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rain Diseases and Rehabilitation(Electronic Edition)

  • 11-9309/R 国内刊号
  • 2095-123X 国际刊号
  • 0.24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1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周围神经疾患、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病例报告、教学视频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 2013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专家笔谈
脑小血管病及其血管病变评价1-4

摘要: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指脑内小血管病变及其导致的脑组织改变。尽管病变血管是脑内微小血管,但以其高发病率以及作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而备受关注,是目前脑血管病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2008年国际卒中会议和欧洲卒中会议提出了“小血管病引起大问题”的论点。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优化管理5-7

摘要:急性脑卒中治疗中血压的优化管理是一个挑战性的任务,这是由于卒中的类型不同以及对每一种卒中类型血压波动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目前还没有Ⅲ期随机临床试验证明优化血压管理对患者预后的一致影响,故在脑卒中急性期临床医师如何更好管理血压是茫然的,目前公布的指南主要是基于小规模的研究和专家共识。本文就近年来国外有关不同类型卒中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压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供临床医师参考。

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小卒中8-10

摘要:卒中目前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已跃升为国民的首位死因。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而给社会、家庭、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痛苦。小卒中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因其貌似良性病变及非致残性的特点,极易被公众和医师忽视。近年来的研究明确指出无症状卒中是导致大卒中及其他脑血管事件、痴呆、情感障碍的重要因素,早期正确认识小卒中并对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应受到高度重视。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临床研究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11-14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AF)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符合标准的30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血浆BNP等检查,通过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阵发性AF21例(7%,阵发性AF组)和非AF280例(93%,非AF组)。组间比较采用t或x^2检验、秩和检验,多因素LoN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阵发性AF的相关因素。结果阵发性AF组的BNP明显高于非AF组[196.6(72.8~386.2)ps/na比38.6(16.2~90.1)pg/ml,t=3.45,P〈0.001]。多因素回归相关性分析发现NIHSS评分(OR=3.3,P=0.0006)和BNP水平(OR=6.5,P〈0.0001)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阵发性AF密切相关。结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血浆BNP水平可作为阵发性AF的预测指标。对于血浆BNP水平升高的患者可通过心电监护或24h动态心电图等手段来提高阵发性AF的检出率,从而对此类患者制定正确的预防用药方案。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基础研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治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垂体腺瘤的实验研究15-19

摘要: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激动剂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分泌型垂体腺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应用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作用分泌ACTH的垂体ATt20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及PI染色分析ATt20细胞的增殖情况,AnnexinV、PI双标法检测ATt20细胞的凋亡,并通过透射电镜予以形态学验证。在体内实验中,应用罗格列酮口服给药治疗ATt20裸小鼠载瘤动物模型6周,定期测量肿瘤体积和小鼠血浆ACTH激素水平。结果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应用PPAR1激动剂后ATt20细胞出现增殖抑制,G0~G1期占85%±4%,高于对照组的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7,P〈0.05);AnnexinV、PI双标法凋亡检测并经电镜证实ATt20垂体腺瘤细胞在PPARγ激动剂作用后出现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经罗格列酮口服给药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载瘤小鼠模型肿瘤体积分别为(751.72±80.48)mm^3和(1058.82±173.33)mm^3,血浆ACTH水平分别为(219.30±127.58)pg/ml和(2099.63±484.3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5,P〈0.05;t=15.266,P〈0.01)。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ATt20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可以诱导其凋亡;在体内实验中罗格列酮可降低实验动物的血浆中ACTH水平,提示PPARγ/激动剂有可能为药物治疗ACTH型垂体腺瘤提供一个新的有效途径。

本刊对图片及视频资料投稿要求19-19

摘要:请作者投稿时注意,在正文中正确标示每幅图出现的位置,并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序,每幅图的图题(必要的说明性文字),置于图的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若所用图为引作,请标明出处。对于黑白图,请提供JPG格式,分辨率〉1300dpi;彩图,请提供JPG格式彩图,分辨率〉1300api。本刊对静态图片及动态图像的要求如下。

核因子κB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小鼠模型中不同时期的表达变化20-24

摘要:目的探讨小鼠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各时间点表达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实验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实验模型组分别观测6个时相点:3h、6h、12h、24h,3d.7d,并在规定的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冠状切片作HE染色检测病理结果,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Caspase-3阳性表达及TUNEL分析细胞凋亡数。结果NF—κB在实验模型组SAH后3h(P〈0.05)开始增多,12h(P〈0.01)其表达继续上升,24h达高峰,持续到3d(P〈0.01)仍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7d后下降;Caspase-3在SAH后12h(P〈0.01)开始增多,在24h和3d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d阳性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无统计学意义;并且二者与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SAH后NF—κB、Caspase-3阳性表达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SAH后3d这一时期内可成为治疗SAH的最佳时间窗。

白果内酯在鱼藤酮处理的PC12细胞中抑制α-共核蛋白蛋白寡聚体形成的实验研究25-29

摘要:目的研究白果内酯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对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的表达及聚集是否有影响。方法使用鱼藤酮对嗜铬细胞瘤株PCl2细胞进行处理,建立叶synuclein蛋白高表达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白果内酯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ynuclein蛋白的表达。数据以均数±标准差(面±5)表示,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独立样本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6μmoL/L鱼藤酮组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t=17.422,P〈0.01),细胞凋亡率和α--synuclein蛋白量高于对照组(t=9.141,t=8.392;P均〈0.01);10μmol/L及50/μmol/L白果内酯组细胞活性均高于鱼藤酮组(t=4.257,t=6.501;P均〈0.01),且高剂量者细胞活性更优(t=2.933,P=0.043);10μmol/L及50μmoL/L白果内酯组细胞凋亡率较鱼藤酮组低(t=4.482,t=4.488,P均〈0.01),α-synuclei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鱼藤酮组(t=8.349,t:9.028,P均〈0.01),但两剂量间二者均无统计学差异(£=0.831,P=0.45;t=2.178,P=0.095);实验中所显影的α-synuclein蛋白分子量在57kD左右。结论白果内酯对鱼藤酮诱导的PCI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仅,synuclein蛋白寡聚物的形成来实现。

