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
  • 国际刊号:2095-4352
  • 国内刊号:12-143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58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05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

血流动力学从监测走向治疗

摘要: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在机体内运动特点和规律性的科学。临床上通常应用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来揭示机体的生理或病理改变,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逐渐深入,血流动力学已经在临床治疗方向的判定、方法的选择、程度的控制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专家论坛

2011重症医学进展

摘要: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始终令人瞩目。对2011年度重症医学的重要国际进展进行述评,以供同道们参考。
4-9

抗感染性休克治疗的认识还在争议中

摘要:美国Medscape医学网站重症医学专栏对阅读量最大的网络文章进行排名,前10名依次如下:①感染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液体正平衡和中心静脉压升高与病死率增加相关;②Dress综合征的临床研究;③全球范围内召回抗脓毒症药物Xigris:根据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的报告,Xigris在新的疗效试验中宣告失败;④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可以提高对脓毒症病程中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机制的深入理解;⑤采用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液体疗法;⑥在重症监护室中高剂量的右旋美托咪啶的镇静作用;⑦对革兰阴性杆菌脓毒症不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增加了医院住院时间;⑧新的儿童脑死亡指南:25年来首次更新了儿童脑死亡指南;⑨什么是感染性休克最佳治疗策略?⑩高流量给氧可以减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的需求。本刊将组织专家对这些热点文章进行点评,敬请关注。
10-12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优化的液体治疗策略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血流动力学优化的液体治疗策略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Embase)、荷兰《医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等文献数据库,收集全世界范围内采用有效的液体治疗策略治疗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相关文献。试验组按血流动力学监测完成最佳血流动力学复苏终点目标,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两组再依据干预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6。24h完成目标性液体治疗)和晚期组(不清楚开始时间或〉24h完成目标性液体治疗)进行亚组分析。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合格文献11篇、共计研究对象2066例患者,合并结果显示:优化的液体治疗策略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Peto比值比(OR):0.63,95%可信区间(95%CI)0.48~0.84,P=0.002],各试验组间在统计学上存在异质性(P=0.01,12=55%)。早期优化液体治疗策略对病死率的研究(J1=8)具有较小的异质性(P=0.44,12=0%);试验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OR=0.53,95%C10.42~0.66,P〈0.00001)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OR=0.61.95%C10.43-0.85,P=0.004)。晚期液体治疗对病死率的研究(n=3)存在异质性(P=0.05,Is=66%);试验组与对照组病死率(OR=0.89,95%凹0.52—1.54,P=0.68)和MODS发生率(OR=0.43,95%C10.17,1.08,P=0.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血流动力学最优化的液体治疗策略能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及MODS的发生率。
13-17

白蛋白作为复苏液体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白蛋白与其他液体对脓毒症患者复苏结果的影响,评估白蛋白液体复苏是否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方法通过检索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Embase)、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对照试验Meta注册(the meta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医学编辑试验拾遗注册(the Medical Editors Trial Amnesty Register)。寻找比较含白蛋白液体复苏和其他液体复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相关文献。纳入研究人群为确诊脓毒症的成人患者,及包括脓毒症患者作为亚组的相关研究。用RevMan5.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是所有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共纳入14项RCT,包括1729例患者接受了白蛋白或其他液体复苏。其中5项研究仅纳入脓毒症,另9项研究将脓毒症作为亚组。P=0.98,I2=0%,没有异质性,故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果。应用含白蛋白相关液体对脓毒症患者进行复苏与其他液体复苏相比病死率无明显差异[优势比(OR)为0.87,95%可信区间(95%CI)0.71.1.07,P=O.18];其中高浓度白蛋白(20%)溶液复苏合并OR为1.11,95%C10.71.1.73,P=O.65,低浓度白蛋白(4%、5%)溶液复苏合并OR为0.82,95%C10.65~1.03,P=O.09,不同浓度白蛋白溶液复苏与总体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分别剔除了Boldt等人的6篇研究及生理盐水和白蛋白液体复苏评价(SAFE)研究后再进行敏感性分析,用以检测这些数据对总结果是否产生决定性意义,剔除7篇文献之后总结果没有变化(剔除Boldt等的研究:OR0.82,95%CI0.65~1.02,P=O.08;剔除SAFE研究:OR1.05,95%CI0.71。1.55,P=O.82),分析结果是稳健的。结论脓毒症患者使用含白蛋白液体复苏与其他种类液体复苏相比没有降低病死率。
18-2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23-2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短期强化血糖控制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血糖控制(IG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糖变异性(GV)及预后的影响;评价反映GV大小的参数血糖值标准差(GLU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GLUMMCE)及血糖不稳定指数(GLUCLI)对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入选的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GC组(目标血糖6.1—8.3mmol/L)和对照组(不加干预)。比较两组GV大小、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等指标;选择GLUSD、GLUMAGE和GLUCU代表GV,分别与ICU病死率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每组15例,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IGC具有减少GV参数GLU。(mmol/L:1.81(0.97,2.65)比2.48(1.29,2.87)J、GLUMAGE[mmol/L:3.76(3.67,5.85)比5.30(4.35,6.80)J、GLUCU[306.8(220.6,613.3)比339.5(218.4,423.1)],降低ICU病死率(13.3%比40.0%)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GC可缩短ICU住院时间(d:11.3±9.9比15.8±7.6,P〈0.01),降低血源性感染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6.7%比40.O%;33.3%比73.3%,均P〈0.05)。GLUCU与ICU病死率呈显著正相关(r=0.371,P=0.044),而GLUSD、GLUMACE与ICU病死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44和-0.065,P值分别为0.448和0.731)。GLUSD、GLUMAGE和GLU印的AUC分别为0.594、0.543和0.751,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382~0.805、0.287~0.798、0.548—0.954,P值分别为0.439、0.725、0.046,说明GLUCU对ICU病死率的预测价值较大。结论IGC有减少SAP患者血糖波动、降低ICU病死率的趋势,可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与GLUSD和GLUMAGE相比,GLUCU对ICU�
24-2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学术活动预告

