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
  • 国际刊号:2095-4352
  • 国内刊号:12-143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58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05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灾难医学救援专题

集中救治 动态检伤 多学科合作:在重症医学平台上对地震伤员实施联合救治

摘要:目的总结第二批“国家医疗专家组”参加和指导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伤员救治工作的经验,分析我国对地震灾难伤员医疗救治的现况。方法与结果在芦山地震救援中,医疗抢救明确了“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个集中”原则,做到了集中重症伤员迅速转运,多环节兼顾;实行前线流动方舱、区域转运枢纽、后方救治中心的多环节串联;多学科专家团队和主管医生合作沟通,动态多次排查检伤,及时识别与治疗危重伤员;迅速摸清震伤特点,建立适当的多学科、多层次专家队伍,根据震情和伤情的不同及时调整救治队伍,做到岗位不同、派出的专家层次不同,充分发挥了医疗专家的最大作用;同时重视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早期结合,最大程度地降低危重伤员的伤亡率和致残率。结论“4·20”芦山地震的医疗救援是近年我国地震医疗救治经历中的典范,体现了及时、有力、迅速、科学、高效的特点;“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个集中”原则是医疗抢救成功的根本保证。
257-259

灾难医学救援的研究思路

摘要:从目前全世界灾难发生的情况来看,呈现形式多样、危害程度增大的特点,如何科学应对灾难,最大限度地将灾难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灾难如同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灾难医学救援工作者是科学应对灾难的轻骑兵,正可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笔者从战略、战术、战法3个层面阐述灾难医学救援研究的新思路,意为灾难医学救援增添新活力、注入新举措、迈出新步伐。
260-26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学术活动预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天津生化杯有奖征文通知

摘要:《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与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拟于2013年共同举办《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天津生化杯有奖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61-261

第六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会议通知

摘要:由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及其28家附属医疗机构、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主办的第六届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将于2013年8月30日至9月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261-26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住院时间可以反映地震创伤患者的医疗资源消耗情况

摘要:地震是最猛烈也是后果最恶劣的一种自然灾害。创伤是震后早期主要的医疗问题,目前仍然缺乏高质量的对震后创伤的研究。最近,四川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探讨住院时间作为评价震后存活患者损伤严重程度的代用指标是否恰当。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1878例受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非参数法估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来检测住院时间对评价创伤严重程度的准确度,
264-264

2012年伊朗西北部地震中脊柱损伤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摘要:2012年8月11日,伊朗东亚塞拜疆省发生了6.3级和6.4级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最近,伊朗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了地震中脊柱损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脊柱损伤患者的年龄5~88岁,平均(44.54±22.52)岁,共有38例患者伴有脊柱损伤,其中24例(63.15%)为严重脊柱损伤,14例(36.84%)为轻度脊柱损伤;最常见的脊柱损伤部位为腰椎(19例,
264-264

2011年日本东部大地震中胸外伤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摘要:大地震中胸外伤的发生情况尚不清楚,为此,日本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日本东部大地震中胸部外伤的发生情况。研究人员对该次大地震中转至日本石卷市红十字医院治疗的3938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77例患者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而其余的3861例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1.1%,22例男性,20例女性)伴有胸外伤。
264-26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灾难医学救援专题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芦山地震医疗救援工作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医疗分队参加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救援任务的经验,为提高与搜索、营救相结合的医疗救援能力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1日至27日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加四川芦山地震救援工作中,各医疗分队出队人员及医疗救护伤病员的资料。结果医疗分队由22人组成,其中2名管理人员,11名医生(急诊、关节四肢、脊柱、妇产、消化、心内、眼科、麻醉、救援医学、卫生防疫、检验11个专业),1名超声技师,5名护士,1名药剂师,1名医疗器械工程师及1名内勤宣传人员;22人中有2名心理咨询师,人员组成合理;从队内医疗保障、现场搜救医疗配合、安置区医疗点、巡诊、伤病员后送、心理干预、卫生防疫7个方面全面开展工作。医疗救援分队先后在24个乡镇完成救援及医疗巡诊,并在芦山太平镇、双石镇、宝兴县城建立3个医疗点开展医疗救治、高龄老人和儿童的心理干预、卫生防疫等,成功转运2名重伤员,诊治伤病员数千人次。伤员中以地震致软组织损伤、外伤以及呼吸道感染、腹泻、中暑病例为主。结论与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救援相比,芦山地震救援力量的集结与出动速度、灾区有序的交通管制以及灾区群众的自救互救使灾害所致伤亡降至最低。此次芦山地震灾区采取的与搜救相结合的医疗救援模式,体现了实施方式随救援阶段不同而转变,人员配比与救援任务相适应,工作重点与救援时间相结合。
265-26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血小板敷料能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

摘要:最近,伊朗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旨在评价含血小板的敷料对烧伤创面的疗效。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21日至9月21日期间住院的50例烧伤患者。为了排除个体间的差异,研究人员在同一患者的对称部位分别使用含血小板或磺胺嘧啶银的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结果发现,与磺胺嘧啶银敷料相比,含血小板的敷料能够促进创面的上皮化及肉芽组织的形成。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局部应用含血小板的敷料能够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
267-267