食蟹猴急性偏侧帕金森病模型过程中睡眠状况的动态评价研究30-34

摘要:目的动态评价偏侧帕金森模型中实验猴的运动和睡眠状态,以了解帕金森病过程睡眠障碍的状况。方法以广西南宁灵康赛诺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正常食蟹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只)。给予老年食蟹猴单侧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mg/只)建立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帕金森病模型行为学评分量表进行动态行为学评分,评价其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并在建模期间及建模稳定后用行为.身体活动监视器(PAMs)记录帕金森嘶模型猴睡眠状态的改变。结果(1)建模成功后1.5年内行为学评分持续稳定,无显著波动,表明均已达到稳定的帕金森病状态。(2)注射MPTP后到成模前这一段时间日间睡眠时间及睡眠频次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P=0.000、0.002),表明日间睡眠过度可能是帕金森病最早出现的睡眠异常。结论非人灵长类动物患帕金森病后出现夜间及日间睡眠时间延长且日间睡眠频次增多,表明在帕金森病过程中伴随有睡眠障碍的发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调查研究
武汉地区7~17岁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35-39

摘要:目的调查武汉地区7—17岁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及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3—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武汉地区12所学校(小学、初中和高中各4所)的1975名在校7—17岁学生完成儿童抑郁量表和自编危险因素问卷,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儿童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武汉地区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95%CI)为13.6%(12.1%,15.1%);儿童抑郁的危险因素包括:居住地在农村[OR:2.35,95%C1(1.47,3.23),P〈0.001]、初中生[OR:3.45,95%CI 2.08,4.82),P〈0.001]、高中生[OR:3.01,95%ct(2.63,3.39),P〈0.001]、生活在单亲或寄养家庭[OR:2.11,95%ct(1.23,2.99),P〈0.001]、母亲从事体力劳动[OR:1.99,95%CI(1.28,2.70),P〈0.001]、母亲无业[OR:2.01,95%CI(1.31,2.71),P〈0.001]、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12年[OR:2.46,95%ct(1.21,3.71),P〈0.001]、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为0~6年[OR:2.96,95%CI(1.27,6.13),P〈0.001]、父母经常吵架[OR:2.87,95%Ct(1.92,3.82),P〈0.001]和父母有时候对小孩不理不睬[OR:2.63,95%口(1.59,3.67),P〈0.001]。结论武汉地区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居住在农村、中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或寄养家庭、母亲从事体力劳动或无业、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吵架和父母有时对孩子不理不睬的学生应是儿童抑郁预防的重点对象。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循证医学
国内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影响研究的Meta分析40-44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从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后,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共计5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其中5项研究显示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的临床疗效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不给予降压治疗)[OR:1.92,95%CI(1.04,3.52),P〈0.05],2项研究NIHSS评分说明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的干预组NIHSS分值优于对照组[WMD:-1.63,95%CI(-3.16,-0.11),P〈0.05]。结论该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的变化与预后关系密切。合理有效地控制急性期血压对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临床疗效较明显。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病例报告
横纹肌样脑膜瘤一例44-44

摘要:患者女,55岁。因间歇性头痛头晕1个月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头痛、头晕感,以两侧颞部为主,偶有走路不稳感,无视物模糊,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体检: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V级,行走步态稳,病理性反射未引出。无肿瘤家族史及射线接触史。MRI检查示:右颞顶部见团块样软组织信号影,边缘呈分叶状,与脑膜呈宽基底相接,未见明显脑膜尾征,在肿瘤前后缘见粗大的条索状引流静脉。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45-48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性神经变性疾病,最终导致痴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包含许多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数以千计的基因表达的变化、

文稿常见文字差错48-48

摘要:示例如下(箭头后为正确用字):前驱病变→前期病变,愈复期→恢复期,异性蛋白→异种蛋白,过渡超载→过度超载,转酞酶→转肽酶,1%饿酸→1%锇酸,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49-51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并随着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其中一些常见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的共同病理基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以往认为AS是由血脂代谢紊乱、脂质病理性沉积所致,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炎症在AS发生、斑块形成、不稳定斑块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去整合索-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s)家族在血管病理及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家族成员ADAM17作为多种细胞因子活化裂解的关键酶,参与血管病理生理。

情绪盲视研究现状及展望52-55

摘要:一、情绪盲视概述 情绪盲视的研究最早源于对盲视(blindsight)现象的系列研究,盲视是指视觉纹状皮层损毁后的患者残留的特殊视觉能力,即能对呈现在盲区的视觉刺激进行精确地探测、辨别和定位,却未伴随任何意识视觉体验,

本刊对来稿推荐信及更改作者的要求55-55

摘要:1.来稿必须附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推荐信,并加盖单位公章,只在稿件上盖章无效。2.介绍信的内容必须包括该稿作者姓名及文题全称,并应说明:(1)稿件内容真实;(2)稿件内容不涉及保密;(3)无一稿两投;(4)作者署名及顺序无争议。

重视难治性癫痫的预判断及处理56-58

摘要:癫痫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预后有三种类型:(1)不经治疗自发痊愈(占20%~30%):多见于伴或不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2)服用抗痫药物后痊愈(占20%~30%):多见于部分性癫痫及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