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
  • 国际刊号:2095-4352
  • 国内刊号:12-143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58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05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

机械通气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摘要:经过多年来对机械通气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操作技能的发展,机械通气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在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治疗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共识和普遍的应用。ALI与ARDS在重症患者中仍然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相关病死率,也因在最近一些公共医疗卫生重大事件中作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被广为关注。为此,人们在呼吸功能支持方面进行了大量临床与基础的研究工作。虽然其中少数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和证据支持的捷径方法可能引起误导,但从大部分工作中不难看出,对ALI和ARDS的理解正在逐渐深入,对机械通气作用的期望也正在不断增高。
129-130

客观评价小潮气量通气

摘要:机械通气(MV)可改善气体交换,但也可导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简称气压伤)和循环功能抑制,因此,近年来强调小潮气量(VΥ)通气,这在特定患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滥用趋势。VΥ是否合适主要依据患者的呼吸生理学特点,其核心是胸肺组织的压力一容积(P—V)曲线。
133-13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中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SSeCKs)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体外培养RPMVEC,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刺激条件下RPMVEC中SSeCKs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RPMVEC中有少量SSeCKSmRNA表达,为棕黄色细颗粒状杂交信号,分布于胞质;用10^-10、10^-9、10^-8、10^-7mol/L的PAF分别孵育RPMVEc1.5h,SSeCKSinRNA表达随其浓度增加而升高(分别为0.0549±0.0007、0.0599±0.0018、0.0690±0.0018、0.0754±0.0019),与正常对照组(O.0368±0.003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7mol/LPAF刺激RPMVEC0.5、1.5、3、6、12、24h,SSeCKS mRNA表达水平于0.5h即显著升高(0.0710±0.0015),1.5h达峰值(0.0756±0.0017),之后逐渐下降,24h时(0.0439±0.0010)仍高于正常对照组(0.0382±0.0041,均P〈0.05);10/lmol/L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巯基氨甲酸(PDTc)预处理RPMVEC1h可显著下调PAF对SSeCKSmRNA的诱导效应(0.0497±0.0032比0.0719±0.0019,P〈0.05),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双吲哚基顺丁烯二酰亚胺(BIM)预处理RPMVEC0.5h则不影响此效应(0.0697±0.0021比0.0719±0.0019,P〉0.05)。结论PAF呈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上调RPMVEC中SSeCKS基因转录;NF-κB信号通路而非PKC参与了PAF的诱导效应。
135-138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基础医学类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及中国医学类期刊影响因子前20位排序表

138-138

广西地区13家综合医院肺栓塞诊断技术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各种肺栓塞(PE)诊断技术在诊断PE中的应用。方法对广西地区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995年至2007年PE病例的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临床表现以及普通检查诊断的PE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根据特殊影像检查结果或尸体解剖诊断的病例为确诊病例。比较各种PE诊断方法在诊断为PE患者中的比例以及不同年份各种诊断方法所占比例。结果1995年至2007年13家医院诊断为PE患者460例,其中确诊病例237例(占51.52%),临床诊断病例223例(占48.48%)。2002年至2007年确诊病例占同期PE病例的55.13%,较1995年至2001年14.63%明显提高(χ2=24.522,P〈0.01)。237例确诊病例中,17例由2项检查确诊,由肺动脉造影、CT肺动脉造影、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以及尸体解剖各诊断27例(11.39%)、214例(90.30%)、6例(2.53%)、5例(2.11%)和2例(0.84%),没有肺通气灌注显像确诊病例。2003年以后采用CT肺动脉造影广西地区确诊PE所占比例升高,其他检查技术则略有下降。结论CT肺动脉造影是广西地区诊断PE的首选方法,其他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有待加强。
139-141

降钙素原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诊断作用

摘要:目的评估降钙索原(PCT)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诊断试验,将2009年6月1日至10月1日连续收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超过48h、疑诊为VAP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排除进入ICU时已存在明确感染或诊断为肺癌以及在观察期间并发肺外器官感染的患者。测定合格研究对象进入研究时以及疑诊VAP当日的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计算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机械通气≥48h的372例患者中,共有31例筛查合格的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49例次达到VAP疑诊标准,其中确诊23例次,未确诊26例次。确诊组在疑诊VAP当日PCT(0.68μg/L(四分位间距0.28,2.31)]显著高于未确诊组[0.18μg/L(0.06,0.28),P〈0.013。以0.31μg/L为截断值,PCT的诊断敏感性为73.90,4,特异性为80.8%;相比而言,CPIS以5分为截断值时的诊断敏感性较高,为95.7%,但特异性较低,仅53.8%;CRP以109.5mg/L为截断值的诊断准确性最差,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56.5%、61.5%。以PCT≥O.31μg/L和CPIS≥5分联合诊断VAP,其敏感性无明显改善,为69.6%,但特异性显著提高,为88.5%。结论在VAP的早期诊断中,PCT的特异性明显优于CRP以及CPIS;将PCT与CPIS联合诊断,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特异性,从而有效排除诊断假阳性,对VAP的确诊有一定临床价值。
142-14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摘要:2010年2月19日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Science刊出了题为“代谢酶的乙酰化协调碳源的利用和代谢”和“蛋白赖氨酸的乙酰化调控”的两篇文章,发表了复旦大学赵世民等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乙酰化修饰主要集中在对细胞染色体结构的影响以及对核内转录调控因子的激活方面。复旦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通量化的蛋白质研究和不同物种的代谢通路研究发现,在生理状况下,存在着大量非细胞核的蛋白被乙酰化修饰。
145-14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在酵母多糖诱导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中起作用

