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
  • 国际刊号:2095-4352
  • 国内刊号:12-143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58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05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1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热湿交换器和加温湿化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影响的荟萃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热湿交换器(HME)与加温湿化器(HH)是否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PubMed、Cochrane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1日关于HME与HH对机械通气患者VAP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HME与HH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文献,其中HME组1121例,HH组1101例,两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4.2%(159/1121)和15.9%(175/1101),相对危险度(RR){0.88,95%可信区间(95%CI)0.72~1.07,P=0.21,表明与HH相比,HME并不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筛选机械通气时间〉7d的RCT进行亚组分析,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HME组834例,HH组859例,VAP发生率分别为15.2%(127/834)和17.5%(150/859),RR=0.84,95%C10.58~1.23,P=0.37,表明在机械通气时间〉7d的患者中,HME同样不降低VAP的发生率。结论HME并不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即使在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d的患者也是如此。由于有关的RCT数量相对较少、质量较低(缺少盲法),需要高质量的大规模RCT进一步证实。
513-5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证候诊断的专家问卷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常见证候及其特征。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编制AECOPD中医证候特征专家咨询问卷表,向全国30位专家发送。对回收资料进行均数、变异系数和满分比的统计描述及χ2=检验。以均数≥3.00、变异系数〈30%且满分比≥10%作为临床常见中医证候;证候主症指标以同时满足均数≥4.00且变异系数〈30%为标准,次症指标以同时满足均数≥3.00且变异系数〈30%为标准。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9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6.67%,权威系数为0.835,协调系数为0.359(χ2=463.15,P=0.001)。AECOPD风寒束肺证均数4.12、变异系数21.50%,满分比34.48%.夕h寒内饮证分别为4.39、14.32%、48.28%;风热犯肺证分别为3.54、30.77%、6.90%;痰热壅肺证分别为4.85、9.23%、89.66%;痰湿阻肺证分别为4.36、15.57%、48.28%;表寒里热证分别4.59、16.27%、65.52%;痰瘀阻肺证分别为4.54、12.70%、55.17%;肺脾气虚证分别为3.25、27.30%、13.79%;肺肾气虚证分别为3.32、27.24%、13.79%;肺肾气阴两虚证分别为3.29、28.98%、24.14%;肺肾阴虚证分别为2.98、32.71%、3.45%。兼证有血瘀证和腑实证,其中血瘀证分别为4.67、10.29%、62.07%;腑实证分别为3.07、30.01%、6.90%。结论AECOPD有7个常见证候,即风寒束肺证、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和1个兼证(血瘀证);血瘀证贯穿于各个证候之中。
518-523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免疫抑制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抑制(ICH)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疗效及影响NPPV成功的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应用NPPV治疗的1CH合并ARF患者,记录其各项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PPV治疗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按临床转归进行免疫状态评估。结果33例ICH合并ARF患者初始均接受NPPV治疗;其中9例(27.3%)NPPV失败后改用有创机械通气(1MV,失败组),最终全部死亡;24例(72.7%)仅用NPPV并成功(成功组),最终死亡7例(29.2%),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成功组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分)显著低于失败组外(33±9比43±5,P〈O.01),两组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PSⅡ是NPPV治疗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OR)=0.83,95%可信区间(95%CI)0.709-0.964,P%O.053,且SAPSⅡ≥38分是NPPV失败的高危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0c)下面积为0.733。另外,生存组肺损伤评分(LIS,分)显著低于死亡组(1.95±0.48比2.57±0.52,P〈0.01),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均高于死亡组(CD3+:0.73±0.16比0.41±0.20;CD8:0.51±0.18比0.21±0.15,均P〈0.01)。结论NPPV可用于ICH肺部感染合并ARF的早期治疗,以SAPSⅡ〈38分作为NPPV治疗的选择时机,能有效改善缺氧,避免IMV相关并发症,利于ICH的预后;CD3+、CD8+及LIS评分可以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530-533

