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 11-2147/R 国内刊号
  • 1001-0939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结核和呼吸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3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结核和呼吸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专家论坛、专题笔谈、论著、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

中华结核和呼吸 200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述评
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诊断中的问题561-562

摘要:2007年9月,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发表了最新版本的“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创议(GOLD)”,并配发了3位意大利学者联合署名的述评“COPD指南——重要的是不断提出问题”,该文章的题目十分耐人寻味。每年发表的新版本GOLD所充实的内容都来自新近发表的循证医学成果,使GOLD在更新中不断完善,但一些悬而未决抑或存有争议的问题依然存在,还需要更丰富的循证医学资料和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专题笔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564-565

摘要:COPD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这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除气流受限外,COPD还可以伴有一些肺外其他系统的异常表现,即COPD的全身效应。目前认为,COPD的全身效应与全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股四头肌肌力下降的临床分析566-570

摘要:目的探讨COPD患者股四头肌肌力下降的特点及其功能测试的方法。方法对2007年6月至10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的71例(男54例,女17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组)和同期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的60名(男21名,女39名)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常规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人体学测量和日常活动评分。股四头肌功能测试包括最大主动收缩力(QMVC)、耐力以及最大磁刺激强度时的肌颤搐张力。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分级后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各指标间采用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OPD组男性的QMVC、耐力和肌颤搐张力分别为(23±6)kg、(51±18)s和(7.0±2.3)kg,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的(42±8)kg、(81±27)s和(13.9±6.7)kg(t值为5.89—10.73,均P〈0.01);COPD组女性的QMVC、耐力和肌颤搐张力分别为(16±4)kg、(56±8)s和(4.2±0.9)kg,明显低于对照组女性的(29±5)kg、(83±32)s和(7.4±2.1)kg(t值为3.47—9.35,均P〈0.01)。COPD组的QMVC与FEV1、体重指数和股部肌肉周径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27~0.76,均P〈0.01)。结论COPD患者的股四头肌收缩力和耐力均明显下降,以QMVC下降更为明显,且与肺功能气流阻塞程度呈正相关。肌颤搐张力可客观评价股四头肌肌力的变化,采用肌颤搐张力与QMVC和耐力3项指标相结合,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疗效和疗程研究577-580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对COPD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以及7d和14d疗程的疗效。方法2002年7月至2005年1月对130例住院的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7d治疗组:44例(男32例,女12例),平均年龄(70±8)岁,泼尼松30mg/d连续7d,然后安慰剂7d;14d治疗组:43例(男34例,女9例),平均年龄(72±7)岁,泼尼松30mg/d连续10d,然后15mg/d连续4d;安慰剂组:43例(男32例,女11例),平均年龄(734-7)岁,口服安慰剂14d。试验前后观察肺功能、血气分析、住院天数、症状得分、治疗失败率、激素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面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x^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中多重比较采用SNK法,对治疗失败率、复发率和安全性评价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7d治疗组的FEV。为(0.87±0.23)L,较安慰剂组的(0.74±0.32)L明显提高(q=3.67,P〈0.05);14d治疗组的FEV1为(0.93±0.30)L,较安慰剂组的(0.74±0.32)L也明显提高(q=4.43,P〈0.01)。7d治疗组的PaO2为(79±9)mmHg(1mmHg=0.133kPa),较安慰剂组的(73±12)mmHg明显提高(q=6.31,P〈0.01);14d治疗组的PaO2为(80±10)mmHg,较安慰剂组的(73±12)mmHg也明显提高(q=7.07,P〈0.01)。7d治疗组的住院天数为(12.5±3.5)d,较安慰剂组的(13.5±3.6)d明显缩短(q=3.03,P〈0.05);14d治疗组的住院天数为(12.4±4.1)d,较安慰剂组的(13.5±3.6)d也明显缩短(q=3.42,P〈0.05)。7d治疗组与14d治疗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激素组和安慰剂组的症状得分、治疗失败率、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也无明显差别。结论口服激素可以改善AECOPD的肺功能,改善PaO2和缩短住院时间�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文献速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外效应对体力活动的影响580-580

摘要:背景和目的:COPD患者存在体力活动减退,这可能与COPD的肺外效应及其合并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COPD的肺外效应及其合并症与体力活动减退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采用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GOLD)分期,对170例Ⅰ-Ⅳ期的门诊COPD患者,进行体重指数、气流阻塞、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BODE评分)测试。在连续5—6d中,通过应用袖带式多传感器加速度计记录每天的步行数目和体力活动水平(每日总的能量支出/整夜睡眠能量支出)。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581-585

