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外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 11-5280/H 国内刊号
  • 1672-9382 国际刊号
  • 2.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外语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外语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论经纬、改革论坛、学术探索、教学研究、纵横论译、科研方法

中国外语 200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我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学科-

摘要:笔者做过较长时间外语期刊的编辑工作,期间一直被来稿内容的这样几个问题所困扰:(1)综述性质的文章多,研究性质的文章少。其中西方语言学,特别是美国语言学综述的文章多,其他国家语言学的综述文章少。(2)抽象议论,研究语言学理论自身的文章多;研究第一手语料,解决语言体系实际问题的个案文章少。

第三届全国外国语学院院长论坛回眸2-2

摘要:2007年3月27日,“第三届全国外国语学院院长论坛”在西南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外国语学院负责人和专家共六十余名代表出席该论坛。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4-7

摘要:本文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3月设立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进行了解读。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说明,比较了专业学位与研究型学位的差异,并对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试办条件、课程设置等作了论述。论文最后探讨了翻译硕士专业的设置给翻译学科发展带来的机遇及对我国外语教学的挑战。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索8-12

摘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在正确的评价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大学英语学科特点,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定程序,选取与教学相关的评价主体,制定恰当的评价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评价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隐喻构成与阐释的双域多元性13-16

摘要:隐喻构成的双域性体现在隐喻概念系统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这是多个心智空间相互映射并形成最忠实于语言语境和社会语境的表达和阐释的概念复合过程,这个过程以概念隐喻理论、相互作用理论、概念复合理论为依据,受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文化背景、语言语境的影响。这一观点是对隐喻的动态解读和阐释。

隐喻与认知研究25年(1980—2004):成绩、问题与展望17-22

摘要:本文以《隐喻与认知:中国大陆出版物注释目录(1980—2004)》为依据,系统分析了中国大陆25年间隐喻和认知研究。得出结论:(1)1995年中国大陆开始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认知语法的研究也在同一时期开始;(2)2000年到2004年5年间该领域论文数量成几何级数增长;(3)在隐喻研究中,概念隐喻成为一个大的热点;(4)从整体看,理论介绍尚可,但是创新严重不足;(5)研究队伍看似庞大,核心研究人员不足;(6)国际交流严重不足;(7)隐喻与认知的多学科研究趋势正在慢慢形成;(8)应用认知语言学是未来的研究趋势之一。

汉语言语不礼貌的顺应性研究23-28

摘要:不礼貌从实现形式、针对对象、说话者意图及听话方的接收效果等层面逐层界定后可分为3类:非策略性不礼貌、策略性不礼貌和语用失误型不礼貌,各类不礼貌的产生原因不尽相同。本文从语用学角度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依据,对其提出的语境关系顺应模式做一改进,提出了可操作性更强的语言选择顺应模式,并以此对各类不礼貌的产生做一分析,通过该分析可更清楚地认识各类言语不礼貌,确定不礼貌的根源,进而从根本上提出解决不礼貌问题的办法。

论语义变异的理据——词汇语义的动态作用机制29-34

摘要:语义变异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语义现象,在语词意义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语言共时因素、具体—抽象范畴性以及词汇语义要素交际功能的转换等方面对语义变异的理据进行研究,立足词义的动态发展变化考察话语行为中的各种语义关系。这为词典释义、词与词之间语义联系的描写、动态语义信息(言语性多义)分析以及词汇和句法语义中的超常搭配的分析等提供了思路和理论线索,对于语言语义本质的挖掘具有方法论的启示,使我们对词汇释义和语法规则系统之间的相关性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文章提出的语义描写方法也是对认知语言方法的一种有益补充。

外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不妨由教师命题35-37

摘要:从高校实际出发,外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应该由教师命题。这样做有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论文辅导更具针对性,并能显著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本文还详细阐述了教师命题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所取得的效果。

非英语专业硕士生写作元认知水平调查与分析38-41

摘要:本研究以元认知理论为基础调查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元认知水平和其英语写作的关系。数据表明,研究生的英语写作元认知水平及其三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与写作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方面的学习和取得的进步,引导他们学会制定、监控和评估自己的写作学习计划,成功地完成写作任务。

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过程写作教学模式研究42-46

摘要:本文提出旨在改革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过程写作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写作视为复杂的、反复循环的心理认知、思维创作和社会交际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重视写前准备、起草初稿、修改反馈、修订编辑等写作过程。在体现高职英语教育特征的基础上,有效调动学生的写作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47-51

摘要:依据Swales提出的CARS语篇分析模式,即“三语步”的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结构(确立研究领域、确立研究地位、占据研究地位),我们对我国北方六所大学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部分的写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随机抽样的80篇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样本中合乎该三语步认知结构的概率偏低;各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学、翻译)硕士学位论文引言部分的必要步骤(回顾前期研究成果;指出研究差距、提出问题、或继承前期研究传统;概述研究目的、介绍科研论文结构)的相对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表明:有些学生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结构、社会功能和认知模式不甚了了,难以有效实现学术论文的交际目的;建议将体裁分析教学法切实应用于高级英语写作教学及学术科研写作实践,以规范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阅读与写作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52-56

摘要:图式理论近年来在外语教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研究者应用图式理论的基本理念从深层次探析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思维模式,并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尝试解释和解决语言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图式对其写作图式的形成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意义,探讨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促进其写作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中国译论研究应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57-60

摘要:不同文化、语言存在着差异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保持并研究这些差异是为了进行平等对话,这样做胜过那种忽视差别,忘记自己文化身份、一味盲从他人文化的做法。在翻译研究中,我们应注意吸收他人先进、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同时也应努力挖掘我国近两千年来宝贵的译事经验,在实事求是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笔者认为:(1)我们要有造诣深厚的翻译理论家,要有中国译论的领军人物,也要有自己的流派。(2)中国译论的出路在于“和而不同”,“和谐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多元互补”理论也有很强的生命力。(3)中国译论研究应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只有中西译论二者有机“结合”、“兼容”,中国译论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论语篇能力与翻译61-64

摘要:语篇能力指三种能力。这三种能力可以使读者“乘一总万,举要治繁”。

英语口语交际任务维度的测定因素和方法65-69

摘要:学习者在执行口头交际任务过程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表现为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3个任务维度。对交际任务的不同维度进行测定,有助于研究者和教师:(1)区分任务的难度,为设计任务型大纲和口语测试任务提供客观的依据和标准;(2)了解学习者中介语的进程;(3)使用不同性质和类型的交际任务对学习者语言运用的不同维度分别进行培养。本文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探讨了口语交际任务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3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对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的测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近十几年来国外对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概括。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同声传译研究70-72

摘要:本文试图运用关联理论及其对翻译的解释力来探讨同声传译这一特殊翻译活动的本质特性及其动态过程中内在的运作机制,旨在说明只有根据相关语境运用语码-推理模式选择了最佳的源语意义后,传译者才可能以最少的处理努力迅速地选择最佳关联目的语,把源语交际者的信息意图传递给目的语听众,保证同声传译的社会交流效果。

“灰色”内涵及其泛文化解读73-75

摘要:灰色是人们熟悉的颜色之一,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灰色词的文化内涵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对灰色色彩词进行分析,以求诠释其中的泛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