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2-1430/R 国内刊号
  • 2095-4352 国际刊号
  • 3.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标准与指南
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急诊专家共识577-580

摘要:1 概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获得性凝血功能紊乱综合征,以全身凝血系统的止、凝血机制失衡与过度激活、纤溶系统严重紊乱,以及多个器官内微血栓形成等为特征,可发生广泛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而导致死亡。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早期免疫功能麻痹在重症甲型H1N1流感中的临床意义581-585

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者的早期免疫学特征,为预测该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就诊并确诊为重症甲流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早期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器官功能、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状态,通过Cox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免疫功能是否为重症甲流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5例重症甲流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咳嗽(93.3%)、发热(86.7%)、咳痰(80.0%)、气短(73.3%)、肌肉酸痛(40.0%)及乏力(40.0%)等;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机械通气及抗凝治疗,部分患者使用俯卧位通气、肌松剂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患者心、肾功能明显损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分别为(14.1±6.1)分和(9.6±4.1)分,提示患者病情危重.15例患者28 d死亡4例,11例痊愈出院.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分:22.7±3.8比11.8±3.8),肌钙蛋白〔cTn(μg/L):0.52(0.07,2.02)比0.15(0.10,0.45)〕和尿素氮〔BUN(mmol/L):11.9(6.7,29.1)比3.9(2.7,6.8)〕亦明显升高,而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109/L:76±33比146±49,均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升高〔CRP(mg/L):172.2±88.5比74.8±33.1,IL-6(ng/L):283.3(140.1,711.0)比18.5(12.7,71.4),均P〈0.01〕;CD3+、CD4+、CD8+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CD3+T细胞:0.348±0.119比0.573±0.106,CD4+T细胞:0.135±0.046比0.344±0.098,CD8+T细胞:0.089±0.057比0.208±0.054,NK细胞:0.124±0.057比0.252±0.182,均P〈0.05),但CD4+/CD8+比值、人白细胞DR�

应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综合效果的Meta分析586-591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应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MV)患者的综合效果.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比较SSD(干预组)与非SSD(对照组)综合效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对象为ICU的MV患者,检索时限为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绘制漏斗图,分析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 初筛共获得1004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及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后,共纳入13项研究2052例患者,干预组1021例、对照组1031例.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RR)=0.54,95%可信区间(95%CI)=0.46~0.64,P〈0.00001〕,MV时间〔均数差(MD)=-3.29,95%CI=-4.53~-2.05,P〈0.00001〕和住院时间(MD=-4.27,95%CI=-7.36~-1.18,P=0.007)均明显缩短;而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ICU或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9,95%CI=0.73~1.09,P=0.25).对MV时间的Meta分析中各项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逐项剔除纳入文献后,总体结果未出现显著变化,提示结果较稳定,单个研究不会对总体结果造成显著影响.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各纳入研究存在对称性,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SSD应用于MV患者能有效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住院时间,但对降低病死率无明显影响.有效应用SSD是预防VAP的重要措施,客观评价SSD的临床综合效果是必要的.

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微小RNA-127-5p的表达及诊断价值592-595

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127-5p(miR-127-5p)在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患者及10例非呼吸道感染术后患者(需辅助通气)的BALF.采用miRNA芯片技术对两组患者BALF中的miRNA进行筛选,初步建立重症肺炎BALF的miRNA差异表达谱,筛选出其中有明显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BALF中miR-127-5p的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BALF中miR-127-5p表达对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40例患者中无剔除病例,均纳入最终分析.初步分析筛选建立了重症肺炎患者BALF中miRNA差异表达谱,并筛选出其中40个表达上调的miRNA和113个表达下调的miRNA.重症肺炎患者BALF中miR-127-5p表达量明显低于非呼吸道感染术后患者(2-ΔΔCT:0.578±0.226比1.004±0.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2,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27-5p诊断重症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95%可信区间(95%CI)=0.721~0.989,P=0.001〕;当临界值取0.840时,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70.0%,阳性似然比为2.89,阴性似然比为0.19.结论 BALF中miR-127-5p可作为诊断重症肺炎的分子标志物.

