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 11-2147/R 国内刊号
  • 1001-0939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结核和呼吸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3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结核和呼吸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专家论坛、专题笔谈、论著、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

中华结核和呼吸 2009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新型甲型H1N1流感专栏
浅谈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例的认识881-882

摘要:截止到2009年11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2009年以来实验室确诊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共累及206个国家和地区,死亡病例超过6770例,共发表了1200余篇文章。进入2009年10月以来,我国新型甲型H1N1病例在短期内剧增,目前实验室确诊病例近7万例,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病例也在不断增多。因新型甲型H1N1流感是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故对其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定义的理解不同。

救治湖南省新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儿的临床思考882-882

摘要:新型甲型H1N1流感是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新发急性感染性疾病,全球的发病人数及其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不断增加,因此,认真总结我国危重症患者救治经验十分重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09年10月成功救治了2例具有不同基础疾病的重症患儿,其救治经验可为我国“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的修订提供素材,同时对临床医生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关于文稿中基金项目标注的说明882-882

摘要: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获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述评
对备受争议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分类的几点思考883-884

摘要:2002年,ATS和ERS在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杂志发表了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分类的多学科专家共识,结合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将IIP分为7个亚型。该分类发表至今已近8年,对认识和研究乃至临床诊治IIP患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新成果、新见解不断出现,又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时值今日,这份专家共识能否全面反映目前对IIP的认识,是否有必要进行充实和修订?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文献速览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884-884

摘要:背景和目的:在2000年ATS/ERS的分类共识中,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或)经支气管镜肺活柃被视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4项主要诊断标准之一。而在2002年ATS/ERS联合发表的分类共识中,上述诊断方法不再是IPF诊断程序中的关键步骤,并提出在具有一致的临床与生理学表现,以及典型的高分辨率CT征象情况下,即使未进行外科肺活检,也可以对IPF作出可信度高的诊断。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专题笔谈
间质性肺疾病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问题885-888

摘要:目前能够引起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病因繁多,这使得ILD的治疗较为复杂,但糖皮质激素仍是临床治疗ILD最重要的选择。针对糖皮质激素应用中存在的诸多不规范、不明确甚至错误的认识问题,本刊特邀几位长期从事ILD研究的专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讨论,希望这些经验能为临床医生答疑解惑。

应注重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889-890

摘要: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LD)是一组异源性疾病,除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外,感染(病毒、非典型病原体、肺孢子菌病)、结缔组织疾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系统性硬皮病、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环境(家居、饲养鸟或宠物)和职业(接触有机和无机物质)、药物、其他系统疾患(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肝肺综合征、肺肾综合征)、

结节病的组织活检与病理诊断891-892

摘要:结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以非干酪性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由于该病最常累及肺和胸腔淋巴结(90%以上),大多数病例或因呼吸道症状,或因查体拍摄X线胸片发现异常而到呼吸科就诊。虽然结节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其诊断却一直是呼吸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误诊为间质性肺疾病的肺结核12例临床分析893-896

摘要:目的对误诊为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肺结核患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探讨,以减少误诊。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230例胸部CT表现为ILD样改变,并经病理活检确诊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标准为肺组织标本显示上皮样肉芽肿或抗酸染色阳性,经抗结核治疗后肺内病变吸收。结果230例中12例为肺结核,男5例,女7例;年龄17~68岁,平均(38±11)岁;病程0.5~18个月,中位病程2个月。肺结核患者中发热11例,咳嗽9例,呼吸困难7例,浅表淋巴结肿大4例,肝脾肿大2例;胸部CT示磨玻璃影4例,多发性斑片影5例,树芽征1例,小叶中心性结节2例。12例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随访3~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11例肺部病变吸收,1例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结论对病程短、发热及肝脾和淋巴结肿大、CT表现为ILD的患者应排除肺结核。

