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外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

  • 11-5280/H 国内刊号
  • 1672-9382 国际刊号
  • 2.5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外语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外语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论经纬、改革论坛、学术探索、教学研究、纵横论译、科研方法

中国外语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习得与学得-

摘要:几年前北京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召开了“首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组织者邀请我参加这个盛会并在大会上做了题为“对外汉语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教师发展问题与对策4-6

摘要:随着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大学英语教师面临“三提高”的压力和相应的挑战。笔者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力。他们对改革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应对的态度很重要。至于相应的对策,最根本在于教师的自身发展和自我发展,包括学习、研究、转型、改革和创新实践。本文正是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的脉络,就教师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对改革的态度和应对的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指导式教学与主题式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探讨7-11

摘要:本文以教学理念的转变为切入点,从教师角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改成效等4个方面探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指导式教学与主题式教学融为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第三空间与外语科研自主创新12-16

摘要:本文简述了“第三空间”与外语科研的关系,讨论对外语学习者、教师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观察与思考,并以本人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跨文化自传与外语教学》为例探讨了外语科研中自主创新的一些可能性。

第三代认知科学下的语言研究17-22

摘要:第三代认知科学采用成像和模拟人脑的方法,即利用高科技脑成像技术和计算机神经模拟技术,阐释人的认知活动、语言能力与脑神经的复杂关系,揭示人脑高级功能的秘密。本文以第三代认知科学为基础,介绍语言产生和语言加工的神经机制,揭示第三代认知科学下语言研究与神经模拟的相互关系。

语用学研究的新进展23-28

摘要:本文沿着语用学理论体系完善和应用领域拓展两条轴线,介绍现代语用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介绍实验语用学、博弈·决策论语用学、神经语用学、民族志语用学等语用学分支的最新发展。

模糊限制语研究的渊源、嬗变及发展方向29-33

摘要:“模糊限制语”(hedge)这个概念最早属于逻辑学和语义学的研究范畴,于20世纪70年代由George Lakoff提出。随后30年时间里,不同学者以不同的视角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研究涉及语用、语篇、语体、交际策略、文化差异等多个领域,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也一度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从模糊限制语研究的渊源入手,对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评析,进而讨论模糊限制语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

制定亚洲统一的英语语言能力等级量表34-37

摘要:亚洲各国和地区已经有不少大规模标准化英语考试项目,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考生资料,为全面准确地描写考生英语语言能力水平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在制定亚洲统一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时宜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做法,从语言交际功能、语言技能等方面对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的每一个级别制定详尽、准确、直观、便于用户使用的描述,同时从词汇量、阅读速度、听力材料语速、语言材料难易度等方面对每一等级提出定量指标作为补充。此外,在制定亚洲统一英语语言能力等级量表时还可以参照欧洲委员会的“欧洲语言能力等级共同量表”,尽可能做到与国际接轨。

试论外语教学的自然法则38-41

摘要:本文从语言的本质属性和语言能力获得过程的充要条件出发,归纳总结出在外语教学必须遵循的自然法则,继而以英语教学为例,检讨了我国现有外语教学的一般现状。这些在外语教学中应该遵循的自然法则或必要条件有:(1)充分的外语语言接触;(2)学习的兴趣驱动;(3)学习过程中不间断的成就感;(4)学习行为的生理性和心理性。本文并列举了我国外语(尤其是英语)学习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指出了研究和实施适应变化了的外语学习环境的外语教学模式建构、课堂教学定位、教师定位、教材及学习资源建设以及学习者群体的分类研究的迫切性。

从学术边缘的游走到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美国ESL写作教学研究40年42-47

摘要:英语为第二语言(ESL)的写作教学与研究在美国已经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应运而生、探索与成长、渐成理论体系和独立学科的建立与完善。这期间,引导式写作、现代—传统修辞式、过程教学法、学术英文写作和后过程写作教学法等理论针对ESL写作教学领域的主要问题和特点应运而生并各领风骚于一时。二语写作教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和学科已受到主流学界的认可,其研究成果已开始影响相关研究领域。美国ESL写作从学术边缘到学科理论体系建立的历程对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对语言行为测试中“潘多拉盒子”的再思考48-51

摘要:语言行为测试需要语言运用理论作为其效度研究的基础。以往的语言运用理论大多是从认知的角度,通过建立交际能力模式来解释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机制。本文从社会文化认知观的角度,提出如何联系社会文化和交际语境理解和考察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

英语听力元认知意识调查研究52-57

摘要:本研究采用元认知知识问卷调查、访谈和英语听力理解测试对英语听力元认知情况及其与听力理解能力的关系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对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比较,认为在听力教学中应该尽力帮助学生缩短元认知知识与听力实践的距离,使听力元认知知识起作用。

中西逻辑比较与学术创新58-64

摘要:通过比较得知,中国古代墨家逻辑有比较丰富的逻辑思想,而且有了形式逻辑的初步形态,但由于目的是推行治国之策,而不是追求知识寻找形式化的方法,所以重内容轻形式,没有发展成为规范而系统的形式逻辑,制约了墨家以至整个民族理性思维的发展。

翻译方向博士生研究方法简论66-68

摘要:翻译方向博士生尽管在硕士阶段接受过一些专业训练,但对于研究方法、论文撰写和学术规范等仍然缺乏了解。应通过“研究方法论”课程等途径,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翻译方向学术研究的方法与规范,这对他们完成博士生阶段的学习、撰写博士论文和深化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和扩展,翻译方向的研究方法论也逐渐形成,趋于成熟。

文化背景与学习风格——中国语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调查69-73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语境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学习风格上的总体特征,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学习阶段和成绩优秀学生在学习风格上的差异,分析了形成其学习风格的社会文化背景,并指出学生应了解、调整和丰富自己的学习风格;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拓展学生的学习风格。

互文性视角下的译学研究74-76

摘要:本文以文本为入口,揭示了文本隐喻的复杂性,继而将翻译放置到语言、文化、文学等众多广义文本相互作用的“场”中进行考察;从翻译主体层面的交融以及翻译种类的三重划分角度进一步剖析了翻译的互文性特征,从而将翻译这一行为拓展到了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符号的方方面面。对于翻译批评理论的构建,作者提出中西汇通、传统与现代结合、学科互涉等具建设性的向度,藉此更好地进行价值重组与方法整合。

翻译是一种能动的文化建构——王宁《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评介77-79

摘要:1964年以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成立为标志,文化研究首先崛起于英国文学研究界。当代文化研究作为一种跨越学科

学界动态80-80

摘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日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