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rain Diseases and Rehabilitation(Electronic Edition)

  • 11-9309/R 国内刊号
  • 2095-123X 国际刊号
  • 0.24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周围神经疾患、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病例报告、教学视频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专家笔谈
内镜颅底外科1-4

摘要:面对复杂多样、位置深在的颅底病变,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头颈颌面外科的医师们一直在通过不懈努力探索更好的手术入路,不断完善手术方法。近年来,除了传统的开放显微外科入路,内镜颅底入路逐渐得到认可,被认为是颅底外科的两大发展方向之一。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内镜设备的快速发展、深入人心的微侵袭手术理念和颅底解剖学及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内镜虽小,却为医师提供了颅底不同解剖区域清晰的视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4-4

摘要:《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临床医学类学术期刊,以光盘附带纸质导读的形式面向全国发行。ISSN1674-0785,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临床研究
穿支动脉区梗死扩散加权成像影像学滴水征与进展性运动缺损的关系5-1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急性期进展性:和无进展性穿支动脉区梗死的临床特征,并探讨穿支动脉区梗死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学模式与进展性运动缺损(P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头磁共振及头颈部CT或MR血管造影成像证实的新发穿支动脉区梗死(脑桥或大脑中动脉深穿支供血区)患者75例,根据卒中发生后5d内动态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情况,分为PMD组30例,NPMD组45例。采用t或,检验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表现、梗死灶影像学模式、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病变情况。结果PMD组中病灶呈滴水征的比例[20/30(66.7%)]高于NPMD组[10/45(22.2%),X2=14.8,P〈0.01]。PMD组患者平均人院时NIHSS评分(4.60±1.40)高于NPMD(3.75±1.20,t=2.81,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穿支动脉区梗死DWI影像学滴水征与PMD呈正相关(OR3.0,95%CI1.25—7.17,P〈0.05)。结论DWI影像学滴水征是穿支动脉区梗死影像学模式特征之一,影像学滴水征或可作为进展性卒中或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指标。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征稿、征订10-10

摘要:《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脑科疾病与康复医学专业学术类科技期刊,2011年10月正式创刊ISSN2095.123XCN11.9309/R。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脑科疾病研究与康复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工作进展,介绍世界脑科研究发展趋势,促进国内外脑科疾病与康复研究的交流和发展。本刊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和多媒体课件结合在一起,其可视性强,信息量大。本刊除有评述、论著、综述等传统栏目外,还设有专家视频讲座、手术演示及病案讨论等视频栏目。本刊为双月刊,以多媒体光盘(CD。ROM)附纸质导读形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与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11-16

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和其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并明确诊断为TIA的患者97例,所有患者行头及颈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评估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根据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分为四组:无狭窄组、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采用定磷法测定所有TIA患者的血浆LPA水平,对可能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无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11例,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86例,其中轻度狭窄者39例,中度狭窄者32例,重度狭窄并闭塞者的患者1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糖尿病、血浆LPA水平等因素在不同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的TIA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F=6.933,P=0.000;X2=16.413,P=0.001;F=4.456,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与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独立相关,血浆LPA水平与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取LPA2.5μmol/L为界值,LPA〉2.5μmol/L是TIA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OR:2.277,P=0.061),高血压、卒中史也与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存在相关性,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LPA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347,P=0.000),校正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卒中史等因素后相关性仍存在(r=0.214,P=0.039)。结论TIA患者血浆LPA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病变等级存在相关性,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越高,LPA水平也就越高。血浆IJPA水平或可作为TIA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征稿、征订16-16

摘要:《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连续型电子期刊(ISSN:2095-2260;cN:11-9317/R),季刊,杂志由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人民军医出版社主办,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全军心脏外科研究所)承办,人民军医电子出版社出版。杂志以DVD—ROM为载体,以多媒体形式报道心血管外科专业科研成果,实施相关专业人员的医学继续教育培训。本刊以中高级心血管外科医师、麻醉师、体外循环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心血管外科临床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

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比较17-20

摘要:目的比较伴有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血脂,病损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和发生率的差异。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50例颈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收集两组患者常见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人院后的血压、血脂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和发生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常见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均以颈动脉分又处最多,且均以不稳定斑块为主;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斑块发生率高(X2=7.234,P=0.007);两组患者的收缩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5,P=0.006;t=6.686,P=0.000;t=~2.441,P=0.016;T=4000.00,P=0.039)。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斑块阳性率高,以不稳定斑块为主,多分布:在颈动脉分叉处,且多合并血压及血脂异常。

不同时期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21-24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青岛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经侧裂一岛叶人路清除血肿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15例,其中男71例,女44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15分的12例,9~12分的33例,5~8分的70例;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发病7~24h内)手术组(82例)和晚期(24h~5d)手术组(33例)。对比分析各组手术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和手术后6个月随访,按照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进行疗效评价。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手术组与晚期手术组的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早期手术组血肿大部以上清除76例(92.68%)、再出血8例(9.76%)、死亡6例(7.31%)、术后6个月ADL良好率76.82%(63/82)。晚期手术组血肿大部以上清除27例(81.81%)、再出血10例(30.30%)、死亡14例(42.42%)、术后6个月ADL良好率24.24%(8/33)。统计分析两组再出血率、死亡率及术后ADL分级具有显著性差异(X2=7.5245、20.1866、13.3942,P均〈0.05)。结论早期小骨窗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具有创伤小、神经功能恢复快、预后好的优点。

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CSFlPO和FGA杂合度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25-28

