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2-1430/R 国内刊号
  • 2095-4352 国际刊号
  • 3.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专家论坛
胸部按压CPR与腹部提压CPR1057-1061

摘要: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AACD-CPR)是对胸部按压禁忌证患者心肺复苏(CPR)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强化《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所强调的高质量CPR的有力保障,将二者互为补充相向而行,是落实《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的具体行动,可谓是中国CPR智慧方案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以胸部按压为主的标准CPR(STD-CPR)与AACD-CPR的产生缘由、作用机制、操作方法、环节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准确领悟CPR中胸部按压与腹部提压技术的精髓提供重要参考。

王今达教授“菌毒炎并治”脓毒症的实验基础与临床实践总结1062-1064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起,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王今达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始应用活血化瘀法抢救危重患者。随着对脓毒症认识的不断深入,提出了"菌毒炎并治"理论,并使用活血化瘀药物血必净注射液拮抗内毒素及炎性介质治疗脓毒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近年来国内外对脓毒症的治疗进展缓慢,我们重温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系列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微循环的微小血栓形成及机体凝血功能紊乱在一般感染向脓毒症过渡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结合血必净注射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实有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法在脓毒症中的重要地位必须再次予以重视。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PPI在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一项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1065-1070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灌注指数(PPI)在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RCT)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确诊为脓毒症的成人患者,并使用计算机随机程序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试验组以PPI〈1.4并持续10 min以上作为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以PPI〉2为目标进行集束化复苏治疗(Bundle);常规组按传统的休克标准,以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或较基础值下降〉40 mmHg作为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并进行Bundl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液体复苏量、器官功能损伤情况、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间、机械通气(MV)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试验组确诊脓毒性休克患者39例,常规组确诊27例。以血压为指标的传统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 ,PPI〈1.4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敏感度为94.3%,特异度为28.2%,准确性为66.3%,阳性预测值为64.1%,阴性预测值为78.6%,阳性似然比为1.31,阴性似然比为0.18。试验组24 h内人均补液量明显高于常规组(mL:4?601±1?250比3?458±1?006,P〈0.01),而被诊断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人均补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L:4?596±1?320比4?205±1?058,P〉0.05)。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治疗48 h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更少(例:6比15),APACHEⅡ和SOFA评分更低〔48 h:APACHEⅡ(分)为10.2±2.1比12.0±3.2;72 h:SOFA(分)为5.1±1.8比6.0±2.1,APACHEⅡ(分)为8.9±1.8比9.8±2.2〕,CRRT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更短〔CRRT时间(d):3.0±0.9比3.6±1.4,ICU住院时间(d):5.2±2.1比6.3±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1070-1070

摘要:目前尚不清楚艾塞那肽周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人员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艾塞那肽周制剂组(艾塞那肽2mg皮下注射、每周1次)和安慰剂对照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非致死性卒中。

男性发生心房颤动比女性早10年1070-1070

摘要:已知心房颤动(AF)的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会增加患者死亡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性别因素对AF发病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人员对欧洲4项研究中79793例基线无AF的受试者进行。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基于随机森林法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预后评估模型对患者28d死亡的预测价值1071-1076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法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预后评估模型(RF模型),探讨其预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497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第1、3、5天的生命体征和症状、生化指标及血常规指标,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及预后。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筛选出关于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预后的特异性指标,运用特异性指标构建RF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F模型、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预后的评估效能。结果497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中,死亡201例,病死率为40.4%。① 根据死亡组与存活组各指标的差异,筛选出构建RF模型的19个特异性参数,分别为年龄;第1天的24 h尿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小板计数(PLT);第3天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有无紫绀、皮肤湿冷;第5天的体温、HR、MAP、24 h尿量、是否发热、呼吸困难、有无紫绀、皮肤湿冷、花斑、PLT。② ROC曲线分析显示,RF模型预测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第1、3、5天的SOFA和APACHEⅡ评分(AUC:0.836比0.643、0.554、0.766和0.590、0.670、0.758)。RF模型预测28 d病死率的敏感度为86.1%,特异度为77.0%,正确率为80.7%。结论基于随机森林法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预后评估模型,能够有效预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风险,且其预测效能优于SOFA及APACHEⅡ评分。

