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2-1430/R 国内刊号
  • 2095-4352 国际刊号
  • 3.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
危重病:营养支持与治疗577-577

摘要:人人都需要营养。患者需要治疗,也需要营养。危重患者更需要治疗,营养是治疗的组成部分。

应重视和大力提倡临床营养支持578-579

摘要:临床营养支持(clinical nutrition support)对患者的治疗作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由于临床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制定出系统全面的关于临床营养支持的指南,只能就某一方面的内容来制定相应指南。英国胃肠病学会曾在2003年制定过成年住院患者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指南,建议对无意识、吞咽障碍、上消化道梗阻、生理性厌食、部分肠道功能衰竭、需要加强营养、心理问题等患者进行EN。加拿大制定过成年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临床指南。最近,Nightingale等就短肠综合征制定了一个指南。这些指南给患者、医务人员、政策制定者、保险公司、药物制造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目前的临床实践表明,实施指南能够改变重症监护室(ICU)营养支持的习惯,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其结局更好一些。循证的营养管理方案可使更多的ICU患者得到EN支持治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死亡风险。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实施肠内营养时加入二十碳五烯酸、γ-亚麻酸和抗氧化剂能改善脓毒症的预后579-579

摘要:最近巴西学者报告了在给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时,加入二十碳五烯酸(EPA)、γ-亚麻酸(GLA)和抗氧化剂可以改善其预后并降低病死率。该前瞻性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设计,共纳入165例入院患者,随机给予EPA、GLA和抗氧化剂的肠营养剂或等热量的安慰剂治疗,并观察入院28d的治疗效果。

多酚类物质在治疗炎性肠病中的作用579-579

摘要:多酚类物质富含于植物性食物及饮料中,目前虽未发现缺乏多酚类物质会引起何种不良反应,但大量摄入具有明显的抗炎和肠组织保护作用。最近以色列学者报告了他们研究4种多酚类物质的结果,这4种多酚类物质都被证实有抗炎作用,它们分别是:resveratrol(白藜芦醇)、epigallocatechin gallate(表儿茶素酸盐)、curcumin(姜黄)、quercetin(槲黄素)。

肠道功能丧失患者的家庭肠外营养治疗579-579

摘要:外科手术切除、肠梗阻、肠组织坏死及先天性缺陷等均可导致肠道吸收功能丧失.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静脉营养之前这是致命的疾病。但是到了90年代,美国每年有40000例患者成功地实施了家庭肠外营养(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HPN)治疗。HPN治疗的存活率取决于医疗条件和患者的基础疾病:Crohn病患者5年存活率可超过80%;而只有20%癌症患者生存超过1年。尽管可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但使用HPN治疗仍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主要原因是营养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
从营养支持到营养治疗——一脉相承中的思辨580-581

摘要: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4—2005年间有关“营养支持”的文献有4169篇,有关“营养治疗”的文献774篇。而同期PubMed数据库的数字分别为747篇(nutrition support)与476篇(nutrition therapy),可见大部分医师使用“营养支持”这一概念,这似乎已约定俗成。但纵观临床营养学的发展史,结合其在危重病领域的应用,又很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讨,辨析到底是“支持”还是“治疗”?讨论的目的是帮助我们解答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对待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营养干预?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标准与指南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582-590

摘要:1危重症与营养支持 1.1营养支持概念的发展:现代重症医学与临床营养支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都已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的历史。数10年来大量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住院患者中存在着普遍的营养不良;而这种营养不良(特别是低蛋白性营养不良)不仅增加了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并且显著增加了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的支出;而早期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则可显著降低上述时间与费用。

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一——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草案)591-594

摘要:背景 临床营养支持(clinical nutrition support)一般认为可以通过经口、经肠道或经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光棒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体会594-594

摘要:光棒气管插管技术在国外已广泛用于临床麻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在困难气道管理规则中将光棒气管插管列入困难插管技术之一。报告我院60例使用光棒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经验。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强化营养对老年危重病患者免疫调理的影响595-598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老年危重病患者免疫调理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组:A组为给予标准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B组为给予谷氨酰胺组;C组为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组。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和14d分别取血测定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及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CD14 HLA—DR)比例的变化。结果与A、B组比较,C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IgG的水平均进一步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进一步增加,CD3、CD4、CD4/CD8及CD14 HLA—DR的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炎症反应指标CRP明显下降(P均〈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均进一步下降(P〈0.05或P〈0.01)。3组患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生存率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能促进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蛋白合成,改善营养状况,改善免疫麻痹状态,下调炎症反应。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重症中暑致白细胞减少1例598-598