抬高体位对机械通气患者腹腔压力和胃食管反流的综合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抬高体位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腹腔压力(IAP)和胃食管反流的综合影响,以期为机械通气胃肠营养患者寻找合理的床头角度。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12月收入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和胃肠营养支持的41例非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采用不同体位(0°、20°、30°、45°)持续6hpH一阻抗和IAP联合监测。结果①液体反流以弱酸性和无酸性反流为主,仅偶见酸性反流。体位在0°~30°变化时,随体位的抬高累积液体反流次数显著减少,高位食管反流的比例呈下降趋势(0°:20°:30°的反流次数:酸性3.0:2.0:1.0,弱酸性13.0:9.0:6.0,无酸性4.0:3.0:2.0;0°:20°:30°的高位食管反流比例:酸性16.00%:9.00%:7.84%,弱酸性68.40%:47.40%:46.69%,无酸忡15.61%:9.82%:8.89%,P〈0.05或P〈0.01);但由30。增至45。时,不但液体反流次数无明显改变,高位反流比例反而显著增加(30°:45°的反流次数:酸性1.0:1.0,弱酸性6.0:5.0,无酸性2.0:2.0,均P〉0.05;30°:45°的高位反流比例:酸性7.84%:12.00%,弱酸性46.69%:52.29%,无酸性8.89%:17.58%,均P〈0.05)。⑧41例患者中有4例(9.76%)在0°体位时即存在腹腔高压(IAH),其中1例为N级IAH(〉25mmHg,1mmHg=0.133kPa);随体位的抬高患者IAP呈增高趋势[0°、20°、30°、45°的IAP(mmHg)分别为10.32±3.48、11.33±3.71、13.55±3.58、18.25±3.82,P〈0.01];体位每增加一个等级,IAP的增加率均显著提高[0°~20°(9.74±3.05)%,20°~30°(19.60土5.67)%,30°~45°(34.73±7.67)%,两两比较均JP〈0.01];由30°增至45°时,患者出现各级别IAH的例数也显著增加(Ⅰ级分别为5:8,Ⅱ级分别为2:5,Ⅲ级分别为3:5,Ⅳ级
534-53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抗坏血酸处理过的冰冻血浆能降低失血性休克后期炎症反应

摘要:已知输入高血细胞比容全血可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生存率。但目前普遍使用新鲜冰冻血浆输血,因为冻干血浆(LP)为粉末形式,性质稳定,既安全又容易保存。最近美国科研人员研究了输入抗坏血酸(AA)处理过的LP对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他们将30只雌性实验猪麻醉后,复制骨折联合失血性休克和低温实验模型。
538-538

创伤早期血液产品和晶体复苏与严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关系

摘要:对失血性休克进行复苏的成分众多,但其是否与失血性休克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有关尚不明确。因此,美国研究人员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了一次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评估伤后12h内各种复苏成分包括浓缩红细胞(PRBC)、新鲜冰冻血浆(FFP)、等渗晶体与伤后28d发生MOD的关联性,同时排除伤后48h内死亡的病例。
538-538

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内皮细胞的活化与缺氧无关

摘要:中性粒细胞与活化的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失血性休克患者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失血性休克患者通常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本实验试图研究机械通气下失血性休克小鼠肺和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变化。实验采用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麻醉后控制性放血;机械通气组小鼠在失血性休克期间给予机械通气,自主呼吸组小鼠被关在低氧的笼子里。采用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蛋白表达。
538-538

肝素化血液中的活化血小板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肺损伤的发生起“二次打击”作用

摘要:肝素作为抗凝剂可以防止血栓,但它对血细胞聚集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中回输肝素化血液是否具有潜在的抗炎作用一直存在争论。美国研究人员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回输肝素化血液是否会加重急性肺损伤(ALI)进行了探讨。
550-550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跨肺压监测设定呼吸机参数对腹腔高压模型猪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作用