动态血清磷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1077-1081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清磷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年龄≥18岁、ICU住院时间〉72 h的脓毒症患者,并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入ICU 1、3、5、7 d的血清磷数据。以动态血磷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根据相应时间点的血磷临界值将患者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结果① 入选85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25例,病死率为29.4%。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分:22.28±3.98比16.05±5.44,P〈0.01),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较存活组显著升高〔64.0%(16/25)比31.7%(19/60),P〈0.01〕,而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 存活组血磷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死亡组则呈下降趋势;死亡组入ICU 3、5、7 d血磷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mmol/L:0.90±0.24比1.05±0.19,0.96±0.16比1.11±0.17,0.83±0.19比1.21±0.14,均P〈0.01)。③ 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7 d血磷水平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较大,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和0.945(均P〈0.01);其次为入ICU 3 d和5 d的血磷水平,AUC分别为0.692和0.745(均P〈0.01)。以7 d血磷1.01 mmol/L作为预测28 d死亡的临界值时,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4.0%,阳性似然比为5.73,阴性似然比为0.10。④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入ICU不同时间点,高于血磷临界值者28 d存活率明显高于低于血磷临界值者,且生存期较长。7 d血磷〉1.01 mmol/L者28 d存活率明显高于血磷≤1.01 mmol/L者,且生存期明显延

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危险因素分析:附1160例病例报告1082-1086

摘要: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相关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置管相关数据、微生物培养结果等。计算感染率和中心静脉导管千日感染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7年共收治1-160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男性915例,女性245例;年龄7-98岁,平均(71.8±17.5)岁。以每3年为一个时间段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千日感染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例/千日:21.87、24.50、19.95、12.64、16.34、12.40,χ2=38.851,P=0.000)。1?160例患者中有375例导管培养阳性,共培养出病原菌397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73株(占43.58%),革兰阳性菌(G+)130株(占32.74%),真菌94株(占23.68%)。G-菌中以非发酵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占11.59%,鲍曼不动杆菌占8.82%),其次为肠杆菌科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占8.06%,大肠埃希菌占2.02%);G+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表皮葡萄球菌占11.8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29%);真菌以热带假丝酵母菌(占9.07%)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79%)为主。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36.07%(22/61)、35.52%(119/335)、30.63%(234/764;χ2=2.725,P=0.099),静脉导管千日感染率分别为18.00、17.71、17.08例/千日(χ2=0.134,P=0.714)。375例导管培养阳性患者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785例导管培养阴性患者(d:20.80±11.68比17.64±10.77,t=4.417,P=0.000)。置管7 d内的患者导管感染率最低(19.87%,30/151),随置管时间延长,感染率逐渐升高,置管时间〉30 d者感染率为44.44%(68/153),置管时间与感染率明显相关(χ2=22.849,P=0.000)。多�

肝素对脓毒症肝损伤小鼠肝组织和血清肝素酶水平的影响1087-1091

摘要:目的探讨肝素对脓毒症肝损伤小鼠体内肝素酶(HPA)表达的影响。方法6~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组。24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CLP组);24只进行假手术处理(Sham组),仅开腹、关腹,不予结扎。Sham组和CLP组各有12只动物进行肝素预处理(Sham+UFH组、CLP+UFH组),分别于术前30 min及术后12 h经小鼠尾静脉注射8 U普通肝素(UFH,稀释至200 μL);另外12只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4、24 h留取各组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HPA、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PA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血清HPA、IL-6、IL-1β、TNF-α、ALT、AST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延长呈进一步升高趋势;HE染色显示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免疫组化显示肝组织HP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说明脓毒症动物模型制备成功。与CLP组比较,CLP+UFH组术后4 h血清HPA、炎性因子、转氨酶水平即明显下降〔HPA(ng/L):76.72±2.75比101.55±7.54,IL-6(ng/L):51.16±5.68比63.89±3.26,IL-1β(ng/L):31.53±2.90比40.87±2.88,TNF-α(ng/L):171.76±5.60比194.62±14.13,ALT(μg/L):0.26±0.09比0.62±0.17,AST(μg/L):1.03±0.22比1.45±0.08,均P〈0.05〕,24 h时虽较4 h显著升高,但仍显著低于CLP组〔HPA(ng/L):125.30±7.80比302.50±17.81,IL-6(ng/L):81.16±4.54比176.56±5.45,IL-1β(ng/L):61.13±2.80比113.73±3.96,TNF-α(ng/L):328.47±10.79比599.62±10.20,ALT(μg/L):0.38±0.17比0.91±0.26,AST(μg/L):1.16±0.15比1.88±0.08,均P〈0.05〕。HE染色显示,CLP+UFH组�

