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2-1430/R 国内刊号
  • 2095-4352 国际刊号
  • 3.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RNA干扰介导的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α和γ基因沉默对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调节作用的影响131-134

摘要:目的观察RNA干扰介导的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激酶(IKK)α和γ基因沉默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阐明其基因调控机制。方法设计IKKα及IKKγ靶向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合成互补的寡核苷酸链,转染到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观察经脂多糖(LPS)刺激后NF-κB的活化、IKKα及IKKγ基因表达的变化、NF—κB p65及p50核移位的变化以及前体蛋白NF—κB p105的表达情况。结果IKKα及IKKγ基因沉默后,可导致IKKα及IKKγ基因表达出现明显下调,同时NF-κBp65及p50的核移位受到抑制,胞质、胞核中NF-κB p65、p50及p105的表达显著下调,而且能抑制NF—κBp65、p50及p105蛋白的核移位。结论IKKα及IKKγ两种蛋白激酶参与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不仅能分别在抑制蛋白的泛肽化、组蛋白磷酸化等环节发挥作用,而且还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弥补其中某种蛋白受到过度抑制时所引起的炎症信号通路的功能障碍。

脓毒症大鼠调节性T细胞凋亡对辅助性T细胞漂移的影响及血必净注射液的干预作用135-138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凋亡对辅助性T细胞(Th)漂移的影响及血必净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必净组,每组8只。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于第3日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各组CD4^+CD25^+Treg并培养12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凋亡率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和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量;再将CD4^+CD25^+Treg与CD4^+CD25^-T细胞1:1共培养,刀豆素A刺激68h,ELISA检测Th1、Th2、Th17分泌的γ-干扰素(IFN-γ)、IL-4、IL-17水平。结果正常组Treg凋亡率[(12.03±0.89)%]与假手术组[(9.48±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Treg凋亡率[(5.87±0.44)%]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而血必净组的Treg凋亡率[(27.29±2.48)%]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Foxp3、CTLA-4表达和IL-10分泌量随Treg凋亡率增加而减少,相关系数(τ)分别为-0.878(P-0.042)、-0.877(P-0.042)、-0.743(P-0.010)。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FN-γ、IL-4水平和IFN—γ/IL-4比值均明显升高(IFN-γ:(254.70±44.88)ng/L比(0.68±0.78)ng/L,IL-4:(8.82±0.61)ng/L比(3.48±0.98)ng/L,IFN—γ/IL-4比值:30.28±4.87比0.23±0.30,P均〈0.013;而血必净组IFN-γ[(491.54±84.28)ng/L3和IFN-γ/IL-4比值(45.31±8.01)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和P〈0.05);各组间IL-17水平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脓毒症时Treg凋亡率增加可减轻对效应T细胞的抑制功能,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促进脓毒症Treg凋亡,介导Th2向Th1漂移。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的临床疗效观察147-150

摘要:目的分析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8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242例。对照组114例,采用2004年脓毒症诊治指南规范的经典治疗方案,包括早期目标复苏、抗生素治疗、呼吸机支持及血液净化等。治疗组128例,在经典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0kU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4d后改为100kU静脉泵入,每日2次、连用6d;同时胸腺肽α1(迈普新)1.6mg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4d后改为每日1次、连用6d。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取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率及辅助性T细胞Th1型细胞因子弘干扰素(CD4^+IFN-γ^+)与Th2型细胞因子(CD4^+IL-4^+)比值。终末观察指标为感染病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28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CD4^+IFN-γ^+/CD4^+IL-4^+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L-6、IL-10含量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比47%,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6.08±2.46)d比(8.23±3.47)d,P〈0.053;而两组间感染病程及ICU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比33%,P〈0.05)。结论给予脓毒症患者乌司他丁和胸腺肽α1联用的免疫调�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公众对脓毒症的认知调查150-150

摘要:脓毒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早期治疗能够改善其预后,但由于很多人缺乏对脓毒症的认识,常常延误治疗,有必要提高脓毒症复杂性的认识。媒体宣传和政府的科研投入影响人们对疾病认知程度。过去50年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逐渐深入,使得其病死率显著降低。因此,提高公众对脓毒症的认知程度十分重要。意大利科研人员采用电话采访方式,

脓毒症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活化能促进中性粒细胞穿越内皮细胞150-150

摘要:加拿大学者早先在鼠脓毒症模型的体内实验中发现,腹膜炎能增加肺泡巨噬细胞激活和中性粒细胞向肺泡聚集。为了研究其作用细胞机制,最近他们采用鼠肺泡巨噬细胞、肺上皮细胞和中心粒细胞构建肺血管一肺间质界面嵌合体。通过免疫抗体阻断和基因阻断发现,脓毒症模型鼠血浆中的CXC趋化因子激活了肺泡巨噬细胞,继而促进中性粒细胞穿越内皮;同时还发现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者认为,脓毒症时肺泡巨噬细胞导致的中性粒细胞跨内皮穿越,依赖内皮细胞通过Src激酶/NADPH氧化酶信号途径产生了超氧化物。

