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外语杂志

《中国外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高端笔会、学术探索、教学研究、文化视野、教师教育、纵横论译、学术批评、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 国际刊号:1672-9382
  • 国内刊号:11-5280/H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0-350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6
  • 综合影响因子:1.43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外语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外语杂志改革论坛

试论英语专业知识课的使命与教学模式——以“语言学导论”课为例

摘要:本文以新时期英语专业的新思潮和新要求为背景,以“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论述英语专业知识型课程新的任务与使命,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与实际调查为其构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
4-18
中国外语杂志学术探索

句子加工的ERP研究:理论与研究进展

摘要:句子加工是语言理解的核心。多年来,研究者利用ERP技术从不同的层面对句子加工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多种加工解释模型。本文就句子加工的主要理论进行了梳理,探讨了目前句子加工研究者关注的三个方面:语义P600、语境对句子加工的影响和二语句子加工过程,并对该领域研究的前景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25-32

概念语义学“延展句”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语言中普遍存在类似“Route 87 goes from New York to Hartford”这样的表达。句中使用了运动动词,却未表达明显的空间位置变化。与认知语义学不同,Jackendoff创立的概念语义学称此类表达为“延展句”,认为所使用的动词已失去运动义。它运用一套语义原子对这类表达的概念结构进行了形式化分析。在梳理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指出,该分析未能满足描写的充分性原则,它的动词语义结构和路径属性分析也缺乏足够的认知依据。
39-48

二语习得研究与语言类型学

摘要:语言类型学和二语习得研究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语言类型学中概括出的语言共性及其变异形式,可以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描述、解释和预测二语习得中的各种现象提供新的视角和参项,提升二语习得及中介语研究的理论高度。另一方面,学习者的语言可作为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样本,二语习得的过程可为语言类型学提供一个潜在的窗口,二语习得可以作为语言共性研究和语言类型变异趋向的试金石,对习得过程的考察可使我们对语言的本质和人类的认知获得更多了解。本文对这两方面的研究进行评述和展望。
49-55
中国外语杂志教学研究

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量、组织模式和词汇知识深度的关系

摘要:本文借助词汇联想和词汇能力测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及其词汇知识深度进行了考查,结果显示:在被试心理词汇组织模式中,语义联结处于支配地位,名词、形容词网络构建优于动词,纵聚合知识发展显著,横组合知识发展较缓;心理词汇量与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紧密相关,且对词汇知识深度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心理词汇量对词汇知识深度的影响各不相同。
56-65

基于电子学档的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以《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例

摘要: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热点。本文在简要介绍翻转课堂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项目式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和实施基础。进而将依托新兴信息技术的电子学档系统与项目式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基于电子学档的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一项应用该方法进行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对教学效果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在访谈记录的基础上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剖析。
81-87
中国外语杂志纵横论译

翻译的挑战与批评的责任——中国文学对外译介语境下的翻译批评

摘要: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媒体、学界和翻译界围绕翻译的重要性与翻译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作用、影响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同时也针对翻译策略与方法、译者的责任以及翻译观念等方面提出了质疑,进而对中国文学如何能更好地“走出去”表示出某种程度的怀疑与担忧。在中国文学对外译介的时代背景下,翻译无疑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翻译批评不应处于缺席和失语的状态,翻译活动所面对的质疑与挑战迫切需要翻译批评对诸如翻译方法、翻译标准、翻译观念和翻译价值等涉及翻译的根本性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从对翻译现实的关注、对翻译根本问题的再审视以及对翻译理论的建构等方面探讨翻译批评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所肩负的责任,力求促进翻译批评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展现其应有价值。
88-95

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不同翻译研究途径的比较研究并兼答相关疑问

摘要:作为一种从生态视角综观翻译的研究范式,生态翻译学研究方兴未艾,已呈散发之势。然而,其间也不断有人提出这样一些疑问:生态翻译学与现有的其他翻译研究途径相比有哪些不同?生态翻译学向译界提供了哪些“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换句话说,生态翻译学与现有翻译研究途径相比“异”在何处?“新”在哪里?本文拟针对该议题进行探讨和辨析。比较研究表明,生态翻译学在立论视角、哲学理据、关注焦点、研究方法、配套术语、话语体系、翻译伦理等方面与其他翻译研究途径均有不同。文章认为,上述诸项之“异”也可谓生态翻译学“新”之所在。
1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