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大鼠心、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算肺损伤病理评分。结果 NS对照组无动物死亡;LPS模型组6 h死亡3只,12 h死亡4只。气道内滴注LPS后6 h大鼠即存在肺损伤表现,12 h出现肺不张和透明膜形成等典型的ARDS病理学改变;而NS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无明显异常。与NS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12 h肺W/D比值和肺损伤病理评分显著升高〔肺W/D比值:7.69±1.02比4.14±0.48,肺损伤病理评分(分):8.26±2.12比1.32±0.94,均P〈0.01〕。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随LPS诱导时间延长,大鼠右心功能出现明显异常,表现为肺动脉内径(PAD)和右室舒张期末内径(RVDd)增加,肺动脉最大血流速度(PAVmax)、肺动脉最大压力(PAmaxPG)、肺动脉加速时间(PAAT)、三尖瓣环收缩位移(TAPSE)下降,12 h与NS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D(mm):2.84±0.31比2.11±0.37,RVDd(mm):4.18±0.71比3.17±0.40,PAVmax(mm/s):704.00±145.13比809.59±120.48,PAmaxPG(mmHg,1 mmHg=0.133 kPa):2.07±0.88比2.73±0.76,PAAT(ms):23.80±4.87比30.01±3.02,TAPSE(mm):2.48±0.45比3.56±0.40,均P〈0.01〕。右心室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LPS模型组大鼠6 h可见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及散在炎性细胞;12 h可见心肌细胞退变、结构破坏及较多炎性细胞。结论 气道内滴注LPS诱导ARDS 12 h可导�

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通路对脂多糖诱导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融合的影响209-213

摘要: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HO-1/CO)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线粒体融合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AECⅡ细胞株RLE-6TN,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5%时传代培养,并随机分为7组(n=5):空白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LPS组加入10 mg/L的LPS制备内毒素攻击AECⅡ模型;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体外CO释放剂)+LPS组(CL组)和氯高铁血红素(Hemin,HO-1诱导剂)+LPS组(HL组)分别加入100 μmol/L的CORM-2或20 μmol/L的Hemin预处理1 h,再加入10 mg/L LPS孵育;锌原卟啉-Ⅸ(ZnPP-Ⅸ,HO-1活性抑制剂)+ LPS组(ZL组)加入10 μmol/L的ZnPP-Ⅸ预处理0.5 h,然后加入10 mg/L的LPS孵育;CORM-2+ZnPP-Ⅸ+LPS组(CZL组)和Hemin+ZnPP-Ⅸ+LPS组(HZL组)先分别加入100 μmol/L的CORM-2或20 μmol/L的Hemin预处理1 h,其余处理同ZL组。LPS孵育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测定HO-1、线粒体融合蛋白1和蛋白2(Mfn1、Mfn2)以及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处理组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升高,HO-1蛋白表达上调,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Mfn1、Mfn2和OPA1蛋白表达下调。与LPS组比较,给予CORM-2或Hemin预处理后,IL-6、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IL-6(ng/L):48.6±3.7、48.4±3.1比58.7±2.5,TNF-α(ng/L):40.7±5.3、39.4±4.3比51.8±5.1〕,HO-1、Mfn1、Mfn2、OPA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HO-1蛋白:0.873±0.051、0.839±0.061比0.671±0.044,Mfn1蛋白:0.673±0.037、0.654±0.025比0.568±0.021,Mfn2蛋白:0.676±0.044、0.683±0.035比0.571±0.043,OPA1蛋白:0.648±0.031、0.632±0.031比0.554±0.032,均P〈0.05);而给予ZnPP-Ⅸ预处理后,IL-6、TNF-α含量及HO-1、Mfn1、Mfn2、O

早期肝素干预对干热性劳力型热射病大鼠凝血及肝肾功能的影响214-219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肝素干预对干热性劳力型热射病(EHS)大鼠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8只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对照组、EHS +生理盐水(NS)组和EHS +肝素干预组。其中54只用于生存分析(每组18只),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和8 h生存情况,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另54只用于干预实验,每组再分别按制模后不同干预时间点分为0、1、2 h 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将大鼠置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中进行实验。常温对照组舱内温度(25.0±1.0)?℃,相对湿度(35±5)%,大鼠在舱内不进行处理。EHS + NS组和EHS +肝素干预组舱内温度(43.0±0.5)?℃,相对湿度(35±5)%,大鼠进行跑台运动,直至直肠温度达43.0?℃取出置于室温;分别于0、1、2 h经大鼠尾静脉注射NS 1 mL/kg或肝素钠注射液250 U/kg,安静1.5 h后留取下腔静脉血并处死大鼠,检测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结果 ① EHS + NS组和EHS +肝素干预组大鼠制模后体重下降程度较常温对照组更加明显(g:8.28±1.41、8.39±1.38比2.06±1.06,均P〈0.05),而EHS + NS组与EHS +肝素干预组间无明显差异。②随制模后时间延长,EHS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而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和PLT逐渐降低,与常温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异常明显。制模后0 h给予肝素干预可使EHS大鼠肝肾功能及FBG、D-二聚体、ATⅢ、PLT明显改善,APTT进一步延长,制模后2 h肝素干预组SCr、BUN、ALT、AST、CK水平与NS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SCr(μmol/L):93.33±7.69比110.50±13.56,BUN(mmol/L):20.55±1.35比24.88±2.41,ALT(