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β-受体激动剂治疗ARDS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595-595

摘要:目前,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损伤的治疗尚缺乏有效药物。吸入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的早期治疗可能通过减少肺部炎症和增强肺泡液体清除来抑制ARDS的进展。因此,有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者纳入了美国5个学术研究中心急诊科存在ARDS发生风险的成人患者。干预措施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或安慰剂持续5d。主要研究指标为5d内血氧饱和度与吸入氧浓度比值(S/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导致CRRT治疗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595-595

摘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危重患者的透析模式之一。尽管加强了透析护理,但透析患者的病死率仍很高。有学者利用中国台湾台北健康预防研究数据库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其目标是调查导致这类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研究者纳入了2007年至2011年接受CRRT的危重患者,并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AKI)组和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组。

抑制c-Abl激酶调节桩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对通气损伤活体大鼠的保护效应596-601

摘要:目的 探讨在活体机械通气损伤模型抑制c-Abl激酶是否可以减少桩蛋白酪氨酸残基位点Y31和Y118(Pxn Y31、Pxn Y118)磷酸化,从而阻断其下游效应分子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及Rho/Rho激酶活化所致的血管屏障功能紊乱.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10只.假手术(Sham)组仅进行气管切开;保护性通气1 h、2 h组(PVT 1h、2h组)潮气量(VT)为6 mL/kg,呼气末正压(PEEP)为5 cmH2O(1 cmH2O=0.098 kPa);大VT通气1 h、2 h组(HVT 1h、2h组)VT为30 mL/kg,PEEP为0;p42/44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42/44MAPK)抑制剂UO126和c-Abl激酶抑制剂AG957预处理1 h、2 h组分别于大VT通气前1 h腹腔注射UO1261 mg/kg或灌胃AG95710 mg/kg.各组于预定实验时间结束后处死大鼠,采集肺组织标本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用伊文思蓝(EB)实验检测肺血管渗透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算弥漫性肺泡损伤系统(DAD)评分,计算肺湿/干重(W/D)比值;用比色法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c-Abl Y245、Pxn Y31、Pxn Y118、VE-cad Y658、p42/44MAPK Y202/Y204、肌球蛋白轻链(MLC)及肌球蛋白磷酸酯酶目标亚基Y696(MYPT Y696)的磷酸化情况.结果 ①Sham组与PVT组肺组织无明显病理学改变,且两组间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HVT组肺组织损伤严重,且DAD评分、肺W/D比值、EB渗出量、MPO活性和BALF中TNF-α 水平较Sham组及PVT组明显升高;给予AG957或UO126预处理后,上述指标均较HVT组明显降低.②HVT组肺组织各蛋白磷酸化水平较Sham组和PVT组明显增加,以2 h更明显;给予AG957预处理后2 h,肺组织蛋白磷酸化水平均较HVT组明显降低〔p-c-Abl Y245(灰度值):0.29±0.04比0.42±0.04,p-Pxn Y31(灰度值):0.51±0.03比0.70±0.05,p-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CU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一项连续12年1299例病例的回顾性队列研究602-607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北京老年医院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U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研究期间ICU病死率随年份、年龄的变化趋势.以存活和死亡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入ICU原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是否行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原因、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否成功撤机、是否发生ICU院内感染、是否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否发生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是否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是否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否输血以及ICU住院时间作为自变量,先分别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分析得到的影响因变量的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ICU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患者1325例,剔除资料缺失者26例,最终入组1299例.其中存活组865例,死亡组434例;男性占比(67.7%)和年龄跨度(16~105岁)较大;不同年份ICU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12,P=0.117);而随年龄增长,ICU病死率呈升高趋势(χ2=16.399,P=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ICU患者死亡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APACHEⅡ评分、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原因、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成功撤机、ICU院内感染、HAP、CLABSI、AKI、脓毒性休克、行CBP或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输血、入ICU原因、ICU住院时间均有关(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成功撤机〔优势比(OR)=0.016,95%可信区间(95%CI)=0.010~0.025〕,以及是否发生AKI(OR=3.917,95%CI=2.331~6.582)或脓毒性休克(OR=2.808,95%CI=1.604~4.915)3个自变量对死亡或存活�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4过表达对脂多糖诱导血管内皮高渗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608-612

