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 11-2147/R 国内刊号
  • 1001-0939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结核和呼吸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3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结核和呼吸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专家论坛、专题笔谈、论著、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

中华结核和呼吸 200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专题笔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几个问题321-324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性及持续进展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其病理基础为气道壁和肺实质的慢性炎症及结构破坏,最终导致气道管腔狭窄、肺气肿形成及气流阻力增加。气道壁水肿、平滑肌收缩及分泌物潴留则可引起部分可逆性气流受限。患者之间病理改变不同,致使临床病情呈现异质性和不同的表型。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重症下呼吸道感染降阶梯治疗的效价分析325-329

摘要:目的评价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 therapy,DET)方法在治疗呼吸疾病加强监护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重症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地位。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RICU内重症下呼吸道感染(severe low—airway infection,SLAI)机械通气患者67例,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起始点,分为降阶梯治疗(DET)组29例,非降阶梯治疗(NDET)组38例。分析两组前期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呼吸道分泌物真菌涂片、双套管保护性毛刷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定量培养、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治疗转归、抗生素费用、住院总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DET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4±8)d、(22±16)d、(52871±54457)元,NDET组为(19±12)d、(32±16)d、(82913±49564)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95、2.449、2.354,P均〈0.05);DET组抗生素总费用为(7896±4718)元,与NDET组的(8490±5786)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449,P〉0.05)。DET组病死率及不适当抗生素治疗(IAT)发生率分别为13.8%和27.6%,与NDET组的36.8%和6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5、7.18,P均〈0.05)。DET组细菌清除率为65.2%,与NDET组的3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40,P〈0.05)。结论降阶梯治疗可明显降低RICU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本专业在国外发表的重要论文简介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兔体内的耐药突变选择窗329-329

摘要:耐药突变选择窗(MSW)假说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遏制抗菌药物获得性耐药的新策略,但到目前为止,这一假说还没有在动物体内被验证。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氩等离子体凝固切除中心气道内阻塞性病变的疗效330-333

摘要:目的了解氩等离子体凝固切除中心气道内阻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2003年1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3例伴有中心气道阻塞性病变患者,男3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14~82)岁,其中恶性肿瘤28例,良性肿瘤13例,其他疾病12例。使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支气管镜下应用德国ERBE公司氩等离子体凝固300型机切除病变。根据病变切除程度、狭窄再通和临床资料判断疗效。结果53例患者的病变分布于86处,有效切除病变的成功率分别为:气管内病变97%(35/36),主支气管79%(22/28),叶支气管和中间段支气管64%(14/22);良性病变的成功率(92%,34/37)高于恶性病变(76%,37/49)。中心气道严重阻塞致呼吸衰竭的患者18例,全身麻醉下经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即刻缓解。结论氩等离子体凝固适用于切除中心大气道的腔内增生性病变;治疗后即刻起效,可以用于抢救急诊重症病例。重症患者应该给予全身麻醉和机械通气,以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根据支气管哮喘患者痰嗜酸粒细胞计数调整糖皮质激素剂量的临床意义334-338

摘要:目的探讨根据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调整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剂量,改进哮喘病情控制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研究期为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门诊持续性哮喘患者41例,随机分为2组:EOS组20例,根据痰EOS计数调整激素剂量;指南组21例,根据哮喘诊疗指南(主要包括症状和肺功能)调整激素剂量。筛选期为2周,入组后在15d、2个月、4个月、6个月时进行随访,其中后3次进行诱导痰检查,并调整激素剂量。主要观察指标是急性发作例次,其他指标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量、症状评分、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激素用量、痰EOS变化。结果在为期6个月的观察期,急性发作总例次EOS组为11例次,指南组为26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P=0.026)。平均每人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揿数/d、症状评分、PEF和FEV1、吸入激素用量,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痰EOS比值[中位数(25%-75%)]EOS组基线值为0.067(0.015,0.169),随访结束时为0.048(0.015,0.150),治疗结束时与基线比较明显降低(F=3.39,P=0.02);指南组分别为0.040(0.014,0.133)和0.045(0.012,0.236),治疗结束时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7,P=0.37)。结论根据痰EOS计数调整激素剂量可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次数,进一步改善病情控制状态。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本专业在国外发表的重要论文简介
结核病治疗中利福平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选338-338

