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教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家教杂志 部级期刊

The Family Education of China

  • 11-3056/G4 国内刊号
  • 1007-693X 国际刊号
  • 0.0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家教是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家教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刊视点、家庭教育政策与思想、家庭教育理论探索、现代家庭与家长素养、传统文化与儿童教养、家庭教育指导与家校社共育、家庭教育国际比较与借鉴、家庭教育笔谈_新时代家庭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家庭教育笔谈

中华家教 2019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家教杂志卷首语
给爸爸们一个机会1-1

摘要:前段时间,'996'工作制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后,不少妈妈戏言:'当妈之后’996’算什么?我们都是’007’(全天24小时,每周7天不停休)。'还有的妈妈说:'娃爸也许是’996’,而我这做妈的只能是’007’——没有月薪,没有假期,没有休息,也不能有脾气。'曾经有调查问了这样几个问题:'在家里,承担孩子教育工作的主要是谁?'超过90%的孩子选择的是'妈妈';'经常接送孩子的是谁?'妈妈占比超过53%,爸爸仅有13%;而在'最希望谁来接送孩子上下学'一问中,52. 98%的孩子选择了'爸爸'。

中华家教杂志默认
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开幕仪式在京举行2-2

摘要:近日,由中国儿童中心主办,《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北京龙杯公益基金会协办的'第二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在中国儿童中心隆重开幕。本届比赛被教育部确定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小学美育教育活动,从1995年创办至今,参赛人数累积已达一千余万人,比赛紧贴少年儿童生活,广受儿童、家长、教师喜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品牌活动。

2019年《中华家教》杂志征订开始了.66-66

摘要:邮发代号:80-251订阅更优惠1.凡订阅全年杂志,寄来凭据,并填写详细地址,将参与抽取价值780元的亲子阅读点读笔一套。2.凡订阅全年杂志,以邮寄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将凭据和宝贝或家庭照片(附照片简要介绍)寄到杂志社,就有机会在'爱·分享'栏目中秀一下。请在信封上或邮件主题栏目标明'爱·分享'。

2019年《学与玩》杂志征订开始了.66-66

摘要: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全国家庭亲子阅读活动小记者活动邮发代号:2-552订阅更优惠订阅全年杂志,将有机会成为《学与玩》杂志小记者,优先参与更多精彩活动。

中华家教杂志故事
陪孩子看世界的“记者妈妈”4-5

摘要:2019年,中国儿童中心隆重推出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第一讲是凤凰卫视资深记者、资讯台助理台长张凌云博士的一堂'世界公民课'——如何在提升孩子媒介素养的同时,开启他们对世界的探索。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这位优秀的'记者妈妈',听听她的育儿心得吧.

中华家教杂志热点_聚焦“四好”
共育幼儿“好思想” 专家有话说 老师出精彩 家庭有新招6-7

摘要:家庭是德育的第一课堂家庭作为德育的第一课堂,其基础性、不可逆性、重要性不可替代。'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文明素养,还是奠定一个人终其一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家庭的家风和父母的榜样作用让家庭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教育阵地。因此,家庭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清明”遇“四好”8-9

摘要: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为了弘扬孝道亲情、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对家族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中国儿童中心学前教育部策划设计了清明节主题活动,此项活动也是今年'四好'幼儿家庭行动计划的综合性活动之一。

“四好”蓝图绘出美好未来10-11

摘要:科技馆的探索之旅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了解科学的神奇,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学前班中华文化一班的孩子们来到了中国科技馆,开启了科技馆的探索之旅。参观完科技馆之后,家长根据自己家庭的特色与孩子的能力水平,在家里做起了科学小实验,在家园共育的合作下,为孩子们心灵播下了爱科学的种子,从小培养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好思想。

中华家教杂志特别策划
别让父亲“缺席”又“缺位”12-12

摘要:父亲这个词重如泰山,既伟大又坚定,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有着无穷的力量。但现实生活中,父亲又能给予孩子多少关爱,多少陪伴?不缺席孩子的成长,父亲需要做到'早归'和'回归';同时,还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孩子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关怀。

孩子成长的福音 父亲的早归与回归13-15

摘要:父亲是家里的山峰,稳稳地在那里,即使不言不语,也能把安全和信赖种在孩子的心里;父亲是一个世界,走进这个世界,孩子会发现男性这个独特性别天地里的无限奇特;父亲是一条航道,通过这条航道,孩子才能发现并找到自己人生的航道并顺利与未来的人生之路对接;父亲是一种力量,它生在孩子心里,无论未来之路如何艰险,总能让他无畏前行。然而,所有父亲功能的实现,不是孩子一出生就存在.

