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2-1430/R 国内刊号
  • 2095-4352 国际刊号
  • 3.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急性胰腺炎与胃肠功能损伤专题 标准与指南
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规(草案)448-451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急腹症,起病急,进展快,临床病理变化复杂,早期即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达20%~30%。自1963年马赛会议制定了第一个有关胰腺炎的国际分类法以来,有关急性胰腺炎(AP)的诊治指南多有报道,但因AP病因学、病理学变化过程的复杂性,各国制定的诊治标准不尽一致,而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脓毒症早期低灌注引起肝脏和肠上皮细胞损伤451-451

摘要:以往研究表明,内脏低灌注引起肝脏和肠上皮细胞的损伤在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病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最近国外学者研究了脓毒症早期内脏组织灌流量与肠道和肝脏细胞损伤间的关系以及内脏低灌注和细胞损伤与患者病死率间的关系。研究人员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选择19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腹部术后脓毒症患者(n=10),另一组为肺炎诱发的脓毒症患者(n=9)。

大剂量硒不能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451-451

摘要:大剂量硒可能通过减轻细胞氧化反应和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最近国外学者进行了一项大剂量硒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作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Ⅱ期临床试验。该项研究纳入了60例有确切感染记录的严重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组(n=31)在10d内连续静脉输入亚硒酸钠(治疗1d时给予4000μg,2~10d时给予1000μg/d);对照组(n=29)连续静脉输入安慰剂。

阻滞交感神经改善脓毒症大鼠肠道微循环451-451

摘要:因胃肠道局部缺血、缺氧、黏膜屏障作用受损导致的肠道内细菌/毒素移位与脓毒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生理条件下阻滞交感神经可提高肠道灌注压。瑞士学者研究了硬膜外麻醉阻滞交感神经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研究者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模型,然后经胸椎硬膜外导管连续24h给予质量分数为0.125%的布比卡因(n=10)和生理盐水(n=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P物质在肠壁的表达及与肠黏膜通透性之间的关系452-455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大鼠回肠组织中P物质的表达,探讨P物质表达与肠黏膜病理学改变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关系。方法将15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0只)和ANP组(100只)。假手术组开腹后只翻动胰腺;ANP组经胰胆管恒速逆行注射质量分数为5%的牛磺胆酸钠制备ANP模型。分别于制模成功后0、6、12、24和48h处死两组大鼠,并留取标本;利用同位素法测定肠黏膜通透性,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物质在肠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NP组大鼠制模后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升高,肠组织中P物质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肠黏膜通透性[^99m锝-亚锡喷替酸法(^99mTc—DTPA)排泄率]较假手术组也明显升高(P均〈0.01)。P物质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肠黏膜病理学评分(r=0.67,P〈0.01)和肠黏膜通透性指数(r=0.78,P〈0.01)呈明显正相关。结论ANP时大鼠回肠组织中P物质表达升高,P物质的表达水平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相关。

广谱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选择作用456-459

摘要:目的探讨广谱抗生素对烫伤、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的选择作用。方法56只健康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罗氏芬治疗前组(单纯烫伤组)、烫伤罗氏芬治疗3d和9d组,脓毒症罗氏芬治疗前组(单纯脓毒症组)、脓毒症罗氏芬治疗3d和9d组。采用大鼠背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于烫伤后24h内腹腔给予内毒素(20mg/kg)进行“二次打击”。“二次打击”24h后给予罗氏芬治疗,分别取胃、小肠、大肠内容物行细菌定量培养、菌种鉴定。结果应用罗氏芬治疗后大鼠胃肠内容物球菌数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球/杆菌比严重倒置;正常对照组胃肠内容物中肠杆菌均为大肠杆菌,烫伤、脓毒症后出现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应用罗氏芬治疗后大肠杆菌减少或消失,代之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杆菌、变形杆菌和其他杆菌等并存的肠道菌群。结论广谱抗生素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降低了肠道定植抗力,使条件致病菌、病原菌成为优势菌群,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和抗生素相关性肠源性疾病的发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启事
关于举办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七期《机械通气技术临床应用与进展》学习班、第三期《危重病急救医学进展》学习班招生通知459-459

2007年第三届全国机械通气技术与临床应用新进展高层研讨班通知459-459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判定指标研究460-462

摘要:目的评估早期急性胰腺炎(AP)判定指标的准确性,从而寻找到最佳指标。方法随机选择39例AP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19例。分别检测血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E)、磷脂酶A2(PLA2)活性、胰源性PLA2(Pan—PLA2)、PLA2催化活性(CA—PLA2)、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等指标,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计算各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总准确率。结果SAP组患者血中PMN—E、CA—PLA2、CRP水平明显高于MAP组(P均〈0.01)。AP患者中Pan—PLA2、淀粉酶仅在发病时一过性升高,SAP组与MA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MN—E预测SAP的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9.4%、阳性预测值为97.8%、阴性预测值为99.4%,总准确率为98.7%,明显高于其他各指标。CRP预测SAP的总准确率也高达84.0%。结论PMN—E、CA—PLA2、CRP、APACHEⅡ均为判定SAP的指标,PMN—E是最准确的指标,而CRP是最简便、快速的指标。

