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
  • 国际刊号:2095-4352
  • 国内刊号:12-1430/R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6-58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05
  • 综合影响因子:1.30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

创伤外科学亟待发展

摘要:美国著名创伤外科专家Trunkey所撰写“The Medical Worldis Flat Too”一文中提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人死于创伤,占全部死亡原因的10%;他同时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创伤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发达国家更高。尤其重要的是,全部死亡病例中年龄为15-29岁的男性占30%。
1-1

正视发展中的中国肝脏移植

摘要:自1963年Starzl教授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人体原位肝移植术以来,从美国移植受体科学注册系统(SRTR)和欧洲肝移植注册登记系统(ELTR)反映出的全球完成肝移植手术已达数十万例次,受者和移植物的生存率与存活时间都在提高。肝移植技术虽然在世界范围内挽救了千千万万肝病患者的生命,
2-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专家论坛

危重病急救要注重关联领域的应用研究

摘要:从关联度讲,危重病急救是急救医学学科领域相关专业的基础与核心。因此,也是急救医学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的方向与重点。由于危重病急救涉及面广,关键点多,反映医疗机构,尤其是综合性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因而备受关注。多年来在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不断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毫无疑问,
6-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抢救蛇咬伤中毒1例报告

摘要:毒蛇咬伤后早期注射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最有效的方法,但抗蛇毒血清只能中和体内游离蛇毒,对其引起的器官损害无效。中医药治疗毒蛇咬伤已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文献报道,蛇咬伤后应及早进行伤口清创术,并采用地塞米松、抗生素、山莨菪碱、抗蛇毒中药等进行对症治疗,以减少毒素吸收,并促进蛇毒排出体外。
7-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蛋白过表达对细菌脂蛋白耐受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细菌脂蛋白(BLP)信号转导分子Toll样受体2(TLR2)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与BLP耐受发生的关系。方法在人胚肾293(HEK293)细胞中过表达TLR2以及IRAK-1蛋白,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观察其对BLP耐受的影响。结果以BLP刺激稳定转染并表达TLR2的HEK293细胞可以剂量依赖性地诱导NF—xB活化,而且BLP预处理HEK—TLR2细胞可诱导BI,P耐受的发生。在HEK—TLR2细胞中过表达IRAK-1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增加NF—KB的活化并逆转BLP耐受:转染前BLP活化组与耐受组的NF—κB活化程度分别为0.3294±0.010和0.168±0.010;转染0.02/μgIRAK-1质粒后活化组与耐受组的NF—κB活化程度分别为0.493±0.010和0.427±0.035,均比转染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EK293细胞中过表达TLR2不能阻止BLP耐受的诱导,但是在HEK—TLR2细胞中过表达IRAK-1可部分逆转BLP耐受,提示IRAK-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在BLP耐受发生中起关键作用;IRAK-1可作为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治疗的重要靶点。
8-1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启事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

15-1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会议纪要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会议纪要

摘要:《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在北京召开。本届69名编委参加会议,其中有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盛志勇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黄志强院士,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王正国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陈德昌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蔡丽枫出席了会议;《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全体编辑到会。
19-1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CD14^+/人白细胞DR抗原测定在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监测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CD14^+/HLA—DR)表达率的变化及其在术后感染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按照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的感染性休克定义,将6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非感染组(47例)、感染组(10例)、感染性休克组(6例);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患者移植前后CD14^+/HLA—DR表达率,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评价其在感染监测中的价值。结果感染组和感染性休克组术后CD14^+/HLA—DR表达率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感染组:(29.6±7.2)%,感染性休克组:(16.3±10.5)%比(62.3±18.3)%,均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CD14^+/HLA—DR表达率对感染预测的R0c曲线下面积为0.965,在最佳截断点(cutoff)值为36.35%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3.6%;CD14^+/HLA—DR表达率对感染性休克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在最佳截断点值为31.97%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87.7%。3组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发现,感染发生时,感染组、感染性休克组CD14^+/HLA—DR表达率较非感染组移植后显著下降(P〈0.05和P〈0.01),在感染最重时两组CD14^+/HLA—DR表达率均降到最低值[感染组:(29.6±7.2)%,感染性休克组:(16.3±0.5)%,均P〈0.013。结论对高危或可疑感染的肝移植术后患者,动态监测CD14^+/HLA—DR表达率可作为病情判断及预后的良好指标,CD14^+/HLA—DR≤36.35%可作为肝移植术后发生感染的预警值;CD14^+/HLA—DR≤31.970可作为判断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警戒指标。
20-2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2的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探讨IRS-2在CHB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例肝功能正常者(对照组)及18例CHB患者,CHB患者再按HOMA模型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分为CHB非IR(〈2.69)组(10例)和CHB合并IR(〉2.69)组(8例)。所有患者于术中及肝穿刺后留取肝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RS-2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IRS-2蛋白表达;采用免疫沉淀及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IRS-2酪氨酸磷酸化程度。结果CHB非IR组肝组织IRS-2 mRNA(0.38士0.06)、蛋白(0.94±0.18)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程度(0.78±0.09)较对照组(分别为0.45±0.11、0.99±0.20、1.00±0.23)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0.05);CHB合并IR组IRS-2 mRNA(0.26±0.08)、蛋白(0.67±0.11)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程度(0.63±0.14)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HB合并IR患者肝组织IRS-2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程度的降低可能是产生IR的机制之一。
24-2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7例溴鼠隆中毒的临床分析

