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
  • 国际刊号:2095-4352
  • 国内刊号:12-143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58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05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2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改良式危重患者病员服的制作与应用

摘要:危重患者通常病情重、变化快、活动受限,身上留置管道较多。临床观察发现,危重患者根本无法穿着传统的套件病员服。为此,本院自2010年10月开始对原有的传统病员服进行改良,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实用的危重患者病员服,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31-13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专家论坛

治疗细菌感染的新思路

摘要:编者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一直是危重症领域的热点话题。根据2011年Medscape网站危重症领域十大热点文章,“应用抗菌药物不当可延长革兰阴性细菌感染脓毒症患者的住院时间”一文中报道了有33%的此类患者没有接受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美国另一项急诊科的回顾研究发现,在最初6h内,有一半患者接受了不恰当的初始抗菌药物治疗。不恰当地应用抗菌药物,不仅造成患者的病死率增加和平均住院时间延长,更大大增加了耐药细菌的产生。但即使是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目标治疗,在7d内也将出现新的非敏感致病菌,而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越长、种类越多,致病菌的种类变化就越明显。致病细菌谱的改变和耐药性的增强,常常是临床医生在抗感染治疗时面临的难题。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人类与致病细菌的竞赛中,是否还有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就此进行评述。
132-13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学术活动预告

中华医学会第6次重症医学大会将于2012年5月17日在济南召开

摘要: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发展,提高重症患者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定于2012年5月17日至20日在山东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中华医学会第6次重症医学大会”。此次会议是重症医学分会2012年年会,会议将介绍重症医学最新进展,讨论学科前沿问题,重点突出国内近年来在重症医学领域中临床和科研方面的工作。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重症医学专家进行专题报告、主题正反方陈述(Pro&Con)、主题辩论、优秀论文宣读与壁报、青年论坛与WORKSHOP等丰富的会议内容与形式。欢迎全国从事重症医学、呼吸、麻醉、急诊及相关学科的同道踊跃投稿并出席会议。
134-134

第4届全军重症医学学术会议定于2012年3月23日在北京召开

摘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重症医学会和《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联合主办的第4届全军重症医学学术会议定于2012年3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诚邀国内各位专家与同行踊跃投稿,参加会议交流。会议期间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介绍本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新进展。本次会议的论文摘要将在《解放军医学杂志》增刊刊登。联系人:董永胜,马宇洁;联系电话:010—66928632。
134-13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D-二聚体对急诊脓毒症患者预后价值的前瞻陛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浓度能否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以及D-二聚体浓度对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766例脓毒症患者,检测患者人院时的血中D-二聚体浓度(固相免疫层析法),并记录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和临床生理指标。以28d为终点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II)评分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系统II(SAPSⅡ)评分;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28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766例脓毒症患者28d内共有233例死亡,死亡组血中D-二聚体浓度(μg/L)明显高于存活组[1220.0(789.0,1835.0)比323.0(158.0,642.0),P〈0.01]。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II评分和SAPS1I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1=0.643,r2=0.632,均P〈0.01)。D-二聚体水平预测28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80,95%可信区间(95%CI)为0.855~0.904,P〈0.001,预测28d病死率的最佳界值为663.5μg/L。血中D-二聚体〉663.5μg/L、APACHEⅡ评分〉19.5分和SAPSII评分〉39.5分是预测患者28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值)分别为17.5、15.7、19.6,均P〈0.001]。D-二聚体〈250.0、250.0~663.5、〉663.5μg/L3组间28d病死率(1.4%、12.3%、64.2%)、APACHE1I评分[分:11(9,13)、13(11,16)、19(15,22)]、SAPSⅡ评分[分:24(18,29)、31(24,36)、40(33,4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D-二聚体水平是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的独立指标。其预测能力与APACHE1I评分和SAPSII评分十分相近;检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分层。
135-13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脐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例分析

