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rain Diseases and Rehabilitation(Electronic Edition)

  • 11-9309/R 国内刊号
  • 2095-123X 国际刊号
  • 0.24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周围神经疾患、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病例报告、教学视频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专家笔谈
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1-4

摘要: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以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具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前者更为多见,约占脑卒中总数的75%~90%。尽管缺血性脑卒中多为非致命性,但是其致残率较高且目前的治疗手段有限,因此,一直是神经病学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为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结合具体的临床表现有利于提高脑卒中的诊断水平。本文拟就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表现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临床研究
经康复治疗出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居一年跌倒的发生率、地点及预测因子的随访研究5-9

摘要:目的探讨经康复治疗出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居1年跌倒的发生率、地点及预测因子。方法选取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因脑卒中住院、并经康复治疗出院后家居患者80例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98例,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计时起走测试(TUG)量表以及6 min步行试验(6MWT)量表评估运动功能,平衡信心(ABC)量表评估平衡信心。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跌倒的特点,应用Chi-square检验比较两组跌倒的地点,应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及预测因子。结果卒中组跌倒共109例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例次(U=15.332,P〈0.001),卒中组跌倒发生率为50%,平均跌倒发生率为每年1.36次/人;卒中组基线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3(11,30)分,BBS评分(46.1±8.3)分,6MWT(275.9±141.8)m,ABC评分(62.7±24.2)分,TUG(20.5±14.3)s,对照组MMSE评分28(22,30)分,BBS评分(55.8±3.6)分,6MWT(527.8±85.9)m,ABC评分(93.2±10.9)分,TUG(8.5±1.9)s。卒中组基线MMSE评分、BBS评分、6MWT评分、AB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UG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13.567,t=15.876、19.512、20.221、20.154,均P〈0.001);脑卒中组跌倒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1.767倍,脑卒中是跌倒的预测因素;卒中组家中跌倒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36%)(χ^2=19.71,P〈0.001);BBS与卒中组及对照组跌倒均相关(IRR分别为0.908及0.777),TUG与卒中组跌倒相关(IRR为0.955),6MWT与对照组跌倒相关(IRR为1.004),ABC与脑卒中组及对照组均无相关性。结论经康复治疗出院的家居老年脑卒中患者1年家中跌倒的风险较对照组高,应注意家中的环境,平衡功能是卒中组及对照组患者跌倒的预测因素,运动增多可增加跌倒的机会。

豫北地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10-13

摘要:目的分析豫北地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本地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期居住于豫北地区的130例首发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患者1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缺血性卒中组男性(76.15%)多于女性(23.85%),农村患者(73.08%)多于城镇患者(26.92%),与中老年组相比,男女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40,P=0.002)。青年缺血性卒中组前5位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脂血症(56.15%)、高血压(55.3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52.31%)、吸烟(49.23%)和饮酒(36.92%);而中老年组分别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61.48%)、高血压(57.78%)、高脂血症(40.00%)、吸烟(33.33%)和糖尿病(25.93%)。两组间危险因素相比,青年组高脂血症患病率、吸烟率、饮酒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豫北地区青年缺血性卒中在性别差异、城乡分布、危险因素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控制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纠正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本地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意义重大。

性别差异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的影响14-19

摘要:目的高血压是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重要的可干预因素,寻找出性别差异对于卒中风险的影响,从而为制订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 2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烟酒嗜好、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疾病既往史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卒中危险因素以及Lg Hcy和各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2 2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患者SBP、GLU、TC、HDL-C、非HDL-C、TG的水平以及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比例均较男性患者显著升高(P〈0.05),但是女性患者Hcy血浆含量和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较男性患者明显降低(P〈0.05)。男女患者罹患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吸烟、SBP/DBP、Lg Hcy的升高以及HDL-C的降低,但是在女性患者除了上述危险因素外,还包括TG的升高(P〈0.05)。女性患者Lg Hcy和SBP、DBP、TG之间的交互作用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P〈0.05),但是男性患者仅Lg Hcy和DBP的交互作用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论男女,降低SBP/DBP水平,均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血浆Hcy含量的升高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Hcy又通过与不同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增加卒中患病风险,这些差异应该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予以重视。

下肢机器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20-24

摘要:目的观察Loko Help下肢机器人配合常规康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1∶1)对照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在3个月以内的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符合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基底节区脑梗死,初次发病或既往有发作但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年龄在35~75岁,意识清楚,可服从指导,无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组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做德国进口的Loko Help下肢机器人的训练,对照组只应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训练,训练4周后对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训练4周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4.65±6.58 vs.10.26±2.47)、Berg平衡量表评分(35.16±8.67 vs.7.26±3.46)、Barthel指数评分(74.85±8.65 vs.23.16±7.3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训练后对照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15.68±4.79 vs.9.56±2.08)、Berg平衡量表评分(21.78±10.43 vs.8.07±3.75)、Barthel指数评分(60.34±13.78 vs.20.36±9.2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周后治疗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ko Help下肢机器人的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征及危险因素25-28

摘要:目的研究轻中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及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轻中度TBI患者102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中文版评定其认知功能,根据评定结果分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之相关性;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分组,分析不同损伤部位患者之间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的102例中,认知功能障碍74例(72.5%),认知功能障碍以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计算力、语言、抽象、延迟回忆等认知域为重(均P〈0.01)。额叶、颞叶和基底节损伤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较其他部位严重(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水平、年龄是影响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额叶、颞叶和基底节部位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较重,文化程度、年龄是轻中度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临床效果研究29-36