摘要:获得性细菌耐药通常归因于感染部位抗菌药物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因此提倡抗菌药物浓度要高于MIC,从而清除敏感菌。但根据耐药突变选择窗(MSW)假说可以预测,即使药物浓度高于MIC,敏感菌被清除后仍会出现获得性细菌耐药。本课题旨在通过临床研究验证这一预测。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339-342

摘要: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纤维支气管镜下行球囊扩张的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于术前和最后一次球囊扩张后估计狭窄段的气道直径,并随访评价其长期疗效。结果25例分别接受球囊扩张2—7次,平均(3.2±1.5)次。经球囊扩张后,狭窄段支气管管腔明显增大,由术前的(2.8±1.1)mm增加为术后的(6.7±2.3)mm,即时疗效达1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过2—36个月的随访,未发生狭窄段的明显再狭窄。16例随访超过1年的患者,距最后一次扩张1年后气道直径为(5.5±2.0)mm,与最后一次扩张后气道直径无明显差别,比扩张前气道直径明显增加。出现肺不张的11例经球囊扩张后有2例完全复张。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具有有效、安全和简便等优点。

少见病因致咯血四例临床分析343-346

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少见原因引起咯血的诊疗水平。方法对4例已经明确诊断的少见原因引起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4例咯血病因分别是肋间动脉-肺动脉瘘(intercostal—to—pulmonary arterial fistula,IPAF)、肺内错构瘤(pulmonary hamartoma,PH)、单纯性左肺动脉缺如(absence of the left pulmonary artery,ALPA)、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均为临床少见病例。IPAF首选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肺内错构瘤为肺部良性肿瘤,结合病史和影像一般可以获得初步诊断,确诊及治疗依赖手术;ALPA影像检查可以获得诊断,如果合并大咯血,手术治疗是最佳的临床选择;PPH经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即可获得初步诊断,右心导管检查是确诊的可靠依据。结论咯血为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之一,但少见原因引起的咯血容易误诊。遇到不明原因的咯血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临床检查,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及治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简讯
第四次全国危重病与机械通气治疗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机械通气规范化操作与机械通气治疗新进展高级学习班通知346-346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广西地区打鼾人群血压状况分析347-351

摘要:目的了解广西地区打鼾的发生率、打鼾人群血压状况及打鼾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对广西桂南、桂中、桂北14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打鼾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集中填写问卷辅以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同时检测受调查者血压、身高、体重等身体参数。结果共抽样调查2862户,11163人,年龄14—99岁,平均年龄(39.6±17.5)岁。其中2940人打鼾,打鼾发生率为27.3%(2940/10758)。非打鼾人群平均收缩压为(122.7±21.7)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75.7±13.2)mmHg,高血压患病率为19.9%(1566/7860)。打鼾人群平均收缩压为(128.2±30.9)mmHg,舒张压为(79.3±12.4)mmHg,高血压患病率为31.5%(931/2940)。随着年龄的增加,打鼾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趋势X^2=592.613,P=0.000),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趋势X^2=1868.277,P=0.000)。非习惯性打鼾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7.6%,习惯性打鼾者高血压患病率37.4%。轻度打鼾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7.5%,中度为31.1%,重度为37.4%,同时合并(被发现)有睡眠呼吸暂停者为44.1%。可能影响高血压的诸多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打鼾、体重指数、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控制年龄、民族、体重指数、饮酒等因素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打鼾人群的打鼾程度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结论广西地区14岁及以上人群打鼾发生率为27.3%。打鼾人群收缩压与舒张压及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打鼾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随打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打鼾程度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打鼾是除年龄、体重指数、饮酒以外与高血压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简讯
第三届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术会议通知351-35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原发性胸膜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352-354