摘要:介绍1例脐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救治体会如下。
139-13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白细胞介素-10及人白细胞DR抗原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危重患者预后的判断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对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危重患者伴发感染的判断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43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4d测定血浆IL-10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及HLA—DR表达(流式细胞仪),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并分析IL-10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i)43例患者,7例死亡,病死率16.3%。18例治疗前后细菌病原学检查阴性(组I),19例治疗前后病原学检查阳性(组Ⅱ),6例治疗前阴性、CVVH72h后陆续出现病原学检查阳性(组Ⅲ)。②所有患者治疗前血浆IL-10水平(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23.46(46.71)比0.32(0.45),P〈0.01];与组I相比,组Ⅱ、组Ⅲ患者血浆IL-10水平明显升高[40.20(46.44)、41.78(49.63)比7.33(21.05),均P〈0.05]。动态观察显示:组I患者在治疗后血浆IL-10水平迅速下降E4.50(7.44)比7.33(21.05),P〈0.05],余两组无明显改变。IL-10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1)。③所有患者治疗前HLA—DR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1.65%(25.62%)比90.39%(9.80%),P〈0.01];CVVH治疗后,组I患者HLA—DR表达明显上升E64.95%(35.03%)比32.45%(45.03%),P〈0.01],其余两组HLA—DR表达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患者HLA—DR持续维持在极低水平。结论①IL-10是CRRT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持续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②HLA—DR表达持续低水平是CRRT患者伴发感染(或可能感染)的标志。
140-14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院前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

摘要:创伤引起的严重出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影响预后。在众多急救中心,院前液体复苏仍被认为是初步治疗的首选。因此,为了评估院前补液对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过程的影响,德国研究人员进行了配对设计的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回顾分析了德国创伤外科协会登记处记录的35664例患者的资料。
144-14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器官功能评分预测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摘要:高频振荡通气(HFOV)可以被用来作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在没有常规通气(CV)情况下的抢救治疗措施。为探讨HFOV治疗影响ARDS患者病死率和器官功能衰竭(OSF)的因素,中国台湾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
148-148

泛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脾脏中表达变化及其对树突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脾脏中泛素(ub)的表达变化及意义,研究泛素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对树突细胞(DC)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21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和MODS组(180只),通过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悬液复制MODS模型,MODS组再随机均分为6、12、24、48h和5~7d、10~12d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脾脏中Ub蛋白及CD11c+DC细胞和MHCII类分子I—Ab的表达;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脾脏内UbmRNA表达。结果①免疫组化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ODS组伤后6h脾脏Ub阳性细胞逐渐增多,24h达高峰[(16.83±0.38)%比(8.60±0.86)%,P〈0.05],后逐渐下降,至10—12dUb阳性细胞已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664-0.34)%比(8.60±0.86)%,P〈0.05]。②荧光定量RT—PCR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ODS组伤后6hUbmRNA表达增强,至24h达高峰(2.17±0.20比1.00±0.00,P〈0.01),随后逐渐下降,至10~12d表达已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72±0.08比1.00±0.00,P〈0.05)。③免疫荧光标记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ODS组伤后6hCD11c+DC细胞明显增加,至24h达高峰[(7.55±0.04)%比(2.08±0.13)%,P〈0.05],随后明显减少,至10—12d已接近正常对照组[(2.284-0.06)%比(2.08±0.13)%,P〉0.05]。MODS组伤后6hI-Ab阳性细胞明显增加[(10.90±1.40)%比(5.78±0.47)%,P〈0.01],24h表达明显下降[(3.32±0.91)%比(5.784-0.47)%,P〈0.05],48h、5~7d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后,10—12d再次显著降低[(2.20±0.97)%比(5.78±0.47)%,P〈0.05]。Ub阳性细胞数与I—AbCD11c均呈显著正相关(n=0.899,r2=0.987,均P〈0.05)。结论Ub可能通过泛素化
149-15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多种血液净化方式联合救治脑型疟疾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