摘要: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4(MRP4)基因过表达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渗透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PMVECs细胞,待细胞传至3~6代后分为3组:LPS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 h后,用10μg/mL LPS刺激细胞;Ad-shRNA组用腺病毒空白载体转染细胞2 h,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 h后,用10μg/mL LPS刺激细胞;Ad-MRP4组用携带MRP4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细胞2 h,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 h后,用10μg/mL LPS刺激细胞.于LPS刺激2、6、12、24 h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单层细胞渗透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形态及分布情况.于LPS刺激12 h收集细胞,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PMVECs中MRP4、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LPS刺激后PMVECs细胞渗透性及细胞内cAMP水平逐渐增加,12 h达到高峰,24 h开始下降.用携带MRP4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PMVECs后,细胞渗透性较LPS组及Ad-shRNA组显著增加〔12 h渗透性(A值):1.88±0.06比1.12±0.17、1.10±0.18〕,细胞内cAMP水平显著降低〔12 h cAMP(μg/L):2.39±0.02比2.97±0.01、3.00±0.02,均P〈0.05〕;而LPS组与Ad-shRNA组各时间点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 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显示,3组细胞均出现F-actin重构、应力纤维形成,但Ad-MRP4组细胞破坏程度较LPS组和Ad-shRNA组更加严重.③ 与LPS组和Ad-shRNA组比较,Ad-MRP4组PMVECs中MRP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灰度值:0.76±0.03比0.44±0.02、0.43±0.02,均P〈0.05),β-catenin、VE-cad和ZO-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β-catenin(灰度值):0.14±0.03比0.23±0.04、0.23±0.03;VE-cad(灰度值):0.21±0.01比0.34±0.02、0.35±0.04;ZO-1(灰度值):0.14±0.02比0.37±0.

高血浆降钙素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附188例分析613-618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浆降钙素原(PCT〉100μg/L)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这类患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入院48 h内血浆PCT〉100μg/L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按照入院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PCT〉100μg/L当日生命体征、24 h尿量、血常规、生化全套、凝血谱、心肌酶谱、动脉血气分析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入院48 h内血浆PCT〉100μg/L的患者188例,所有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男性128例(占68.1%),平均年龄62(49,75)岁;主要分布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占70.7%(133/188);患者主诊断多为脓毒症(91.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57.4%)、胸腹腔大手术后(20.7%)、创伤/烧伤(13.8%)及心肺复苏后(CPR,6.4%);28 d存活115例,死亡73例,总病死率为38.8%.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主诊断为MODS(84.9%比40.0%)、创伤/烧伤(26.0%比6.1%)、CPR后的比例(13.7%比1.7%)及主诊断叠加数〔个:2.0(2.0,3.0)比2.0(1.0,2.0)〕,呼吸机支持(82.2%比40.9%)和休克的比例(100.0%比60.0%),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分):24(19,28)比14(10,16)〕、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分):16.0(12.5,18.0)比9.0(6.0,12.0)〕均显著升高,肝功能指标、凝血谱、心肌酶谱以及血乳酸(Lac)等指标均明显升高,但血小板计数(PLT)显著下降〔×109/L:62.00(21.50,111.00)比93.00(53.00,13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1.290,95%可信区间(95%CI)=1.121~1.484,P=0.000〕以及发生MODS(OR=7.264,95%CI=1.7

