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外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 11-5280/H 国内刊号
  • 1672-9382 国际刊号
  • 2.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外语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外语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论经纬、改革论坛、学术探索、教学研究、纵横论译、科研方法

中国外语 200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自由出入于学科之间才能做大学问——简论文史哲之间的入与出-

摘要:人生求学要经历一个整体的悟的阶段,由此可以进入人生和学问的最高阶段的认识。对于一个人的为学之道而言,到了成年和成熟时期,是否具有整体性的认识,乃是个人学术能否持续获得创造性资源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舍此就只能在一个狭隘的专业领域里缓

国内英语写作研究述评-

摘要:本文对1993年以来我国英语写作研究状况进行了一次文献研究。研究对象为1993年至2007年间国内9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和2003年至2007年国内17种外语类期刊上发表的有关英语写作研究的文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993年以来,国内英语写作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2003年至2007年5年间,我国英语写作研究平稳发展,但研究数量远远超过2003年之前的研究;实证研究已经开始逐渐超过非材料性研究,占相对优势地位;研究内容焦点有所变化。通过对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以往研究中存在内容重复、实证性研究比例偏低、对学习主体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估手段等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实证研究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写作主体需要全面化,统计方法运用还有待于改善,研究对象——写作本身需要具体化、情境化;此外,写作教材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摘要: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凸显了写作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博客环境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设计与教学实验;其中包括教师博客设计、学生博客设计、动态综合评估,对实验组和对比组学生写作教学实验前后的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有利于学生写作过程内化和写作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建构,有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水平的提高。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互文性整合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英语写作常见的错误及评述4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法之后,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引入互文性概念,构建基于语域的"双项"三重互文性整合模式,即"共现"、"共向"和"共构"互文性模式。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意识差异——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描述性对比研究-

摘要: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部分章节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本研究旨在从共时角度考察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民族文化语境下的译者意识形态与其翻译转换策略的关系,以期更全面、更深入探讨文化意识形态与翻译的关系。通过分析两位译者翻译转换策略的宏观倾向及各自在意识形态内容方面的具体体现,本研究发现:(1)受民族、时代文化意识及赞助人意识形态的影响,两位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呈现出明显不同倾向,杨宪益总体上倾向于"异化"的翻译策略,霍克斯明显倾向于"归化"策略。(2)两位译者各自的翻译策略在政治、宗教和伦理道德三个方面的倾向大体一致、均衡的同时仍存在分布方面的细微差异,表明了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策略影响的复杂性、综合性。(3)社会文化意识对文学翻译转换策略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归化"、"异化"的二元结构。在这二元素之间,还存在其他中间策略,如"同化"、"淡化"等。

从霍译《红楼梦》看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改写中的表现-

摘要:文学翻译中译者改写原文的话语,其活动尽管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制控,但是译者主体性仍然可以得到发挥。本文通过分析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制控下对原本的选择、读者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说明译者主体性(具体表现为译者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审美创造性)可以影响文学翻译的每个细节乃至其最终结果——译文价值。

从顺应论看应用翻译异化观——基于《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英译个案的研究-

摘要:本文一反传统的应用翻译归化论而提出异化观,并以顺应论为理据,以《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的英译为个案实例,探讨社交语境顺应、认知语境顺应、心理语境顺应、语言语境顺应在异化翻译中的作用。

文化交流及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综观-

摘要:本文通过追溯历史,探讨文化交流必然出现的冲突、互补和共存现象。各种文化唯有在冲突中彼此融合,在互补中各自增添活力,在共存中寻求共荣,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人类文明。本文还综述了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的4个历史发展阶段:器物层到制度层的研究阶段、思想观念层研究阶段、相对沉寂期、再度升温到逐步系统化的时期。文章最后分析了近30年对比研究的现状: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解冻;80年代文化名人引领潮流;90年代团体意识及学科意识增强;21世纪初百花初绽。

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

摘要:截至2009年,教育部已批准7所高校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开始招收本科生。本文就《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设置的背景、理论基础、人才培养目标、能力构成、课程设置、教学分级要求、教学原则与方法等一系列关系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解读,以此指导和规范商务英语专业今后能够科学和可持续地发展。

第五届全国外国语学院院长论坛-

摘要:2009年5月29日,由《中国外语》杂志社、四川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外国语学院院长论坛"在成都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国家语言战略与规划专家、世界经济研究专家、外语知名学者和外国语学院院长就"国际经济背景下

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思考-

摘要:要将商务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就必须重视其理论体系架构,因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成系统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则是构成该学科架构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架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架构。

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围绕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系统的商务知识"的人才培养目标、"英语语言技能专业训练+(全英教学)商科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英语语言类"、"英语文化类"和"商务类"的课程体系,讨论建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思路,提出把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建设成一个在英语学科下的、与传统的英语本科专业相互补充的、新的专业增长点。

“吃他三个苹果”构式新解:传承整合法-

摘要: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汉语中"吃他三个苹果"这类构式有诸多论述,亦已提出5种分析方案:(1)单宾构式;(2)双宾构式;(3)两者兼之;(4)动补宾构式;(5)"他"已虚化,主要出于韵律需要,与其前动词构成双音节。笔者采用构式程序分析图从13个方面分析了该构式的语法、语义、语用特征,并在其基础上运用认知构式语法理论中"传承观"和"整合观"对其作出一个全新解读,将其视为从"单宾构式"、"双宾构式"、"语气构式"和"双音构式"经传承并整合后而产生出的新构式。

学科发展与整合创新——一种跨学科应用型的研究视角-

摘要:新世纪以来,学科分化与整合的范围日益广泛,学科分化与整合速率不断加快。电脑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新概念,为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注入了活力与色彩,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同时也使得"知识积累"与"创新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得以凸显。面对这一系列的深刻变化,我们认为,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元素;创新的实践,离不开整合的路线。本文针对"‘整合与外语研究'高端论坛"提出的主题之一——"外语学科建设的整合"问题,结合"体验英语写作"数字化教学平台研制的实践、北京地区双语公共标识的调查,以及南极地名命名规范的研讨,从跨学科研究的多维视角,提出"整合创新"的理念。本文共由6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出了"整合创新,社会进步原动力"的观点。第二部分,探讨了"整合创新,学科建设多模式"的可能。第三部分,总结了"整合创新,教学改革‘新四化'"的要求。第四部分,汇报了"整合创新,快乐写作初见效"的成果。第五部分,简述了"整合创新,要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第六部分,得出了"整合创新,征途正未有穷期"的结论。

汉、英语义框架网络对比-

摘要:中文信息处理需要以庞大的语义知识库为依托,而正在研制的汉语框架网络CFN便是这样一项基础性的资源。汉语框架网络以框架语义学理论为指导,并以英语框架网络FN的实践为重要参考。本文针对中文信息处理应用目标的需要,通过英汉框架网络的比较,展示了CFN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