肠缺血/再灌注时卡巴胆碱对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463-466

摘要:目的研究肠缺血/再灌注(I/R)时卡巴胆碱对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结扎肠管造成长约8cm肠袋,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血流45min后恢复血流的方法,制备肠I/R损伤模型。将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40)、I/R模型组(n=40)和卡巴胆碱组(n=40)。卡巴胆碱组在阻断血流的同时向肠袋内注射卡巴胆碱(0.1mg/kg),I/R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再灌注0、30、60、120和240min时,采用病理学方法按Chiu’s评分观察肠上皮细胞损伤;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I/R模型组比较,卡巴胆碱组肠上皮细胞病理学变化较轻,凋亡指数明显降低,caspase-3阳性肠上皮细胞数明显减少,而Bcl-2阳性肠上皮细胞数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卡巴胆碱能抑制I/R时肠上皮细胞caspase-3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肠上皮细胞的凋亡。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留置失败原因分析466-466

摘要:我院急诊科自1997年引进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技术以来,各种类型套管针先后运用于患者,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特别是对急性中毒、休克、昏迷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同时建立两条液体通路,便于及时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现总结如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重组葡激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缺血的影响467-470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血中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水平及胰腺组织血流量的变化,评价重组葡激酶(r—Sak)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81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和r—Sak治疗组,每组27只。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方法建立SAP模型。于制模后6、12和18h检测下列指标:用组织血流仪检测胰腺组织的血流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ET-1、TXB2和6-keto-PGF1α含量;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中vWF含量;用全自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PAGm。结果术后6、12和18h SAP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血流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各时间点胰腺组织血流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均〈0.05),且术后各时间点PAGm及血中ET-1、vWF、TXB2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6-keto-PGF1α显著降低(P均〈0.05);与SAP模型组比较,r—Sak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PAGm、ET-1、vWF、TXB2含量均显著降低,6-keto-PGF1α则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r—Sak可明显改善SAP大鼠胰腺的微循环,增加胰腺组织的血流量,对SAP大鼠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烫伤后微血管通透性升高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有关470-470

摘要:以往的研究证明,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致使血管内皮细胞收缩可引起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在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最近国外医学人员研究了烫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受损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作用。肌球蛋白轻链激酶-210(MLCK-210)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科研人员采用敲除MLCK-210基因的小鼠造成25%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模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严重腹腔感染时小肠隐窝中Tcf-4表达的变化及意义471-473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严重腹腔感染时T细胞因子4(Tcf-4)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和腹腔感染[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严重腹腔感染模型]后12、24和48h组,每组10只。应用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小肠隐窝Tcf-4阳性细胞及Tcf-4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大鼠肠黏膜隐窝底部细胞中Tcf-4仅有微弱表达,而CLP后12h肠黏膜隐窝底部细胞中Tcf-4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24h达峰值,至48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RT—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0.19±0.01)比较,CLP后12h Tcf-4 mRNA明显上升(0.21±0.01,P〈0.01),至24h达峰值(0.28±0.02,P〈0.01),随后逐渐下降,到48h(0.20±0.01)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早期可诱导Tcf-4表达,提示Tcf-4可能与肠卜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盐酸戊乙奎醚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473-473

摘要:抗胆碱类药物对脓毒性休克有保护作用。盐酸戊乙奎醚(PHC)为临床常用抗胆碱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少。本实验研究了PHC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将40只小鼠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成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手术对照组、0.3mg/kg PHC组和0.45mg/kg PHC组,每组10只。各组于术前1h腹腔注射PHC(PHC治疗组)及生理盐水(空白及手术对照组)。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L-精氨酸对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肠黏膜上皮的保护作用474-476

摘要: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上皮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严重腹腔感染动物模型。L—Arg组于CLP后腹腔注射盐酸L—Arg(300mg/kg);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后24h采血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结果CLP后大鼠均出现小肠黏膜病理损害,L—Arg组小肠黏膜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3.4±0.6)与模型组(4.1±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Arg组血清NO水平[(76.1±26.2)μmol/L]虽低于模型组[(87.3±16.7)μmol/L],但差异无显著性;而L—Arg组iNOS水平[(30.6±7.4)u/L]显著低于模型组[(44.4±6.6)u/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L—Arg能降低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血清iNOS水平,减轻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上皮的损伤。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滤过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476-476

摘要:2005年5月——2007年5月,采用丽珠HA330型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方法治疗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报告如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对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间连接蛋白的影响477-480

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间连接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影响,探讨PAF受体拮抗剂对肠上皮屏障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于注射LPS前和注射后30min腹腔注射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 5mg/kg作为预防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注射LPS后1.5、3、6、24、48和72h取各组大鼠回肠,用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肠上皮细胞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对照组β-catenin均匀分布于上皮细胞间细胞膜的表面;内毒素组细胞膜表面β-catenin蛋白明显减少,分布不均。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均可见内毒素组β-catenin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24h内降低非常明显(P均〈0.01);预防组及治疗组变化趋势同内毒素组,各时间点β-catenin蛋白及mRNA水平均较内毒素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AF在内毒素血症肠黏膜的机械屏障功能损伤中发挥一定作用,预防和治疗性应用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可减轻肠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