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β/δ是一种转录因子核受体,其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尤其是在脂肪、心脏、肌肉、肠道、胎盘和巨噬细胞中,它在许多重要的生物反应过程中调控基因表达。但迄今为止它的许多功能仍然是未知的。饱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能活化PPAR-δ。近期的一项实验研究通过使用一种合成的高亲和性配体GW0742(PPAR-δ激动剂)在酵母多糖诱导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大鼠模型上证实了PPAR-δ的抗炎作用。
145-14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对压力与容量控制模式机械通气容量参数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和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下不同潮气量(VΥ)水平对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时容量参数的影响。方法5只绵羊镇静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下,调整吸气压使VΥ分别维持于6、10、15、20ml/kg,其他呼吸机支持条件不变,将呼吸机模式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分别调节VT于6、10、15、20ml/kg各维持20min,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心功能。结果①在两种模式条件下,心排血指数(CD、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随VΥ水平升高而减小,VΥ为15ml/kg(SIMV模式:CI(3.94±1.03)L·min^-1·m^-1,ITBVI(707±105)ml/m2;BiPAP模式:CI(4.11±1.11)L·min^-1·m^-1,ITBVI(715±122)ml/m2]和20ml/kg时[SIMV模式:CI(3.87±1.04)L·min^-1·m^-2,ITBVI(705±116)ml/m2;BiPAP模式:CI(3.64±0.96)L·min6-1·m^-2,ITBVI(694±114)ml/m2]与6ml/kg时(SIMV模式:CI(4.96±1.58)L·min^-1·m^-2,ITBVI(811±169)ml/m^2;BiPAP模式:CI(5.67±1.96)L·min-1·m^-2,ITBVI(823±182)ml/m^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平均气道压(Pmean)随着VΥ水平升高而增加,VΥ为15ml/kg[SIMV模式:SVRI(237.6±56.2)kPa·S^-1·L^-1,Pmean(14.0±3.2)cmH20(1cmH2O=0.098kPa);BiPAP模式:SVRI(230.8±32.9)kPa·S^-1·L^-1,Pmean(13.0±2.2)cmH2O;和20ml/kg时(sIMV模式:sVRI(253.1±76.7)kPa·S^-1·L^-1,Pmean(18.2±4.8)cmH2O;BiPAP模式:SVRI(246.7±48.8)kPa·S-1·L^-1,Pmean(16.8±3.3)cmH2O]与6ml/kg时[SIMV模式:SVRI(184.8±47.5)kPa·S^-1·L^-1,Pmean(8.8±1.6)cmH2O;BiPAP模式:SVRI(184.5±51.5)kPa·S^-1·L^-1,Pmean(8.6±0.5)cmH2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VP、心率(HR)、平
146-14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甲型H1N1流感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甲型H1N1流感的肺保护策略探讨

摘要: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用于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症肺炎时,如何通过肺休息实施肺保护策略。方法对5例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症肺炎患者应用ECMO支持和不同机械通气策略进行治疗。其中2例死亡患者均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同时利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模式进行控制性肺膨胀,复张压力设定在40cmH2O(1cmH2O=0.098kPa)。3例存活患者均应用肺休息策略,即逐渐抬高呼气末正压(PEEP),通过最佳顺应性寻找最佳PEEP,然后通过BiPAP模式将高水平压力(Phigh)设定为20cmH2O进行观察。结果死亡2例,其中1例因肺损伤反复出现自发性气胸伴脓毒症死亡;另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采用肺休息治疗策略,最终康复。结论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症肺炎患者应用ECMO治疗时,通过肺休息实施肺保护策略,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减少肺损伤的发生。
150-152

