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外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 11-5280/H 国内刊号
  • 1672-9382 国际刊号
  • 2.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外语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外语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论经纬、改革论坛、学术探索、教学研究、纵横论译、科研方法

中国外语 2011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外语杂志改革论坛
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再思考4-11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育规划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识。本文在探讨经济全球化和软实力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外语教育规划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讨论了外语教育规划原则和方法,以及语言规划、学科规划、人才培养、教师教育、学术研究等问题。希望对外语教育发展研究有一定启发意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语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适应性12-16

摘要: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重大变革和明显的转型之中,亦即从以规模扩张为主题的外延式发展进入到以质量提升为首要目的的内涵式发展时期。在即将掀起的新一轮大学改革浪潮中,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适应性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作为专门培养外语外事人才的外语院校,如何根据时代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重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重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升外语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适应性,在社会转型中谋求和实现新的发展,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战略课题。

从语言环境和语言意向看我国的汉、英语关系17-22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现代通讯媒体的蓬勃发展,英语逐渐成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和中国事实上的第二语言。从语言环境和语言意向角度分析汉语与英语的关系,既可以审视英语在我国的使用现状,也能将汉、英语关系纳入国际视野考量。目前,语言帝国主义、语言人权论、语言资源观和生态语言学观点各有其优势,借鉴各派观点提出的语言关系论框架——和谐共生的科学语言发展观可以从新视角对我国当前的外语教学、社会语用和语言政策方面补充一些建议。

中国外语杂志学术探索
英汉疑问结构的类型学研究30-36

摘要:尽管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疑问结构,但各种语言表达疑问范畴的策略实不相同。在普遍语法框架下,本研究探讨了以下问题:表达英汉两种语言疑问结构差异的参数是什么?这些参数存在于哪些句子成分中?这些参数对于整个自然语言的意义如何?

西方政治语篇分析的语用学视角37-42

摘要:作为政治体系的产物,政治语篇在社会中是一种很重要的语篇形式,许多学科对它有研究。政治语篇的载体——语言,同样引起许多语言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讨论语言学者们近年来利用语言学的一些理论和概念对政治语篇进行分析的成果,比如"预设"概念、"复调"概念和"暗指"概念等被纷纷用来研究和揭示语篇中的意识形态。笔者希望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的语言学应用研究尤其是语篇分析能有启发,希望能有更多的语言学理论被应用到政治语篇的研究中来。

会话冲突中的语用管理探析43-49

摘要:在人际交往中的冲突性话语是一种不礼貌的社交现象,存在重要的语用理据。基于访谈辩论节目等语料分析,本文从面子威胁程度界定冲突的本质,并将其划分为两类:缓和性冲突与加剧性冲突,后者包括正面性冲突加剧和负面性冲突加剧;然后重点探讨动态交际过程中会话的冲突管理与说话人的身份属性显现或构建,以期弥补传统礼貌理论研究的缺陷,揭示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

未言说成分——神话抑或实体?50-56

摘要:围绕"未言说成分"概念的本体论地位、特性与功能的争鸣,充分反映了语境论与语义最小论关于意义、命题、真值乃至语义学/语用学界面等一系列语言哲学论题的不同立场。在各种形式的语境论愈来愈成为语言哲学研究中主导性取向的今天,句子意义的形式研究与言语行为性质的相对非形式研究愈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并不断推动研究重心从句子向话语转移。随之,语用充实的解释力更加显现。因此,在可预见到的未来,"未言说成分"这一概念似不可能轻易退出语言哲学的竞技场。

中国外语杂志教学研究
中国商务英语研究:现状与趋势57-62

摘要:本文在"中国商务英语学术情况调查和分析(1980—2006)"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2007年至2009年我国商务英语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笔者通过对近三年发表的商务英语论文的系统调研以及与之前27年我国商务英语情况的调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近三年我国商务英语研究的特点、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围绕我国商务英语论文的质量、研究内容及商务英语教材等方面谈了一些想法。