硫糖铝对百草枯中毒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220-223

摘要:目的 探讨硫糖铝干预治疗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Q模型组、碳酸氢钠干预组(SB组)和硫糖铝混悬凝胶干预组(LTL组),每组24只。采用一次性灌胃PQ溶液25 mg/kg制备PQ中毒大鼠模型。SB组和LTL组分别于染毒后2 h内灌胃100 g/L碳酸氢钠或200 g/L硫糖铝混悬凝胶5 mL·kg-1·d-1;PQ模型组灌胃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染毒后1、3、6、10 d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取大鼠左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W/D)比值。结果 随染毒时间延长,各组肺W/D比值均逐渐升高,10 d达峰值;但SB组和LTL组肺W/D比值升高幅度明显减小,6 d和10 d均较PQ模型组显著降低(SB组与PQ模型组:6 d为4.99±0.79比6.98±0.86,10 d为5.61±0.36比7.36±0.95;LTL组与PQ模型组:6 d为4.61±0.24比6.98±0.86,10 d为4.24±0.20比7.36±0.95,均P〈0.05),而SB组与LT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Q染毒后,3组血清TNF-α、IL-10和TGF-β1水平均升高,3 d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与PQ模型组比较,SB组和LTL组血清TNF-α、IL-10和TGF-β1水平均明显降低〔SB组与PQ模型组:3 d TNF-α(ng/L)为147.6±12.3比168.2±11.3,3 d IL-10(ng/L)为65.4±3.2比115.1±9.2,3 d TGF-β1(ng/L)为356.3±50.3比415.6±68.3;LTL组与PQ模型组:3 d TNF-α(ng/L)为82.2±7.4比168.2±11.3,3 d IL-10(ng/L)为44.4±5.2比115.1±9.2,3 d TGF-β1(ng/L)为296.3±40.2比415.6±68.3,均P〈0.05〕,以LTL组降低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 PQ中毒早期使用硫糖铝进行胃肠灌洗能有效减少肺组织炎性渗出,抑制细胞因子分泌。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疗效:一项前瞻性研究223-223

摘要:有学者进行了一项持续4年的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能否改善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的存活率。该研究纳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毒48h内APP患者,排除年龄〈14岁、摄入其他毒物、妊娠、有肺脏疾病史、合并精神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糖尿病合并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外周动脉峰流速变异度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224-229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动脉峰流速变异度和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ΔIVC)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电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需要进行机械通气(MV)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标准进行容量负荷试验(VE),以VE后心排血指数增加值(ΔCI)≥10%定义为液体反应阳性(有反应组),ΔCI〈10%定义为液体反应阴性(无反应组)。监测VE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中心静脉压(CVP)、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每搏量变异度(SVV)、ΔIVC、颈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CDPV)、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ΔVpeak-BA)〕;变量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期间共入选感染性休克患者74例,其中9例在试验过程中因外周动脉狭窄、反复出现心律失常或腹胀影响超声检查而被排除,最终共65例患者纳入分析,有反应组31例,无反应组34例。VE前,有反应组患者SVV、ΔIVC、ΔCDPV和ΔVpeak-BA均明显高于无反应组〔SVV:(12.3±2.4)%比(9.2±2.1)%,ΔIVC:(22.3±5.3)%比(15.5±3.7)%,ΔCDPV:(15.3±3.3)%比(10.3±2.4),ΔVpeak-BA:(14.5±3.3)%比(9.6±2.3)%,均P〈0.05〕,而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CVP〔mmHg(1 mmHg=0.133 kPa):7.5±2.5比8.2±2.6〕和ITBVI(mL/m2:875.2±173.2比853.2±1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E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VE前SVV、ΔIVC、ΔCDPV和ΔVpeak-BA与ΔCI均呈直线相关(r值分别为0.832、0.813、0.854、0.814,均P〈0.05),而CVP、ITBVI与ΔCI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342、-0.338,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E前SVV、ΔIVC、ΔCDPV、ΔVpeak-BA预测容量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腹腔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230-233

