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外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 11-5280/H 国内刊号
  • 1672-9382 国际刊号
  • 2.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外语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外语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论经纬、改革论坛、学术探索、教学研究、纵横论译、科研方法

中国外语 200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研究与中国文化复兴之路-

摘要:这是一个巨人行将横空出世的时代。它所背负的使命是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在地平线上,隐约可见的桅杆标识着21世纪的中国文化之船,直欲犁破三百年来层涌的大波,乘惊飙腾跃于世界文

关于中国特色外语教学论的反思9-12

摘要:本文就外语教学论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外语教学论在我国的研究现状、研究重点、外语教学论的中国特色、《课程要求》与教学大纲的关系、信息技术的挑战等作了分析,提出了中国外语教学论发展的几点反思。

评析二语习得认知派与社会派20年的论战13-20

摘要:近20多年来,二语习得领域形成了认知派与社会派两大对立阵营。这两派在语言观、学习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哲学倾向等重要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双方各执己见,互不妥协。本文第一部分概述认知派与社会派的形成与发展,第二部分综述两派存在的主要分歧,第三部分评析两派的争辩。

论博喻对篇章的语义建构——再谈篇章隐喻21-29

摘要:在篇章隐喻的图式结构中,从框架中源领域的组模式筛选出的某个或某些特征被投射到作为本体的目标域上,从而在这一总隐喻命题中先形成一个理想的隐喻模式并被确立为根隐喻。其特征成分在非叙述性的图式中又进一步衍生出"子喻体"。当这种以等级体系排列的原子隐喻成分在脚本中被填充到它们相应的逻辑空位上并按时间序列得到叙述性表达时,就将博喻由深层建构转换为语言表征。在博喻经历"篇章化"而得到衔接与连贯等篇章性的完形特征时,"篇章隐喻"就由此生成。就隐喻系统而言,正是"大存在链隐喻"和"事件结构隐喻"的单一式或交互式延伸构建了博喻性篇章的语义基础。

从mhq看转喻结构的成分来源30-33

摘要:本文基于Halliday语法隐喻理论的研究视角"fromabove",以级阶单位group的语法结构mhq为框架,尝试从语法和语义的层次,以实例论证一致性表述中转喻结构的成分来源为modifier、qualifier或其次要成分的假设的合理性,并对多种修饰成分的筛选提出两条评判标准——信息量和语境突显及其适用条件。

评构式语法的理论取向与局限42-50

摘要:构式语法采取功能主义方法,将词汇、语法、语义、语用视为一个整体从而对语言现象进行有悖于传统语法的分析。它把构式看作其形式或意义的某些方面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形式—意义的配对,不管是词素还是句子都不存在组合或转换关系,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直接映射,也就是语言不存在层级和递归。词素、短语、句子构成一个连续统,其间没有本质的区别。构式语法注重感知的整合而忽略逻辑的分析,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一方面没有什么不是构式,另一方面任一个构式都是无穷个构式。这一分析方法将造成解释系统的混沌与弥散,自然也就缺少科学所要求的刚性特征。

基于元认知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51-55

摘要:本研究在对河北省8所高校人才培养状况调查的基础上,以"知识浓汤"假说作为培养框架的基础,基于元认知理论,构建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创新素质、自主学习素质、情感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框架,运用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验证本课题素质教育框架的实效性。

利用CALL软件提高大学英语学生口语流利性56-59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大学英语学生在实验期间口语流利程度的变化,证明了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软件对提高英语口语流利性的显著作用。作者采用时间性、语言性和表达性三个类别五个指标对学生口语能力进行了研究,对受试者的语言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发现学生在五个指标方面均有提高,其中平均停顿长度、每百单词更改率及每百单词错误率三方面提高最为显著。

