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2-1430/R 国内刊号
  • 2095-4352 国际刊号
  • 3.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
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抗巨细胞病毒的治疗进展65-66

摘要:随着器官移植技术及其相关领域和学科技术的进步,在国内外各大器官移植中心,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接受器官移植受者术后的近期效果已经被充分肯定。为了能够更好体现器官移植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优越价值,医学界开始将关注点向器官移植手术前后更远的时间范围延伸。涉及器官移植术后远期生存效果的因素众多,焦点之一是克服由免疫抑制剂诱发的感染、肿瘤及代谢紊乱。致力于新型免疫抑制剂研发自然是最具前景和诱惑力的,但在目前情况下,仍然有大量理论和临床依据指导我们改进实际的临床工作,进而提高器官移植受者的长期生存率。对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防治就是可预见的、能够改善移植受者预后的现实和典型的例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肝移植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69-73

摘要:目的了解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并阐明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次接受原位经典尸体肝移植手术成人患者,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运用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定义的急性肾损伤(AKI)诊断和分期标准观察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AKI的发生情况;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28d和1年的预后情况,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重点观察AK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共193例,年龄(48.07±10.02)岁,男女比例4:1,术后共有116例(占60.1%)患者发生了AKI。AKI患者术后28d病死率明显高于非AKI患者[15.5%(18/116)比0,P〈0.053,1年存活率明显低于非AKI患者(70.7%(82/116)比90.9%(70/77),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非AKI患者(77例)和术后AKI1、2、3期(分别为58、25、33例)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1.0%、84.0%、42.4%,术后28d死亡患者均发生术后AKI,Cox回归显示,术前高血压及术后AKI、感染、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0分是术后1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高血压死亡危险度(HR)为4.398,95%可信区间(CI)为1.535~12.604;术后AKI的HR为12.100,95%CI为1.565~93.540;术后感染的HR为4.709,95%CI为1.813~12.226;术后APACHEⅡ评分的HR为3.627,95%CI为1.244~10.573(P〈0.05或P〈0.01)。结论AKI是肝移植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AKI的发生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启事
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基础医学、医学综合类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前10位排序表73-73

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前100位医学类期刊名单73-73

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200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基础医学类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前10位排序表73-7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肝移植急性肺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细胞因子的比较蛋白组学分析74-78

摘要:目的分析肝移植围手术期急性肺损伤(ALI)的细胞因子表达特点,以期为筛选肝移植ALI的早期标志物和早期治疗靶点奠定基础。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ALI男性患者4例,术前无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异常,术中尿量、出血量、腹水量、血制品输入量、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利尿药使用情况及循环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集麻醉后、新肝3h、新肝24h的血清,利用RayBio人抗体芯片试剂盒分析细胞因子的表达特点。结果与健康者比较,肝移植ALI患者在麻醉后就已有部分细胞因子表达增强,包括白细胞介素(IL-3、IL-6、IL-12p40、IL-12p7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CP-2)、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γ-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MIG)、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 Ⅰ),其中尤以sTNFRⅡ表达上调的幅度大,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表达明显下调。在新肝3h时表达上调的细胞因子种类有所增加,其中尤以IL-12p70、sTNFRⅠ、sTNFRⅡ表达上调的幅度较大;RANTES、PDGF—BB、IL-1α表达明显下调。在新肝24h时表达上调的细胞因子种类和程度大幅增加。与新肝3h相比,新肝24h嗜酸粒细胞选择性趋化因子(eotaxin)、IL—1α、IL-1β、IL-4、IL-15、MCP-2表达明显上调,IL-3、IL-6表达上调的幅度大,IL-2表达上调幅度最大。结论在麻醉后、新肝3h、新肝24h分别有不同的炎症因子表达减弱或增强,且表达增强的幅度不同,某些因子的变化可能是重要的早期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示需要进行大样本研究。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启事
第十三次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征文通知78-7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79-81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在重型乙型肝炎(乙肝)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取38例重型乙肝患者入院次日晨空腹静脉血备检;同期选择20例成年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清HBV—DNA载量。结果重型肝炎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阳性率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穿孔素:(43.42士19.28)%比(19.65士9.27)%,颗粒酶:(40.35土12.26)%比(22.28士9.35)%,P均〈0.013,且血清HBV—DNA载量越高,重型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表达强度越低,均呈明显负相关(r穿孔素=-0.92,r颗粒女=-0.96,P均〈0.01)。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的过度表达是造成重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这种表达作用与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清除有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呼吸性酸中毒通过非中性粒细胞依赖性机制减轻严重急性细菌性肺炎诱导的肺损伤81-81

摘要:有研究报道;人工诱导的呼吸性酸中毒对非脓毒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最近爱尔兰科学家研究了严重脓毒性肺损伤时呼吸性酸中毒的作用,观察其是否由中性粒细胞介导。他们向肺内滴人大肠杆菌诱导严重急性肺损伤(ALI),通过增加CO2造成呼吸性酸中毒,研究其保护作用和中性粒细胞在此效应中的作用。实验1:气管内滴入内毒素[(0.5~3.0)×10cfu]产生严重ALI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启事
腺苷脱氨酶抑制剂能降低肠道通透性并减轻脓毒症损伤84-84

摘要:现阶段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仍是医疗界的重大难题。已有研究表明,环核苷酸、腺苷及其受体在免疫应答调节和限制炎症组织破坏中起中枢作用。为了验证腺苷脱氨酶1和环鸟嘌呤磷酸刺激磷酸二酯酶被抑制可能对实验性内毒素感染有益,研究者采用内毒素感染和脓毒症动物模型:24只雄性W1star大鼠静脉给予脂多糖(LPS),在120min内注入红-9-(2-羟基-3-壬基)(erytro-9)腺嘌呤或生理盐水治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调整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感染预后的影响85-88