乙酰半胱氨酸抑制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机制的初步探讨897-901

摘要:目的研究乙酰半胱氨酸(NAC)抑制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肺成纤维细胞,并以肺泡上皮来源的细胞系A549作为对照。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TGF—β1为5μg/L)、NAC组(NAC为20mmol/L)和联合组(5μg/L的TGF-β1刺激24h后换用不同浓度NAC继续作用24h)。用不同浓度NAC处理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TGF—β1刺激后加用NAC刺激,逆转录-PCR法检测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E、α-肌动蛋白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5、10、20、40mmol/L的NAC对人肺成纤维细胞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而20mmol/L的NAC对A549细胞无明显作用。10、20、40mmol/L的NAC可使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经TGF-β1刺激后,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NAC可抑制TGF—β1诱导或未经诱导的Ⅰ型前胶原表达。TGF-β1可诱导cyclin E和α-肌动蛋白的表达,其相对密度分别为0.98±0.09和1.56±0.23,20mmol/L的NAC能明显抑制cyclin E的表达,其相对密度为0.52±0.04,但却不能抑制仪.肌动蛋白的表达。TGF—β1组和NAC组α-肌动蛋白的表达(相对密度分别为1.56±0.23和1.63±0.20)无明显差别。结论NAC能够抑制人肺成纤维细胞cyclin E蛋白的表达,使细胞增殖阻滞于G1期,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发生增殖,抑制其胶原合成。对TGF-β1刺激前后α-肌动蛋白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投稿须知907-907

摘要:本刊已正式启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作者需采用网络在线投稿,登录网址为:http://www.cma.org.cn/ywzx/ywzx.asp,请同时将审稿费和打印的纸版稿件1份及单位介绍信寄至本刊编辑部。如有任何问题请与编辑部联系,联系电话:010—85158252.Email:cmahx@cma.org.cn。使用过程中具体注意事项如下:(1)第一次使用本系统进行投稿的作者,必须先注册,才能投稿。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维生素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908-910

摘要:目的探讨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随访的11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COPD组,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OPD组中62例和对照组中20例的血清RBP4水平。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COPD组血清维生素A和RBP4水平分别为(275±11)μg/L和(7.4±2.6)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8±13)μg/L和(11.4±4.1)mg/L;COPD营养不良组血清维生素A和RBP4水平分别为(246±18)μg/L和(6.4±1.0)mg/L,明显低于COPD营养正常组的(290±14)μg/L和(8.2±3.2)mg/L。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A和RBP4水平均与体重指数和上臂围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210~0.469,均P〈0.05和P〈0.01)。体重指数和上臂围是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A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维牛素A和RBP4水平均明显降低,营养状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910-910

摘要: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晕;(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明;(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时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合肽素测定的临床意义911-914

摘要:目的探讨测定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合肽素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科病房2009年3-6月入院的62例CAP患者,男32例,女30例,平均年龄(45±25)岁;对照组为16名健康志愿者,男8名,女8名,平均年龄(41±23)岁。62例CAP患者诊断依据及入院治疗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按肺炎严重指数(PSI)将患者分为:(1)Ⅰ~Ⅲ级组24例;(2)Ⅳ级组20例;(3)Ⅴ级组18例。测定肺炎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合肽素、血常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4组相关数值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组内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前V级肺炎患者血清合肽素为(0.91±0.16)μg/L,明显高于Ⅳ级肺炎患者的(0.56±0.11)μg/L、Ⅰ~Ⅲ级肺炎患者的(0.34±0.06)μg/L及对照组的(0.08±0.02)μg/L;治疗后Ⅴ级、Ⅳ级、Ⅰ~Ⅲ级肺炎患者血清合肽素分别为(0.11±0.04)、(0.13±0.05)和(0.07±0.03)μg/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前肺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前Ⅴ级肺炎患者PaO2、PaO2/FiO2均明显低于Ⅳ级、Ⅰ~Ⅲ级肺炎患者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结论血清合肽素可作为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疗效的一项指标。

盲法远端插入双腔导管与保护性毛刷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诊断意义的对比研究915-918

