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2-1430/R 国内刊号
  • 2095-4352 国际刊号
  • 3.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9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
应加深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513-513

摘要: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因制动、卧床、高凝状态及血管损伤等因素,无疑是DVT的高危人群。目前国内外已发表了多个DVT预防指南或共识,为相关人群的DVT预防提供了依据。但由于血栓预防的受益/风险相关比例在不同人群差异较大,现有的内外科指南并不完全适合ICU患者,为此,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制定了《ICU患者DVT预防指南》,必将有助于加深对ICU患者DVT诊断和预防的认识。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标准与指南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514-517

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发人群,在DVT的发生、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国内外对DVT的预防已有多个共识或指南,但目前尚缺少针对ICU患者DVT预防的指南。为此,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经过广泛征求意见,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了本指南。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ICU患者DVT的认识,并重视其预防。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518-520

摘要:目的探讨猪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将30头家猪随机均分为MODS组和对照组,采用失血性休克与内毒素血症的“二次打击法”建立猪MODS模型。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TNF—α 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血浆TNF—α浓度。结果MODS时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磷酸化明显增强,使TNF—α mRNA表达明显增强、血浆TNF—α浓度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MODS发病机制中,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磷酸化使TNF—α基因的转录活性明显增强,从而使血浆TNF—α升高,这是MODS时TNF—α生成增加的机制。

担架集成式急救系统的设计521-524

摘要:目的为了满足院前和现场重症患者急救、快速运送以及院内转运途中连续救治和监护等需求,设计一种能够实现院前院内急救无缝衔接的担架集成式急救系统。方法按集成化和信息化需求,对原发明的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中的相关功能模块进行微型化设计;依据人机工效最佳原则,研究系统的技术结构特征;以轻便机动为原则,对系统承载框架的成型材料及工艺进行改性与改进研究。结果设计的担架集成式急救系统机动性强,能抬、能推,还可以附载于多种运载工具上,实现了医疗急救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大大缩减了急救等待时间。结论担架集成式急救系统为建立院前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提高相关医疗机构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提供了一种可能。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阿糖腺苷A2A受体激动剂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524-524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常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可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据报道阿糖腺苷A2A受体可减轻炎症级联反应。中国台湾的医学工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者以失血性休克方法对大鼠进行第一次打击,制备全身性炎症模型。在开始复苏时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给予精制A2A受体激动剂CGS-21680组,另一组为安慰剂对照组。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校正念珠菌定植指数在重症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抢先治疗中的应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525-528

摘要:目的评价运用校正念珠菌定植指数(CCI)对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高危重症患者进行抗念珠菌抢先治疗的有效性,并获取念珠菌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08年10月1日-2009年4月30日天津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0分以上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CCI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CCI进行监测。对照组依据临床医师经验对患者制定治疗方案。CCI组临床出现脓毒症且CCI≥0.4者立即给予抗念珠菌治疗,CCI〈0.4者则不予抗念珠菌治疗;如临床症状加重甚至生命体征不稳定,则进行补救性抗念珠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法、APACHEⅡ评分及脓毒症发生率、ICU停留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CI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8例和50例发生脓毒症,自发生脓毒症起至临床应用抗念珠菌药物所需时间分别为(0.94±0.67)d,(3.75±3.62)d(P〈0.05);CCI≥0.4(57例)与CCI〈0.4(53例)两者间ICU内停留时间[分别为(15.34±6.63)d,(7.24土3.75)d]、不能建立肠内营养支持率(分别为64.9%,43.4%)也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而APACHEⅡ评分、需要机械通气和血液净化等脏器支持治疗者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析110例患者575株念珠菌多部位定植菌种分布显示,白色念珠菌仍占较大比例(59.3%),热带念珠菌占10.8%,其他依次为光滑念珠菌、罗伦特隐球菌、克柔念珠菌。结论运用CCI可增加对ICU内ICI实施抢先治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可获得患者ICI菌种流行病学资料。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及乳酸清除率的影响529-531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和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探讨补充应激剂量皮质醇激素逆转感染性休克和改善组织氧供的作用。方法选择经充分液体复苏后仍需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的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77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疗程14d。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情况及平均动脉压(MAP)和乳酸清除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4h、7d、14d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均较治疗即刻明显降低,MAP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组治疗7d时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在治疗24h、7d时MAP、乳酸清除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患者病死率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对伴有顽固性低血压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小剂贯应用氢化可的松可缩短缩血管药物的应用时间,减少缩血管药物的用量,改善组织氧供,从而更快地逆转休克状态。