NEWS、REMS和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危重患者预后评估的对比研究1092-1096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英国早期预警评分(NEWS)、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EM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评估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年龄〉16岁、住院时间〉24 h的危重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入住急诊监护室或抢救室后24 h内各指标最差值计算NEWS、REMS和APACHEⅡ评分。主要研究终点为28 d病死率。分析3种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3种评分对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有119例急诊危重患者入选,28 d病死率为21.0%。死亡组NEWS、REMS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NEWS(分):9.40±3.19比5.72±2.35,REMS(分):12.64±4.46比7.97±3.28,APACHEⅡ(分):26.64±6.92比16.19±5.48,均P〈0.01〕。随着NEWS、REMS和APACHEⅡ评分的增高,患者28 d病死率逐渐升高〔NEWS〈5分、5-6分、≥7分的病死率分别为3.03%(1/34)、13.33%(4/34)、64.25%(20/51),REMS〈12分、12-16分、≥17分的病死率分别为10.99%(10/91)、50.00%(11/22)、66.67%(4/6);APACHEⅡ〈15分、15-24分、≥25分的病死率分别为2.33%(1/43)、15.09%(8/53)、69.57%(16/23),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EWS、REMS、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危重患者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95%可信区间(95%CI)=0.737-0.923〕、0.782(95%CI=0.671-0.892)和0.878(95%CI=0.800-0.956),均P=0.000;其预测准确性分别为57.4%、48.6%、65.4%。结论NEWS、REMS和APACHEⅡ评分在预测急诊危重患者预后方面均有效,APACHEⅡ预测准确性最高,NEWS次之,REMS最低;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等因素,急诊危重患者更适合用NEWS评分进行早期预后评估。

D-二聚体和TF-1208 D/I基因多态性对OPCABG患者预后的影响1097-1101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D-二聚体和组织因子(TF)-1208 D/I基因多态性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首次行OPCABG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搭桥支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24 h胸腔积液引流量、术中肝素用量、联合抗凝和抗血小板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指标,术前及术后1、4、7、14 d和1、2、3个月的血生化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不同TF-1208 D/I基因多态性患者D-二聚体水平等,随访1年的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1年再发心绞痛的危险因素。结果OPCABG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持续升高,术后1个月达到高峰〔1.94(1.07,2.70)mg/L〕,随后下降,3个月时已降至术前水平〔0.20(0.10,0.45)mg/L〕。TF-1208 I I基因型患者术后14 d和1个月的D-二聚体水平(mg/L)显著高于DD基因型和D/I基因型患者〔14 d:4.17(1.54,5.09)比1.91(1.07,2.26)、1.02(0.91,1.88),1个月:5.12(2.41,6.32)比1.94(1.18,2.70)、1.62(0.22,1.88),均P〈0.05〕。1年随访结果显示,25例患者再发心绞痛,无心肌梗死发生。TF-1208 I I基因型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患者(χ2=0.197,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VEF〈0.50〔优势比(OR)=6.482,95%可信区间(95%CI)=1.365-18.763,P=0.015〕和TF-1208 I I基因型(OR=8.864,95%CI=1.613-46.743,P=0.012)是OPCABG患者术后1年再发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OPCABG术后机体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并持续较长时间,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术前心功能差和TF-1208 I I基因型是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本刊常用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1101-110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氧负荷试验对评估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1102-1106

摘要:目的探讨氧负荷试验用于评估因心源性休克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78例接受静脉-动脉(V-A)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ECMO治疗后6 h均采用经皮氧分压(PtO2)监测和氧负荷试验。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开始ECMO治疗当天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动脉压(MAP),ECMO治疗6 h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基础PtO2、10 min氧负荷值(OCT10)、氧负荷指数(OCI),以及60 d内ECMO支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参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应用情况等。根据ECMO治疗后60 d的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OCT10、OCI等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根据OCT10、OCI的最佳临界值分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60 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67例患者,存活组31例,死亡组36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ABP应用比例更高,PtO2、OCT10、OCI更低,ECMO支持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更长,但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构成、LVEF、MAP、机械通气参数、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血气分析指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T10、OCI、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对患者60 d死亡均有预测价值,OCT10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0.042,95%可信区间(95%CI)=0.760~0.937;OCI的AUC为0.829±0.051,95%CI=0.717~0.910;APACHEⅡ评分的AUC为0.860±0.043,95%CI=0.754~0.933;SOFA评分的AUC为0.821±0.049,95%CI=0.708~0.904(均P〈0.01)。以OCT10≥70.0 mmHg (1 mmHg=0.133 kPa)�

