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
  • 国际刊号:2095-4352
  • 国内刊号:12-143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58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05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

中国心肺复苏发展战略观

摘要:纵观现代心肺复苏(CPR)发展史,中国CPR事业发展之路可谓步履蹒跚,突破性进展寥寥无几,尤其是成功率及生存率并无大的改善。究其原因,以往过多从技术层面考量,忽略了我国现代CPR体系的建设,致使导向性总体战略缺乏、顶层设计缺陷,弱化了国际竞争力。如何明确方向、立足本土、把控规律、实现复兴,制定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中国CPR发展战略势在必行。鉴于此,笔者拟以“三大”理念、“三立”工程“、三界”跨越为主线,与同道一同探讨中国CPR发展战略之路。
161-16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专家论坛

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对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医生来讲,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容量状态并决定是否进行液体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来,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在回答患者究竟处于Frank-Starling曲线何种位置方面要明显优于传统的静态前负荷指标[1-4]。所谓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动态评估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某种干预因素的反应,来揭示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状态。
164-16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晚期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与预测

摘要:目前关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TAVR)患者心源性猝死风险及其预测因子的相关资料极少。因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有关TAVR患者的大样本队列研究,旨在评估由晚期心力衰竭(心衰)和突发心源性猝死导致心衰死亡的预测因素和发生率。该研究共纳入3726例TAVR患者(使用球囊瓣膜占57%,使用自膨式瓣膜占43%)。结果显示,在平均(22±18)个月的随访期内,155例患者因心衰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15.2%,占心因性死亡的46.1%),57例为心源性猝死(占总死亡人数的5.6%,占心因性死亡的16.9%)。入组时的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房颤动(房颤)、左室射血分数≤0.40、肺动脉收缩压>60 mmHg(1 mmHg=0.133 kPa)、较低的平均主动脉倾斜度是导致晚期心衰死亡的预测因素(均P<0.05);2个程序因素也可独立预测晚期心衰导致的死亡〔经心尖途径:风险比=2.38,95%可信区间(95%CI)=1.60~3.54,P<0.001;TAVR后存在中度或重度主动脉瓣反流:风险比=2.79,95%CI=1.82~4.27,P<0.001〕;左室射血分数≤0.40(风险比=1.93,95%CI=1.05~3.55,P=0.033)和新发持续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风险比=2.26,95%CI=1.23~4.14,P=0.009)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存在新发持续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和QRS时限>160 ms的患者则具有更高的心源性猝死风险(风险比=4.78,95%CI=1.56~14.63,P=0.006)。该研究显示,TAVR术后晚期心衰和心源性猝死占心脏病死亡患者的2/3。该研究已初步确定了一些会增加患者发生晚期心衰和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未来的研究应确定是否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心源性死亡的风险。
168-16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病变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不同血运重建策略的疗效和经济学评估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VD)患者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预后的影响,并评估其经济学效益。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RCT),选择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成功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合并MVD患者。在成功行急诊PCI治疗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于发病后7~10 d行预防性PCI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病变;B组则根据患者的缺血相关证据对non-IRA行PCI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指南施行最优化药物治疗,严格随访24个月,随访期间随时调整药物。随访期间记录两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心因性死亡〕;同时记录心因性再住院、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再次PCI情况以及植入支架数、总住院时间和总医疗费用。结果428例患者完成24个月的随访,A组215例患者均行non-IRA介入治疗;B组213例中62例行缺血相关的PCI治疗,51例行non-IRA治疗。A组与B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18/215)比10.8%(23/213),χ2=0.727,P=0.394〕;其中心因性死亡(5.1%比6.6%)、再发心梗(4.2%比6.6%)、心力衰竭(4.2%比7.0%)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组再发心绞痛(14.4%比32.9%)、心因性再住院(14.4%比33.8%)和再次支架治疗(12.6%比29.1%)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均P<0.01),靶血管血运重建率高于B组(10.7%比5.2%,P<0.05)。A组患者植入支架总数多于B组(枚:610比366),平均植入支架数也多于B组(枚/例:2.83±0.91比1.72±0.91,t=12.725,P=0.000),平均总医疗费用明显高于B组(万元:6.37±1.26比5.15±1.23,t=10.107,P=0.000),但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d:8.21±2.45比9.89±3.23, t=6.071,P=0.000)。由于B组non-IRA血运重建率较低,故B组
169-17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关于临床试验和伦理的一般要求

