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外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 11-5280/H 国内刊号
  • 1672-9382 国际刊号
  • 2.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外语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外语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论经纬、改革论坛、学术探索、教学研究、纵横论译、科研方法

中国外语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外语杂志学论经纬
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1-1

摘要:即将颁布的《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已把"跨文化能力"作为外语类专业的核心能力指标之一纳入培养规格。可以预见,跨文化能力概念将成为新一轮外语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关键词。本文拟首先对跨文化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解析,然后探讨外语类专业跨文化教学的基本原则,最后倡导外语界在新一轮教育和教学改革中高度重视跨文化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外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中国外语杂志改革论坛
探索反思性跨文化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4-11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依据Mezirow转化学习理论,笔者认为,通过批判性反思促成学生从本族中心主义向本族相对主义转变,是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关键。基于这一理念,笔者设计了反思性跨文化教学模式。笔者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大学英语专题课"语言、文化与交际"上实施了一学期的教学。通过对学生作业、课堂观察笔记、开放性调查问卷等数据进行质化分析,本研究发现,反思性跨文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和沟通技能,还能通过质疑固有观念,帮助他们走出文化定型,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与他人,培养开放、包容的观念和态度。

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教育理念——Michael Byram教授访谈12-17

摘要:本文是对Michael Byram教授的访谈录,涉及他的学术思想来源、跨文化教育目标、教学研究范式、评估方法以及教材开发和利用。Byram认为,外语教师应该掌握跨文化能力教育的理念。他强调教师应该明确何为文化知识并且真正掌握文化知识,设定切合实际的跨文化能力教育目标,积极探索整体评估的方法。他还指出,即便教材在跨文化能力教育方面设计得不够好,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发挥创造性,从而落实跨文化能力教育理念。

中国外语杂志学术探索
WH-问答对话构式的认知语用分析(之三)23-29

摘要:本文受当前认知语言学前沿课题之一"对话句法"的启发,基于"事件域认知模型"和"图式-例示"建构了"基于事件域的图式-例示模型(ESI)",重点探索英语WH-问答对话构式背后的语用认知机制。答话者A基于与问话者Q的人际关系和交际场景,实施了不同的合作策略(完全合作、局部合作、零位合作),这决定了与其对应的三类不同的ECM耦合,从而出现了与它们对应的三类不同的信息共振。本文还从美国COCA语料库获得5 252组此类对话构式,以具体数据统计来支撑笔者的分析和观点。这既是对Grice合作原则的发展,也是对新认知语用学研究内容的充实。

形式标记纯理功能分析的功能路径探析30-38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历经近60年的发展已日臻完善,但在形式标记的纯理功能分析方面仍矛盾重重。既有研究之症结在于,受基于语义内容推定功能角色的语义路径之掣肘,无法厘清形式标记的经验功能。鉴于此,本文尝试性提出形式标记功能分析的"功能路径"。功能路径基于小句功能判定标准与成分角色判定标准,指出形式标记作为经验构型的强制成分参与经验现实构建,其经验功能因各功能构型相互独立而无法藉人际与语篇功能加以说明,形式标记本身就是经验构型的组成部分并因此赋予经验功能角色。功能路径一方面明确形式标记作为小句强制成分的经验功能动因,另一方面消解既有研究有关形式标记的主语与主位界定和分析问题。

“木牌上写着两个大字”功能句法-语义分析39-46

摘要:本文从加的夫系统功能语法的视角探讨"木牌上写着两个大字"这类存在句的句法-语义分析。研究表明,此类小句由五部分组成:句首的名词词组,充当"补语"兼做"地点"和"无标记的主位";主要动词;主要动词延伸成分;动词后的名词词组,充当"主语(主位)"兼作"受事-载体";结句标记。此类小句的语义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经验意义上,此类小句是地点类关系过程小句,句中的两个参与者为"地点"和"受事-载体";其人际意义在于提供信息;效度的分析显示此类小句未对效度进行评估;归一性分析则表明它们是肯定小句;主位分析表明"地点"充当"无标记的主位";信息组织的分析显示"地点"充当"已知信息","受事-载体"则是此类小句的(新)信息焦点。

语法隐喻理论指导下的隐喻能力培养47-55

摘要: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Halliday(1994)认为语法隐喻是一种"意义表达变异"的语言策略。语言系统提供给语言使用者的是一套系统化的意义潜势,语言使用者为实现某种语义功能需要在这个系统中进行一系列的选择,所选择的语言结构与意义表达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致式,也可能是非一致式或隐喻式。儿童逐步学会使用隐喻性语言,使用隐喻表达方式是成人语言的特点。Danesi(1993)认为,用隐喻方式说话是讲本族语能力的一种基本特征。换言之,理解隐喻、运用隐喻的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那么,在语言教学中就有必要重视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以语法隐喻理论作指导,对隐喻式产生的本质、复杂性以及功能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充分认识和掌握所学目的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提高他们的隐喻理解能力和隐喻输出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语言水平的目的。

中国外语杂志教学研究
“教学理论”“教学流派”和“教学方法”概念之辨56-64

摘要:术语是特定学科领域所使用的专门用语,表达该领域的特定概念,需具备精确性和单义性。特定学科内术语的使用若出现混乱,必定会导致其特定概念的混沌,有碍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学术的顺畅交流。在当下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对何谓"教学理论"、何谓"教学流派"以及何谓"教学方法"这三个看似简单的基本概念,许多学者常相提并论,甚至出现混淆或误用,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这势必造成本学科的研究难以做到系统性和层次性,更不利于学科的整体发展。鉴于这一现状,本文在总结、归纳相关定义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词云的方法,对目前国内外外语教学研究中常见的理论、流派、方法这三个概念进行了更具操作性的界定,析清这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以此为基础,本文梳理出三种教学理论,并据此对常见的外语教学流派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分类,以期对外语教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加快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成熟。

