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外语杂志

《中国外语》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高端笔会、学术探索、教学研究、文化视野、教师教育、纵横论译、学术批评、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 国际刊号:1672-9382
  • 国内刊号:11-5280/H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0-350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6
  • 综合影响因子:1.43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外语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外语杂志改革论坛

后“9·11”时代美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成效及其启示

摘要:本文依据美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模式,聚焦于规划体系中的战略规划和项目集群,概括和总结了后"9·11"时代美国在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文章指出,美国建设成效有3个特点对我国政府建设国家外语能力有启示作用:(1)建立"一条龙"基金,多渠道培养精英人才;(2)制定军队外语战略规划;(3)建立语言志愿者人才库。
4-12

察言观世:从语言生活看社会万象

摘要: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存要素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这一点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媒体化时代尤为突出,它关涉各国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生活和交往的各个方面。关注和考察语言生活状况,有助于我们掌握各国语言发展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和动态,有助于及时调整语言战略、改进语言布局和提高语言教育质量,也有助于了解我国语言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变化。可以说,观察语言变化也是观察世界动态的一个重要的、敏感的和及时的窗口。
13-19

新技术条件下的国际外宣媒体新走向——以BBC国际部和VOA停播中文广播为例

摘要:BBC国际部和VOA于2011年终止对华普通话广播。这两个冷战时期西方最主要外宣机构的举措引发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从政治、受众、财政及技术手段等不同方面探究BBC国际部和VOA关闭中文广播的缘由,指出西方传媒仍未放松对中国的宣传攻势,只不过受财政影响,将宣传主阵地从短波频道转移到互联网。结合西方传媒机构的实践,本文从讲什么(报道内容)、怎么讲(表述形式)到用什么讲(传播媒介)等几方面,为我国外宣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出建议。
20-26
中国外语杂志学术探索

网络语境下转类词的动态概念化模式

摘要:尽管已有转类词研究在强调形态句法转移时都涉及语义问题,但却较少讨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及本质特征,对包括语言与概念知识的语义建构也较少探究。本文基于以使用为基础的认知语言观,认为网络语境下的转类词具有象征性符号单位的特征,在阐释其形态句法与语义关系的同时,指出语义建构才是制约网络转类词生成的深层本质根源,形态句法转变只是其结果及体现。本文在合理运用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式理论进行转类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制约转类词形成的深层认知语义因素及其动态概念化模式。
27-31

演讲叙事语篇的修辞功能与结构模式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演讲叙事的修辞功能及语篇结构模式。研究发现:为演讲劝说提供事实性论据、表达情感和语篇导向等是演讲叙事的三个基本修辞性功能。提供事实论据功能依赖于演讲叙事后效果,因此演讲叙事必须凸显出有利于劝说目标的事件要素,常出现情节简洁和结构不完整现象;情感表达功能要求演讲者籍助共同经历的讲述和评价部分,激发受众特定情感,在语篇模式方面则表现为演讲者常在字斟句酌的同时,又常出乎预料地不惜笔墨凸显其评价部分;语篇导向功能则通常仅提供事件框架,情节极为简洁。
32-39

语言模糊性的常见生成机制探析

摘要:尽管模糊语言学研究目前已取得丰硕成果,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学者们对模糊语言到底包不包括歧义、双关、一词多义以及概括性等语言形式意见分歧非常大。有学者热衷于从不同角度对类似"fuzziness、vagueness、generality、ambiguity"甚至"ambivalence"等表示"不清楚"的概念加以区分。其实,关键是要认清各种"不清楚"的概念在语用上如何表现出"模糊"。本文对语言模糊性的常见生成机制进行了探析。
40-43

商务话语研究的回顾及其展望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回顾商务话语研究的现状,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首先给商务话语明确了较为宽泛的定义,然后详细讨论了在商务语境中运用的8种话语分析法,即:会话分析法、民族志为基础的话语分析法、多模态的话语分析法、语料库为基础的话语分析法、体裁分析法、批评话语分析法、中介话语分析法和多元文化话语分析法。最后,本文提出未来商务话语研究的3个发展趋势,即不同的学派取长补短、互相补充,更加注重实地调查,更加注重"全球本土化"的视角。
44-52
中国外语杂志教学研究

