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外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 11-5280/H 国内刊号
  • 1672-9382 国际刊号
  • 2.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外语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外语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论经纬、改革论坛、学术探索、教学研究、纵横论译、科研方法

中国外语 200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教,然后知困1-1

摘要:国学热中赶时髦,也来摘句《礼记》做文题,说的是教了40多年的书,仍不时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先说说自己认为做得还可以的一个方面,这就是对学生的态度。按照前学生、现在北大执教的张

外语科研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四届中国外语教授沙龙回眸2-2

摘要:2007年9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外语》杂志社、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外语教授沙龙"在重庆大学隆重召

外语专业的发展:问题、挑战与对策——来自第三届全国外国语学院院长论坛的报告4-6

摘要:第三届全国外国语学院院长论坛于2007年4月26日至28日在西南大学成功召开。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我国外语专业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要内容:外语学科建设、外语专业学术研究、外语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高等学校外语师资建设与人才管理。

关于调整英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构想——从硕士研究生对本科教学的评价反观本科教改7-12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在读硕士研究生对本科教学过程的评价,来分析说明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提出调整相关课程设置的一些构想。

借鉴国外,立足本土,创新教学13-16

摘要:本文从3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1)讨论借鉴国际二语习得研究的新成果和外语教学的新进展的作用;(2)描述培养符合我国国情的英语人才的综合英语能力构成;(3)提出创新外语教学需要实现3个转变,即从语法教学到语块教学的转变,从传统教学到策略教学的转变,从普通英语教学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转变。

Pragmatic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urrent Developments17-25

摘要:语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ILP)或二语语用习得研究(L2 pragmatic acquisition)发端于1981年美国夏威夷大学Gabriele Kasper教授撰写、出版的Pragmatische Aspekte in der Interimsprache。自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开始考察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培养,而语用学理论研究也有了新的实践价值。在过去的三十余年里,语际语用学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刚刚落幕的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见证了这一点。本栏收录了会议论文中与本主题相关的4篇论文。其中,Gabriele Kasper教授的大会发言论文简要回顾了语际语用学的发展历程,并重点讨论了语际语用学研究的心理语言学视角和会话分析视角在间接言语理解方面和语用负迁移方面的应用。Caroline C. Hwang博士探讨了英语中各种修辞性手段给台湾地区的英语学习者/翻译人员带来的词汇语用障碍,并就如何培养学生理解这些语言手段的能力提出了建议。李民、陈新仁在Bardovi-Harlig & Dornyei (1998) 的研究基础上,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及相关观念或意识进行了调查,表明重视语法、语用观念或意识是培养学生语法、语用能力的关键,该研究为开展显性语用教学提供了支撑。洪岗、余泽超针对文献中较少关注中国学生书面语交际语料,就中国学生英语议论文中的情态使用情况进行了探索,发现中国学生在表达情态概念时明显过度使用情态动词,而且对英语情态动词和副词的语用功能缺乏敏感,该研究对于英语情态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What Does It Really Mean?——Lexico-pragmatic Stumbling Blocks to EFL Comprehension for Chinese-speakers26-34

摘要:This paper addresses English rhetorical devices as comprehension-related stumbling blocks for Chinese student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Rhetorical devices discussed include metaphor, metonymy, euphemism, jargon, punning, alliteration, irony, sarcasm, friendly teasing, paradox/oxymoron, hyperbole, understatement, polysemy, and meaning change. These lexico-pragmatic devices appear frequently in real-world, natural language and constitute a vital part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for native speakers. The pragmatic meanings of such usages are typically semantically opaque and not readily found in dictionaries: these figures of speech require receivers to make inferences "online," as communication is taking place. For these reasons, rhetorical devices pose a great challenge to EFL students. This paper aims to: (1) discuss contextualized rhetorical expressions in English discourses and texts; and, (2) assess the ability of advanced EFL students in Taiwan to comprehend the pragmatic meanings of such rhetorical devices through a comprehension tes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empirical study, possible approaches that coul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real-world English are suggested.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语法/语用意识程度及其能力调查35-41