摘要: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腹腔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62例腹腔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U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两组患者入ICU时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RDW和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Lac、PCT、RDW和APACHE Ⅱ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62例腹腔脓毒症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存活132例,死亡30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Lac、PCT、APACHE Ⅱ评分、RDW均明显升高〔Lac(mmol/L):4.21±2.42比2.27±1.51,PCT(mg/L):32.08±12.95比11.87±8.81,APACHEⅡ评分(分):30.13±6.42比23.36±5.29,RDW:(16.64±1.38)%比(13.49±2.03)%,均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对腹腔脓毒症预后均有预测价值,以RDW的预测价值最大,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大于APACHE Ⅱ评分(AUC=0.787)、Lac(AUC=0.767)和PCT(AUC=0.696);当RDW最佳阈值为15.40%时,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5.6%。结论 RDW可评估腹腔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其预测价值大于APACHE Ⅱ评分、Lac、PCT等传统评价指标。

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会议通知233-233

摘要: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学科繁荣发展,搭建不同学术思想融合,产学研结合转化,为医学发展服务,为医、患服务提供综合交流平台,不断推动重症医学进步与创新,提高重症及相关专业医务工作者诊治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经讨论,定于2018年5月16日至20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主会场)召开“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此次会议是重症医学分会2018年年会,会议将介绍重症医学最新进展,讨论学科前沿问题,重点交流近年来重症医学领域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

急诊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概况和预后调查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34-239

摘要:目的 调查急诊心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现状。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华北、华南、华东、西南地区6省市13家医院急诊科收治的CA患者。应用Utstein模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CA相关数据及预后;主要结局指标为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次要结局指标为28 d存活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OSC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3家医院613例CA患者数据。北京市和广东省医院CA患者ROSC率较高,但不同省市医院28 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①在613例CA患者中,院内心搏骤停(IHCA)413例(占67.4%),院外心搏骤停(OHCA)200例(占32.6%);208例患者ROSC至少1次(占33.9%),仅20例患者28 d存活(占3.3%)。IHCA患者ROSC率显著高于OHCA患者〔37.3%(154/413)比27.0%(54/200),P〈0.01〕,而28 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徒手按压、电除颤或肾上腺素≤4 mg患者的ROSC率更高,但28 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HCA〔优势比(OR)=1.893,95%可信区间(95%CI)=1.253~2.858,P=0.002〕、徒手按压(OR=0.506,95%CI=0.348~0.736,P=0.000)、电除颤(OR=0.458,95%CI=0.300~0.699,P=0.000)、肾上腺素≤4 mg(OR=0.317,95%CI=0.216~0.464,P=0.000)是CA患者ROSC的保护因素。②在200例OHCA患者中,有49例ROSC(占24.5%),仅5例存活(占2.5%)。年龄〈65岁、目击者实施CPR及接受徒手按压、电除颤或肾上腺素≤4 mg患者的ROSC率更高,且在救护车上发生CA的ROSC率高于家庭和公共场所,但28 d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2.749,95%CI=1.192~6.336,P=0.018)、徒手按压(OR=0.196,95%CI=0.072~0.535,P=0.001)、电除颤(OR=0.263,95%CI=0.108~0.641,P=0.003)、肾上腺素≤4 mg(OR=0.122,95%CI=0.049~0.303,P=0.000

侧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治疗ARDS患者的效果观察:一项前瞻陛随机对照研究240-245

摘要:目的 探讨侧卧位通气联合振动排痰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MV)的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通气组和联合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原发病治疗、保护性通气策略、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及气道温湿化治疗。单纯通气组给予双侧间断交替的侧卧位通气治疗,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潮气量(VT)≤6 mL/kg,调整吸入氧浓度(FiO2)和呼气末正压(PEEP),维持气道平台压(Pplat)≤30 cmH2O(1 cmH2O=0.098 kPa);联合治疗组在侧卧位通气治疗基础上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每日2次,每次15 min。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指标、痰液引流量、炎症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两组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共入选200例ARDS患者,其中4例因严重气胸、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或颅内压升高而被排除,最终共196例患者纳入分析,单纯通气组和联合治疗组各98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指标、痰液引流量及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以联合治疗组效果更为显著。与单纯通气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24 h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明显降低〔WBC(×109/L):9.1±1.6比11.8±3.6,PCT(μg/L):14.5±2.4比22.7±3.2,CRP(mg/L):32.2±6.3比67.2±7.2,均P〈0.01〕,痰液引流量明显增多(mL:49.3±12.5比36.8±11.8,P〈0.01);治疗72 h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升高〔mmHg(1 mmHg=0.133 kPa):278±28比238±39,P〈0.01〕,PEEP、FiO2、气道阻力(Raw)均明显降低〔PEEP(cmH2O):5±2比7±3,FiO2:0.40±0.11比0.49±0.12,Raw(cmH2O):12.8±0.7比16.2±0.8,均P〈0.01〕,静态肺顺应