跨学科构建商务英语理论体系的共同核心——基于北美商务沟通和欧洲商务语篇的跨学科设想63-68

摘要:当前制约我国商务英语发展的瓶颈之一是:商务英语的理论体系缺乏一个共同核心,本文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来论证这样一个共同核心。从实践上看,近十年来我国企业因跨国并购和海外上市、地方政府因海外招商而催生了新兴的交流需求:跨文化组织沟通和外部交流,而我国当前商务英语的教学和科研均缺少对这些需求的回应。从理论上讲,商务沟通具有"兼容"和"专一"两个特性,可以天然地将商务英语知识体系的四个知识板块融为一体。基于此,本文建议,整合北美的商务沟通和欧洲商务语篇的学术视野与资源,将广义的商务沟通构建成为我国商务英语理论体系的共同核心,同时指出了构建这样一个共同核心所需要努力的方向与路径。构建这个共同核心,可以促进我国商务英语的理论建设提升一个层次,可以弥补我国外语教育在跨国并购、海外上市等高层次英语人才培养方面的缺憾。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CIPP评价模式研究69-74

摘要:随着2007年商务英语专业的获批,相关课程体系建构的研究也受到更多的关注。CIPP模式作为公认的、实用性强的评价模式,强调教育评价的改进作用,因此特别适用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改进。本文从CIPP评价模式出发,分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以推进和完善该课程体系建设。

中国外语杂志纵横论译
潜文本与文学翻译——从电影片名Waterloo Bridge的翻译说起82-86

摘要:本文讨论文学翻译中潜文本(sub-text)的处理问题。文中通过对潜文本概念的讨论,借用关联翻译理论中弱交际(weak communication)的概念,并从翻译伦理的角度,探讨了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文中指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应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文作者的意图,而这种意图不但是通过显文本、而且是通过潜文本表达的。本文还指出,译者对读者负有同样的责任。一方面,他应该尊重译入语读者了解原文真实面貌的权利,另一方面,他还应该相信他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认知努力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因此,原文中的潜文本,在译入语文本中应该仍然是潜文本。本文最后指出,中国传统译论中关于"案本"的思想并没有过时,应该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普世价值。

汉语散体译为英语诗体转换研究——以霍译《红楼梦》为例87-92

摘要:以诗译诗是常见的做法,把诗体译为散体也不鲜见,如朱生豪把莎剧中的诗体译为散体;翁显良把汉诗译为散体等,但把汉语散体译为英语诗体的人却很少,大卫.霍克斯是其中一位。在英译《红楼梦》时,他将散体译为诗体。转换梯度为由易至难;转换对象为体裁类似、细节描绘、俗语谚语;转换体式为文体众备。

《道德经》英译文本的另类阐释93-97

摘要:《道德经》蕴含的语言、思想、文化之谜,给后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阐释空间。自19世纪末进入英语世界以来,《道德经》成为发行量和发行版次仅次于《圣经》和《薄伽梵歌》的典籍文本。本文分析了20世纪末期《道德经》英译中那些有别于传统的阐释——从女性主义视角对"道"和"圣人"的性别问题予以特别关注的文本。本文认为,《道德经》中通过大量譬喻建构起来的对于女性特质的价值判断,被西方女性主义倡导者和同情者积极地误读了,这种具有反传统意味的解读是基于运用的当代诠释,对当前全球性的追求性别平等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外语杂志书评
语言迁移研究新探索——《语言和认知中的跨语言影响》评介104-106

摘要:语言迁移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语言磨蚀研究及双语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Uriel Weinreich(1953)和Robert Lado(1957)等发表了一系列著述,使语言迁移在学术研究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认识到迁

多媒体的世界,多模态的话语——《多模态篇章转录与分析》述评107-109

摘要:《多模态篇章转录与分析》(Multimodal Transcription and Text Analysis:Amultimedia toolkit and coursebook)(以下简称《分析》)是语言学家Anthony Baldry与Paul J.Thibault合著而成,于2006年由Equinox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70页,4个章节。

中国外语杂志综述
学界动态112-112

摘要:第六届中国英语教育及教学法论坛暨全国高校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端论坛通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英语专业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层次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经历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