升压药对脓毒症患者病死率的影响150-150

摘要:关于升压药对脓毒症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最近一项有关升压药对脓毒性休克病死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脓毒性休克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可能加重不良预后。研究者采用多中心研究共纳入897例脓毒症患者(平均年龄63岁,男577例,病死率38%)。其中458例发生脓毒性休克,73.0%的患者使用过去甲肾上腺素,50.5%的患者使用过多巴胺。结果显示:去甲肾上腺素组病死率高于多巴胺组(52.0%比38.5%,P=0.002)。Kaplan—Meier存活曲线显示去甲肾上腺素组28d生存率较低(10g—rank=22.6,P〈0.001);生存分析也显示,使用去甲肾上腺素与较高的病死率相关(相对危险度2.501,95%可信区间1.413-4.425,P=0.002);多元分析显示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抗利尿激素与感染、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关系154-154

摘要:奥地利科研人员研究了感染、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抗利尿激素(AVP)水平的变化。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10例感染、22例严重脓毒症及2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每日记录血流动力学、实验室及临床数据,同时检测血清AVP水平的变化。采用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严重脓毒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患者血清AV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后两组血清AVP水平明显高于感染组(P均〈0.00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脓毒症大鼠心脏组织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155-159

摘要: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初步分析脓毒症大鼠心脏组织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被随机分为脓毒症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以透射电镜下心脏组织检查鉴定模型。应用含有22523个大鼠基因cDNA克隆的表达谱基因芯片进行检测,以Cy3和Cy5两种荧光信号强度结果比值均〉2.0或〈0.5的基因为脓毒症表达差异基因,用计算机软件筛选并分析脓毒症大鼠心脏组织术后24h的基因表达变化,并初步分析表达差异基因与脓毒症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心脏组织共筛选出418个出现差异表达的基因,占基因芯片总点数的1.86%,其中表达上调者200个,表达下调者218个。在已知功能基因中表达上调者84个,下调者74个,与应激反应、细胞信号转导、糖皮质激素受体、免疫反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细胞物质能量代谢等方面的相关基因功能有关。结论脓毒症大鼠心脏组织出现一系列基因表达异常,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快速分析。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及细胞骨架和紧密连接形态变化的诱导作用160-163

摘要:目的观察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单层通透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培养的EA.hy926融合成单细胞层后,加入5、10、20/zg/LTNF—α培养24h,或加入10μg/LTNF—α培养6、12、24h,测定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葡聚糖(Dextran)荧光强度以表示人血管内皮细胞单细胞层的通透性大小;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和紧密连接蛋白(zO一1)的形态分布;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ZO-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能明显增加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诱导F—actin的重新分布以及应力纤维的形成和ZO-1的排列紊乱,数量减少,细胞间裂隙形成增多。Western blotting表明,TNF—α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减少ZO—1表达。结论TNF—α诱导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与其破坏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完整性有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启事
内科临床适宜技术应用交流会暨第十四期全国内科主任诊疗技术高级研修班将举办163-163

摘要:内科临床适宜技术应用交流会暨第十四期全国内科主任诊疗技术高级研修班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协办。订于2009年5月917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学习期满授予部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10分。

第十三次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征文通知163-16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45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基础疾病的临床分析164-167

摘要:目的研究基础疾病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分析方法,对2002年11月-2005年3月华北地区20所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452例MODS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X。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探讨患者的基础疾病及其分布与MODS患者病情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有基础疾病患者(320例)平均年龄[(67.9±0.8)岁]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132例,(46.9±1.7)岁,P=0.0003;有基础疾病发生3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比例(74.38%,238例)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63.64%,84例,P=0.022);有基础疾病患者的病死率为56.2%(180/320),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的31.1%(41/132,P=0.000)。有脑血管病变、心功能不全[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发生3~4个器官功能障碍者分别占63.4%(52/82)、67.1%(55/82)和69.1%(38/55),显著高于无上述基础性疾病患者的50.5%(187/370)、49.7%(184/370)、54.3%(201/370,P均〈0.05)。logistic分析表明,脑血管病变是影响MODS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超过67岁、存在基础疾病老年患者病情重,预后和转归差;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病变、COPD、慢性肾功能不全的MODS患者病死率高,其中脑血管病变是影响MODS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严格控制血糖有助于恢复脓毒症患者的纤溶功能167-167