摘要:目的研究COPD患者及烟雾暴露COPD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肺功能和肺气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烟雾暴露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分别采集COPD患者(13例)和对照患者(12例)及烟雾暴露80d大鼠(11只)和对照大鼠(12只)的肺组织标本,用HE染色评估肺部病理改变,用平均内衬间隔(MH)与平均肺泡数(MAN)评估大鼠肺气肿程度;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进行定量检测,分析这两种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其与肺功能和肺气肿指标的相关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OPD患者和大鼠均出现明显肺气肿病理改变。COPD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13.2±2.6)%和(28.9±3.1)%]明显高于对照患者[(5.6±1.5)%和(5.8±1.2)%]。COPD患者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28.9±3.1)%]明显高于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13.2±2.6)%],二者间呈正相关(r=0.60,P〈0.05);COPD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与FEV,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3和-0.69,均P〈0.05),与FEV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5和-0.71,均P〈0.05),与残气容积/肺总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和0.70,均P〈0.05)。COPD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4.1±0.4)%和(10.0±1.0)%]明显高于对照大鼠[(0.2±0.1)%和(2.1±0.4)%],COPD大鼠肺组织MH与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59,P〈0.05),MAN与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81,P〈0.05)

肺嗜酸细胞类癌三例并文献复习594-597

摘要:目的探讨肺嗜酸细胞类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例肺嗜酸细胞类癌患者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改变,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2~73岁,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及咯血为主。组织细胞学特征为实性片状或巢团状排列的肿瘤细胞内可见大量嗜酸性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肿瘤细胞中神经分泌标记物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及嗜铬素A表达。结论肺嗜酸细胞类癌是罕见的恶性肿瘤,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对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文献速览
铜绿假单孢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意义597-597

摘要:背景和目的:多项横断面研究结果均证实,从COPD患者的气道中可分离出铜绿假单孢菌,但关于铜绿假单孢菌在COPD中的带菌模式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COPD患者铜绿假单孢菌的带菌模式、菌株表型、临床表现以及细菌的抗体反应。方法:对成人COP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从患者分离到铜绿假单孢菌并进行基因型和表型分析。对痰标本中铜绿假单孢菌的DNA进行研究,并检测机体的免疫反应。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简讯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通知597-59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1995-2004年某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598-602

摘要:目的了解1995-2004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4年在本院RICU住院并使用机械通气的VAP患者137例,其中1995-1999年47例;2000-2004年90例。VAP的诊断符合以下标准:肺炎出现在气管插管48h后,影像学表现为新发现的或进展性浸润阴影,且至少有以下2种临床表现:(1)体温〉38.0℃或〈35.5℃;(2)白细胞〉10×10^9/L或〈4×10^9/L;(3)有脓性分泌物,同时细菌培养阳性(气管插管取标本)。使用SPSS11.5软件分析数据,定量资料用x±s表示,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对于各个统计变量采用logistie多元回归分析以确定特殊病原菌VAP的易患因素。结果(1)1995-2004年本院RICU中VAP总发病率为17.9%(137/765);1995-1999年47例,平均发病率为16.2%(3.1%~29.8%);2000—2004年90例,平均发病率为19.6%(12.4%-27.7%)。(2)1995-1999年检出的病原菌中居前4位的分别为嗜麦芽黄窄食单胞菌(15株,23.4%)、铜绿假单胞菌(12株,18.8%)、阴沟肠杆菌(8株,12.5%)及鲍曼不动杆菌(7株,10.9%)。2000-2004年居前4位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40株,34.2%)、铜绿假单胞菌(32株。27.4%)、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20.5%)及嗜麦芽黄窄食单胞菌(8株,6.8%)。1995-1999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株(2/64,3.1%),均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000-2004年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21株(21/117,17.9%)为MRSA。(3)1995-1999年中心静脉置管11例(11/47,23.4%),2000-2004年为45例(45/90,50.0%);雾化吸入时间分别为(46±55)和(28±30)d;使用二代头孢类抗生素为12例(12/47,25.5%)和7例(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文献速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脏中SIRT1蛋白水平降低602-602

摘要:背景和目的:COPD患者存在异常炎症和肺功能的加速减退。人类sirtuin蛋白(SIRT1)具有抗衰老和抗炎活性。作为具有代谢作用的NAD^+-依赖性蛋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它可通过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对促炎介质进行调节。本研究旨在研究SIRT1在吸烟者和COPD患者肺脏中的表达,明确吸烟刺激后巨噬细胞内SIRT1表达的调节,以及该调节对核因子-κB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非吸烟者、吸烟者和COPD患者肺脏手术切除标本中SIRT1和核因子-κB的表达水平。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疑诊肺栓塞患者337例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603-606