摘要:患者男性,51岁,2006年7月7日在田间劳动约4h后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呕吐胃内容物,约0.5h后送至当地医院急诊。当时患者体温42.0℃,呈浅昏迷状态,多痰、频繁抽搐。头颅磁共振检查示脑萎缩;腰穿脑脊液检查未发现异常;外周血白细胞3.2×10^9/L。拟诊“重症中暑”。予输液、镇静、降温及激素治疗。患者体温降至37.8~38.2℃,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与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599-602

摘要: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治疗方法对应激性高血糖和围手术期预后的影响,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更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因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导致肝功能衰竭或终末期肝硬化行肝移植手术患者172例,回顾性分析在肝移植术后早期采用较高或较低热量标准及血糖控制标准情况下,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采用较低热量(83.7~104.6kJ·kg^-1·d^-1)和增加脂肪供能比例(糖:脂肪=50%:35%)的阶梯营养治疗、并保持血糖〈8mmol/L组,较采用较高热量(125.5~146.4kJ·kg^-1·d^-1)和常规供能比例(糖:脂肪=55%:30%)、血糖控制在〈12mmol/L组患者在本后14d内每日胰岛素用量减少(P〈0.01);术后30d内感染相关病死率降低(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缩短(P均〈0.05)。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伤口和吻合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白蛋白总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采用低热量营养并控制血糖〈8mmol/L的治疗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且不会影响外科预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衰竭11例602-602

摘要:对11例心力衰竭(心衰)伴肾功能衰竭(肾衰)患者进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营养支持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603-604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收集AIDS患者65例,按随机原则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肠内或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0d外周血CD3、CD4、CD8细胞、CD4/CD8比值,同时检测补体C3、C4,及免疫球蛋白G(IgG)、IgM、Ig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4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免疫指标无明显相关性。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营养支持可提高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

犬肠缺血/再灌注时小肠对早期肠内营养耐受能力的实验研究605-608

摘要:目的研究肠道低灌注状态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EEN)时小肠功能指标及耐受能力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24只,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h后恢复灌注造成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复流后4h实施EEN,将瑞代营养液(4ml·kg^-1·h^-1)经肠黏膜张力计管持续滴注3h,如果动物出现肠道不能耐受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则停止,间隔6h后再次实施EEN,直至动物肠道能够耐受为止。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成单纯EEN组、单纯I/R组、I/R后EEN组(I/R+EEN组),每组8只。检测小肠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iCO2)、D-木糖吸收量、小肠腔内压力判定小肠灌注和功能变化。结果肠I/R+EEN组肠道不能耐受发生率(87.5%)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单纯EEN组(O)和单纯I/R组(12.5%)。实施EEN后,与单纯I/R组和单纯EEN组相比,I/R+EEN组小肠腔内压力及肠PiCO2均显著升高,而血浆D-木糖吸收量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肠I/R能显著降低小肠对EEN的耐受能力,肠I/R后过早(〈12h)实施EEN能加重小肠I/R损伤,并进一步抑制小肠吸收和运动功能。

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609-612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EIN)对烧伤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模型。64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IN组和标准肠内营养(EN)组,另取8只大鼠作为伤前对照。EIN组和EN组给予等热量肠内营养液。分别取伤前对照及EN组、EIN组伤后1、4、7和10d检测肠黏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及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含量的变化,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肠黏膜组织TNF-αmRNA表达。结果烫伤后EN组和EIN组肠黏液sIgA浓度、血浆DAO活性、TNF-α含量和肠黏膜组织TNFamRNA表达均比伤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EIN组肠黏液sIgA浓度、血浆DAO活性和TNF-α含量在伤后4、7和10d,肠黏膜组织TNF-αmRNA的表达于伤后1、4、7和10d均比EN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与标准EN相比,EIN可明显减轻严重烫伤后肠黏膜损伤,其机制与增加肠黏液sIgA浓度、降低肠黏膜组织TNF-αmRNA的表达有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小儿毒鼠强重症中毒的治疗矛盾与对策(附3例报告)612-612

摘要:毒鼠强学名四次甲基二砜四胺,为脂溶性砜化合物,是剧毒杀鼠剂。我科2005年12月连续收治3例经毒物鉴定证实毒鼠强中毒患儿,均很快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治疗过程中出现类似诸多治疗矛盾,特进行总结。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肠内外营养对危重患者脏器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613-615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危重肺部感染患者内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2例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静脉营养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给予相应治疗后7d观察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ALT、WBC均明显高于EN组和静脉营养组,PaO2明显低于EN组和静脉营养组(P均〈0.05);EN组和静脉营养组间的ALT、WBC及PaO2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照组和静脉营养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为42.9%,明显高于EN组的21.4%(P均〈0.05)。3组患者血BUN及PaCO2则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及早给予EN比静脉营养和单纯葡萄糖供能要优越得多,有助于保护胃肠道和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防止肠道细菌及毒素移位,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防止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