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12-1430/R 国内刊号
  • 2095-4352 国际刊号
  • 3.0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天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际交流、专题讨论、论著、研究简报、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临床病例讨论。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4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述评
应加强对未来灾难现场抢救的方法研究577-578

摘要:当今世界,重大突发事故、局部战争和恐怖事件不断出现,对特种意外伤害的抢救就显得特别重要.在灾害或意外发生时,第一时间内现场死亡人数最多,对于现场急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传统的急救观念往往使得处于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最宝贵的"救命的黄金时间".所以必须提倡和实施现代救护的新概念和技能.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救治中争议问题的商榷579-581

摘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当前急危重症造成死亡的直接病因,鉴于有多个器官的损害,病情错综复杂、纵横交错,涉及多学科,常常观点不一,救治中矛盾重重,往往顾此失彼,造成临床医生的困惑.根据国内外文献和作者的临床体会,现将MODS救治中的争议问题浅谈个人认识,以供商榷.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标准与指南
《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系列讲座(4)——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582-584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患者血循环超抗原水平的检测584-584

摘要:最近,日本学者为研究血循环超抗原阳性率与脓毒症间的关系,检测了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患者因浆中超抗原含量的变化。他们从78例患者(入院诊断腹部疾病27例,肺部疾病11例,创伤10例,烧伤10例,心血管疾病4例,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例,其他14例)身上抽取血浆作为总体样本,至少每周2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出5种不同种类的超抗原,即中毒

肠道缺血—再灌注时细菌与脂多糖能激活缺氧诱导因子—1蛋白584-584

摘要:美国新泽西州医学院的外科专家在研究两组出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HIF—1)参与了休克后胃肠缺血引起的SIRS和远隔器官损伤。HIF—1作为转录因子,由对氧稳定的HIF—1α和HIF—1β两个亚单位组成,参与调节低氧血症和局部缺血时的多种病理生理反应。研究者观察了两组胃肠道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中HIF—1的变化。他们发现,大鼠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时相性研究585-588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时相性,并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剂量脂多糖(LPS)致伤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4、IL-10和IL-13的mRNA表达.结果随着LPS剂量增加,TNF-α、IL-1β、IL-6、IL-4、IL-10和IL-13的mRNA表达均增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均<0.01);LPS≥6 mg/kg组上述细胞因子表达显著高于此剂量以下组(P均<0.01).表达峰值时间:TNF-α为1 h,IL-6为4 h,其他均在2 h.结论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中,TNF-α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国际交流
天津市与新加坡院外急救服务的比较588-588

摘要:作者于2000-2003年分别在天津市"120"急救中心与新加坡急救中心参与院外急救工作,发现两地运作方式及人员应用等不同,将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创建589-591

摘要:目的为了适应突发灾害事故、载人航天航天员的医疗保障救护以及局部战争中伤员现场救护的需要,提倡和实施现代救护的新概念和技能,探讨创建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参与载人航天航天员意外伤害医疗紧急救治工作的体会,从设备配置、人员强化培训及组织等方面提出创建流动便携式ICU的可行性.结果流动便携式ICU在我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的医疗保障及救护中得到了应用,能达到"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目的,使危重病现场救治规则、卫勤保障原则更趋于合理,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危重病特种伤现场急救需要"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现场急救新模式,流动便携式ICU的创建可达到这一目的,能降低突发灾害及局部战争中伤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诱导巨噬细胞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通路活化的研究592-595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致炎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培养3 d后以10 mg/L HMGB1刺激.刺激完毕后直接在培养瓶中裂解细胞,分别采用免疫沉淀、免疫印迹法和凝胶阻滞分析等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1(STAT1)以及STAT3的活化情况.结果HMGB1可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STAT1、STAT3在短时间内(2 h)活化,其中STAT3活化最为迅速,10 min即可达到活化高峰.但HMGB1不能在短时间内(2 h)诱导JAK2活化.结论 JAK/STAT途径可能参与了HMGB1致炎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8例SARS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595-595

摘要:分析8例病历资料较完整的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试图找出其中规律,为临床治疗总结有益的经验.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对二次打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596-598

摘要:目的研究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加肺内毒素(LPS)损伤二次打击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0只,体质量(337±25)g,随机分为ARDS模型组和α-MSH治疗组,每组5只.所有动物均行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为0.50;在20 min内自颈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为(45±5)mm Hg(1 mm Hg=0.133 kPα),于休克1 h后开始液体复苏,在2 h内回输全部采集血液及等量平衡液;然后气管内给予LPS200μg/kg以建立ARDS动物模型.α-MSH治疗组在LPS致伤的同时和致伤后3、6 h各时间点均给予α-MSH 1.7 mg/kg.在LPS致伤9 h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分别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RDS组大鼠肺泡腔内大量纤维蛋白性渗出,其中见大量红细胞,间质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壁小血管扩张充血;电镜下可见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发展至晚期阶段,染色质明显边集,胞浆内大量空泡形成.α-MSH治疗组大鼠肺泡腔内未见炎症细胞渗出,可见少量浆液性渗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不明显,间质中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肺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质边集程度较轻,凋亡为早期阶段.结论α-MSH可抑制急性失血性休克加肺内LPS损伤二次打击ARDS模型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因此可能对ARDS产生保护作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科研新闻速递
5—脂氧化酶抑制或基因剔除减轻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598-598