摘要:目的探讨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杂合度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PowerPlex18DSyste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对525例攻击行为军人个体(包括276例主动攻击行为个体和249例被动攻击行为个体)与313例对照样本个体外周静脉血进行PCR复合扩增,然后应用ABl3130XL型基因分析系统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检测。比较三个群体中杂合子比率及17个STR基因座杂度性的差异。结果17个STR基因座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三个群体中的杂合子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SF1PO基因座,被动攻击行为组的杂合度显著低于对照组(66.7%vs.74.8%,X2=4.43,P=0.055);在FGA基因座,主动攻击行为的杂合度显著低于被动攻击行为组(81.9%vs.88.4%,X2=4.29,P=0.038);其余STR基因座三组的杂合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F1PO和FGA基因座可能与攻击行为的发生有关;CSFlPO基因杂合性降低可能与被动攻击行为发生相关;FGA基因座杂合性改变可能与攻击行为发生的类型相关。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基础研究
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磷酸化p38MAPK表达的影响29-32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l区神经元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方法将60只3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VD模型组、假手术组和Egb组,每组20只,采用结扎双侧颈动脉即两血管法(2-VO)建立VD模型,Egb组给予100mg·kg^-1·d^-1的Egb761溶液腹腔注射,V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半个月后应用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蛋白印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p38MAPK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CAl区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前4dEgb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分别为(50.12±6.09)S、(43.32±4.18)S、(40.34±3.27)S、(39.13±3.85)S],明显小于模型组[(83.78±8.32)S、(79.86±9.13)S、(77.39±6.03)S、(75.23±5.8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57、16.24、24.22、22.99,P均〈0.01);Egb组停留原平台象限时间[(27.35±5.36)S],大于模型组[(19.62±4.8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1,P〈0.01)。大鼠海马CAI区凋亡细胞数、P—p38/β-action的比较:Egb组分别为138.39±9.28、0.462±0.035,明显低于VD模型组(216.58±12.18、0.926±0.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86、19.33,P〈0.01)。结论应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能显著增强V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抑制了海马区神经元凋亡,p38MAPK通路可能参与其中,这可能是Egb761治疗VD的作用机制之一。

大鼠基底节出血后血肿对锥体束的影响33-36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基底节出血后出血灶的变化和对锥体束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250~300g的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所提供,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32只),Ⅳ型皎原酶-肝素诱导脑出血组(32只),其中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再各分为4个亚组:1d组、3d组、7d组和14d组,每个亚组8只。使用Ⅳ型胶原酶一肝素诱导大鼠基底节出血,测量出血灶的血肿大小。采用HE染色、Luxolfastblue染色、Neurofilament免疫组化观察内囊后肢的病理改变,锥体束髓鞘的改变,锥体束NF染色的光密度值。所有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ANOVA)和SNK—q检验。结果Ⅳ型胶原酶一肝素诱导的大鼠脑出血模型,1d组血肿体积最大.此后血肿逐渐吸收。3d组白质重度水肿,7d组白质胶质细胞大量增生。锥体束髓鞘损伤在脑出血1—3d逐渐加重,7d开始再生修复。锥体束轴突损伤从1d[(0.20±0.02)]到7d[(0.09±0.01)]持续加重,14d轴突光密度值[(0.10±0.02)]有所增加,但与7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后锥体束的致伤原因除了血肿的直接破坏,还有脑水肿、炎症反应等各种复杂的继发病理生理改变的影响,脑出血早期若给予外科干预可能可以减轻锥体束的继发损伤。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综述
溶血磷脂酸预警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研究十年回顾37-39

摘要:溶血磷脂酸(LPA)被提出可以作为一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预警因子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史,成绩斐然,但也疑虑丛生。至今,对LPA的研究已经远远超出了其预警心脑血管病的范围。本文简单回顾了LPA的研究历史、生化特征及生物学效应,并对其以后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临床孤立综合征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40-43

摘要: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事件单次发作的综合征,常为多发性硬化(MS)的首发表现,给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需要将能够简化CIS诊断、判断疾病进程、反映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行之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尽快应用于临床。本文就一些新的CIS诊断、预后和治疗反应相关生物标记物进行综述。

帕金森病病理生理学机制与神经保护治疗44-48

摘要: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目前认为P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氧化(硝化)应激、异常折叠蛋白质的聚集沉积及泛素.蛋白酶体功能异常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肌酸和辅酶QlO(CoQl0)作为线粒体能量代谢的重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剂对神经系统变性病具有保护作用,有望成为新的神经保护剂用于PD的治疗。

特发性震颤的诊断与治疗49-51

摘要: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下肢或头面部不自主运动、甚至躯干的震颤。至今其病因并未明确,研究认为其为与遗传有关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较为常见,人群患病率为0.41%~3.92%,多呈散发。由于人们对其认识及研究不足,虽然患病率高于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但临床诊断率并不是很高。因此本文对ET诊断和治疗,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ET中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从而为临床的诊断提供相应的帮助。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对图片及视频资料投稿要求51-51

摘要:请作者投稿时注意,在正文中正确标示每幅图出现的位置,并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序,每幅图的图题(必要的说明性文字),置于图的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综述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52-55

摘要: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其运动、语言、吞咽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可一定程度减轻残疾,但尚不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功能障碍的恢复。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大脑特定皮质区的功能,从而改善脑卒中后的功能障碍,近年来国内外有较多研究结果,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经验交流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变化与预后关系研究56-58

摘要:根据2005年我国流行病学研究,颅脑损伤的发生率约为240/10万人,交通事故(42.3%)和高处坠落伤(29.7%)是我国颅脑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颅脑损伤是导致我国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患者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一项对深圳医院的调查中发现,深圳颅脑损伤在所有伤害类型中居于首位,国内22家大型医院的调查结果表明,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此外,颅脑损伤还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无形的精神压力、长期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因此颅脑损伤的诊治和预后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