摘要:临床试验注册号应是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为标题(字体、字号与摘要的其他小标题相同),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前瞻性临床试验研究的论著摘要应含有CONSORT声明(Consd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 http://www.consort-statement. org/home)列出的基本要素。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174-17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脓毒症心肌抑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器官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导致的心肌功能障碍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器官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收治的、发病时间<24 h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4例,以入ICU时超声心动图(UCG)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脓毒症心肌抑制组(LVEF<0.50,11例)和无心肌抑制组(LVEF≥0.50,33例)。分别于入ICU 1、3、7 d采用UCG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进行心功能评价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浆肌钙蛋白T(TnT)和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以及反映器官功能的指标,并记录患者28 d预后。结果入ICU 1 d时,无心肌抑制组除中心静脉压(CVP)、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明显低于心肌抑制组〔CVP(mmHg,1 mmHg=0.133 kPa):10±4比14±6,P<0.05;LVEDD(mm):45.0±5.3比51.8±7.1,P<0.01〕外,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3 d时,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7 d时,无心肌抑制组除心排血指数(C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明显高于心肌抑制组〔CI(mL·s-1·m-2):63.3±13.3比48.3±10.0,P<0.05;PVPI:1.5(1.4,1.9)比1.1(0.7,1.1),P<0.01〕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浆TnT和NT-proBNP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ICU时,无论是功能障碍的器官数,还是肺脏、肾脏、肝脏和凝血系统功能等单个器官功能障碍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抑制组和无心肌抑制组患者28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9/11)比72.7%(24/33),χ2=0.398,P=0.528〕。结论脓毒症心肌抑制是一种可逆性器官功能损害,可以直接导致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和心
180-184

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心肌功能障碍猪转录因子T-bet和GATA-3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是否可以通过纠正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和T-bet的表达失衡来减轻心肺复苏(CPR)后心肌功能障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实验猪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复苏组(24只),复苏组再分为生理盐水组、肾上腺素组、参附组3组,每组8只。采用心内膜电刺激法诱发心室纤颤(室颤)8 min后进行2 min的CPR,然后分别静脉推注20 mL参附注射液1.0 mL/kg(参附组)、肾上腺素0.02 mg/kg(肾上腺素组)或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各组分别于室颤前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0.5、2、6 h取血,检测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于ROSC后24 h处死存活动物取心肌,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心肌病理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别检测转录因子GATA-3、 T-bet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3个复苏组均有6只动物恢复自主循环;肾上腺素组和参附组CPR时间、除颤次数、除颤能量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 ROSC时间明显提前。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氧代谢指标明显下降;心肌细胞和心肌纤维均发生进行性坏死,线粒体结构消失;心肌细胞IL-4明显下降,TNF-α、 IFN-γ、IFN-γ/ IL-4〔反映辅助性T细胞亚群1/2(Th1/Th2)〕均明显升高;GATA-3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T-bet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参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害轻微,ROSC 6 h心率(HR)明显下降(次/min:90.33±3.79比106.83±5.36),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氧输送(DO2)、氧消耗(VO2)均明显升高〔MAP(mmHg,1 mmHg=0.133 kPa):107.67±1.96比86.83±1.85, CO(L/min):2.47±0.08比2.09±0.04
190-19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院外心搏骤停目标性温度管理策略与预后的关系: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

摘要:目标性温度管理已被证明可以改善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生存率及保证良好的神经功能预后。然而,用于诱导和维持目标温度的最佳方法仍然不确定。为评估OHCA后目标温度管理策略对患者生存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加拿大学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该研究纳入2007年11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8个城市和农村地区32家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非创伤性OHCA成年患者。采用二元和广义分析方程分析评估目标性温度管理策略与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5770例OHCA患者中有747例(12.9%)满足纳入标准并接受目标性温度管理。
196-19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表面活性剂磷脂酰胆碱的组成和动力学变化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肺泡表面活性剂成分的变化导致气道塌陷,造成气体交换异常和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为特征的一种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肺泡表面活性剂代谢失调的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由于临床试验治疗的获益资料相对缺乏,因此,根据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代谢模式进行详细的体内分析并总结ARDS患者的特性就显得非常重要。近期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小样本临床试验,选取了10例中重度ARDS患者,其中90%由肺炎引起,给所有患者注射甲基-D9-氯化胆碱后0、6、12、24、48、72和96 h时获取少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196-19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高渗盐水在心搏骤停动物模型心肺复苏中应用疗效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高渗盐水(HS)对心搏骤停动物模型心肺复苏(CPR)的有效性。方法分别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1966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1990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有关HS对心搏骤停模型动物干预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HS组于CPR开始即刻给予HS,剂量、浓度不限;NS组于CPR开始即刻给予等量生理盐水(NS)。采用RevMan 5.3软件对HS应用于心搏骤停模型动物CPR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心搏骤停前及CPR期间血钠水平,CPR时及ROSC后90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冠状动脉灌注压(CPP)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与NS组相比,HS组可提高ROSC率〔相对危险度(RR)=1.23,95%可信区间(95%CI)=1.05~1.43,P=0.010〕、CPR期间血钠水平〔加权均数差(WMD)=17.44,95%CI=12.57~22.31,P<0.01〕及ROSC后90 min时的MAP(WMD=4.81,95%CI=1.58~8.03,P=0.003),但心搏骤停前血钠水平(WMD=0.78,95%CI=-0.26~1.82,P=0.14)、 CPR时MAP(WMD=5.43,95%CI=-0.74~11.59,P=0.08)、 CPR时CPP(WMD=6.82,95%CI=-5.54~19.19,P=0.28)、 ROSC后90 min时CPP (WMD=-0.77,95%CI=-10.33~8.80,P=0.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漏斗图显示,入选文章发表偏倚不大。结论 HS能够提高CPR时ROSC率,并提高CPR期间血钠水平及ROSC后90 min时的MAP。
197-202