摘要:最近,英国和意大利学者分别采用普通大鼠和5—脂氧化酶基因剔除小鼠的动物模型,观察了5—脂氧化酶抑制剂和5—脂氧化酶基因剔除对严重内毒素血症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了大鼠白细胞表面CD11a/CD18和CD11b/CD18等β—2整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在第一组实验中,研究者将大鼠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静注)Zileuton(5—脂氧化酶抑制剂)或10%二甲亚砜(3mg/kg),15min后再静注脂多糖(LPS)或生理盐水(6mg/kg)。在第二组实验中,研究者采

环氧化酶、血红素氧化酶以及泛素蛋白分解通路在人类脓毒症肌病中的作用598-598

摘要:骨骼肌消耗以至衰竭是脓毒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其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最近英国学者对诱生型环氧化酶亚型(COX—2)、血红素氧化酶(HO—1)以及泛素蛋白分解通路在脓毒症患者骨骼肌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将脓毒症患者作为实验组,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腹直肌群和股外侧肌群行肌肉活组织检查,并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肌组织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盲式取材技术在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599-602

摘要:目的评价保护性毛刷盲取技术(BPSB)结合细菌定量培养(QC)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设计,研究时间自1999年6月-2002年6月,研究人群为54例机械通气患者的125例次临床拟诊VAP发作,同步对照评价了BPSB-QC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保护性毛刷(FOB-PSB)-QC两种技术在106例次(48例)确诊VAP发作中的诊断准确度及一致性,两种技术分离细菌的诊断阳性截断点设定为≥103 cfu/m1.结果106例次(48例)临床拟诊VAP发作被确诊(84.8%),BPSB-QC和FOB-PSB-QC诊断技术的准确度分别为80.8%(101/125例次)和83.2%(104/125例次),二者完全一致为75.2%(94/125例次),以分布于阳性截断点103cfu/ml上下来比较,诊断一致率为84.8%(106/125例次),不同病变分布的诊断阳性率和两种诊断技术在不同病变分布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BPSB-QC和FOB-PSB-QC诊断技术有相似的诊断准确度和同等的可行性,且BPSB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和费用低,可作为首选的QC取材技术.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基层园地
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的3个关键环节602-602

摘要:在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救治中,早期恰当处理、预防中间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对发生中间综合征者积极合理地应用机械通气并加大复能剂的力度,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及时补充营养,是治疗的3个关键环节.结合我院收治的23例AOPP并发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介绍救治体会如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控制性肺膨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家兔肺外器官炎症反应的影响603-607

摘要:目的研究控制性肺膨胀(S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家兔肺外器官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法复制ARDS家兔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ARDS组、小潮气量(VT)+最佳呼气末正压组(LVBP组)和SI组.机械通气4 h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肠组织TNF-α和IL-10浓度,同时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SI组肝、肠组织TNF-α mRNA表达明显低于ARDS组和LVBP组(P均<0.05);肝、肠组织IL-10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ARDS组和LVBP组(P均<0.05).各组间肝、肠组织TNF-α、IL-10、MPO和MDA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I可抑制ARDS家兔肺外器官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下调肺外器官炎症反应.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二巯基丙磺酸钠联合维库溴胺治疗毒鼠强中毒的临床效果607-607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6月-2004年4月有心搏骤停的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入院后2 h内发生心搏骤停10例患者中男3例,女7例;年龄5~41岁;儿童3例,成人7例;均有明确的毒鼠强中毒史以及典型的毒鼠强中毒临床症状.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论著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炎性损伤效应的影响608-610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s)单层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Wistar大鼠RPMVECs基础上,使用微型针头式滤器分别检测不同浓度脂多糖(LPS)作用不同时间前后RPMVECs单层滤过系数(Kf)的变化,AngⅡ对LPS致内皮通透性损伤作用的影响,以及AngⅡ的Ⅰ型受体(AT1-R)拮抗剂[Sar1,Ile8]-AngⅡ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可致RPMVECs Kf明显升高;AngⅡ可显著恶化LPS致RPMVECs Kf升高的效用,而AT1-R拮抗剂[Sar1,Ile8]-AngⅡ干预后可明显抑制上述变化.结论AngⅡ可显著恶化LPS对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的炎性致伤作用,而AT1-R拮抗剂对炎性介质致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