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536-539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时各项指标与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450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选择24个可能对脓毒症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化验及评分指标,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优势比(OR)=0.951,P〈0.0013、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OR=0.858,P〈0.001)、平均动脉压(MAP,OR=0.991,P=0.041)、血小板计数(PLT,OR=0.997,P〈0.001)、总蛋白(TP,OR=0.975,P=0.003)、白蛋白(Alb,OR=0.955,P〈0.001)、动脉血pH值(OR=0.077,P=0.001)、动脉血氧分压(Pa02,OR=0.996,P=0.014)为脓毒症预后的非危险因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0R=1.115,P〈0.001)、体温(OR=1.215,P=0.041)、凝血酶原时间(PT,OR=1.057,P=0.007)、天冬氨酸转氨酶(AST,OR=1.001,P=0.011)、血肌酐(SCr,OR=1.002,P=0.002)、血钾(OR=1.391,P=0.003)、血糖(OR=1.051,P=0.002)、C-反应蛋白(CRP,OR=1.245,P=0.001)为脓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094,P〈0.001)、住院天数(OR=0.946,P〈0.001)、PLT(OR=0.976,P=0.004)、Alb(OR=0.957,P=0.017)4个指标为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ACHEⅡ评分、住院天数、PLT、Alb是临床上判断危重病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启事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征文通知539-539

摘要:为了帮助全国各医院(含港、澳、台)从事急诊医学、院前急救、危重症监护的专业人员,各社区、卫生站、急救点从事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各医学院、校从事急诊急救基础研究、临床教学的有关人员,进一步了解、探讨有关急诊医学的新成果和新进展,认真总结交流基础和临床的经验,提高我国急诊救治的整体水平,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办的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将于2010年4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大会的专题讨论将涉及急诊医学中的创伤救治,心、肺、脑复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院前急救,重症监护,急诊护理,急诊急救的质量控制,社区医疗与急诊急救,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γ-干扰素对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研究540-543

摘要:目的观察γ-干扰素(IFN-γ)对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评价26S蛋白酶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由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及离体器官模型,以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浓度评价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损伤程度,以内皮依赖性血管松弛反应评价离体器官水平VEC的损伤程度。结果H2O2。可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引起VEC损伤,表现为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及MDA浓度增加(P〈0.05或P〈0.01),由乙酰胆碱(Ach)诱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松弛反应明显降低,表现为10^-5mol/LAch引起血管最大舒张反应由(95.82±9.25)%降至(12.61±2.96)%(P〈0.01);采用20ug/LIFN-γ预孵育VEC48h后可明显降低由H2O2引起的LDH及MDA生成(P均〈0.05),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松弛反应,由Ach诱导的血管最大舒张反应增至(72.68±18.82)%(P〈0.01);26S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可取消由IFN-γ诱导的内皮抗氧化保护作用。结论IFN-γ可诱导血管内皮对氧化应激的保护,其机制与26S蛋白酶体有关。

多巴胺对内毒素休克犬肺动脉压力的影响544-547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多巴胺对内毒素休克犬肺动脉压力的影响,评价多巴胺用于内毒素休克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以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mg/kg制备内毒素休克模型,2h后分别静脉泵人生理盐水5ml/h(模型组)和多巴胺5、10、20ug·kg^-1·min^-1(分别记为D5组、D10组、D20组)。经股动、静脉及开胸行肺动脉穿刺测压,记录制模前、给药前及给药后5、10、30、60及120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结果不同浓度多巴胺均能升高MPA和MPAP,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D10组和D20组MAP较D5组升高幅度大,D20组MPAP较D5组和D10组升高幅度大(P〈0.05或P〈0.01)。给予多巴胺后120min各组MAP/MPAP比值均高于模型组,以高剂量组显著(P均〈0.05)。结论不同浓度的多巴胺均能在升高MAP的同时使肺循环阻力增加致肺动脉压力也升高,且体动脉压力升高幅度明显大于肺动脉压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脑死亡器官捐献者的前负荷反应与其高白细胞介素-6水平和低器官血流量之间的关系547-547

摘要:脑死亡能引起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不适当复苏引起的缺血性损伤和炎症可能影响移植器官的血流量。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应用功能性血流监测仪进行监测,证明器官捐献者的前负荷反应与加重的炎症反应和移植器官的低血流量有关。科研人员对2006年7月--2007年4月大学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1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者进行了指标监测。宣布脑死亡后,应用脉搏曲线分析技术监测功能性血流动力学。在器官移植前和植移4h后检测捐献者血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48%的捐献者出现前负荷反应(脉压变化〉13%)。前负荷反应者中,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八肽缩胆囊素受体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脂多糖的影响548-551

