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rain Diseases and Rehabilitation(Electronic Edition)

  • 11-9309/R 国内刊号
  • 2095-123X 国际刊号
  • 0.24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周围神经疾患、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病例报告、教学视频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专家笔谈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新技术1-3

摘要: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文献报道,成人尸检颅内动脉瘤的阳性率达1%-8%;临床上颅内动脉瘤的破裂率约为9/100000,占脑血管意外中的第三位,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r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SAH发生后早期的死亡率可达40%,再次出血死亡率可高达60%-70%,出血所造成的脑血管痉挛可引发严重的后遗症,如颅神经麻痹、偏瘫、失语、植物生存状态等,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术防治脑卒中4-7

摘要:目前,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术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totid endarterectomy,CEA)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易等优点,提供了一种可替代血管外科手术的新选择,但疗效尚待确认,减少并发症的方法仍在不断探索中。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临床研究
基线CT灌注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延迟性缺血的研究8-12

摘要:目的探讨基线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age,SAH)延迟性缺血(delay cerebral ischemia,DCI)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54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基线和1周后CTP。计算优势出血侧与对侧各参数比值,即相对血容量(rCBV)、相对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F),感兴趣区(ROI)选基底节为中心的两层大脑前动脉分布区(ACA区)、中动脉分布区(MCA区)、后动脉分布区(PCA区)、基底节区及前、后分水岭区。结合复查CTP、CT平扫及神经功能临床评估确定DCI组和无DCI组,对两组基线、复查CTP分别行两样本t检验;对DCI组两次CTP行配对t检验;基线rCBF分为≤0.75、0.75〈rCBF〈0.85、≥0.85组,用,检验分析组间DCI发生率差异,运用SPSS16.0软件,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运用MedCalc9.62.0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DCI的理想基线rCBF、rMTT、rCBV值。结果18例(18/54,33.3%)发生DCI,基线CTP比较,DCI组、无DCI组平均rCBF分别为0.78和1.01(t=6.63,P〈0.01),rCBV分别为0.90和1.01(t=4.43,P〈0.01),rMTT分别为1.24和0.96(t=5.29,P〈0.01)。DCI组复查较基线rCBF减低(t=3.18,P〈0.05)、rCBV减低(t=2.83,P〈0.05)、rMTT无统计学差异(t=0.99,P=0.38)。不同基线rCBF水平DCI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38.00,P〈0.05)。ROC分析:理想基线rCBF为0.84,预测DC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87.5%、90.62%,曲线下面积(AUC)为0.945(95%CI:0.824~0.992);rMTF为1.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00%、84.37%,AUC为0.844(95%CI:0.694~0.939);rCBV为0.9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00%、71.87%,AUC为0.781(95%CI:0.622~0.896)。结论在基线期采

本刊对来稿推荐信及更改作者的要求12-12

摘要:1.来稿必须附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推荐信,并加盖单位公章,只在稿件上盖章无效。2.介绍信的内容必须包括该稿作者姓名及文题全称,并应说明:(1)稿件内容真实;(2)稿件内容不涉及保密;(3)无一稿两投;(4)作者署名及顺序无争议。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分型与双干型血管分支关系的研究13-17

摘要:目的颅内动脉瘤(IA)好发于血管分叉部,提示血管形态学因素与IA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回顾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IA病例,探讨MCA分叉部IA分型与其分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头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诊断为MCA分叉部I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选取双干型MCA分叉部单发IA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证实者,符合条件的病例共64例66个IA(其中2例为双侧MCA分叉部IA)。根据瘤颈的位置将分叉部IA分为经典型(C型)和偏侧型(D型)。通过MSCTA后处理图像对IA进行分型,测量患侧MCA两分支起始处的管径、两侧分叉角及两分支间夹角,并计算两分支管径比及两侧分叉角比。将两型LA的分支管径比、两侧分叉角比及两分支间夹角的数值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66个IA中30个为C型IA,36个为D型IA。C型组:分支管径比平均值为1.33±0.35,两侧分叉角比平均值为1.28±0.28,分支夹角平均值为141.70°±19.91°,D型上述参数对应值为1.69±0.41、1.59±0.34、144.17°±18.00°。根据统计结果,两型IA的分支管径比、两侧分叉角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3.856,P〈0.001;t=-3.953,P〈0.001),两分支间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9,P=0.599)。D型组所有IA均发生于分叉角较小侧,且绝大部分发生于较细分支起始端(35/36)。结论MCA分叉部血管形态影响分叉部IA的生长部位。MCA分叉部IA中D型更为多见,当分叉部两分支管径及两侧分叉角相差较小时,倾向于发生C型IA,反之则多发生D型IA,并且D型IA倾向于发生在较小分支侧及较小分叉角侧。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初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超声造影变化的影响及预后分析18-22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初发脑梗死颈动脉彩色超声造影变化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2例,使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进行简单随机化分组,脑梗死患者发病1个月内服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20mg/d,32例;大剂量组:40mg/d,30例,之后两组均维持剂量20mg/d至6个月。根据英国牛津郡社区率中项目(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腔隙性梗死(16例)、完全前循环梗死(15例)、部分前循环(16例)和后循环梗死(15例)4个亚组,应用超声造影观察患者发病时及6个月后的颈动脉病变情况,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了解梗死后1、3及6个月患者的功能状态,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发病时及梗死6个月后超声造影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右侧=-0.627,P〉0.05;t左侧=0.305,P〉0.05);梗死后1、3个月的NIHSS差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4,P〉0.05;t=1.468,P〉0.05);梗死后6个月大剂量组NIHSS差值低于小剂组(t=2.008,P=0.049)。结论脑梗死发病1个月内服用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较长时间(6个月)时可改善脑梗死预后,但颈动脉彩色超声造影未能同时反映该临床变化。

