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外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 11-5280/H 国内刊号
  • 1672-9382 国际刊号
  • 2.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外语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外语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论经纬、改革论坛、学术探索、教学研究、纵横论译、科研方法

中国外语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思想的交锋 视域的融合——《中国外语》“外语整合研究高端论坛”成功举行-

摘要:2008年12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外语》杂志社发起和主办的"外语整合研究高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胡壮麟、钱冠连、文秋芳、吴一安、黄国文、王宏印、熊学亮、姜望琪、高一虹、辜正坤、杨永林、王立非等近50位知名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著名科学哲学方法论学者、

结构方程建模及AMOS软件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结构方程建模是唯一能同时对复杂的多维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全面检验的统计方法(Ullman,2006),在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AMOS具有易学易用的特性,近年来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结构方程建模的主流软件。本文基于AMOS软件对结构方程建模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应用进行可操作性的介绍,首先简要介绍了结构方程建模的基本概念,然后阐述了结构方程建模过程及其在AMOS中的操作方法,最后通过研究实例(雷蕾&韦瑶瑜,2007)来展示结构方程建模及AMOS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EQS和BILOG分析TEM8人文知识项目的构念效度-

摘要:2004年出版的《高等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增加了人文知识题,然而对人文知识题的构念效度研究国内还较少。本文在邹申(2007)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对该部分题目进行构念效度验证:(1)分析人文知识题的内容关联性和代表性;(2)采用结构方程软件EQS 6.1对人文知识题作验证性因子分析;(3)借助BILOG-MG 3.0软件,采用项目反应理论的三参数模型对人文知识题作项目分析。结果表明,人文知识题具有较好的构念效度,题目总体略偏易,但区分度较理想,猜测度也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最后,本文对人文知识项目的进一步改进提出了相应建议。

外语教学绩效研究的系统观-

摘要:系统观是系统科学的思维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分论,是在现代系统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和形成的,从总体上把握自然、社会、思维现象的方法论。我们认为,外语教学及其研究涉及学习者、教学者、教学环境以及教育决策等各种因素,也是一种系统工程。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外语学习绩效。目前教学研究侧重于教学的某一方面,难以全面把握外语教学作为系统的本质。系统观不仅对语言本身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外语教学绩效问题的研究也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基于语篇连贯理论的二语写作教学途径-

摘要:本文指出,二语写作教学缺乏语篇语言学理论的指导,语篇连贯问题是二语写作中最突出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主张采用基于语篇连贯理论的二语写作教学途径。文章论证了采用这一教学途径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语调是语言之魂——J.C.韦尔斯的语调思想与英语语调教学刍议-

摘要:英语语调教学是英语语音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音学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教学中我们需要一种规范、简化而权威的英语语调体系作为参考基准。约翰·韦尔斯集英国传统语调研究的各家之长,将英语语调理论总结和完善,为我们的英语语调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本文在评述韦尔斯的新著《英语语调导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英语语调教学,强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掌握英语语调功能的重要性,以便能够在交际过程中正确地使用英语语调。

文化与改写——蠡勺居士的翻译实践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我国近代首部英国翻译小说《昕夕闲谈》,探讨蠡勺居士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改写活动,研究译者操控中西文化以适应国人意识形态的手法,分析了其反映出的内在文化因素,从而全面了解蠡勺居士的翻译思想,为进一步研究近代文学翻译的发端提供理论考据。

跨文化语言社会化理论初探-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第二语言社会化理论的基本理念,然后指出语言社会化理论在解析学习者二语社会化的原因及阶段性特征方面仍存在不足。作者认为应该将跨文化交际学研究成果与语言社会化理论有机结合构成跨文化语言社会化理论。该理论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二语社会化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扩展和丰富两个不同的研究视角,填补将这两种跨学科领域有机结合的理论空白。

实践刘重德教授的译诗主张——《六祖坛经》中偈、颂的翻译-

摘要:已故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刘重德教授主张以格律诗体译格律诗。本文以《六祖坛经》中的偈、颂英译为例,旨在证明这一译诗主张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实践这一主张的若干原则,包括在诗歌诸元素中寻求某种动态平衡、优先保证意义和意象的传递、充分利用译语的诗歌资源等。

想起了高本汉-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解构主义印记-

摘要: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产生的时代,是后现代主义蓬勃发展的时代,尤以解构主义哲学思想最为显著。因此功能学派翻译理论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甚至可以从中看到些许解构主义的印记。以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为中心,分析其中所隐含的解构主义印记,或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审析功能学派翻译理论,都可以发现两者在思想上的某些一致性。

外语学科博士研究生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要: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表明,在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重形式上的规范要求,轻实质上的目标定位;重研究方向的学位课程,轻跨学科课程和跨方向的方法论课程;重导师队伍建设,轻导师个人学养考查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是:重新定位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创新适应于多元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及建立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学术环境与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

摘要:该文在援引相关调查数据和界定学术环境的基础上,分别阐释了学术客观环境的现代性特点与相应措施,进一步分析了学术软环境的研究性、和谐性及其与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关系,旨在为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发展提供一定思路和启示。

国外语言学研究共时性空间的建构-

摘要:回顾30年来我国外语界的语言学研究,我们不但看到了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引介和这些理论和观念在我们的研究视域中的更迭,还看到了我国学者的观念也逐步地同这些理论的整合。今后更大的发展要求我国外语界的语言学研究能整合为一个国内的国外语言学研究的共时性空间。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中的整合-

摘要:语言学研究可以采取"分离"的路径,也可以采取"整合"的路径。采用哪一种方法和路径,通常取决于研究者不同的语言观和方法论以及所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研究的目的。本文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中所采取的整合的路径和方法,重点讨论以下两种关系:语法与语义的关系,系统与语篇的关系。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建立一个理论框架,首先对多模态话语研究动态进行了简单述评,然后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尝试建立一个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这个框架主要由五个层面的系统及其次级范畴组成,分别是:(1)文化层面;(2)语境层面;(3)意义层面;(4)形式层面和(5)媒体层面,同时还探讨了各个模态之间的关系,分为互补性的和非互补性的两大类,最后探讨了非语言模态的语法结构的建立、语法结构与语篇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法结构是如何体现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的。

论语用学理论的演化路径-

摘要:本文以语用学的思想源流为切入点,讨论了语用学理论演化路径问题。笔者认为:迄今为止,语用学理论研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路向。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它经历了以"哲学、符号学的语用学"、"语言学的语用学"以及"多学科视域融合的语用学"为主流理论等三个阶段。这三个主流理论各具特色,从不同的理论维度丰富了语言使用问题的探讨,同时也面临着各自的问题。

中国古代法律英译的补偿问题探讨-

摘要:法律语言和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了法律文本汉英翻译中的相对不可译性和补偿的必要性。本文以《唐律》为个案分析,探讨了中国古代法律英译的补偿理据、原则和策略问题,以期有益于中国古代法律文本英译的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