超声膈肌增厚率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619-623

摘要:目的 通过床旁超声评估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明确膈肌增厚率(DTF)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肌无力危象且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模式的自主呼吸试验(SBT),并记录浅快呼吸指数(RSBI);于SBT 5 min及60 min时采用床旁超声测量患者右侧膈肌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并计算DTF,观察SBT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根据撤机结果 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BT 60 min时DTF及RSBI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37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共计完成63例次SBT 5 min时的超声测量和50例次SBT 60 min时的超声测量.SBT 5 min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撤机成功组(33例次)与失败组(30例次)患者RSBI、DTee、DTei及DT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BT 60 min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撤机成功组(33例次)比较,撤机失败组(17例次)患者RSBI明显升高(次·min-1·L-1:80.41±29.08比63.94±23.84,t=2.146,P=0.037),DTee、DTei、DTF均明显降低〔DTee(mm):22.00±6.25比25.45±4.99,t=2.127,P=0.039;DTei(mm):27.94±6.19比38.48±6.15,t=5.731,P=0.000;DTF:(24.46±14.11)%比(62.04±30.21)%,t=4.845,P=0.000〕.33例次成功撤机患者SBT 5 min与60 min时RSBI、DTee、DTei及DT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17例次SBT超过60 min但撤机失败患者中,与SBT 5 min比较,SBT 60 min RSBI明显升高(次·min-1·L-1:80.41±29.08比57.29±22.46,t=2.400,P=0.029),DTei和DTF明显降低〔DTei(mm):27.94±6.19比35.35±6.84,t=3.024,P=0.000;DTF:(24.46±14.11)%比(61.89±23.97)%,t=5.810,P=0.000〕;但DTee在SBT过程中无明显变化.ROC曲线分析显示:SBT 60 min时DTF预测�

JCI理念指导下实践集束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624-628

摘要:目的 探讨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理念指导下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集束化预防措施依从性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MV)患者VAP发生率的影响,以及使用口护刷洗必泰的口腔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MV患者为研究对象.在JCI理念指导下,将VAP预防临床护理实践分为4个阶段实施,以提升VAP集束化预防措施的依从性.2013年确定预防措施及加强教育;2014年强化以手卫生和床头抬高为主的依从性;2015年开展口护刷洗必泰与传统棉球洗必泰口腔护理对口腔卫生指标影响的对照研究,引入口护刷洗必泰口腔护理方案并提高依从性;2016年建立每日执行清单固化上述预防措施.通过医院和ICU两级的信息化软件统计VAP的年发生率,以每千通气日发生VAP病例数表示;并以2013年为基准1,计算各年份的VAP发生率比值(IRR).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2733例患者入住ICU,其中MV患者1403例;排除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吸入性肺炎、禁止背部抬高,以及资料不全、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94例,最终1399例MV患者纳入分析,总MV日11012 d,发生VAP患者94例.2013年至2016年ICU年VAP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每千通气日发生VAP病例数分别为17.0、10.0、5.9、3.5例;以2013年为基准,2014年至2016年VAP的IRR值亦逐年下降,分别为0.59〔95%可信区间(95%CI)=0.35~0.98〕、0.35(95%CI=0.18~0.64)、0.21(95%CI=0.09~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3年ICU患者床头抬高和手卫生依从性最低,分别为28.57%、54.29%;与2013年比较,2014年针对床头抬高和手卫生2个品管圈(QCC)项目的实施使其依从性显著提高,分别为82.35%、91.18%(均P〈0.05);2015年针对年依从性最低的洗必泰口腔护理通过QCC进行改进,其依从性较2013年显著提高(87.10%比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短篇论著
体外腹主动脉按压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循环的影响629-632

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腹主动脉按压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7年1月至4月武警总医院收治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拟行全麻非腹部手术的60~75岁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主动脉按压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予以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诱导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腹主动脉按压组则在咪唑安定注入1 min后给予腹主动脉按压至插管后5 min.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 min和10 min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观察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麻黄碱、阿托品的使用情况.结果 腹主动脉按压组和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前MAP〔mmHg(1 mmHg=0.133 kPa):83.6±4.7、82.9±4.7〕、HR(次/min:67.3±5.9、65.9±5.7)、SpO2(0.962±0.007、0.960±0.0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诱导后,对照组MAP、HR较诱导前明显下降〔MAP(mmHg):70.0±8.7比82.9±4.7,HR(次/min):60.7±6.7比65.9±5.7,均P〈0.05〕,且明显低于腹主动脉按压组〔分别为(83.1±3.9)mmHg、(66.8±4.9)次/min,均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对照组MAP、HR较麻醉诱导后明显升高〔MAP(mmHg):78.9±7.9比70.0±8.7,HR(次/min):67.3±2.7比60.7±6.7,均P〈0.05〕,而腹主动脉按压组MAP、HR变化不明显.两组麻醉诱导期间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麻醉诱导期间4例出现低血压,其中2例使用了麻黄碱;2例出现心动过缓并使用了阿托品.而腹主动脉按压组麻醉诱导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行腹主动脉按压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右美托咪定对需机械通气的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及无机械通气天数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632-632