投稿常见文字差错22-22

摘要:示例如下(箭头后为正确用字):前驱病变→前期病变,愈复期→恢复期,异性蛋白→异种蛋白,过渡超载→过度超载,转酞酶→转肽酶,1%饿酸→1%锇酸,嗽口→漱口,环胞素→环孢素,期未→期末,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和颅脑MRI表现分析23-28

摘要:目的观察15例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的脑诱发电位、颅脑MRI改变。方法对15例WD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对15例WD患者进行颅脑MRI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15例WD患者中,12例BAEP异常,临床有明显神经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Ⅲ、V波波峰潜伏期(PL),III-V、I—V波峰间期(IPL)延长,临床无神经症状或症状较轻者,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I、Ⅲ波PL,I~Ⅲ波IPL延长;10例VEP异常,主要表现为P100PL延长,其中3例为临床无明显神经症状者;12例SEP异常,主要表现为N20、P40PL、N13.N20IPL延长。(2)15例WD患者颅脑MRI有9例发现异常,病变分布为:壳核9例(60%),苍白球6例(40%),尾状核5例(33.3%),丘脑3例(20%),脑干4例(26.7%)。病灶多表现为长T1长12异常信号,在高磁场MRI中部分病例病灶可在T1、他加权出现高低混杂信号。(3)WD患者脑诱发电位的异常可能发生在临床神经症状及颅脑MRI改变之前。结论脑诱发电位检查对神经系统症状前或轻症患者及WD脑干病变的诊断可能更具价值。脑诱发电位、颅脑MRI可反映脑部损害程度,二者与临床表现三者相结合可能提高WD的早期诊断率。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29-31

摘要: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放疗在乳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和威海四零四医院肿瘤中心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32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14例经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18例经其他化疗药物联合放疗治疗,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和毒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9个月,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组和放疗联合其他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64%和6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86个月和11.67个月,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r=0.020,P〉0.05),生存期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81)。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折制轻于其他药物联合放疗组(x^2=4.773、4.114,P均〈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t=7.403,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乳腺癌脑转移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其他药物联合放疗方案轻。

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32-36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为开展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于2010年12月在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系统治疗而痊愈出院的160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4例)和对照组(76例)。干预组实施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自我管理模式,不给予任何形式的社区医疗护理干预。两组观察干预时间为1年,于干预前和干预第3、6.9、12个月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以及恶化率及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PANSS、ADL、SDSS、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2、0.88、0.21、0.30,P均〉0.05);(2)干预第12个月末,干预组PANSS总分(55.28±6.37)分、ADL总分(16.22±2.91)分、SDSS总分(4.38±0.71)分,恶化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6.67%和13.1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5.46±9.85)分、(21.53±3.84)分、(5.76±0.58)分、60.53%、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9.91、13.38,x^2=32.75、19.76,P均〈0.01),干预组GQOLI-74评分(13.76±3.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83±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P〈0.01);(3)干预组PANSS、ADL、SDSS和GQOLI-74等各量表干预差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3、2.98、5.48、9.83,P均〈0.01)。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管理模式能够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改善社会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基础研究
纳米粒介导ROCK-II-siRNA基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体内研究37-41