摘要:最近,一项严格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了控制血糖对脓毒症患者纤溶功能恢复的影响。90例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控制血糖组和一般治疗组,在入组后28d连续测定血浆炎症细胞因子、凝血因子和纤溶标志物水平,并记录脓毒症和器官功能评分。入组时有80例脓毒症患者炎症和凝血系统被激活,但统计分析显示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水平与预后无关。通过测量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与浓度发现,90例脓毒症患者中有34例患者纤溶功能受损,病死率明显高于纤溶功能正常者(44%比21%,P=0.02)。研究中,控制血糖组血糖控制在(6.2±1.3)mmol/L,一般治疗组血糖控制在(8.8±1.7)mmol/L(P〈0.001);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羊脓毒症模型中的作用167-167

摘要:德国学者近日一项在羊吸入性损伤并发肺炎/脓毒症模型的研究中发现,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抑制剂ZK234238可以抑制肺内液体聚集,并增加伤后24h血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nNOS抑制剂能显著减少肺含水量,并减轻肺部炎症反应,肺组织过氧化物酶活性、白细胞介素-6(IL-6)mRNA和活性氮均减少。研究者们认为,nNOS衍生的一氧化氮参与了脓毒症相关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C5a对内皮细胞表达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168-171

摘要:目的探讨补体C5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栓调节蛋白(TM)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以终浓度200μg/L重组人C5a刺激HUVECs8、12、16、20h以及以终浓度100、200、300μg/L的C5a刺激HUVECs 12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TM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观察C5a对其表达TM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结果C5a抑制了HUVECs在TM的mRNA和细胞膜表面蛋白水平表达。同时,C5a对TM表达的抑制作用存在时一效关系[8、12、16、20h时蛋白为(93.11±1.57)×10^-2、(71.05±3.39)×10^-2、(65.48±4.28)×10^-2、(62.69±4.03)×10^-2,mRNA为(301.71±80.40)×10^-6(38.29±20.24)×10^-6、(8.82±2.66)×10^-6、(7.05±0.80)×10^-6],且均于12h后降低程度明显减缓(P均〈0.05);并存在量-效关系(C5a100、200、300mg/L时蛋白为(113.25±3.97)×10、(80.18±2.56)×10、(73.22±4.36)X10,mRNA为(401.77±20.46)×10、(31.12±3.51)×10^-6、(18.19±1.46)×10^-6],TM蛋白在C5a300μg/L、mRNA在C5a200μg/L时刺激12h降低程度明显减缓(P均〈0.05)。结论C5a通过抑制TM的结构基因表达,进而减弱TM的蛋白翻译,从而参与了脓毒症时凝血亢进、炎症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成功抢救口服强酸中毒致多器官功能损害1例171-171

摘要:强酸中毒是中毒急救中少见而又棘手的重点难题,临床病例少见,救治经验不多。现就本院成功救治1例口服强酸中毒至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报告如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临床研究172-174

摘要:目的检测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VEGF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06年7月-2007年10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29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检测发病后1、3、7d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水平,并计算APACHE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VEGF水平,并按患者生存与死亡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异同。以同期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健康对照组VEGF水平为(78.77±8.15)ng/L;生存组16例患者随时间延长VEGF水平逐渐下降(F=40.32,P〈0.01),7d时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死亡组13例患者VEGF水平3d下降,7d又上升(F=29.61,P〈0.01)。VEGF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10,P=0.000),与PLT呈显著负相关(r=-0.221,P=0.046),与A1b未显示相关性(r=-0.029,P=0.789)。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VEGF水平在发病早期明显升高,随病程进展生存组VEGF水平逐渐下降,死亡组下降不明显,VEGF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

用HB—H-7树脂吸附血浆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的体外实验研究179-182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使用HB—H-7树脂吸附血浆内毒素及炎症细胞因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静态吸附实验:树脂与内毒素阳性患者血浆按1;10比例混合,置37℃恒温水浴振荡2h。动态吸附实验:将内毒素阳性患者血浆经过装有树脂的自制灌流器中灌流2h。测定灌流前后血浆内毒素、炎症细胞因子、蛋白质和电解质浓度,计算吸附率。比较静态与动态不同吸附方式以及不同温度血浆灌流前后(30、60、120min)血浆内毒素浓度的变化,并计算吸附率。结果静态吸附实验中,用HB—H-7树脂吸附后,血浆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8的吸附率分别为99.2%、55.0%、57.0%、75.0%、42.0%;而对蛋白质影响较小(P均〈0.05);对电解质无明显影响(P均〉0.05)。动态与静态血浆内毒素吸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8%比99.1%,P〉0.05),37℃与25℃下血浆内毒素吸附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9.8%比99.9%,P〉0.05)。结论HB—H-7树脂对内毒素及炎症细胞因子有明显吸附效果,对蛋白质影响较小,对电解质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