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外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 11-5280/H 国内刊号
  • 1672-9382 国际刊号
  • 2.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外语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外语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论经纬、改革论坛、学术探索、教学研究、纵横论译、科研方法

中国外语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外语杂志学论经纬
跨学科前沿研究:伦理语用学1-1

摘要: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包括表达与理解)的学科,从社会、文化、认知等功能角度考察具体语境中的说话人意义,包括以言行事、会话含意、语用预设、礼貌、情感、身份定位、诗意效果等,揭示语言使用的基本原则、准则、认知机制、制约因素等。

中国外语杂志改革论坛
开展区域国别教育,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对构建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区域国别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思考4-9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开展区域国别教育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开展区域国别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指出了当前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开展区域国别教育在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开展区域国别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的一项探索,指出了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推进区域国别教育需要应对的问题。希望通过对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开展区域国别教育的思考,对我国高校英语院系开拓区域国别教育、构建核心课程体系、服务国家对外战略有所启发。

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建构11-12

摘要:"慕课元年"提出已经5年,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也在积极推进,现实的发展已经是教育与信息技术无缝融合的时代,从录音机到计算机,从平板电脑到手机,与教育相关的物件越来越便捷,课堂上电脑、移动终端已经是教师和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这些学习工具与大学英语教育紧密相融,正在重塑教学和学习生态。

外语院校供给侧教学改革的四大路径——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13-13

摘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传授知识、输出人才的供给方,高校如何立足各自发展定位,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找准改革的关键点。天津外国语大学自2015年开始,从供给侧出发,循着四大路径进行教育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路径一:改革供给侧生产的数量不足。一是以"加减设置"推动供给数量侧改革。

课题引领,以赛促学——暨南大学翻译本科专业发展经验14-15

摘要:1引言自2006年教育部首次批准三所院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起,至今全国已有192所高校开设翻译本科专业学位点。同时,部分院校也陆续获批"翻译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或博士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翻译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一个独立学科,形成了完整的培养体系。

《英语学科概论》:英语专业的第一课16-16

摘要:在我们对英语专业国家标准翘首以盼的时候,实际上这预示着英语专业建设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改革势在必行。英语专业目前的困境之一,就是社会与学生都对本专业有着模糊的认识,认为选择英语专业就是为了学英语,而专业自身的学科定位不准,课程专业性不强,也是遭人诟病的原因之一。

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软环境建设17-17

摘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比其他学科面临更多的困难:学科比较年轻,整体积淀不如其他学科雄厚,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数量较少;对于中西部学校而言,既无天时,更无地利,底子薄,平台低,机会少,再加上待遇不如发达地区,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是难上加难。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师资队伍在近十来年里获得了质的提升。

英语专业的专业性在哪里18-19

摘要:1培养英语人才的四类院系回顾新中国高校设置英语专业的历史,在目下近千所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中,在英语专业本硕博士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发展等各项指标具有显著竞争优势和声誉积淀的,主要集中于外国语大学的英语院系、综合类大学的外文学院和师范类大学的外语院系等三类外语院校(系)。

中国外语杂志学术探索
语言模因与公共领域的生态环境20-27

摘要: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往往受公共领域生态变化的影响。它的强弱、存亡总是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语言模因是文化基因,即文化的基本单位。它承载着文化进化的信息不断承传和发展;它的宿主自主表征的语言信息是否得到复制、传播,是否会再创造出新的模因变体,取决于宿主所处的社会公共领域的生态环境。社会公共生态环境变化会影响到作为文化基因的模因是否得到承传。本文分三大部分来讨论社会公共领域的生态变化如何影响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第一部分论述语言模因和文化进化;第二部分讨论什么是公共领域的生态环境;第三部分通过实例论证公共领域生态环境变化对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强弱、存亡的影响。

评价语言的局部语法研究28-35

摘要:本文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局部语法路径,并参照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系统,建构英语评价局部语法。局部语法是对表达特定语义功能的语言实例的兼具功能和语法描述的分析模式,其分析术语是以语言在实际语境中的交际功能为依据的,因此其在本质上属于功能语法分析的范畴。本研究表明,评价局部语法能更为直观、系统、全面地描述评价语言。本文对评价局部语法的探讨也可为从局部语法视角探究其他语言功能的语法描写提供借鉴和启示。

