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外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 11-5280/H 国内刊号
  • 1672-9382 国际刊号
  • 2.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外语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外语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论经纬、改革论坛、学术探索、教学研究、纵横论译、科研方法

中国外语 201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外语杂志学论经纬
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生态化取向1-1

摘要:1引言 在科技并不算发达,交通和生产工具尚还落后的时代,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只能"think and act locally"(Moran,2006:2),施与其他物种或环境的影响并不凸显。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促使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人类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中国外语杂志改革论坛
中国口译学科的未来发展4-9

摘要:中国口译实践的历史较为长久,但口译学科发展的历史仅为20年左右。随着翻译学学科的发展及国内对口译专业、口译人才培养、口译学科理论等的深入研究,我国口译学科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从学科界定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口译学科的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与学科定位,认为口译研究已经成为一门学科。论文从口译研究、人才培养及实践服务三个方面总结并分析了口译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基于此,分别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职业规范、科学技术、服务国家"等六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口译学科的未来发展。

翻译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学科边际14-19

摘要: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显然并不成熟,因此要有自身的问题意识和学科边际。研究翻译的视角可以多种多样,但翻译研究学科却不可采取"泛翻译"或者"泛学科"的姿态,应该着力加强学科自身的建设,不能因为翻译的复杂性以及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而无限扩大翻译研究的学科范畴与边际。本文认为,翻译研究的学科独立,其目的不是为了用翻译研究来取代比较文学研究、文化研究、语言研究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而是为了翻译本身的健康发展。翻译研究的问题意识应该关注翻译实践和教学,并围绕此二者加强学科自身理论体系建设。

“后理论时代”翻译学的知识生产20-27

摘要:近年来翻译学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在翻译进入一个全新的职业化时代的同时,翻译研究也正步入一个理论热潮消退的"后理论时代",理论研究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思考新时期翻译学的发展之路首先需厘清学科逻辑起点,明确学科的立身之本。翻译的复杂性决定了翻译知识的丰富性和学科体系的开放性,但左右学科发展的并非学科体系的无限扩张,而是学科功能的有效发挥。"后理论时代"学科关注的范围将从翻译理论的体系建构转移到整个学科的知识生产。新时期的翻译学具有更强的知识生产能力,知识形态更为丰富,知识生产主体更加多元化,知识生产方式更突出协同性和社会责任性。

中国外语杂志学术探索
政治领导人演讲的话语体系构建研究——基于近体化理论的案例分析28-35

摘要:话语体系的要素包括话语主体、话语目的、话语空间(架构)和话语策略等。本文以澳大利亚外长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的演讲稿为语料,依据近体化理论,从空间、时间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政治领导人如何构建话语空间、塑造国家形象进行了分析。文章还探讨了框架等话语策略及对其解读的范畴化、隐喻等识解操作。构建话语空间、运用话语策略、分析识解操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读话语强制说服目的,即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

第一人称代词标记性话语策略及其文化身份建构差异——基于中美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语料36-42

摘要:本文基于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和《奥普拉·温弗瑞秀》知名嘉宾英语访谈节目主持人话语语料,比较两位主持人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及自我文化身份建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第一人称代词是文化身份建构的标记性话语策略。具体表现为,中国主持人更多使用第一人称复数突显自我所属的集体形象,并将自我独立于话题外;美国主持人大量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积极地自我呈现或介入话题。第一人称代词作为标记性话语策略建构出中国主持人集体主义的文化身份,以及美国主持人个人主义的文化身份。

篇际互文性与中国梦传播的话语策略43-50

摘要:自首次提出"中国梦"以来,"中国梦"已逐步成为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新闻传播学等领域研究者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本文通过整合Bhatia(2010)的专业环境下话语实现的分析模式并结合Cap(2014)的趋近化理论分析模型,提出了适合于本研究的分析模式。基于此,本文以中国梦的宣传报道为语料,考察篇际互文性作为话语策略在中国梦话语传播中的表现形式、语用功能以及运用该策略背后的价值趋近因素。希望本文能为话语策略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尝试,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篇际互文这一语言策略。

中国外语杂志教学研究
频次对二语读写任务中语块使用的影响研究:涌现论视角51-57

摘要:本研究在涌现论的框架内考察学习者重复二语读写任务时在语块使用方面的变化。52名在校大学生连续三周时间内三次重复同一二语读写任务。通过对比三次写作中的语块使用,研究发现,练习频次显著提高了学习者语块使用的密度、准确性和多样性。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语块使用的数量、质量和种类不断提高,语块在语言使用中涌现。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语块使用情况也显示出不同的变化特征。本研究结果验证了涌现论关于语言基于使用的涌现论观点,同时对于语块教学也有借鉴意义。