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自我评价分析

摘要:本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国际化的日益发展,中国需要更多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这对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分析了跨文化能力内涵与维度,同时基于Byram的跨文化能力(ICC)多维度模型与Fantini所编制的跨文化能力自评问卷,根据中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评价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ICC)自评量表,还结合问卷与访谈等调查方法对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自我评价进行了一次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对外国文化知识掌握不足,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不愿主动调整自己行为去适应外国人,使用外语进行成功交流的能力欠缺,较少意识到外国人对自己的看法及存在成见的缘由。
53-59

网络自主学习中大学英语视听说自我导向学习法(SDL)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基于自我导向学习法(SDL)的理论研究范式,以网络学习为依托,笔者根据SDL与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自主学习的契合点,采取了签订网络自主学习契约计划书、监控网络自主学习过程、定期集中汇报学习成果三个主要措施优化视听说网络自主学习,并提出了SDL在视听说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实施条件,以期通过导入SDL打破学生对视听说课堂语言学习系统和教师模式化教学的依赖性、拓展视听说学习内容和学习时空、增强学习责任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60-64

口语和笔语语域特征与二语写作质量和年级之间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大学生28个英语口/笔语语域特征的运用规律。结果表明:(1)学生使用频次最高的为显现性标记,最低的为片段性和非正式性标记;(2)1至4年级学生在使用整合性等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年级比低年级学生使用了更多的笔语语域特征;(3)并列词组等三个特征与写作质量之间呈现了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而片段性标记等五个特征则呈现了显著负相关的关系。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旨在改进我国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65-71

转型升级中,课程建设是灵魂

摘要:2012年以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旋风,掠过全球大学的校园,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同一时刻,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精品课程——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工作,明确提出了"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多级联动、共建共享"的建设目标。面对新形势的变化,本文聚焦课程建设这一主题,结合部级精品课程"英语写作"(1—4级水平)6年来的建设工作,选取了14个关注要点做一讨论。
72-76
中国外语杂志纵横论译

新世纪口译研究的热点与策略

摘要:确定新世纪的研究主题与策略对口译研究有重大战略意义。口译研究的未来热点主要包括:社区口译、口译历史的"重写"、口译研究的技术导向、口译的认知心理加工机制、口译语料库、口译能力等。研究方法上,跨学科借鉴、定量研究的广泛应用、研究方法的复合化等特征更加突出。
77-82

学习者翻译中的结构启动

摘要:学习者译出不规范译文是翻译教学中一个经常让教师头疼的问题,一般来说不规范译文被认为是语言能力差的表现,需要不断提高语言水平。但反复地讲解译语语法和句法规则似乎收效甚微,在翻译时学习者仍我行我素,把语法和规则置之脑后。本文通过一项测试,证明中等水平的英语学习者翻译实践中存在跨语言启动现象,套用源语结构生成的不规范句子是自然的无意识的结构启动的结果。本文提出了避免结构启动负面效应的一些方法。
83-87
中国外语杂志教师教育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叙事问卷的设计与初步应用

摘要:叙事是呈现和理解教师经验的有效方式。基于叙事研究理念和相关文献,我们设计了一套涵盖5个维度的叙事问卷,用于研究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本文报告该问卷的设计过程,并以教师科研维度为例,报告前期研究的部分结果,以展示叙事问卷的初步应用效果。研究发现,叙事问卷的最大优势是大样本叙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其不足是开放性不够,使部分教师故事的自然度和深度受到影响,这些不足将在后续个案研究中通过深度访谈得到弥补。
88-95

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重要他者

摘要:教师是外语课堂教学中促进学习发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中的任务及其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一项中国外语教育传统研究的部分发现,分析了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多重任务,探讨了教师在语言示范、能力培养、学习评价、师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学习氛围的营造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说明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外语教师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他者"。
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