摘要:目的评价疑诊肺栓塞患者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顺序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和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CTV)或CTPA联合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分析肺栓塞患者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有无不同。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结果采用频数分析法,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共337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89例,女148例,中位年龄62岁,范围19~84岁。CTPA诊断肺栓塞者144例,CTV和下肢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0例。肺栓塞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63/144),其中76%(48/63)发生于近端深静脉内;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为63%(63/100)。结论无论肺栓塞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还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均很高,有必要同时进行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检查。

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中气道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607-610

摘要: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中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凋亡及地塞米松对ASMC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每组12只。以卵蛋白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哮喘模型。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dT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ASMC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气道平滑肌Bcl-2、Bax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经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用元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组样本均数两两比较,两变量的相关程度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1)对照组、哮喘组和干预组大鼠ASMC的凋亡指数分别为:0.201±0.022、0.030±0.016和0.118±0.043;(2)对照组、哮喘组和干预组大鼠气道平滑肌层Bcl-2蛋白表达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060±0.012、0.112±0.028和0.080±0.010,Bcl-2 mRNA表达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065±0.019、0.157±0.019和0.099±0.029;(3)对照组、哮喘组和干预组大鼠气道平滑肌层Bax蛋白表达的吸光度值为0.120±0.020、0.062±0.012和0.093±0.010,Bax mRNA表达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155±0.025、0.074±0.019和0.118±0.031;(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MC的凋亡指数与气道平滑肌厚度以及Bcl-2蛋白的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860、-0.783,P〈0.01);ASMC的凋亡指数与气道平滑肌Bax蛋白相对含量呈正相关(r=0.837,P〈0.01)。结论ASMC凋亡的减少可能参与了哮喘气道重塑过程;地塞米松可以增加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同时减少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从而增加ASMC的凋亡。

核因子-κB在免疫复合物型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611-613

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免疫复合物型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5组(N组、M2h组、M4h组、M6h组、M8h组),每组6只。N组为正常对照组,余4组为模型组。N组家兔耳缘静脉按2ml/kg注入无菌生理盐水,气管内按每只1ml注入无菌生理盐水,模型组家兔耳缘静脉按2ml/kg注入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气管内按每只1ml注入抗BSA血清。N组在8h时处死动物,M2h组、M4h组、M6h组、M8h组分别在2、4、6和8h时处死动物。检测各组BALF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质含量、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及肺组织中NF-κB的亚基P65在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多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变量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法。结果(1)模型各组BALF中蛋白质含量、MDA含量、肺湿干重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与之相反,模型各组BALF中SOD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2)M2h组、M4h组、M6h组、M8h组肺组织中NF—κB P65阳性细胞数[(26.5±5.9),(39.9±6.9),(51.0±6.3),(58.0±5.3)]均高于N组(7.4±1.9)(t值分别为8.73、12.80、18.73及25.33,均P〈0.01)。结论静脉和气管分别注入抗原和抗体可建立免疫复合物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NF-κB在炎症细胞中的激活提示NF—κB与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机制有关。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综述
机械通气导致的膈肌功能异常及其预防616-619

摘要:呼吸机导致的膈肌功能异常(ventilator-induced diaphragm dysfunction,VIDD)是机械通气的不良反应之一。在临床上VIDD可造成患者吸气能力显著降低、撤机困难,严重影响治疗效果。VIDD病理表现为肌纤维受损、肌肉萎缩和肌纤维重塑等膈肌病变。探讨呼吸机导致膈肌病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VIDD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介绍VIDD的研究进展、防治方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短篇论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的变化626-627

摘要:B型脑钠素和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的来源相同且等量分泌,但体内NT-proBNP的半衰期长,在体外稳定,仅从肾脏代谢,对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我们通过观察COPD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以指南和肺炎严重程度指数为标准分层确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指征的对照分析628-628

摘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内科的常见病,对CAP患者的评估、分层治疗非常重要。目前有多种评价标准用于肺炎死亡风险的评估,并指导治疗方案和治疗地点的选择,如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CURB-65等及各国指南。我国2006年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中明确规定了CAP入院治疗的指征。我们回顾分析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入院的CAP患者,对照《指南》分析其入院原因,并与PSI分层比较,分析两者对确定CAP治疗地点的差异。

杭州市中小学生支气管哮喘发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629-629

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青少年常见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近20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呈增长趋势,多数青少年成年后哮喘仍然存在。为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哮喘的患病率、生活习惯及二者的关系,我们于2006年在杭州市10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