Coh-Metrix工具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58-65

摘要:Coh-Metrix是一个基于网络的文本分析工具,融合了计算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多种技术,可以对文本的106个词汇语法和语义特征进行自动分析。这些特征涵盖11个模块:描述性统计量、文本易读性主成分得分、指称衔接、潜语义分析、词汇多样性、连词、情景模式、句法复杂度、句法型式密度、词汇信息和可读性。该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测量文本的衔接性、判断文本的语体和体裁,以及探讨写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作文质量的预测力,等等。本文介绍了Coh-Metrix工具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并使用60篇学生译文对该工具的应用进行了示范,以供外语研究者借鉴。

CBI理念下的6-T主题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66-74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EFL环境下基于主题与基于策略的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课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探索CBI理念下的6-T主题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总的来看,实验班的总体听力成绩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班的听力成绩提高幅度。从题型体现方面来看,两个班在听力测试的不匹配型体现和全局型体现这两类题目测试结果方面呈显著性差异,而在匹配型体现和细节型体现这两类题目测试结果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主题式教学对听力理解中处理不匹配题型和全局性题型方面效果显著。这项研究结果对改进当前听力课程的技能本位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主题探索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外语杂志生态语言学研究
国际学术发表的语言生态研究——以中国人文社科学者发表为例75-83

摘要:近年来国际学术发表领域的语言规划成为语言规划与政策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从语言生态观角度考察了2005—2014十年间中国人文社科学者国际学术发表的语言实践。基于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分析,本研究发现国际学术交流领域呈现出英语主导、多语并存的语言生态,但中国人文社科学者语言实践以英语与汉语为主,非英语外语语种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欠缺。非英语发表的生态位学科分布在语言文学、宗教哲学与人类学。本文最后对外语教育规划与学术语种规划提出了建议。

系统功能视角下生态话语分析的多层面模式——以生态报告中银无须鳕身份构建为例84-91

摘要:如今绝大多数生态问题源于人类对非人类动物1传统的身份构建,并影响其相关行为。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文本研究模式有助于读者了解文本构建非人类动物身份的手段。以银无须鳕(silver hake)评估报告为例的生态文本研究从语域、语义和词汇语法三个层面揭示了对非人类动物身份的构建,以此展现系统功能视角下研究生态话语的模式,凸显各层面隐藏或揭示生态问题的张力、作用和连贯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实现关系和相互渗透。生态语言学系统功能视角下的多层面研究模式有利于全面深入分析生态文本,发现并解决生态问题。

贯中西、适者存:生态翻译学的兴起与国际化——胡庚申教授访谈录92-97

摘要:生态翻译学肇始于2001年,历经15年的拓展与出新,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体系已初具规模。胡庚申作为生态翻译学的领军学者,回顾和展望了生态翻译学的缘起、演变与发展,并就生态翻译学的核心内涵及生态视角十论等问题做了深入阐述,力求在新生态主义的引导下,引领生态翻译学从中国走向世界,助推中国译学的国际化。

中国外语杂志纵横论译
国内《红楼梦》英译研究论文知识图谱分析98-105

摘要:本文运用CiteSpace分析方法对国内《红楼梦》英译研究论文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发现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较多,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较单一,部分理论视角较陈旧。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有王际真及其译本研究、文化翻译研究视角和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红楼梦》英译研究。因此建议不做重复性研究,创新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深化文化传译研究。

蓝色铅笔下的编译——论回顾式编译法在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中的运用106-111

摘要:回顾式编译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部分承担起编辑的职责,与目标语编辑合作,对目标文本在结构、语言,甚至风格等方面进行显性编辑或操纵,是更高程度上的"连译带改",即"蓝铅笔下的劳作";经由回顾式编译的目标文本,有时会反过来影响源文本,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改写"或"重写"。此概念由葛浩文提出,并广泛用于其英译中国当代小说。通常在3种情况下目标文本须采用回顾式编译法。由此,目标文本应是原作者、译者、原作出版社与编辑、译作出版社与目标语编辑、源语和目标语文化及国家审查机制之间斗争与妥协的结果,而非仅限于译者、原作者、原文之间互动的产物。

中国外语杂志学界动态
2016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青岛举行112-112

摘要:2016年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于7月22日—23日在山东青岛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China CALL)、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承办。

中国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会议征文112-112

摘要: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广东省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将于2016年12月10至11日在广州召开。

2016中国语言服务业大会暨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将召开112-112

摘要:2016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国语言服务业大会暨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将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常态下语言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与创新发展。大会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服务行业、服务会员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