摘要:报告1例脑型疟疾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的抢救结果如下。
153-15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微小RNA-155在脓毒症小鼠肝脏内的表达变化及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肝组织中微小RNA-155(miR-155)表达在脓毒症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BALB/c小鼠分为脓毒症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0mg/kg复制脓毒症模型,术后0、2、6、12、24、48h每组各取10只小鼠的血及肝组织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中miR-155的表达。结果脓毒症组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TNF-α、IL-6、IL-10水平均随制模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TNF—α、IL-6达高峰后逐渐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TNF—α(ng/L)于2h达高峰(血清:1538.46±102.12比64.52±18.44,肝:255.26±41.23比60.21±13.55),IL-6(μg/L)于6h达高峰(血清:875.33±102.37比153.72±20.67,肝:9.22±0.82比3.35±0.36),IL-1O(ng/L)于48h达高峰(血清:520.13±88.52比23.43±3.01,肝:260.12±50.38比16.37±3.7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组血清ALT活性(U/L)随制模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至48h达高峰(603.26±70.21比45.84±5.6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LPS后12h,肝组织结构紊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水肿、坏死;肝组织中miR-155相对表达量在注射LPS后2h开始升高,12h达高峰,为正常对照组的(72.96±9.34)倍(P〈0.05)。结论MiR~155表达增加在脓毒症肝损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154-15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读者·作者·编者

161-16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重症监护病房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

摘要:为评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个24h内发生重度血小板减少(STCP)的概率和影响因素,西班牙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回顾性的观察研究。研究地点在三级医院的外科mu(s[cu)。研究对象为根据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标准至少有2个器官衰竭的患者;排除神经系统损伤和创伤的危重患者。
165-16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参附注射液对脂多糖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微小RNA-146a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v)对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微小RNA-146a(miR-146a)表达的影响以及SF的可能抗炎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NR8383肺泡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SF处理组。LPS刺激组培养基中LPS终浓度为1mg/L,对照组给予LPS刺激组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sF处理组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SF(1ml,L或10ml/L)预处理30min后,再加入LPS(终浓度1mg/L)。给予PBS或LPS刺激6h后收集细胞和上清液,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46a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组细胞中miR-146a表达和上清液中TNF-α含量显著增高[miR-146a(表达倍数):5.92±1.57比1.04±0.38;TNF-仅(ng/L):636.93±30.21比20.46±2.81;均P〈0.05]。与LPS刺激组相比,1ml/L和10ml/L的sF预处理后,细胞中miR-146a表达均显著增高,而上清液中TNF-α含量均显著下降[miR-146a(表达倍数):7.02±0.91、8.11±1.07比5.92±1.57;TNF-α(ng/L):447.24±21.29、357.83±19.73比636.93±30.21,均P〈0.05],且均呈剂量依赖I生(均P〈0.05)。结论SF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地上调肺泡巨噬细胞miR-146a的表达水平,推测miR-146a参与了SF的抗炎过程。
166-16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以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病的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1例

摘要:报告1例以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病的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救治体会如下。
169-16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新一代鸟嘌呤衍生化合物CPSI-121通过迷走神经依赖性机制防止烧伤后肠屏障功能障碍

摘要:美国一个研究机构最近研究证实,电刺激迷走神经对严重烧伤后肠道损伤具有预防保护作用。研究人员测试了新一代鸟嘌呤衍生化合物CPSI—121(一种可以通过未知机制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化合物),以确定其是否可以防止肠黏膜屏障破坏。使用雄性BALB/c小鼠造成30%总体表面积全层蒸汽烧伤,并在烧伤后4h进行CPSI—121与电刺激迷走神经的疗效比较研究。
174-17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神经重症监护

利奈唑胺治疗14例神经外科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颅内感染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初步评价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本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及亚低温治疗中心使用利奈唑胺治疗14例MRS颅内感染患者的资料。于治疗前及治疗7d、14d取血及脑脊液(CSF)培养,进行实验室、病原学和细菌学检查,评估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给予MRS颅内感染患者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治疗14d后,患者临床症状和CSF化验指标显著好转;CSF葡萄糖(mmol/L)由1.00(0.65)升至3.15(1.60),CSF蛋白定量(mg/L)由2238.50(2072.50)降至606.50(217.30),CSF白细胞数(×10^6/L)由920.00(1587.50)降至30.00(40.00),CSF中性粒细胞比例〉0.20者由14例减少至1例;血清中降钙素原(PCT)水平(~g/L)明显降低并恢复正常[由0.65(1.16)降至0.08(0.09),均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2/14),CSF细菌清除率达100%。给予利奈唑胺期间,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奈唑胺能够有效控制MRS颅内感染和缓解炎症反应,疗效明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