摘要:目的原发性胸膜脂肪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本文报道国内首例病例,并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我院近期发现的1例原发性胸膜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原发性胸膜脂肪肉瘤全世界仅报道17例(包括此例)。本病好发于男性,中老年人多见,病理类型以黏液型多见;临床症状以胸痛和气促最常见;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开胸探查。目前治疗推荐手术切除加辅助放疗。结论原发性胸膜脂肪肉瘤的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有待进一步积累资料。

测试题参考答案354-354

山东省局部地区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基因分型技术的应用355-358

摘要: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散在分布重复单位(mycobacterial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s,MIRU)基因分型技术在山东省局部地区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2004年2月至2006年6月,对山东省12个县级结核病防治所实验室分离培养的826株结核分枝杆菌,应用MIRU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分型。结果826株结核分枝杆菌分为201种基因型,123个独特型,78个簇,最大簇基因型为223325173533。成簇的菌株中相对应的患者有流行病学接触史者18例。MIRU基因分型法分辨率为0.90,位点26显示相对较高多态性。该基因分型法的重复性为100%。完成1株菌株基因分型需要成本人民币约50元。结论MIRU基因分型技术的重复性好,快速、简单、经济,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不足之处是223325173533基因型菌株在山东是社会传播的优势菌群,占分离结核分枝杆菌的30.89%,需要通过二线分型方法IS6110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型技术或增加新的多态性较高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进一步提高分辨率。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简讯
呼吸系统疾病介入诊治学习班通知358-358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结核分枝杆菌能量代谢对吡嗪酰胺抗结核作用的影响359-362

摘要: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能量代谢对吡嗪酰胺抗结核作用的机制和作用靶点。方法将饥饿3、5和10d的结核分枝杆菌及未经过营养饥饿的结核分枝杆菌分别加入100μg/ml吡嗪酰胺和脂肪酸、苯甲酸和水杨酸进行处理,观察营养饥饿处理过程对于吡嗪酰胺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的影响,以及酸性物质对吡嗪酰胺抗菌活性的影响。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膜电位和平均荧光强度,以探讨吡嗪酰胺的作用机制。结果未经过营养饥饿的结核分枝杆菌和饥饿3、5和10d的结核分枝杆菌经吡嗪酰胺处理后,菌落形成单位(CFU)分别减少23.08%、37.75%、82.32%和81.03%;营养饥饿5d后,结核分枝杆菌的膜电位明显降低,经吡嗪酰胺处理后的膜电位则大幅降低,加入能量物质葡萄糖后,因吡嗪酰胺作用而降低的膜电位可得到恢复。脂肪酸、苯甲酸和水杨酸对于正常生长的和营养饥饿后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促进吡嗪酰胺抗菌效果的作用,对营养饥饿后的结核分枝杆菌作用更明显。结论饥饿状态和弱酸能增强吡嗪酰胺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作用,吡嗪酰胺可能是通过于扰结核分枝杆菌的膜电位及其能量代谢而产生作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专业在国外发表的重要论文简介”栏目征稿362-36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氨氯吡咪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病理改变的影响363-367

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抑制剂氨氯吡咪对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影响,探讨u-PA系统成分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氨氯吡咪组。7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及分类,天狼猩红染色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的胶原沉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u-PA、u-PA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蛋白定位和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呼气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氨氯吡咪组,0.3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氨氯吡咪组;模型组大鼠的BALF中自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氨氯吡咪组;模型组大鼠以I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在气道壁过度沉积,胶原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氨氯吡咪组;模型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u-PA、u-PA受体和PAI-1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0.166±0.010)、(0.158±0.024)和(0.171±0.012)]显著高于对照组[(0.137±0.015)、(0.122±0.009)和(0.144±0.005)]及氨氯吡咪组[(0.126±0.004)、(0.120±0.010)和(0.122±0.004)],且u-PA受体蛋白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构成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用u-PA抑制剂氨氯吡咪可显著减轻COPD大鼠的气道炎症和病理结构改变,u-PA系统成分是COPD气道炎症和组织重塑环节中具有关联作用的重要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