摘要:目的评价通过跨肺压(Ptp)设定呼吸机参数对腹腔高压(IAH)模型猪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只家猪进行麻醉、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容量控制模式,呼吸机参数设置潮气量(VT)10ml/kg,呼吸频率16次/min,吸入氧浓度(FiO2)0.40,呼气末正压(PEEP)5CY11H2O(1cmH2O—0.098kPa)。置入动脉导管和Swan—Ganz导管,测定机械通气1h(基础值)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胸腔内压(Pes)、肺顺应性(Cst)等呼吸力学指标,并行血气分析检查。通过腹腔内注入氮气法复制25mmHg(1mmHg=0.]33kPa)IAH模型,呼吸机参数不变,持续观察2h;随后置入食道测压管,调整PEEP使呼气末Ptp≥0(为正值),其余呼吸机参数不变,持续观察2h。结果6只家猪均制模成功,无一发生气压伤和死亡。与基础值比较,IAH后1h、2h模型猪心率(次/min)增快(134.3±5.8、127.3±3.3比117.7±1.5),MAP(mmHg)、CVP(mmHg)和PAWP(mmHg)上升(MAP:120.7±3.8、117.3±4.8比100.4±6.6,CVP:7.3±0.3、7.6±0.9比5.6±0.2,PAWP:14.0±0.6、14.0±1.0比12.3±0.3),CI(L·min-1·kg-1)下降(0.150±0.019、0.137±0.014比0.179±0.021);Ppeak(cmH2O)、Pplat(cmH2O)、Pes(cmH2O)上升(Ppeak:46.3±2.3、47.0±3.2比11.0±1.6,Pplat:25.7±1.3、26.0±1.6比9.0±0.6,Pes:13.7±0.3、14.3±0.3比2.3±0.3),Cst(ml/cmH2O)下降(8.3±0.3、9.0±0.6比23.0±1.6);动脉血氧分压(PaO2,mmHg)和氧输送量(DO2,ml·min-1·kg-1)均下降(PaO2:142.0±13.2、140.0±16.0比166.3±11.3,D02:19.40±2.90、19.88±4.14比25.07±6.30),差�
555-55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研究报告

72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研究

摘要:急性肺栓塞(AP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许多心血管急症如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动脉夹层、卒中和心源性猝死等的发生存在着季节变化节律,然而APE的发生是否与季节变化相关尚存在争议。通过回顾分析本院急诊科近16年来收治APE患者的发病季节特点,以明确APE的发生是否存在季节变化节律,报告如下。
566-567

艾森门格综合征伴肺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摘要: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本院诊治的4例艾森门格综合征合并肺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568-56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腔静脉滤器在骨科围手术期预防致死性肺栓塞中的应用

摘要:肺栓塞(PE)发病急促,致死率高,同时还可导致慢性肺动脉高压,容易进展至右心衰竭而死亡,严重影响骨科手术的顺利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PE的重要原因,60%~70%的DVT可合并PE,90%~95%肺动脉栓子来源于DVT,因此有学者认为PE和DVT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
569-570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摘要:报告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在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571-57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急性大面积肺栓塞静脉溶栓治疗成功1例

摘要:报告1例急性肺栓塞(APE)危重患者救治成功体会如下。
572-57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综述

无创通气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研究进展

摘要: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是指由于心脏自身病变(炎症、缺血、代谢紊乱、中毒等)或负荷过重(容量或压力负荷)导致左心功能不全或左心房压力增高,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淤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的急危重症;大部分ACPE患者经吸氧、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
574-57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急性乙醇中毒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存活率、炎症反应和肝损伤

摘要:缺血/再灌注(I/R)可能引起肝损伤、剧烈炎症反应和死亡率的增加,乙醇中毒被认为会加剧I/R后的病理生理紊乱。因此,德国研究人员研究了急性乙醇中毒对I/R后存活率、肝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I/R前12h,经胃管分别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大鼠单次剂量(5g/kg,30%)的乙醇和盐水,12h后放血60min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并复苏。
576-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