体外循环患者T淋巴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1107-1111

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对T淋巴细胞功能亚群分化及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收治的拟行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观察组)和非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结扎术(对照组)患者各20例,分别于术前、停机前或手术结束时、术后4 h、术后24 h取血,分离T淋巴细胞,采用RNA印迹法检测辅助性T细胞1(Th1)、细胞毒性T细胞(Tc1)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Th2、Tc2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mRNA表达。结果与术前相比,观察组体外循环停机前T-bet mRNA〔积分灰度值:(1.39±0.52)×105比(2.92±0.88)×105〕、IFN-γmRNA〔积分灰度值:(3.68±0.65)×105比(6.10±0.93)×105〕表达出现一过性下调(均P〈0.05),术后24 h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积分灰度值分别为:(2.77±0.74)×105、(6.22±1.25)×105,均P〉0.05〕;GATA3 mRNA〔积分灰度值:(4.96±0.88)×105比(3.21±0.68)×105〕、IL-4 mRNA〔积分灰度值:(3.52±1.13)×105比(1.85±0.63)×105〕表达出现一过性上调(均P〈0.05),术后24 h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积分灰度值分别为:(3.11±0.51)×105、(1.93±0.84)×105,均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T-bet、GATA3、IFN-γ、IL-4的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外循环能够影响Th1、Tc1/Th2、Tc2细胞功能亚群分化及致炎、抗炎反应,可能参与了体外循环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表达变化可能是其内在机制。

尿NGAL和KIM-1对儿童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的诊断意义1112-1116

摘要: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M-1)对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CPB)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00例在CPB下行心脏手术的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术后48 h内发生AKI的患儿纳入AKI组,同时选取其中与AKI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基础合并症、手术时间等因素相匹配的非AKI患儿纳入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血肌酐(SCr)和尿NGAL、KIM-1〔以尿肌酐(UCr)校正〕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术后AKI的诊断价值。结果CPR术后48 h内有32例患儿发生不同程度的AKI,发生率为16.0%;非AKI对照组60例。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术后2 h尿NGAL、术后4 h尿KIM-1、术后10 h SCr即显著升高,分别于6、8、24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诊断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术后2 h尿NGAL 0.940(95%CI=0.890-0.990)、术后4 h尿KIM-1 0.939(95%CI=0.891-0.986)、术后10 h SCr 0.959(95%CI=0.916-1.000)。术后2 h尿NGAL截断值为588.0 μg/g时,诊断AKI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5.0%,准确性为93.5%;术后4 h尿KIM-1截断值为9.55 ng/mg时诊断AKI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1.7%,准确性为90.2%;术后10 h SCr截断值为61.90 μmol/L时诊断AKI的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95.0%,准确性为95.7%。结论尿NGAL和KIM-1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CPB术后AKI的生物学标志物。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左西孟旦不能降低心脏术后患者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发生率1116-1116

摘要: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常常预后会更差。为此,法国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旨在评价左西孟旦预防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效果。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住于法国13个心脏外科中心的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并需接受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经静脉膈神经起搏可预防呼吸机引起的膈肌功能障碍1116-1116

摘要:超过30%加强膈肌力量的新手段。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该方的正压机械通气(MV)患者存在脱机困难,其中大部分患者存在呼吸机引起的膈肌功能障碍。采用内置电极的新型深静脉导管进行经临时静脉膈神经起搏可能是一种防止膈肌萎缩、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其对MV的影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腹部提压CPR对心搏骤停患者氧代谢及预后的影响1117-1121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提压心肺复苏(AACD-CPR)与标准心肺复苏(STD-CPR)对心搏骤停(CA)患者氧代谢和预后的影响,以评估AACD-CPR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CA时间〈30 min、无STD-CPR和AACD-CPR禁忌证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TD-CPR组和AACD-CPR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抢救措施,需要电除颤者给予除颤;STD-CPR组按照2015美国心脏协会(AHA)CPR指南进行操作;AACD-CPR组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进行复苏。记录两组患者复苏过程中氧代谢、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及预后指标。结果共收入69例患者,STD-CPR组34例,AACD-CPR组35例。① 氧代谢:与STD-CPR组比较,AACD-CPR组复苏过程中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氧载量(DO2)、氧耗量(VO2)均显著升高〔CaO2(mL/L):156±15比142±19,avDO2(mL/L):83±14比73±13,DO2(mL/min):248±51比208±54,VO2(mL/min):134±29比118±32,均P〈0.05〕,而心排血量(CO)、混合静脉血氧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 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pH值、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Lac)基础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复苏过程中,两组MAP、pH值、SpO2、PaO2均呈上升趋势,PaCO2、Lac呈下降趋势;除STD-CPR组MAP略高于AACD-CPR组外,AACD-CPR组各指标变化更为明显〔pH值差值:0.10±0.15比0.02±0.13,SpO2差值:0.311±0.255比0.159±0.232,PaO2差值(mmHg,1 mmHg=0.133 kPa):12.96±21.84比3.01±13.56,PaCO2差值(mmHg):-9.91±11.17比-3.52±13.87,Lac差值(mmol/L):-0.64±0.61比-0.31±0.58,均P〈0.05〕。③ 预后:与STD-CPR组比较,AACD-CPR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略有升高(22.9%比8.8%,P〉0.05),但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