高原地区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救治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特点。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0月10日至12月19日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重症4例、危重症4例。经抗病毒、抗生素、激素、增强免疫功能、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支持、机械通气治疗后,分析高原地区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特点。结果8例患者均给予抗病毒药奥司他韦、抗生素莫西沙星加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治疗;液体补充应掌握宁干勿湿的原则;3例重症和3例危重症患者给予氢化可的松,1例危重症患者给予甲泼尼龙;7例患者根据病情给予丙种球蛋白。4例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例危重症患者因病情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初期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控制通气(PCV)十高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模式,后改为自主呼气模式+压力支持通气(PSV)+低PEEP行脱机前治疗,最终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脱离有创通气治疗。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对高原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患者应短期、足量、规范应用激素,及早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153-155

成人甲型H1N1流感伴呼吸衰竭18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并呼吸衰竭成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方法,记录并分析2009年11月22日至2010年1月16日收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甲型H1N1流感并呼吸衰竭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确诊9例,疑似9例;男8例,女10例(其中孕产妇7例);年龄20~61岁,平均37.1岁,20-40岁12例;有基础疾病者8例;肥胖患者3例;17例表现为病毒性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表现为哮喘急性发作;发病至人院时间1~5d,平均4.1d;发病至服用首剂奥司他韦时间2~12d,平均5.5d;发病至开始机械通气时间4~12d,平均6.8d;3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2例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10例需要血管加压药物;所有患者接受了机械通气治疗,1例接受了体外膜肺氧合(ECM0)治疗。共死亡7例患者,28d病死率为33.3%(6/18),1例住院34d死亡;死亡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29.2±7.3)分比(18.6士6.4)分,P=0.02]。死亡组患者均于机械通气7d内接受高条件机械通气[气道峰压≥35cmH2O(1cmH2O=0.098kPa)、呼气末正压≥18cmH2O]情况下,氧合指数〈60mmHg(1mmHg=0.133kPa),持续时间14~59h,平均24h;存活组仅1例于15d起达此呼吸条件,少于死亡组(9.1%比100.0%,P〈0.01)。死亡组应用血管加压药物及急性肾损伤和气压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存活组(100.0%比36.4%,42.9%比27.3%,28.6%比9.1%,均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成年危重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7d内高通气条件仍不能维持满意的氧合、持续需要血管加压药物、发生急性肾损伤及气压伤者提示预后不良。
156-160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摘要: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160-160

体外膜肺氧合在甲型H1N1流感患者肺功能支持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总结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5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均在呼吸机辅助吸入氧浓度(FiO2)1.00时,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0.70~0.85。男3例,女2例。5例患者分别经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采用V—V模式ECMO转流进行肺功能辅助,膜肺氧流量与血流量比为2~1:1,吸入氧浓度0.21~1.00;呼吸机氧浓度0.30~0.70,呼吸末正压(PEEP)5~10cmH2O;活化凝血时间(ACT)维持在160~250S;在ECMO撤离观察期间关闭膜肺气体,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气无明显变化后即可停ECMO并拔管,继续呼吸机辅助。结果5例患者辅助时间48~330h,平均178.2h;ECMO辅助流量2.4~4.0L/min;EcM0撤离观察时间4~24h。4例患者顺利撤离ECMO过渡到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V—V模式ECMO转流可以为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提供有效的肺功能辅助,为患者过渡到适宜呼吸机辅助的状态争取时间。
161-163

——临床医学类及中医学与中药学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前10位排序表

163-163

青海省75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4日至12月31日青海省传染病院收治的157例甲型H1Nl流感患者中75例重症、危重症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10月14日开始出现首例重症患者,至12月31日共出现75例,占47.78%。75例患者中农牧区患者45例(占60.00%),城市患者30例;男48例,女27例;合并肺炎者53例(占70.67%);有基础疾病者41例(占54.67%),有发热者65例(占86.67%),咳嗽、咯痰63例(占84.OO%),呼吸困难61例(占81.33%);以脑膜炎为主要表现者1例,以急性肺水肿、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者2例。外周血白细胞降低28例(占37.33%),心肌酶异常28例(占37.33%),血糖异常23例(占30.67%),凝血功能异常8例(占10.67%),血脂异常4例(占5.33%),C-反应蛋白增高51例(占68.00%)。48例给予奥司他韦、27例给予军科奥韦抗病毒,27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22例给予甲泼尼龙治疗,33例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者中10例改用有刨机械通气,首选二线抗生素并进行痰培养,对8例合并真菌感染者行抗真菌治疗。75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余均治愈。结论青海省重症高峰来得较早,重症比例高;甲型H1N1流感患者易合并肺部疾病,病情进展迅速,易致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
164-165

西宁地区妊娠中晚期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救治体会

摘要:对于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救治是控制疫情的重点之一。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妊娠中晚期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14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169-170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摘要:《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基本参照执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必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汉字及简化字混淆。
17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