多模态话语分析在中国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期刊成果为例36-44

摘要:本文以11种国内外语类CSSCI刊物上刊发的有关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论文为依据,从研究成果的数量及分布、发展趋势、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理论基础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多模态话语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产生该现状的原因,指出中国多模态话语研究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理论需要发展和深化、多学科适应性差、方法需要扩展。同时本文从理论、实践和方法的角度提出应对上述问题的三个发展思路。

我国大学生英语语用、语法能力发展特点研究45-54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我国大学生英语语用、语法能力的发展情况,并讨论了性别、性格等学习者个体因素对二者发展的影响。调查发现:(1)我国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显著高于其语法能力,这为外语学习中的"语用优先论"提供了支持;(2)我国大学生的英语语用意识程度显著高于其语法意识程度,且语用意识程度与语用能力之间、语法意识程度与语法能力之间显著相关,这为"有意注意假设"提供了语用层面的证据支持;(3)我国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语法能力与性别、年龄、性格、英语水平、英语学习年限等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无显著相关性。

中国外语杂志教学研究
基于多元读写理论的课堂教学设计:以英语语言学课程为例55-63

摘要:本文提出以多元读写理论为指导的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功能语言学及物性分析为例详细介绍了课堂教学的各个步骤,并根据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讨论了其对语言学教学的启示。研究发现,多元读写理论是解决语言学课程长期存在的枯燥、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课堂参与,而且可以训练学生应用语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及进行语言学学术研究的能力。

国内外创意写作的教学与研究64-73

摘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创意写作的发展历程,综述了从1936年发源于美国Iowa大学的作家工作坊到工作坊教学法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创意写作教学模式的历史,总结了创意写作这个以实践和创意为主要特点的学科在上述英语国家从受学生欢迎但学术地位得不到肯定的学位课程到被学术界接纳的历程。本文还介绍了中国高等院校方兴未艾的中文创意写作教学和为数较少但充满活力的英语创意写作教学和创意教育,指出创意写作教学无论对中文和英语学科来说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创意人才的有效手段。

探索构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74-81

摘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暴露出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也值得引起关注。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深综改"项目为例,在分析个性和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课程体系、学位论文、培养过程、导师评聘为抓手,创新构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大学英语》项目活动实践的学生评价研究82-91

摘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新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是国内首部基于项目学习法(PBL)思想编写的大学英语教材,围绕项目的开展,教材提供了丰富的项目活动,包括海报展示、课堂陈述、辩论、班级论坛、课程论文、项目研究等。这些项目活动体现了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以实际使用为导向、应用为重点的教学思想。重庆大学自2012年开始大规模试用《新大学英语》,推动基于P B L教学思想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受到广泛好评。本文通过对完成课程学习的250余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项目活动的教育价值的理解和评价。根据Kraft 2005年提出的项目学习模式的17条标准,问卷设计了42个题目,分为五大类问题:(1)项目与学习的关系(Learning by doing),(2)基于意义的学习建构(Meaningful learning),(3)学习的广度和深度(Integrated learning),(4)自主性学习(Learner autonomy),(5)教师角色及评估方式(Teachers’role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研究表明:学生对项目活动持积极的态度,项目活动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研究也发现一些需要关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

中国外语杂志纵横论译
文化预设与中国神话的多模态互文重构——以《山海经》英译为例92-100

摘要:本文采用定性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文化预设概念为出发点,对作为古代中国神话基本来源的《山海经》的英译本进行了多维度的文本分析。本研究提出中国神话的对外传播不能单凭经典文本的语际翻译来完成,而是要在一个宏观的多模态的叙事体系下,有意识地将其与语内翻译、语内互文改写以及符际翻译相结合,形成一个动态的相互交织的互文空间,共同促进中国神话的多模态互文重构及其在海外的传播。

格言警句的普适性表达:从《论语》及其英译说起101-111

摘要:《论语》中很多语句都成了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普适性。《论语》原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手段表现这种普适性,一是格言警句不局限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二是在时体特征上不作规定,三是诉诸无主句或由指类名词等充当句子的逻辑主语。由于这些语法特征,读者自然而然地将格言警句理解为超越时空的普遍真理,将逻辑主语想象成包括自己在内的任何人,进而领会其普遍适用性。英译文在表达这种普适性时采用一般现在时,不会添加表示具体时间或地点的环境成分,更多使用具有类指或泛指意义的名词或代词,较少出现逻辑主语缺省的情形。汉英两种语言在普适性表达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这可以追溯至两种语言的相关类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