摘要:溴鼠隆是目前毒力最强的一种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误服溴鼠隆中毒的病例也在不断增加,但因服用溴鼠隆后短期内无特殊不适,患者往往不去医院就诊,而发病时通常有严重的内脏出血,皮肤大片瘀斑,抢救不及时,患者会因严重出血而死亡。现将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7例溴鼠隆中毒病例的救治经验报告如下。
27-2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神经干细胞NgR基因沉默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沉默Nogo-66的受体(NgR)基因的方法提高神经于细胞(NSCs)移植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胎龄为14-16d的Wistar胎鼠脑组织,体外培养NSCs,经小分子干扰RNA(siRNA)转染以沉默NgR基因,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NSCs在转染前后NgR的蛋白表达。另将36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3组,切断胸8、胸9段右半侧脊髓致伤。A组为注射等量不含NSCs的培养液对照组;B组为单纯NSCs移植组;C组为沉默NgR基因NSCs移植组。各组分别于伤后1、2、4、6、8周采用斜板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估,观察神经恢复情况。第4周取脊髓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5-溴脱氧尿嘧啶(BrdU)免疫组化染色;8周后取脊髓组织,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观察。结果转染siRNA后,NgR的蛋白表达水平较转染前明显降低(1.03±0.08比1.88±0.15,P=0.002)。斜板实验:8周时,B、C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明显恢复,C组较B组为快(P〈0.05)。A组切片未见神经轴索通过,B、C组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BrdU阳性细胞及HRP阳性神经纤维柬数C组〉B组〉A组(BrdU阳性细胞:A组(39.82±14.07)个、B组(91.68±12.34)个、C组(103.67±11.52)个,HRP阳性神经纤维束:A组(11.35±1.71)个、B组(39.87±2.42)个、C组(83.64±2.13)个],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NSCs的NgR基因沉默后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可明显改善损伤后大鼠的后肢功能。
28-3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脓毒症期间CD40的S-亚硝基化可改变细胞活性