摘要:目的观察八肽缩胆囊素受体(CCK—R)mRNA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中的表达,并探讨内毒素脂多糖(LPS)对CCK—AR、CCK—B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以LPS0.01、0.1、1、10mg/L孵育ECV-3042h或用1mg/LLPS孵育ECV-304 0.5、2、6、12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CK—AR、CCK—BR的mRNA表达,并对扩增产物的特异性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01、0.1及1mg/LLPS孵育细胞2h可剂量依赖性引起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其中0.01mg/LLPS诱导CCK—AR mRNA效应不明显,但可明显诱导CCK—BR mRNA表达;与1mg/LLPS组比较,10mg/LLPS孵育细胞2h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未继续出现明显升高(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mg/LLPS孵育细胞0.5~2h 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均〈0.05);与LPS孵育2h比较,1mg/LLPS孵育细胞6h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明显下降,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与LPS孵育6h比较,1mg/LLPS孵育细胞12h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进一步降低(P均〈0.05),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CCKAR与CCK—BR的mRNA在ECV-304中均有表达;LPS可诱导CCK—AR及CCK—BR的mRNA表达上调。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人体体位对腹压的影响551-551

摘要:高腹压是导致重症患者病死率升高的一种常见原因,但体位对腹压是有影响的。为了能够根据腹压变化进行及时正确的临床判断,美国的医学研究人员对体位和腹压的具体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对分布于12个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132例有高腹压和腹腔间隔综合征危险的重症患者进行了持续观察,以囊内压力测量技术分别监测患者在平卧位及床头抬高15°和30°时的腹压,连续4h,零位关系点设定在腋中线与髂棘水平交汇处。

糖尿病和胰岛素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551-551

摘要:以往研究发现,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控制在严重疾病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最近,美国的科研人员检索了糖尿病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之间关系的文献,分析了糖尿病患者肺损伤后血糖代谢的特点以及糖尿病治疗的作用。研究者在MEDLINE或PubMed上查询自2008年初至10月1日的文献,使用的检索词为:ALI、ARDS、高血糖、糖尿病、胰岛素、羟甲基戊二酸单腺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性受体,包括这些检索词的混合形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调查报告
山东省重症监护病房现状调查555-557

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重症监护病房(ICU)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全省二级以上医院IcU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了139家医院、196个ICU。①三级医院ICU中开放式管理占2.3%,半开放式管理占34.5%,封闭式管理占63.2%;二级医院ICU中开放式管理占13.7%,半开放式管理占41.3%,封闭式管理占45.0%。②床位使用率≥80%的ICU比例较高,约为49%~69%。③医师、护士与床位比例合理并达标的ICU仅占少部分,其中专职医师:床位≥1的约为13%~26%;护士:床位≥2.5的约为5%~20%。④二、三级医院的各个ICU均能良好开展基本生命支持技术,但具备调查表中16项技术的ICU则较少。结论山东省ICU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但仍有一定的欠缺,在技术项目上有较大发展空间,专业技术人员尚需进一步的规范化培训。建议重视重症医学科(综合IcU)建设,加强ICU建设管理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的落实,加强人才培养,确定准人制度,进一步发挥ICU在重症医学中的作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启事
第一次全国危重多发伤加强救治学术研讨会暨高级培训班通知557-557

摘要:“第一次全国危重多发伤加强救治学术研讨会暨高级培训班”是部级继续教育项目(2009-10-00-054,10学分)。讲学专家团由盛志勇院士、黎沾良、林洪远、沈洪、柴家科、付小兵、姚咏明、何忠杰等专家教授组成。授课主要内容有:做好临床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国内外创伤救治模式比较;链式流程复苏方法;循环通路建立的方法与原则;呼吸通路建立的方法与原则;“白金10min”与创伤急救时效;改良氧利用率的临床应用;创伤小组的组织管理;高仿真模拟多发伤现场急救流程;创伤的修复进展;感染基础研究进展外科相关感染;创伤与脓毒症;创伤的康复;创伤的预防与急救的普及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研究报告
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558-559

摘要:目的探讨未成熟粒细胞(IG)计数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应用价值,为SIRS的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58例SIRS疑似患者,根据临床特征和血培养结果分成3组:血培养阳性31例(A组)、临床诊断SIRS而血培养阴性7例(B组)、非SIRS患者20例(c组)。分别于诊断前3d、诊断当日、诊断后3d采集血样本,利用SysmexXE-2100血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和IG计数,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立SIRS诊断的最佳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建立SIRS的阈值。结果在A组患者中,22例IG比值升高(〉0.355),阳性率为71.0%(22/31);B组和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5.7%(6/7)和65.0%(13/20);当IG比值〉0.355时,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72.2%。将CRP〉10.0mg/L定为阳性,A、B、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4.2%(23/31)、71.4%(5/7)、70.0%(14/20);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35.0%。IG比值和CRP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3%和54.7%。结论作为SIRS的辅助诊断指标,IG比值较CRP具有更高的特异性。IG比值具有快速、高效和可靠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