父亲,请“演”好自己的角色16-17

摘要:两个不同的男孩晨晨的故事:晨晨是完全由母亲带大的4岁男孩。这男孩在家又是单传,父亲只管在外挣钱,与孩子很少见面,更谈不上一起游戏了。父亲顾不上孩子,自然就全由母亲照料孩子。3岁前妈妈不让晨晨上幼儿园,怕受委屈,怕吃不好,睡不好。晨晨就一直在家里,也很少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因为妈妈嫌他们没教养,不卫生,怕晨晨传染疾病。走路时,晨晨紧紧地拉住妈妈的手,不敢离开一步。在跑跑跳跳、玩水、玩沙子或爬高时,妈妈更是在后面追着喊:'慢点.危险……'

不可缺席的父爱——测测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状况18-21

摘要:让我们开始测试吧下面是一些父亲和孩子相处时会发生的情况,请父亲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如果实际情况符合下面的描述,请在括号中打'√'。如果您的情况不符合下面的描述,请在括号中打'X'()您能经常跟孩子一起玩耍、沟通。

中华家教杂志攻略_家长学堂
孩子之间闹别扭 父母怎样开解22-23

摘要:钱老师您好:昨天,我们班的家长微信群里发生了一件事,两个孩子课间玩耍的时候,一个孩子不小心把另一个孩子的衣服口袋撕开了。可能是那小孩回去向家长告状了,家长一听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就在班级群里找另一个孩子的家长理论,说你家小孩打我家小孩了,拿我家小孩东西了,在群里吵架,各说各的理。虽然是个班级群,感觉都变成了告状群、吵架群,家长之间也伤了和气。我个人觉得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相处方式,可能刚开始小孩子还在吵架,过一会又玩到一起了。想请教一下老师,您对这件事怎么看?

体谅孩子的“不愿分享”25-25

摘要:有位朋友跟我抱怨了一件事:他的女儿今年4岁了,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小兔子玩具。前不久,朋友的同事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家里做客,本来两个孩子相处非常愉快,但临走的时候,同事的孩子出乎意料地向女儿索要兔子玩具。本来朋友并不想给,但那位同事是他的上司,碍于面子还是把玩具送人了。那之后朋友很后悔,买了很多新玩具给女儿,但孩子就是哭闹不止,不但一周都没有跟朋友讲话,还说:'爸爸我讨厌你.'

感恩源于孩子的感受27-27

摘要:孩子的感受没有被看见——不需要感恩。很多父母觉得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却不买账。这种付出未必是孩子需要的,或者说是孩子感觉不舒服的,孩子的感受没有被看见。正如流行的一句话'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被强迫要求穿脱衣,孩子感觉到的是被控制,当然不需要感恩。再比如,逼着孩子去上没兴趣的培训班,父母再辛苦的接送,孩子可能是反感的,也不会感恩。当孩子的感受被看见,合理需要被满足,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幸福快乐时,会感到世界一切都很美好,会忍不住想要感恩人.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专线34-35

摘要:每个家庭与孩子都是不同的,也都有着一些特别的联系方式。记得儿子童年时,我有一天下午陪他跟院里的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玩丢沙包,我们玩着玩着,一个六岁的女孩突然说:'阿姨,我妈妈喊我了,我要回家啦.'可是我和在场的其他孩子却没有听到她妈妈的喊声。'你妈妈在哪?我没有听到你妈妈喊你呀?'我还有些为她担心,但刚说完,真的就传来了这个女孩子妈妈的喊声。'珍珍,回家啦——''我妈妈每天这个时候都从窗户喊我。'珍珍说着,向家里跑去。她已经习惯了母亲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喊她回家的方式。

如果你无法给孩子陪伴52-53

摘要: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缺乏父母关爱的女孩近期,我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一个公益类亲子活动。活动一开始,我就发现有一个小女孩在独自玩耍,她的脸上写满了不开心。小女孩的母亲就在身边,但她只顾低头看着手机,和女儿没有一点互动。我走到小女孩身边,问她为什么不开心?为什么不愿和小伙伴一起玩?小女孩开始对我倾诉,为了对她的母亲有所触动.

孩子兴趣班坚持不下去怎么办62-62

摘要: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各种辅导兴趣班遍地开花,家长也是跃跃欲试。那么问题来了,该怎么给孩子选择兴趣班呢?孩子选择了兴趣班又坚持不下去怎么办呢?选择兴趣班先听听孩子怎么说。兴趣班归根结底是孩子的兴趣,那么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就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而不是家长想让孩子所学的'兴趣'。跃跃是我朋友家的孩子,有一次他偶然上了一次跆拳道体验课,就被跆拳道吸引了,回家之后和妈妈软磨硬泡,想要报一个跆拳道的兴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