摘要:脓毒症等炎症免疫反应期间,表面分子CD40途径的信号转导对维持细胞活性非常重要,美国和巴西的科学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人员通过生物素门控和还原/化学发光S-亚硝基探察技术发现,在人类和鼠脓毒症时的巨噬细胞中,通过半胱氨酸残基和一氧化氮(N0)相互作用,CD40均进行S-亚硝基化的翻译后修饰,共同调节着细胞的信号激活及其活性水平。
31-3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红霉素和甲氧氯普胺治疗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胃排空障碍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红霉素、甲氧氯普胺单用或联用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胃排空障碍的作用。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ICU需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7d的患者152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霉素组(200mg静脉滴注,12h1次)、甲氧氯普胺组(10mg静脉注射,8h1次)及红霉素和甲氧氯普胺联用组,共给药7d。记录基本情况以及每日03:00、09:00、15:00和21:00患者的胃液潴留量;比较各组每日胃液潴留量及肠内营养喂养成功率的变化;并筛选影响红霉素和甲氧氯普胺起作用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联合治疗组每日胃液潴留量最少[最高达(40±8)m13,红霉素组次之[最高达(42±7)m13,甲氧氯普胺组最多[最高达(59±8)ml,P〈0.05或P〈0.013。联合治疗组的喂养成功率最高(最高达97.4%),其次为红霉素组(最高达90.0%),甲氧氯普胺组最低(最高达89.5%,P〈0.05或P〈0.01)。肠内营养前24h的胃液潴留量(r=-0.584,P=0.000)、高血糖水平(r=-0.345,P=0.029)、高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r=-0.437,P=0.005)、血管收缩药物使用(e=-0.389,P=0.041)为影响肠道动力药物起作用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提高ICU患者肠内营养喂养成功率;而且红霉素加甲氧氯普胺联合治疗胃排空障碍效果最佳,且不良反应小。
36-39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及生长激素治疗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和生长激素(GH)对危重病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68例危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组和EN+GH组,每组34例。两组均进行等热量、等氮量的EN支持治疗;EN+GH组同时皮下注射GH5u,每日1次,均连用10d。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后检测血生化、营养指标及肠道黏膜通透性;营养支持治疗10d后测定免疫学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营养支持期间每日测定氮平衡,并计算累计氮平衡。结果EN+GH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5d、10d的体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EN组无明显改善;EN+GH组治疗后5d和10d前白蛋白[(25.34±4.26)g/L、(27.34±4.25)g/L3和纤维连接蛋白[(2.68±0.37)mg/L、(2.74±0.31)mg/L]显著高于EN组同时间点[前白蛋白:(20.62±3.58)g/L、(23.87±2.96)g/L,纤维连接蛋白:(2.01±0.27)mg/L、(2.44±0.19)mg/L,均P〈0.053,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显著低于EN组(5d:0.065±0.004比0.087±0.005,10d:0.027土0.002比0.053±0.004,均P〈0.01)。治疗后10d,EN+GH组IgA水平显著低于EN组[(2.10±0.09)g/L比(3.45±0.25)g/L3,而CD3、CD4、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均明显高于EN组(CD3:0.682±0.049比0.606±0.046,CD4:0.456±0.039比0.372±0.032,CD4/CD8比值:1.66±0.11比1.41±0.12,NK细胞:0.139±0.011比0.107±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N+GH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27.54±23.15)mg/kg],而EN组为负氮平衡[-(5.13±4.26)mg/kg]。结论早期EN支持能迅速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态;而联合应用GH能促进蛋白合成,增强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康复。
40-4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启事

2010年全国微生物毒素与创伤感染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摘要:2010年全国微生物毒素与创伤感染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9月17日至20日在重庆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毒素专业委员会和重庆医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主办。此次会议将为与会代表提供一次进行学术交流和展示各自研究成果的极好机会,热忱欢迎从事微生物毒素、创伤感染及相关专业的代表积极参加。
43-4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床边幽门后喂养管置管法用于重症患者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床边徒手幽门后喂养管置管法对重症患者治疗的效果,并对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2009年2月至7月对需幽门后喂养者实施幽门后喂养管置管。使用130cm长、带导丝的普通鼻胃肠管,操作前静脉给予10mg甲氧氯普胺。置管过程中依气过水声、真空试验、回抽液pH值以及导丝来综合判断导管位置。开始肠内营养前拍腹部X线平片证实导管头端位置。记录置管时间、成功率、从决定肠内营养到开始喂养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选28例患者,主要适应证为:有误吸高风险者18例,胃瘫3例,急性胰腺炎7例。28例患者幽门后置管成功26例,成功率为92.9%;其中21例(占75.0%)到达空肠近段;平均置管时间(20.36±6.41)min;从决定肠内营养到开始喂养时间(4.15±1.68)h。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普通带导丝鼻胃肠管床边幽门后喂养管置管,一人即可完成操作,是一种安全、简便、性价比高的喂养管置管方法。
44-4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启事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重症医学大会征文通知

摘要: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发展,提高重症患者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定于2010年5月20日至24日在湖北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召开“中华医学会第四次重症医学大会”。此次会议是重症医学分会2010年年会,大会将介绍重症医学最新进展,讨论学科前沿问题,重点突出国内近年来在重症医学领域中临床和科研方面的工作。
47-47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研究报告

肝衰竭患者体外灌流血浆对C3A细胞生物转化功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C3A细胞是培养于体外人工肝支持装置(ELAD)系统的细胞株,来源于人肝肿瘤细胞,是克隆化的建株细胞株,其最大特点是来源稳定,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培养增殖,因此可以满足生物型人工肝装置对肝细胞数量上的需求;此外,该细胞在培养中不需要培养载体,并具有一些肝细胞的特异功能。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作用在肝脏的诸多功能中尤为重要,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