大学英语教材调查——从话题兴趣角度调查教材与学习者匹配情况60-65

摘要:本文从学生话题兴趣的角度对教材与学习者匹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话题兴趣特点以及他们的英语学习感知倾向、性别及英语水平对于他们话题选择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受到学习者青睐的大部分话题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他们不感兴趣的话题则主要是那些比较严肃的话题。但是,如果考虑到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感知倾向、性别及英语水平等因素,话题兴趣的范围则更宽泛。本研究可为中国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以及课堂英语教学的话题选择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参考。

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大学体验英语高级教程》66-70

摘要:《大学体验英语高级教程》是一套基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而设计的大学英语教材。它是国内外语教学界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英语教材。本文将在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介绍《大学体验英语高级教程》的编写原则、结构及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加快翻译成果的社会性转化——兼论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英汉汉英翻译教程》的编写理念75-78

摘要:本文概述了近30年我国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成就,对不足之处进行了思考分析,提出加快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成果社会性转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据此,阐述了编写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英汉汉英翻译教程》的四个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念、思维相关性理念、真实性共时性理念和信息化大众化理念。

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课题79-82

摘要:本文首先对20世纪中国翻译学发展进行总结与分析,描述了中国翻译学从兴起、发展到更新、求变的过程。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翻译思想进行阐发和反思,结合国际范围内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讨论,分析了中国翻译学"合法性"的焦虑和中国翻译学"主体性"建立的合适路径。文章进而指出,西方翻译学的文化研究转向给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译学研究带来新的启示,普遍主义与本土理论传统之争、文化研究冲击与审美经验在翻译学中地位的进与退、西方"后学"话语的引入与对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状况的现实思考等,已经成为新世纪翻译学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译品意向对象:观点、调查与分析83-88

摘要:译品意向对象是译论史上特别关注的主体要素之一。然而,由于研究手段或研究方法所限,译品意向对象个体的真实认知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常常位于研究视野之外。本文的问卷调查发现:(1)貌似同属一类的意向对象的认知结果趋同率并不高,而且趋同率与调查对象的人数大致成反比之势;(2)译品意向对象是译品意义的创造者;(3)决定意向对象认知结果的因素可能是无法直接测量和计算的先天遗传因素。

文化语境下的通感与翻译89-94

摘要:通感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同时又是一种语言现象。语言中的通感是人类通感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通感表达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认知与语义结构的关系。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通感在认知与语言层面上倾向的共性与特异性,进而指出这种不同文化语境下的通感呈现情状是译者翻译语言通感的参照。

论社会变体与文学翻译——评《卖花女》的两个中译本95-100

摘要:社会语言学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是语言变异现象。语言变异有地域变体、性别变体、年龄变体和社会变体等,其中社会变体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塑造有重大作用。因此,文学翻译中应重视这种变异现象。本文就《卖花女》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来探讨社会变体与文学翻译的关系。

后现代视野下文本读解的规约性与意义的重构101-105

摘要:文体偏离手段在后现代语境下被发展到极至,文本读解过于强调能指与所指的游离及对文本意义的反动性建构,这样文本似乎丧失了最基本的信息和文化的传承功能。人们不禁要问:文本的意义何在?文本的读解必须首先是以文本符号为桥梁,遵守文本的规约性,才能实现意义从"他人世界"到"我的世界"的传达,但在传达过程中,要不断结合新的历史语境加以发展才不失为有效的读解。在多元共生的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应提倡多元化的文本读解观。

日汉动植物文化意象的对比分析107-111

摘要:动植物文化意象包含了人类各民族特有的生活观念、思维与情感,日语中与动植物相关的词汇表现了日本人对动植物的喜好与禁忌。通过对日语和汉语进行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到日语中的动植物文化意象有很多和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同时由于传统与发音等方面的原因,日语和汉语中的动植物文化意象也各自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把握日语中的动植物文化意象,对于促进日语学习、与日本人的交往以及对日贸易等都极有帮助。

学界动态112-112

摘要:北京大学第二届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征文通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澳大利亚格利菲斯大学"北京大学—格利菲斯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定于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