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肺炎集束化治疗中的应用246-250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重症肺炎集束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RRT治疗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集束化治疗措施;CRRT治疗组在常规集束化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CRRT,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模式,每次持续8~24 h。于入院当天及治疗1、3、5、7 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CD4+比例;记录两组治疗7 d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70例重症肺炎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血PCT、IL-6、TNF-α、CD4+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PCT、IL-6、TNF-α均呈逐渐下降趋势,CD4+比例呈逐渐升高趋势。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RRT治疗组治疗3 d起PCT、TNF-α均明显降低〔PCT(μg/L):3.11±1.28比3.76±1.42,TNF-α(ng/L):98.61±11.58比119.47±12.38〕,CD4+比例明显升高(0.39±0.03比0.35±0.03,均P〈0.05);IL-6变化稍滞后,治疗5 d起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ng/L:35.43±12.39比52.86±10.78,P〈0.05)。CRRT治疗组患者7 d内ARDS发生率〔11.43%(4/35)比31.43%(11/35)〕和病死率〔0%(0/35)比11.43%(4/35)〕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重症肺炎集束化治疗早期,CRRT治疗可明显清除患者体内炎性介质,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缓重症肺炎病情的快速进展,为综合治疗提供了时机和条件。

本刊常用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250-250

体感诱发电位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外科或介入干预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251-256

摘要:目的 探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前作为术前评估工具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症aSAH患者〔WFNS分级≥Ⅳ级〕作为研究对象。于发病后12 h内对患者进行SLSEP监测,并按Judson标准分级;应用改良Fisher分级评价患者入院时脑CT检查结果;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3分为预后良好,4~6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神经影像、SLSEP评估结果,筛选导致预后不良的可能因素,并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评价各项分级结果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入选41例aSAH患者,其中7例因SLSEP监测结果受到干扰而被排除,最终34例患者纳入分析,预后不良组21例,预后良好组13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发病至手术和(或)介入治疗时间及干预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WFN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和SLSEP Judson分级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测价值评估结果显示,WFNS分级Ⅴ级和改良Fisher分级Ⅳ级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均未超过85%;而SLSEP Judson分级Ⅲ级预测预后不良的敏感度(90.5%比71.4%、71.4%)、特异度(84.6%比69.2%、76.9%)和PPV(90.5%比79.0%、83.3%)均高于WFNS分级Ⅴ级和改良Fisher分级Ⅳ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SLSEP Judson分级Ⅲ级是导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45.73,95%可信区间(95%CI)=4.25~499.31,P=0.002〕;而WFNS分级Ⅴ级(OR=1.14,9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小儿心胸外科术后的镇痛镇静:采用持续方案还是间断方案?256-256

摘要:为对比小儿心脏外科术后持续性合并间断性与单纯间断性泵入吗啡和咪达唑仑的镇静镇痛效果,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研究对象为60例3个月~4岁的心脏外科术后早期拔除气管导管的患儿。试验组患儿在间断镇静镇痛的基础上,持续泵人吗啡和咪达唑仑;对照组则持续泵入安慰剂。两组患儿均酌情间断补充吗啡和咪达唑仑。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分流时间和手术复杂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对照组与试验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面部表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间接能量代谢测定值与经验能量估算值在COPD患者中的差异性分析257-261

摘要:目的 分析间接能量代谢测定法(IC)与经验能量估算法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息能量目标值的偏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OPD患者提供合理能量供给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至12月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26例接受机械通气(MV)的COPD患者。分别采用IC测定法和经验估算法计算患者的静息能量目标值,根据IC测定值偏离经验能量估算值的程度将患者分为能量接近组(IC测定值偏离经验估算值≤15%)和能量偏离组(IC测定值偏离经验估算值〉15%)。绘制Bland-Altman图,分析两种方法测定能量目标值的一致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导致两种测定方法能量目标值偏离的影响因素。结果 26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IC测定值明显高于经验估算值(kJ:7?079.3±1?213.4比6?527.0±9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经验估算值与IC测定值整体一致性尚可。能量接近组14例,能量偏离组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COPD疾病类型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能量偏离组患者IC测定值明显高于经验估算值(kJ:7?711.1±1?125.5比6?556.3±907.9,P〈0.01);而能量接近组IC测定值与经验估算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J:6?539.6±1?037.6比6?501.9±1?016.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是导致IC测定值与经验估算值偏离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403,95%可信区间(95%CI)=1.019~1.932,P=0.038〕。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每增加1分,能量偏离值增加2.0 kJ(β=0.476,95%CI=0.004~0.956,P=0.047)。结论 对于COPD患者,经验估算法与IC测定法测得的静息能量目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