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安全性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其中20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达到支架成形术指征(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50%,无症状性狭窄〉75%)的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支架成形术,同时选择20例颈内动脉狭窄虽然到达支架成形术指征,但不愿意接受支架成形术单纯采用保守治疗(控制危险因素+降脂、降压、控制血糖等药物对症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除给予支架成形术外,同时控制危险因素,降脂、降压、控制血糖药物等对症治疗。手术前后对两组进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灌注(CTP)、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同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6个月内再发卒中的调查等,对有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支架置入术成功率100%。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3周测量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7.65±7.63)%下降至(12.58±4.83)%(P〈0.01)。5例发生短暂性血压及心率下降,8例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及心率下降。6例围手术期出现过度灌注表现,无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手术前后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随访6个月,术后无支架内再狭窄;治疗组ADL评分、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6个月内无再发卒中,而对照组有4例发生卒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临床效果好,术后支架内再发狭窄率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防再发卒中,明显优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的诊断价值研究37-41

摘要: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及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分度价值及其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例临床上诊断为HIE的足月新生儿作为HIE组,14例无窒息病史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足月新生儿作为正常组,HIE组及正常组均进行常规MRI(T1WI、T2WI、T2-FLAIR、DW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扫描,两组均进行DTI、ASL扫描。经Siemens工作站软件处理后,观察DTI图像及ASL灌注图像,对HIE组及对照组的感兴趣区(双侧基底节、丘脑、额叶、顶叶)进行各参数测定,运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IE组各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相对各向异性(RA)值较对照组均降低,容积比(VR)及基底节区相对脑血流量(r CBF)值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白质区r 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IE严重程度的增加,各感兴趣区的FA值不同程度减低,基底节及丘脑的r CBF不同程度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卡方检验,基底节FA值、基底节及丘脑r CBF的HIE发现率及严重程度分级与临床一致(χ^2值分别为22.71、25.28,P〈0.001)。结论 DTI及ASL技术对HIE的诊断及判断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且其分度与临床分度一致。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基础研究
模拟脑电节律仪的低频电磁场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42-45

摘要:目的通过水迷宫数据的变化,探讨模拟脑电节律仪的低频电磁场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正常SD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置于相同的固定装置内不予以治疗),1 Hz干预组(B组)、10 Hz干预组(C组)和20 Hz干预组(D组)。经模拟脑电节律仪干预正常SD大鼠后,应用水迷宫进行空间探索实验和定位航行实验,记录大鼠游泳的全部时程:平均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以及大鼠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及2 min内跨越原平台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大鼠在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及2min内跨越原平台次数四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程A、B、C三组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D组有轻度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min内跨越原平台次数A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略有上升,B组、C组、D组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四组干预后均较干预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脑电节律仪的低频电磁场对正常大鼠的认知功能无不良影响,可能有改善作用。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综述
远隔缺血处理对脑缺血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46-49

摘要:远隔缺血处理定义为给器官一个短暂的非致死性的轻度缺血处理,从而减弱远隔器官致死性缺血损伤,使被保护脏器能够耐受之后较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是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远隔缺血处理对脑缺血造成损伤的保护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通过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缺血引起的血脑屏障的破坏;另一方面,远隔器官的缺血可能会产生神经保护物质,通过内源性物质释放后介导细胞内新的蛋白合成及基因调控来实现。临床试验(2期)表明远隔缺血处理是安全的,可有效地降低高卒中风险人群的卒中发病率。本文对远隔缺血处理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机制进行综述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50-52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慢性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治疗措施。现行的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检查量表的诊断方法,难免会造成临床误诊,并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敏感的AD早期生物学标记,并建立其早期诊断技术和早期干预方案,对于AD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就AD的早期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创伤性脑损伤与神经凋亡的研究进展53-55

摘要:创伤性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随着社会发展,重型颅脑损伤致死率及致残率居高不下,其在日常生活中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并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关于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目前主要集中在继发性损伤的治疗,其中抑制神经凋亡处于核心位置。本文综述了创伤性脑损伤中的神经凋亡,针对不同类别的创伤性脑损伤,分别讨论了神经凋亡与其关系,并对创伤性脑损伤中凋亡信号通路展开论述,最后对创伤性脑损伤与神经凋亡的关系加以展望,为创伤性脑损伤的抗凋亡研究提供一定思路。

四格移步试验及其应用56-59

摘要:平衡能力是人体一项重要的生理机能,是人体相关系统功能的集中体现。维持平衡对日常行为活动意义重大,疾病及老龄化降低了人体的平衡能力,影响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严重的会引起跌倒,诱发其他疾病。平衡能力测试是定量评定平衡能力的前提,四格移步试验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简便易行的测试,在国外已受到广泛重视并应用到临床各科的康复工作中。该试验方法占地少、操作简便、花费低廉,主要被用来检测患者的动态站立平衡能力,能够识别由高龄、卒中、帕金森病等原因所致的跌倒以及慢性卒中所致平衡功能障碍,还可以用于指导康复训练、分析训练效果,并可以对脑瘫、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估。本文在此对该试验进行简要介绍。

硫化氢:中枢神经系统的新型神经调质和保护剂60-64

摘要:硫化氢(H_2S)作为一种有毒气体被人们所熟识,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_2S亦是生物系统中的一种活性分子。H_2S在大脑有相对较高的表达,发挥着重要的生理、病理功能。它能通过影响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第二信使系统[包括细胞内Ca^(2+)浓度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 AMP)水平等]来调节神经传导;而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它在病理状态下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的作用;并且,在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显示潜在的治疗价值,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缺血性卒中和创伤性脑损伤。靶蛋白的硫巯基化修饰是这些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总结了目前H_2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强调其作为神经调质和神经保护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