创伤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危险因素

摘要:最近,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旨在了解创伤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人员对2005年至2010年期间收住于市区一级创伤中心的所有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2005年至2010年期间共有16540例创伤患者住院,其中有128例患者有过跌倒(0.8%)。创伤患者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比值比(OR)为1.02,P〈0.001]、
267-26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灾难医学救援专题

专业技术力量前伸提高地震灾害创(烧)伤救治水平

摘要:地震造成的伤害受灾面积广、破坏性大、伤害严氡,除了直接造成压、
268-26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成功救治右心室穿通伤1例

摘要:本院成功抢救1例右心室穿通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6岁,因左胸部、左剑肋角刀刺伤后出血、伴胸闷,于2012年8月25日急诊人院。入院查体:体温37.1℃,
269-26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灾难医学救援专题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芦山地震灾区开展卫生学评估及防疫的应急模式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地震灾害救援流行病卫生学评估方法,科学有序地建立地震救援卫生防疫应急模式,为灾害医学救援实施卫生防疫应急措施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与结果在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到达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第一时间内,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卫生学评估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日至27日宝兴县、双石镇、清仁乡共计2000余受灾群众安置点周围环境、饮食、饮水等卫生防疫的相关资料,对水源、排泄物处理、同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建立了灾区及卫生防控应急报告监督系统,制定了食品、饮用水卫生应急检测制度,培训当地卫生防疫人员,开展了消、杀、灭卫生防疫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结论在灾后搜救“黄金72h”内,通过建立早期应对灾区的流行病卫生学综合评估方法,科学有序地展开卫生防疫,实现了卫生防疫在地震灾区、居民安置点、家庭的三方全覆盖,逐步形成了灾害医学救援卫生防疫应急模式。
270-27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273-27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专家论坛

重症医学信息化的发展与未来

摘要: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有密切的联系,作为医院现代化和医疗救治水平重要标志的重症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需要大量应用计算机技术,延伸监测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水平。重症监护病房(ICU)医生通过先进的监护仪器和抢救设备,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以及早期积极干预和滴定式治疗,在危重患者救治中承担重要责任。由于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临床信息量巨大,将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整合到重症患者监测治疗过程的临床信息化系统(CIS)中,必将在重症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74-27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单纯胸外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摘要:单纯的胸部外伤以往一般不被看作是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胸外伤引起的疼痛、活动受限很可能会增加VTE的发病风险。为此,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了解单纯胸部外伤患者VTE的危险因素。研究人员对2007年至2009年收住于一级创伤中心的胸外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在全部患者中,有370例为单纯胸外伤患者,
276-27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红细胞参数在危重病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与中心静脉压(CVP)及血容量的关系,以期指导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方法①试验1:持续观察1例重症患者38d,记录其每日早晨的CVP和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等;将所测CVP值(emH2O,1emH20=0.098kPa)分为3组(〈8组、8~10组、〉10组),比较各组的红细胞参数,分析其与CVP的相关性。同时获取其“最佳”CVP(即血容量最合适的情况下)及与之对应的“最佳”红细胞参数(血液既未被稀释,也未被浓缩)。②试验2:观察另1例重症患者,分析其“最佳”CVP,确定其“最佳”红细胞参数值。在怀疑其血容量可能不足或过度的情况下,立即检测其红细胞参数,如果所测数值与“最佳”红细胞参数差异较大,予以扩充血容量或利尿,否则寻找其他原因或继续观察。分别比较扩容或利尿治疗前后的CVP。结果①试验1:CVP〉10组的RBC(×109/L)、Hh(g/L)、HCT均较CVP〈8组和CVP8~10组显著降低(RBC:3.05±0.32比3.59±0.25、3.42±0.24,Hb:85-3±6.8比104.2±3.6、97.5±4.9,HCT:0.271±0.023比0.321±0.015、0.309±0.019,均P〈0.01);CVP8~10组的Hb也显著低于CVP〈8组(97.5±4.9比104.2±3.6,P〈0.01)。CVP与RBC、Hb、HCT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35、-0.903、-0.822(均P〈0.01);RBC、Hb、HCT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4、0.931、0.863(均P〈0.01)。患者CVP为8~10cinH2O时生命体征较为平稳,故将此值定为“最佳”CVP;据此确定的“最佳”红细胞参数RBC为3.43×109/L、Hb为97.4g/L、HCT为0.310。②试验2:该患者的“最佳”CVP也为8~10omH2O,对应的“最佳”红细胞参数Hb为105g/L。在Hb较“最佳”Hh显著升高组中,经过扩容后其CVP明显升高(8.29±1.80比5.86±1.57,
277-280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学术活动预告

科研思路与培训班通知

摘要: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主办、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杂志礼承办的部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科研思路与培训班将于2013年9月13日至15日在天津召开,参加者将授予部级继续教育学分6分。
28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