摘要:目的评价盲法远端插入双腔导管采样(PTC)与支气管镜下保护性毛刷(PSB)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ICU住院的69例怀疑VAP的机械通气患者,入选标准为首次住院时间超过48h、接受过机械通气治疗并怀疑VAP的患者,均进行PSB和PTC检查,所有检查结果均按照≥10^6CFU/L标准进行阳性评判,若标本中出现草绿色链球菌、淡黄色奈瑟球菌则考虑标本污染而剔除。结果所取标本先经革兰染色涂片光镜下判定,69例中PTC和PSB方法检查结果的阳性例数分别60例(87.0%)和58例(84.1%)。所有标本均进行细菌培养,以PSB为金标准,PTC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92.7%,阳性预测值为88.5%,阴性预测值为88.4%。结论对于近期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怀疑VAP但没有条件进行PSB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时,PTC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测方法。

肝肺综合征22例临床表现及CT特征分析919-922

摘要:目的探讨肝肺综合征(HPS)的CT表现并结合临床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收集1996年11月至2008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22例HPS患者,对其CT表现、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17)岁,平均病程(54±52)个月。22例患者均行胸部CT扫描,其中10例肺血管束远端分支明显增粗、增多,表现为胸膜下小结节、网格状或片状影;3例仅见双肺基底部段及亚段肺动脉分支增粗;1例表现为中心肺动脉增粗,1例为右心室增大,1例双侧胸腔积液;6例未见异常。19例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三维重建和肺动脉造影(PAA),其中4例肺内血管异常扩张,15例未见异常。同时可见弥漫性肝病12例,其中10例呈肝硬化表现,2例肝脏弥漫增大;食管静脉曲张和(或)胃底静脉曲张12例、脾大6例,腹水3例。结论CT异常影像改变和临床表现相结合,更有利于HPS的诊断。对HPS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的了解,有助于减少漏诊、误诊率。

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一例并文献复习923-925

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FDEIA)的认识。方法2007年12月至2009年10月通过对1例FDEIA患者的诊断、治疗经过以及随访结果的分析,结合文献复习,详细阐述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方法。结果患者男,18岁,反复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及意识障碍8个月,每次发作均是在进食小麦面食后由运动诱发,经抗组胺、肾上腺素药物和(或)地塞米松治疗后快速缓解。血清食物特异性IgE检测,发现虾、蟹特异性IgE阳性,但临床上无相关过敏症状。小麦-运动激发试验结果阳性,诊断为FDEIA。此后患者禁食小麦面食1年多,期间未发生过敏反应,恢复进食小麦面食后,运动再次诱发FDEIA。结论FDEIA发病率低,小麦是常见的致敏食物。进食过敏食物后4h内避免剧烈运动有可能避免本病的发生,禁食致敏食物是预防FDEIA的可靠方法。

转录因子活化蛋白-2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凋亡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化的影响931-93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转录因子活化蛋白-2α(AP-2α)对香烟提取物(CSE)所致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的活化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凋亡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浓度CSE将ECV304细胞分为0.0%、2.5%、5.0%、10.0%、15.0%、20.0%CSE组;再将5.0%CSE组按照不同处理时间分为0、6、12、18、24、36和48h组,按照不同转染腺病毒载体(Ad)分为Ad-AP-2α组、对照腺病毒载体(Ad-BgⅡ)组和对照组,按照不同转染基因及处理因素分为Ad—AP-2α+5%CSE 24h组、Ad—BgⅡ+5%CSE24h组及对照+5%CSE 24h组。每组3例。采用腺病毒介导的转染、双苯甲亚胺染核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过表达AP-2α对CSE诱导的ECV304凋亡和Caspase 3活化的影响。采用Bartlett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多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5%CSE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吸光度值为0.754±0.109)明显高于对照组(吸光度值为0.630±0.086),其余浓度组的细胞增殖能力逐渐下降,并呈浓度依赖的方式。随着5.0%CSE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从(5.0±1.0)%逐渐增到(72.6±12.1)%;转染24h时,AP-2α的蛋白相对含量的积分吸光度值(0.882±0.014)明显高于对照组(0.635±0.005);过表达AP-2α使5.0%CSE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从(7.5±0.9)%降至(0.9±0.4)%,Caspase 3蛋白相对含量从0.484±0.025降至0.300±0.020。结论AP-2α可以抑制ECV304细胞中CSE诱导的Caspase 3活化及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