摘要:学习者对于学习目标的观念或意识程度会影响其对该目标的学习效果。本文着重探讨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意识与语法能力、语用意识与语用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和语法意识程度都不够高,但前者还是显著高于后者;(2)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意识程度与语用能力水平之间、语法意识程度与语法能力水平之间都显著相关。鉴于意识程度对语言能力水平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语用和语法意识程度相对低下的现状,本文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语用和语法意识程度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语言水平和语用能力。

书面语际语中情态意义表达的语用分析42-46

摘要:本文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作文作为语料,对其书面语中情态意义表达的手段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在表达手段上存在的差异以及中国学生在表达情态意义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情态意义的表达提出了若干教学建议。

概念语义学与更简句法结合的研究纲要47-52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Jackendoff概念语义学和以其为基础的更简句法最新研究动态,提出了以代数组合体系的概念结构(CS)为基础把两个框架结合起来的方法,从跨语言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尤其汉语和认知。阐明了此系统研究的具体内容并预料了可能产生的突破,勾画要解决的难点,并尝试提出认知研究的设想。旨在为概念结构解释照应约束、量化域、语义限制、句法—语义接口限制等难点寻找一条可行的道路,为生成语言学、语言和认知研究推出一个更广的发展空间。

“经济原则”发展概述53-56

摘要:语言学领域的经济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才兴起的一种崭新的理论。本文从"经济原则"的兴起、"经济原则"在语用学领域的发展、"经济原则"在中国的发展以及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4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旨在厘清"经济原则"在语言学领域发展的脉络,展望"经济原则"发展的前景。

《红楼梦》人物非真实性话语语用分析57-59

摘要:非真实性话语或"说假"(deception,简称DEC)作为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这些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指出其成绩和不足之后,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和钱冠连的"三带一"理论分析《红楼梦》人物在言语行为中选择使用DEC的情况。分析得出,非真实性话语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是它们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是人文网络对语言使用者干涉的结果,有时又是语言美学的体现。

“媒介语言”与大学英语报刊教学60-63

摘要:英语报刊阅读课是大学生通过正式学习来接触西方大众媒体的为数不多的课程之一,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英美等西方报刊语言和报刊文化的重要渠道。本文根据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有关理论,探讨大学英语报刊阅读中的"媒介语言"、尤其是非文字语言的认知能力。

新媒介时代的俄语报刊教学64-65

摘要:传统的俄语报刊教学存在内容陈旧、信息单一、重知识灌输等缺点,新媒介时代为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从素材选取、教学实施、在线阅读和机辅测试4个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英语演讲课与能力素质培养66-70

摘要:本文论述了英语演讲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技能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以及将英语演讲课纳入英语专业教学计划的必要性,分析了此门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并进而论证英语演讲课通过将英语语言操练与演讲技巧训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知识习得能力、文化修养、心理素质、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都能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素质型、复合型人才。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导学+自主学习”的口语教学设计实证研究71-75

摘要:本研究以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与学为切入点,以混合学习理论为支持,具体以两个班的教学为研究实例,证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导学+自主学习"的口语教学设计效果佳,符合普通高校和学生的实际。文章同时指出整合教师面授及计算机网络教学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出路。

“第二课堂英语口语教学”实验研究76-78

摘要:我校开展的"第二课堂英语口语教学"旨在使非英语专业(特别是涉外业务专业)学生通过第二课堂英语口语教学活动提高日常英语会话和涉外专业英语会话能力。教学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教学活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我校开展的"第二课堂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及其实验进行了阐述。

网络英语周记对高职生英语写作能力影响的研究79-83

摘要:英语周记是写作实践的形式之一,这种实践能提高高职生的写作水平吗?研究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16周的写作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写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结论说明了写作实践本身对写作水平提高起作用,教师的评与改对其也有影响。研究者对不同假设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