摘要:目的探讨海马内注射PEG—PEI/ROCK—II—siRNA纳米复合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SAMP8)学习、记忆、认知及海马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的影响。方法6月龄SAMP815只小鼠分为治疗组(8只)及阴性对照组(7只),另选5只SAMPR1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给予PEG.PEI/ROCK—II—siRNA,N/P=50、阴性对照组给予PEG—PEI/ROCK—II—Scr,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均为海马注射,3d给药1次,给药5次。30d后各组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hAT的表达。结果PEG-PEI/ROCK-11-siRNA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定位航行试验潜伏期显著缩短[第1天:(37.02±3.30)s vs.(40.68±3.59)s,t=2.77,P〈0.01;第3天(23.00±2.70)s vs.(31.35±1.80)s,t=3.35,P〈0.01],穿越目的象限区域次数明显增加(4.50±1.68vs2.41±0.76,t=1.97,P=0.096),目的象限停留距离比值(0.66±0.25vs.0.34±0.05,t=2.49,P〈0.05)及时间比值(0.57±0.13133.0.30±0.04,t=3.95,P〈0.01)都较阴性对照组提高,海马组织ChAT活性也增加(CA1区阳性率0.32±0.08 vs.0.17±0.01,t=25.21,P〈0.01;CA3区阳性率0.32±0.02 vs 0.16±0.01,t=17.91,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orris水迷宫结果及海马组织ChAT活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内注射PEG—PEI/ROCK—11-siRNA纳米复合物能提高SAMP8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这种作用可能通过增加海马组织ChAT含量而得以实现。

投稿中常见不规范名词41-41

摘要:1.名词欠规范(箭头后为正确名词):一时性脑缺血→一过性脑缺血,血沉→红细胞沉降率,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细胞浆→细胞质,机理→机制,光密度→吸光度,细胞系→细胞株,副作用→不良反应,冠脉→冠状动脉,

替莫唑胺对胶质瘤U251干细胞liv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42-46

摘要: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对胶质瘤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1iv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培养胶质瘤U251干细胞,使用不同药物浓度(0、25、50、100、200、400μmol/L)的TMZ在不同时间点(24h、48h、72h)干预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RT—PER技术测定TMZ干预前后livin和TNF-α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CCK-8检测TMZ干预后细胞增殖变化趋势。结果U251干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低于U251细胞。U251干细胞1ivin及TNF-Ⅱ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U251细胞(1ivinmRNA:t=11.206,P=0.000;TNF—αmRNA:t=16.462,P〈0.05),相同时间不同浓度TMZ能抑制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1ivin基因的表达,并随着TMZ浓度增加,抑制效应增强(U251细胞:t=-8.899、-19.049、-28.280、-29.651、-32.459,P均〈0.05:U251干细胞:t=-15.899、-24.180、-25.652、-43.395、-43,128,P均〈0.05);相同干预时间内低浓度的TMZ诱导TNF-α表达增多(U251细胞:t=10.134、14.428、7.873,P均〈0.05;U251干细胞:t=4.292,P〈0.05),但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诱导作用降低,TNF—α表达量降低(U251细胞:t=-8.958,-22.488,P均〈0.05;U251干细胞:t=-11.006、-11.145、-11.596,P=0.000)。400umoL/LTM2干预下,随着干预时间延长,TMZ对U251及其干细胞的中1ivin基因表达抑制加强(U251细胞:t=-21.406、-25.825、-25.964,P=0.000;U251干细胞:t=-18.238、-21.441、-22.886,P=0.000),而TNF—α-mRNA表达抑制作用减弱(U251细胞t=-26.924、-20.677、-14.253,P=0.000,U2511二细胞:t=-47.291、-20.204、-18.394,P=0.000),表达量呈现增加趋势。结论TMZ能降低1ivin和TNF—α.mRNA的表达,启动抗凋亡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及其干细胞增殖;但TMZ降低胶质瘤U251细胞1ivin和TNF—αmRNA的表达量比胶质瘤于�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综述
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支架的特性比较47-49

摘要:随着血管内介入材料的发展及改进,通过弯曲小血管到达载瘤动脉内治疗动脉瘤已成为现实。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在过去的十多年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于2001年Neuroform作为第一个自膨胀支架应用于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自膨胀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宽颈动脉瘤在过去的10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拉。

脑缺血触发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可能机制50-53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因为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已然成为重要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截至2005年,全球有2420万痴呆患者,其中AD占70%,预测到2020年和2040年,

B细胞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54-57

摘要: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自质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病。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主要临床特点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散在分布的多病灶与病程中呈现的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并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受损。

本刊对图片及视频资料投稿要求57-57

摘要:请作者投稿时注意,在正文中正确标示每幅图出现的位置,并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序,每幅图的图题(必要的说明性文字),置于图的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若所用图为引作,请标明出处。对于黑白图,请提供JPG格式,分辨率t〉300dpi;彩图,请提供JPG格式彩图,分辨率〉1300dpi。本刊对静态图片及动态图像的要求如下。

脑血流频谱原理分析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中的应用58-61

摘要: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诊断中,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除了要观察血流速度、血流转流、侧支循环、血流方向和血管杂音等之外,还要特别注意频谱形态的变化,它经常包含着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分析频谱形态的改变及其形成原理,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脑血管病变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