基于脉搏血氧波形识别心肺复苏中自主循环恢复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心肺复苏(CPR)时脉搏血氧波形的特征变化,探讨基于脉搏血氧技术的无创、简便、快速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识别方法。方法描述性研究。建立小型猪心室纤颤(室颤)模型,室颤持续3 min后按照CPR指南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为5 cm,频率为105次/min),同时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复苏2 min后给予100 J双向波电除颤,再次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实时记录CPR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脉搏血氧波形,应用时域结合频域波形分析技术评价围CPR期脉搏血氧波形的变化特征。结果除1只动物死于麻醉诱导阶段外,其余6只均诱发室颤成功。①室颤后动物有创血压及脉搏血氧波形消失;胸外按压时PETCO2为(18.83±2.71)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舒张压为(23.83±5.49)mmHg;除颤后1 min内PETCO2〔(51.83±9.35)mmHg〕和动脉舒张压〔(100.67±10.97)mmHg〕均较按压时明显增高(t1=8.737、t2=25.860,均P=0.000),且出现动脉血压波形,提示ROSC。②成功入组动物均出现脉搏血氧波形特征性改变,其在诱发室颤—胸外按压—ROSC—停止按压各阶段的时域波形表现为:波形消失—规律按压波—波动融合波—稳定脉搏波;频域波形表现为:波形消失—单纯按压峰—双峰或融合峰—单纯脉搏峰。结论通过时域结合频域的方法分析脉搏血氧波形特征性变化,不仅能及时发现心脏停搏,还有助于快速识别CPR过程中的ROSC。
203-20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远程磁导航引导下导管消融术对重度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电风暴治疗的急性和长期预后

摘要:远程磁导航(RMN)引导下导管消融术与手工技术相比具备一些优势。然而,有关RMN引导下消融治疗重度缺血性心力衰竭(SIHF)患者由室性心动过速(VT)引发电风暴的相关临床证据仍然有限。有学者进行了一项相关的临床研究,纳入SIHF持续发作(左室射血分数0.210±0.069)且存在电风暴,并进行RMN引导下消融治疗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消融前后均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208-208

辛伐他汀并不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

摘要: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和2期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有益。因此有学者提出研究假设:辛伐他汀可改善ARDS患者的临床预后。为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双盲临床试验。该研究随机分配(1∶1比例)发病48 h内的ARDS患者,分别肠内给予80 mg/d的辛伐他汀或安慰剂,疗程最长为28 d。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是28 d内的脱机天数。
208-208

对严重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持续静脉输注或间断静脉推注袢利尿剂:哪一种策略更优?

摘要:静脉注射袢利尿剂是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指导其使用的循证医学资料较少。近期有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了在严重急性心衰患者持续静脉输注和间断静脉推注袢利尿剂的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该研究在3年内纳入了110例因急性心衰入住心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CCU)的患者,根据对患者使用的利尿策略进行临床、实验室和预后参数的比较,并对随访期间患者病死率和因急性心衰再入院情况进行分析。
208-20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山莨菪碱对心搏骤停复苏猪心室肌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心搏骤停猪复苏后心室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家猪进行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肾上腺素复苏组(对照组)与山莨菪碱复苏组(实验组,复苏时加用山莨菪碱0.4 mg/kg),每组5只。电刺激诱导心室纤颤(室颤)并维持8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CPR),复苏成功后24 h留取左心室样本。经免疫荧光法观察心室肌Cx43的表达与分布,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x43 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Cx43、磷酸化Cx43(p-Cx43)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心室肌Cx43阳性表达分布均匀,多位于心肌细胞的端-端连接部位,少数位于细胞的侧-侧连接部位;对照组Cx43阳性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信号强度明显下降(4.35±2.10比10.02±3.66, P<0.01);实验组Cx43阳性表达在端-端连接与侧-侧连接分布较规则,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7.91±2.54比4.35±2.10,P<0.05),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7.91±2.54比10.02±3.66,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Cx43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Cx43 mRNA(A值):0.32±0.05、0.32±0.03比0.48±0.07;Cx43蛋白(A值):0.43±0.03、0.50±0.07比0.65±0.04,均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p-Cx4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A值:0.22±0.03比0.37±0.06,P<0.01);实验组p-Cx4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A值:0.29±0.07比0.22±0.03,P<0.01),而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p-Cx43/Cx43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7±0.09、0.51±0.05、0.58±0.06,均P>0.05)。结论山莨菪碱可以纠正心搏骤停猪复苏后心室肌Cx43表达的异常,维护正常的心脏传导功能。
209-212