第4届全军重症医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摘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重症医学会和《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联合主办的第4届全军重症医学学术会议定于2012年3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诚邀国内各位专家与同行踊跃投稿,参加会议交流。
28-2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低磷血症的发生及对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调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低磷血症的发生情况,研究不同血磷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2010年4月至11月入住盛京医院ICU147例患者的血磷水平及低磷血症的发生率,比较轻、中、重度血磷水平患者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住ICU时间、主要实验室指标以及病死率的差异;比较生存和死亡患者住ICU期间血磷的变化。建立血磷水平与是否存活患者之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血磷水平对预测患者预后的意义。结果77.6%的患者在入住ICU期间出现低磷,轻度21例、中度70例、重度23例,其中63.3%的患者出现中至重度的低磷;显著低磷的患者不仅APACHEⅡ评分(分)较高(轻度18.2±6.0,中度21.4±7.6,重度25.6±8.8,正常18.9±8.8),呼吸机使用时间(d)延长(轻度6.6±5.1,中度11.3±9.5,重度15.7±10.4,正常6.7±5.9),住ICU时间(d)较长(轻度9.7±6.4,中度10.6±8.2,重度18.9±13.1,正常9.9±7.1),而且病死率随之升高(轻度14.3%,中度25.7%,重度39.1%,正常9.1%)。ICU患者的总病死率(22.4%)与低磷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225,P=0.01);血磷〈0.40mmol/L时预测患者存活的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51.5%,提示预后较差。结论大部分ICU患者血磷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ICU患者容易合并低磷血症,重度低磷提示ICU患者预后较差。
29-32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消息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1—2010年国际论文累计被引用篇数较多的前20位医院排名

37-37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0年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较多的前20位医院排名

37-37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0年表现不俗论文较多的前30位医院排名

37-3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乳酸林格液与羟乙基淀粉溶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不同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连续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其中应用乳酸林格液治疗者20例(RL组),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者22例(HES组)。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h分别取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t—PA及PAI),同时记录患者住院及预后情况。结果HES组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d)明显短于RL组(12.5±8.8比17.1±16.6,P〈0.01),且HES组复苏液体用量(L:2.77±0.59)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μg·kg-1·min-1:0.56±0.15)明显少于RL组(3.46±0.73、0.81±0.41,均P〈0.01)。RL组死亡12例、存活8例,HES组死亡7例、存活15例,两组间无差异。两组组内及组间各时间点PT、APTF及t—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HES组PAI(μg/L)逐渐降低,并在24h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RL组(41.76±25.95比89.11±14.27、55.08±35.43,均P〈0.05)。结论不同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无影响,但HES复苏效率明显好于RL。不同液体复苏对患者凝血功能没有明显影响,但应用胶体可能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减弱纤溶系统功能的抑制,从而缓解患者早期的高凝状态。
38-41

