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外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 11-5280/H 国内刊号
  • 1672-9382 国际刊号
  • 2.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外语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外语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论经纬、改革论坛、学术探索、教学研究、纵横论译、科研方法

中国外语 2009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谈我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近30年来,我国翻译理论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大量西方的学术著作得到引进,大量的学术专著编著得到出版,翻译学科得到建立,翻译学术的国际交流空前频繁。在这样一种大好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我们的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态势,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是作者对一些重大译学理论问题的思考记录,着重讨论了翻译理论研究的4个

语言体验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十八论语言的体验性-

摘要:本文基于Lakoff&Johnson所倡导的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提出了"语言体验观",这当算是对语言众多性质的一个补充。该观点与国外很多学者的基本观点完全相符,也与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基本吻合,为解释语言来源于实践进一步提供了充分的证据,也是对语言天赋说、自治观的一个有力反驳。本文简述了语言体验性的理论基础以及对语言各层面的解释力。这为语言研究指出了一个全新思路,也为体验式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大学体验英语》对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作用的问卷研究-

摘要:通过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文就体验教学模式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体验学习模式的《大学体验英语》教材的使用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大学体验英语》教材的使用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对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

摘要:为了了解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使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更具针对性,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7年底以问卷的形式对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作了比较全面的调查。本文将主要依据这次调查的数据及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讨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英语教学多元文化课程目标与评估-

摘要:本文在借鉴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我国英语教学中多元文化课程开展的目标和具体方法,并探讨了多元文化课程的评估标准以及评估方法。

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关于三本院校的个案研究-

摘要:本研究对英语教师在英语语言、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英语课程,以及自身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信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探究了教师信念与年龄、教龄、职称、性别等个体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和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可行的建议。

“第四届中国外语中青年学者科研方法学术研讨会暨科研写作高级研修班”综述-

摘要:《中国外语》杂志社为帮助广大中青年外语学者和教师深入掌握科研方法,提高论文写作水平,获得学科前沿信息和指导,特聘请各方专家,在杂志创刊5周年之际,于2009年7月3日至6日在大连海事大学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外语中青年学者科研方法学术研讨会暨科研写

《中国外语》总目录(2009)-

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科属性与培养目标——关于外语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思考-

摘要:简要回顾我国外语教育走过的历程,论述外语专业的学科属性缺失及其危害;针对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提出的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目标,质疑这一理念的可行性和支撑该模式的课程体系,并以近10年的实践加以反证;文章还涉及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等改革事项。明确指出:外语专业应当回归人文学科,体现人文本色;外语专业改革要直面现状,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是改换培养模式。

重新思考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理念-

摘要:本文试图从英语语言的影响、英语教育的定位等几个方面,讨论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并认为我国基础英语教育定位应该摈弃"英本主义"的思维定式,重新构建理论框架,重新审视英语教育的目标,并相应地调整课程的内容。

关于文本世界的界定标准-

摘要:文本世界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理论模式目前尚处于完善阶段。本文分析比较了其两种典型的理论模式,即Werth的文本世界理论与Gavins的文本世界理论,发现二者使用的界定标准均有语焉不详之处。通过对文本世界界定标准的进一步探讨,本文用例证说明,文本世界并非叙述者的空间或是人物的内心空间,而是文本中的人物采取行动、进行思考的空间。

语篇语义的研究路径——一个范式、两个脉络、三种功能、四种语义、五个视角-

摘要:本文首先重新认识语篇是什么、语篇有什么、语篇语义是什么、语篇语义主要包括什么,然后提出语篇语义研究的一个路径,回答用什么理论范式研究及为什么,研究什么对象及为什么,研究语篇的什么功能及为什么,研究语篇的哪些语义及为什么,以及如何研究这些语义。

死喻激活后隐喻性回复的多维探讨-

摘要:死喻的隐喻性极小甚至趋向消失,但在特定的语境下被激活后,其隐喻性可以回复。本文根据现代隐喻理论对隐喻从认知和语用两方面所给出的定义,指出隐喻性,即隐喻的主要特征,是产生新信息和隐喻义与语境的冲突,从认知神经学、心理学和语用学三个角度阐述了死喻激活后隐喻性回复的原因,从认知神经学角度看是由于神经元网络逆向联通而形成的新的神经元联结产生了新信息,从心理学角度看是由于逆向映射与人们预期的、习惯的用法不一致使新异性增强,从语用学角度看是由于原隐喻义与当前语境产生新的语义冲突。

Levinson工作小组“空间的语法”研究综观-

摘要:本文是对Levinson工作小组"空间的语法"研究的综观。文章开头简述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该专家小组的学术研究情况。Levinson等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S.Svorou的著作之后,但二者有根本的不同:语料的不同及研究途径的不同。本文着重叙述Levinson等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其基本观点跟Chomsky学派的观点相左,又与Langacker学派的基本观点不同。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上,该研究小组也持有独特的观点。

“语言体验”的教育学理论研究-

摘要:本文从休谟的经验主义出发,论述了人类体验和语言能力及发展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人类对语言的印象产生于人类运用语言技能(skills),动用人类语言/交际知识(language/communicative knowledge)解决实际交际问题(use)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印象形成新的语言知识,推动语言技能的发展,从而构成和发展新的语言能力。这一理论体系为语言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作者在此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以体验为基础的语言能力发展模式,这个模式认为,教育必须为学习者创造出丰富的、真实的、多样性的交际任务,任务中必须含有学习者所需要的大量的语言/交际知识,在大量的听说读写译的机会中,学习者完成知识和技能、技能和任务之间的两个"协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