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感染调整免疫抑制剂的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在肝移植后发生感染者SOFA≥15分时,停用免疫抑制剂,并予综合治疗;再根据SOFA评分将其进一步分为SOFA 15~17分(A组,10例)和≥18分(B组,16例)两组,并以2003年3月-2004年12月肝移植后发生感染未停用免疫抑制剂者为对照(C组,13例),观察调整免疫抑制剂对排斥反应和预后的影响,及其发生时间和SOFA评分的关系。结果调整免疫抑制剂后,随着感染的控制,有9例发生排斥反应,A组5例(50.0%),B组4例(25.0%),C组无一例发生;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P=0.02),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0,P=0.19)。发生排斥反应时,SOFA评分较停用抗排斥反应药物时明显降低[(9.78±3.14)分比(17.22±1.86)分,t=6.10,P=0.00D。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平均为停用免疫抑制剂后(17.56土2.60)d。共死亡25例患者,其中A组5例(50.0%),B组7例(43.8%),C组13例(100.0%);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无一例死于严重感染所致多器官衰竭;调整免疫抑制剂可降低肝移植感染的病死率(x^2=7.60,P=0.02)。结论SOFA可用于指导肝移植感染免疫抑制剂的调整,当SOFA≥15分时停用免疫抑制剂,可以不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且能减少病死率.SOFA评分越低,病情好转越快,但越容易发生排斥反应。为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缩短SOFA评分间隔。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1例88-88

摘要:报告1例肾移植术后发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治情况如下。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发热11d、加重伴喘憋2h,于2008年10月入院。患者于2003年9月因肾功能衰竭在当地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2003年10月于新疆某医院行多囊肾切除术及肾移植术。后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某医院再次行肾移植术。2008年10月10日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发热,自服感冒清热冲剂后发热症状有所缓解,体温恢复正常。10月19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高热,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浆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与术后脑病的关系89-91

摘要: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浆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术后脑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30例;于麻醉后(T1)、术毕时(T2)及新肝24h(T3)经左侧颈内静脉导管取颈静脉球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S-100β和NSE浓度;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病分为脑病组和非脑病组,分析S-10013和NSE浓度与脑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S-3008浓度在T2时较T1时显著升高[(3.715±1.523)μg/L比(1.478±0.809)μg/L,P〈0.013,在T3时[(1.765±0.894)μg/L]下降接近T1水平;NSE浓度在T2时较T1时显著升高[(26.684±.973)μg/L比(14.012±4.612)μg/L,P〈0.01],T3时((18.105±7.345)μg/L3显著下降,但仍高于T1水平。脑病组(11例)和非脑病组(19例)患者S-100β、NSE浓度变化趋势与全体患者相同;脑病组T3时S-100β浓度高于非脑病组[(2.007±0.854)μg/L比(1.468±0.903)μg/L,P〈0.05],且S-100β与脑病发生相关(r=0.385,P=0.039),T1、T2时S-100β浓度与脑病无相关关系;3个时间点NSE浓度与脑病发生均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浆S-100β和NSE水平在术毕时升高,提示在肝移植术中发生了脑损伤,但是监测S-100β和NSE均不能预测脑病的发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3种营养途径对人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的影响94-94

摘要:英国斯卡伯勒医院研究了口服营养、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对人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的影响。研究选择了志愿者及人工营养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分别给予口服营养、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然后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结果发现,所有食物能进入到肠道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明显增加。非肠道营养患者在给予静脉营养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降至禁食状态下的一半。研究者认为,内脏血流量受日常进食的调节;该种治疗对重症患者,特别是伴有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或是易发肠道缺血者非常有意义。

白细胞介素-10缺陷加重失血性休克后的急性肺损伤94-94

摘要:德国学者最近研究了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失血性休克后发生器官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与C57/BL6小鼠比较,IL-10敲除小鼠复苏后3h血浆IL-6和库普弗细胞(KC)浓度具有上升趋势;复苏后3h和24h血浆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显著升高;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在复苏后3h明显增加,24h后的肺损伤组织学改变也更明显。另外,IL-10敲除小鼠与C57/BL6小鼠的肝功能指标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者认为,失血性休克后内源性IL-10缺陷加剧了急性肺损伤,而没有加剧肝损伤。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启事
2009年全国内科心脑血管病专题高级研修班将举办98-98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白细胞介素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的关系99-102

摘要: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H)和IL-6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急性胰腺炎(A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74例AP患者[轻型急性胰腺炎(MAP)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8例]及78例健康对照者的IL—1β基因511C/T和IL-6基因634C/G位点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IL-1β和IL-6的浓度;SAP按不同基因型分组,比较各组间病情程度评分。结果AP组血浆IL-1β、IL-6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IL-1β:(13.16±2.82)ng/L比(6.21±1.57)ng/L;IL-6:(84.86±32.92)ng/L比(9.95±2.49)ng/L,P均〈0.053。AP患者中,IL—1β基因511位点不同基因型血浆IL-1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基因634位点C/G基因型血浆IL-6浓度高于C/C型[(97.23±35.49)ng/L比(72.14±24.55)ng/L,P〈O.053。IL-1β基因511位点和IL-6基因634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AP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组IL-1β基因511位点T/T型及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MAP组(均〈0.05)。SAP患者中,IL-1β基因511位点C/T+T/T型和IL-6基因634位点C/G型具有较高的病情程度评分。结论IL-1β基因511C/T和IL-6基因634C/G位点多态性可能与AP的病情加重有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血浆吸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102-102

摘要:2005年8月-2008年7月,对1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取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血浆吸附等综合措施疗效较好,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