重症患者血清镁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危重患者低镁血症的发生情况及血清镁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ICU预计住院时间>48 h的成年患者,排除入ICU前已有明确的低镁血症或已接受镁补充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入ICU后24 h内取血清标本送检,按血清镁水平分成正常血镁组(血镁0.7~1.2 mmol/L)、低血镁组(血镁<0.7 mmol/L)和高血镁组(血镁>1.2 mmol/L),利用自行设计的表格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组成、实验室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预后等,并计算入ICU后24 h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重症患者374例,其中正常血镁组242例,低血镁组102例,高血镁组30例,分别占64.71%、27.27%和8.02%。在疾病组成上,正常血镁组和低血镁组虽都以神经系统病变(33.06%、31.37%)和肺炎患者(25.62%、25.49%)多见,但低血镁组大型胸腹部手术后患者和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血镁组(15.69%比5.78%,χ2=8.837,P=0.003;7.84%比1.65%,χ2=9.935,P=0.007);而高血镁组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与正常血镁组比较,低血镁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其他电解质水平(血钠、血钾、血钙、血磷)及APACHEⅡ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低血镁组SOFA评分更高(分:6.86±3.12比5.46±2.75,t=-2.930, P=0.004),修正后的ICU住院时间更长(d:15.98±13.29比12.43±7.14,t=-2.318,P=0.034),且病死率更高〔54.90%(56/102)比33.88%(82/242),χ2=6.587,P=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1.129,95%可信区间(95%CI)=1.064~1.197,
213-21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短篇论著

微小RNA-499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499(miR-499)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山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11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双位点酶免疫法检测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的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的血浆miR-499表达。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分析miR-499与LVEF、NT-proBNP、cTnI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iR-499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心肌损伤严重, APACHEⅡ评分(分:23.45±8.03比1.70±0.90)、CRP(mg/L:154±64比8±3)、PCT(μg/L:14.65±2.95比0.05±0.02)、NT-proBNP(ng/L:2082.5±124.4比125.0±81.5)及cTnI(μg/L:3.7±2.1比<0.01)均明显升高, LVEF(0.523±0.132比0.673±0.122)明显降低(均P<0.001)。脓毒症组血浆miR-499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了(6.45±1.06)倍(2-ΔΔCt:6.46±1.54比0.96±0.14,t=19.736,P<0.001)。脓毒症患者血浆miR-499水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492,P=0.014),与NT-proBNP、cTnI呈显著正相关(r1=0.551、r2=0.614,均P=0.001),而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277,P=0.163)。血浆miR-499诊断脓毒症心肌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95%可信区间(95%CI)=0.753~0.924〕,当截断值为5.53时,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90.8%。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miR-499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成为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指标。
218-220

腹部提压法对全麻呼吸抑制患者肺潮气量影响的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提压法心肺复苏对全麻呼吸抑制患者肺潮气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武警总医院麻醉科收治的非腹部手术全麻患者50例。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先用肺量计检测基础潮气量10次并取均数作为基础值;予全身麻醉行气管插管后先后进行腹部提压(应用自行设计的腹部提压器固定于患者剑突与脐之间的腹壁,幅度4~5 cm,频率20次/min)和腹部按压(术者双手掌重叠于脐区,按压幅度4~5 cm,频率20次/min)各10次,测定两种方法所产生的潮气量值并进行自身对照;在自主呼吸恢复后,脱氧情况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5时再考虑拔管,并于拔管前测定潮气量10次,取均数。术后患者情况稳定后,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有无腹部器官损伤。结果患者插管前自主呼吸基础潮气量为(432.17±85.28)mL。插管后,腹部提压法产生的潮气量显著大于腹部按压(399.57±76.07比194.78±55.34,t=18.76,P=0.004);腹部提压法产生的潮气量与基础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腹部按压法产生的潮气量则明显低于基础值(t=11.07,P=0.010)。自主呼吸恢复后拔管前,腹部提压法产生的潮气量为(432.61±67.70)mL,腹部按压法产生的潮气量为(399.28±51.42)mL。手术后经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5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腹部器官损伤。结论腹部提压法能够为呼吸抑制患者提供有效的肺通气。
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