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对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以10%、30%乳酸清除率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为6h复苏标准,指导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前瞻性研究,选择严重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10%和30%乳酸清除率2个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脓毒性休克国际指南的6hEGDT方案治疗;试验组除遵照EGDT治疗标准外,分别加用10%或30%乳酸清除率两种目标为6h治疗目标。结果对照组共人选19例,试验组共入选43例,其中10%乳酸清除率组22例,30%乳酸清除率组21例,3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48h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无论是10%乳酸清除率组(13.76±6.00)或30%乳酸清除率组(13.60±6.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15±6.62,均P〈O.05)。3组机械通气时间(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组136.90±100.02,30%组97.00±75.20,对照组152.32±96.51,P〉O.05)。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0%组7.94±6.00,30%组7.51±3.99,对照组11.31±5.97,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7d病死率(10%组18.18%,30%组14.29%,对照组2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但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均可降低患者28d病死率(10%组36.36%,30%组28.57%,对照组63.16%),尤其是以30%乳酸清除率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于肺部感染所致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在完成EGDT的前提下进一步以早期乳酸清除率目标指导液体复苏更具有临床意义,并且应尽可能将6h乳酸清除率达到30%以上。
42-4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鼠类肺部激活素-A过度表达引起类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变化

摘要:激活素-A对多种呼吸疾病有正向调节作用,然而在病理生理学方面,激活素-A对肺的确切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证明。因此,希腊研究人员研究了激活素-A在肺内表达失调的结果及其诱导的呼吸系统病理变化过程。方法:使激活素-A在鼠类模型肺内异常表达,并广泛分析其功能、结构、分子方面的变化。激活素-A治疗的有效性通过其在动物体内过度表达或气管内滴注内毒素脂多糖(LPS)来证明。与人体病理学的关联性是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样本显示出的激活素-A水平升高来证明.
45-4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注册研究方法。选择北京世纪坛医院2006年7月至2010年10月人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晚期患者78例,根据患者家属自愿的原则分为单用血管活性药物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和联合IABP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IABP治疗)两组,每组39例。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行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监测,同时观察休克恢复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住ICU时间、28d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监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心率、血压及心脏功能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联合IABP组平均动脉压(MAP,mmHg,1mmHg=0.133kPa)在IABP后24h和72h,心排血指数(CI,L·min-1·m-2)在IABP后48h、停用IABP后2h,多巴胺用量(μg·kg-1·min-1)在IABP后24、48、72h和停用IABP后2h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单用血管活性药物组(MAP:53.0±6.3比52.1±6.2,65.6±4.3比65.0±2.1;CI:3.40±0.20比3.30±0.50,3.60±0.30比3.60±0.30;多巴胺用量:17.5±1.2比17.6±1.3,10.2±1.3比12.8±1.6,5.8±1.5比6.8±1.7,3.0±0.7比4.1±1.3,P〈0.05或P〈O.01);且与单用血管活性药物组比较,联合IABP组患者休克恢复时间(d)明显缩短(10.4±2.2比14.1±3.4),28d病死率明显降低(34.1%比45.6%,均P〈O.01);两组住ICU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IAB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冠状动脉及全身组织灌注,减轻心脏后负荷,提高CI,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对缩短住ICU时间、改善预后、减少患者病死率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推荐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药物治疗不佳的备选治疗方法。
46-49

危重患者早期血糖波动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早期血糖波动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8d预后分为死亡组(43例)和存活组(52例),监测住ICU72h内的血糖,比较两组入[CU时血糖(BGadm)、平均血糖(MBG)、高血糖指数(HGI)、血糖不稳定指数(GLI)、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总用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BGadm(mmol/L)、MBG(mmol/L)、HGI、低血糖发生率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Gadm:9.87±4.48比9.26±3.07.MBG:8.59±1.23比8.47±1.01,HGI6.0:2.45±0.94比1.68±1.05,HGI8.3 0.84±O.70比0.68±0.51,低血糖发生率:9.30%比5.77%,均P〉0.0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GLI、胰岛素72h总用量(U)均显著高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23±6比19±6,GLI:56.96(65.43)比23.87(41.62),胰岛素72h总用量:65.5(130.5)比12.5(90.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与GLI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APACHEⅡ评分:优势比(OR)=1.09,95%可信区间(95%CI)1.01~1.17;GLI:OR=1.03,95%CI1.01~1.06,均P〈O.05];APACHEII评分与GLI的AUC分别为0.69、0.71,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血糖波动是患者入ICU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早期血糖波动可能有利于改善预后。
50-5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猪失血性休克模型中血液高凝状态会发生在创伤和复苏后的早期

摘要:创伤相关的凝血病理论一直在不断发展。创伤患者在伤后经常发生凝血病且在伤后几日内会出现血液易凝状态。血栓弹力图(TEG)可以实时评估患者的血液凝固状态,因此,美国研究人员利用TEG技术、以猪模型来评估伤后以及休克后血液易凝状态。方法:将14只约克夏猪麻醉、手术、脾切除。其中8只通过肺挫伤、35%失血、双侧肝破裂复制成休克模型。
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