英语专业师范生在重复性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学习研究65-72

摘要:长期以来,教师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成为一个难以克服的顽症。构建跨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鸿沟的桥梁已经成为教师教育者关注的首要问题。本研究聚焦什么是英语专业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学到的,什么是不能够掌握的,以及什么因素促进教师学习的发生。研究者通过分析教学及备课视频、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数据,描述英语专业师范生在重复性教学中呈现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变化。本研究发现,师范生在重复性教学中能够获得关于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教学指令语言和反馈语言方面的实践性知识。但是他们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实践来学习教学预设、师生沟通技巧和教学评估手段。本研究认为重复性教学对师范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重铸反馈对英语设问能力发展的作用研究73-82

摘要:本文基于二语习得互动理论,以英语疑问句为目标语言结构,采用前测-后测-延时后测的实验方法,考察了语言交互活动中重铸反馈对英语学习者英语设问能力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比三组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的情况,发现重铸反馈有助于中、低水平组学生实现英语疑问句能力的升级和提高,但对高水平组的影响较小;在英语疑问句的产出数量和准确性方面,重铸反馈对低水平组的短期效果更好,对中、高水平组设问能力发展的长期效果更好。研究还发现,重铸反馈对中高级水平学习者二语能力的发展具有延后效应。由此可见,重铸反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疑问句习得均产生作用,能促进学生在疑问句产出方面"逐级递进式"提高,形成"阶梯式习得"的发展模式。因此,教师进行反馈时应考虑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容忍未做出即时修正的学习者,关注其习得的长期效果。

Dornyei“动机综合体”视角下对大学英语小组任务参与度的研究83-93

摘要:二语/外语学习中有效的小组任务主要取决于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但是每个成员的交流意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Dornyei(2009a)从动态系统观的视角提出影响任务动机的四大板块因素(motivational conglomerates),但是它并不足以包括影响中国大学英语小组任务参与度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因素。本研究调查了广东某大学212个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想参与及不想参与小组任务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与任务有关的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学生小组任务参与度的最重要因素,而英语语言能力和个人情景意愿等因素起着次重要作用;学生提及的主要因素与Dornyei(2009a)"动机综合体"的四大板块因素基本吻合;高分组及低分组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小组任务的态度不尽相同。作者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设计小组任务需要注意的原则。

中国外语杂志纵横论译
孔夫子的“反讽”的译解——以“子入太庙,每事问”为中心94-102

摘要:将作为认识世界的方式的Irony引入《论语》"子入太庙,每事问"一章的释义空间,不仅发现,以往的解释以及依之而成的英译倾向上是错误的,而且,还可揭示,非此即彼的取舍,因背离儒家精神而达不到阐释的目的而显得悖谬。依儒家,解释和翻译二者都应坚守一加一等于三的公式,将正的和负的包揽其中,因而,Irony还可译为"我若你";而这一发现可将德里达的翻译理想、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及汉字造字的基本指向联系起来,展现出阴阳之道的普遍性,也可依之为指导来揭示翻译的本质。

谨防中华文化典籍英译中的“假朋友”——中华文化典籍英译探微之一103-109

摘要:本文考察了10个译本在处理"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一句中"小知"的翻译情况。研究显示大多数从事中华文化典籍翻译的译者不管是在语内翻译还是在语际翻译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遭受过"假朋友"的欺骗,这是导致硬译或错译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本文在分析"小知"一语的语法结构以及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一一评判了10个译本的译者是否蒙受过"假朋友"的欺骗。最后,本文作者认为译者除夯实自身的语言水平外,平时还应注重百科知识的建构,只有这样才能承担中华文化典籍走出去的重任。我们认为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翻译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中国外语杂志综述
多元、跨越、开放的英汉文化对比研究——“第三届英汉文化对比研究高层论坛暨海峡两岸跨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纪实110-111

摘要:2015年12月4日至6日,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主办、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三届英汉文化对比研究高层论坛暨海峡两岸跨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罗选民(清华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严辰松(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黄国文(长江学者,中山大学)、文卫平(湘潭大学)、司显柱(北京交通大学)、董燕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外语杂志学界动态
"第四届广外应用语言学论坛"征文通知112-112

摘要:第四届广外应用语言学论坛将于2016年12月3日至4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主题为第二语言研究,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二语习得理论;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外语及对外汉语教学;话语分析理论与研究;语言测试;语用学;社会语言学。

第九届“当代中国话语研究”学术讨论会将召开112-112

摘要:杭州师范大学话语与文化研究中心将于2016年10月21日至23日在杭州举办第九届“当代中国话语研究”学术讨论会。大会的主题为:和平一安全一发展。欢迎国内外新闻、传播、文学、话语、语言、外交、国防、政治等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就下列话题展开学术讨论:中国话语理论、方法、问题;(社会、经济)发展话语;国际/国家安全话语;南海话语;战争与和平话语;南南合作话语;暴恐话语;少数民族话语。

第三届汉语韵律语法研究国际研讨会(ICCPG3)二号通知112-112

摘要:由香港中文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联合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汉语韵律语法研究国际研讨会将于2016年9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蔡宗齐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曹文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端木三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冯胜利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马秋武教授(同济大学)、沈家煊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健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郑张尚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著名学者将做特邀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举办首届“法律话语高端论坛”112-112

摘要:2016年6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马丁中心)举办全国首届“法律话语高端论坛”。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公安厅刑事科学技术中心、北京广盛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专家学者等应邀做主旨发言,来自全国10所院校的3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