摘要:右美托咪定对机械通气患者有镇静作用,但其对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及无机械通气天数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此,日本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于日本8个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需要机械通气24h以上的成年脓毒症患者。受试对象被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镇静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用药有芬太尼、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镇静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

替代性复苏策略、损伤性生物标志物与脓毒性休克632-632

摘要:早期脓毒性休克规范化治疗试验(ProCESS试验)表明,替代性复苏策略在不同原因导致死亡患者问没有差异。近期,美国学者对该研究进行了二次分析,旨在了解复苏策略的差异是否影响与脓毒症临床预后相关的关键生物标志物,以及对不同基线水平生物标志物而言,各治疗组间的存活率是否存在差异。ProCESS试验的研究对象来自美国31家医院的62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该试验的干预方法为两种替代性复苏方案与常规方案。研究者于治疗0、6、24、72h观察了4类生物标志物:

空腹血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致MODSE的诊断价值633-635

摘要:目的 评价空腹血糖(FBG)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年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年龄≥65岁);根据肺部感染期间的最高FBG值将患者分为两组,≥8.83 mmol/L者纳入拟诊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组,〈8.83 mmol/L者纳入拟诊非MODSE组,比较两组患者MODSE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最高FBG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致MODSE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119例老年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6~105岁,平均(89.41±4.16)岁;拟诊MODSE患者55例,拟诊非MODSE患者64例.拟诊MODSE组MODSE发病率显著高于拟诊非MODSE组(78.2%比12.5%,χ2=52.108,P=0.000).最高FBG值诊断MODS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5〔95%可信区间(95%CI)=0.839~0.951,P〈0.001〕;FBG≥8.83 mmol/L诊断老年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发生MODSE的敏感度为84.3%,特异度为82.4%.结论 FBG≥8.83 mmol/L作为反映代谢功能变化的指标,对老年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发生MODSE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多模式组合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Klotho蛋白、FGF-23和BNP的影响636-639

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式组合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Klotho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3个月的120例慢性肾衰竭(CRF)尿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HD)组(每月8次HD)、HD+血液滤过(HF)组(每月8次HD+每月1次HF)、HD+HF+血液灌流(HP)组(每月8次HD+每月4次HF+每月1次HP),每组40例.所有患者入组前及入组后6个月、12个月在体外循环管路静脉端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Klotho蛋白及FGF-23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BNP水平.结果 120例MHD患者最终均纳入分析,无中途退出、撤出病例.3组患者入组前血清Klotho蛋白、FGF-23、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入组前比较:3组患者入组后血清Klotho水平均呈持续升高趋势,且HD+HF+HP组〉HD+HF组〉HD组(μg/L:6个月为2.59±0.61、1.63±0.35、1.13±0.26,F=119.374,P=0.000;12个月为6.98±1.21、3.57±1.03、2.12±0.43,F=275.675,P=0.000);而FGF-23水平均呈持续下降趋势,且HD+HF+HP组〈HD+HF组〈HD组(ng/L:6个月为69.22±38.26、132.28±61.18、178.50±74.64,F=33.509,P=0.000;12个月为32.81±17.32、87.93±43.27、146.33±69.28,F=55.466,P=0.000);3组间血清BNP水平也表现出与FGF-23相同的变化趋势(ng/L:6个月为4083.39±2864.53、7245.69±4643.81、7969.12±5360.85,F=8.758,P=0.000;12个月为1521.86±894.63、4554.32±1969.84、5013.89±2033.64,F=49.003,P=0.000).结论 多模式组合透析能提高接受MHD的CRF尿毒症患者体内Klotho蛋白水平,降低FGF-23、BNP水平.

SICU患者CRRT治疗后的生存分析639-639

摘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可以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不能耐受快速间断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获益.目前,有关持续透析治疗在接受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尚不清楚.因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分析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接受CRRT患者的比例及预测其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