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 11-2147/R 国内刊号
  • 1001-0939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结核和呼吸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3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结核和呼吸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专家论坛、专题笔谈、论著、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

中华结核和呼吸 200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述评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研究的新动向241-242

摘要: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是病因不明的一组间质性肺疾病的总称。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ATS/ERS)发表的多学科国际性共识报告中,根据临床、影像学、病理的特点将其分为7个亚型。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IIP分类本身以及IIP中最具代表性的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使人们感到,在本研究领域新的认识与争议并存;在IPF的药物治疗方面,困境与希望同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文献速览
根据6分钟行走距离预计等待移植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候床期间生存率242-242

摘要:背景和目的:对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功能研究可能有利于预测其生存情况。目前可用于预测IPF患者是否存在死亡高危因素的6分钟行走距离(6MWD)的界限值尚无统一标准。本研究探讨了6MWD与IPF患者肺移植候床期间生存率的相关性,确定可以预测患者6个月内病死危险因素的6MWD敏感度、特异度的界限值。方法:对2004年6月30日至2005年7月22日在美国器官共享网络系统内登记等待肺移植的424例IPF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6MWD下降与IPF患者病死率增高显著相关。除外地理、人口、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专题笔谈
外科肺活检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243-245

摘要: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包括7种临床病理类型,发病频率分别是(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NSI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机化性肺炎(OP)、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弥漫性肺泡损伤(DAD)、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疾病(RB—ILD)/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DIP、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LIP。IIP上述临床病理类型的确诊需要肺活检病理,在很多情况下往往需要外科肺活检。小开胸肺活检的诊断率高,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肺损害245-247

摘要: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以侵犯骨骼肌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临床上把伴有皮肤损害的肌炎称为DM,不伴有皮肤损害的肌炎为PM。呼吸系统受累在PM/DM患者中很常见,发生率可高达45%-61%,这也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

欢迎购买《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合订本247-247

气道中心性间质性肺炎248-249

摘要:许多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ertial lung disease,ILD)的病变都涉及到细支气管,表现为细支气管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其中表现最为典型的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疾病(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ILD,RBILD)、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和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此外,结节病、肺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ulmonary 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PLCH)、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等也经常累及细支气管。但是,最近文献先后报道了以特发性细支气管中心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bronchiolocentr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BrIP)、

糖皮质激素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应用249-250

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IP)中的最常见类型。在欧洲,IPF被称为隐源性致纤维化性肺泡炎,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病因未明,对治疗反应较差。UIP患者外科肺活检镜下可见正常肺组织被间质纤维、炎症细胞、毁损的呈蜂窝状肺组织结构和成纤维细胞灶分隔开,这种病理改变多位于胸膜下。约半数患者在诊断明确后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或肺癌。过去,IIP分类中的很多疾病都包括在IPF的名称之下,现在明确了各自的病理特征而独立命名。IIP共包括7种临床表现相近的疾病,但其临床经过和对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的反应各不相同。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250-252

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又称隐原性致纤维化肺泡炎。IPF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甚明了,其确切发病率尚不清楚,国外报道约为十万分之五,但由于疗效差,其5年生存率低于50%。近年来IPF的发生有明显上升趋势,从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目前对IPF的治疗尚无确实、有效的方法,主要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物、抗氧化剂和细胞因子拮抗剂等,但尚无任何治疗方案能改变或逆转IPF的炎症过程,更不能逆转纤维化性病变。近年来有关治疗研究的焦点开始从抗炎向抗纤维化转变,一些抗纤维化的药物,如吡非尼酮(pirfenidone)、γ干扰素1b等已显示出较理想的治疗前景。现将目前治疗IPF较为常用的方法和药物进行简单介绍。

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防治工作的几点意见253-254

摘要:本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ts,IIP)重点号,除刊发相关论著外,还刊发了述评和专题笔谈,读后有些想法,很想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然而我深知自己平素很少系统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实践经验又不多,故所发之言难免有谬误之处,祈望大家指正。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诊治方案
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对中国哮喘防治工作的启示255-258

摘要:继2002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简称GINA)之后,4年来哮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根据循证医学证据,GINA专家委员会对2002年版GINA内容作了补充和修订,2006年11月13日正式公布了新版GINA。与2002年版GINA相比,2006年版GINA内容更简明扼要,便于给日常工作繁忙的临床医生阅读、理解与掌握,实用性较强,有利于在临床上普及、推广。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肺活检证实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5例临床诊治体会259-264

摘要:目的分析25例经肺活检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OP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转归与预后等特点,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期间经肺活检证实的25例COP患者的所有资料,对其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改变、常规生化检查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和综合分析。主要治疗方法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静脉滴注和口服序贯疗法。结果25例中男6例,女19例,男:女为1:3.17;年龄40-73岁,平均(56±9)岁;起病到确诊时间为1—241个月,平均〉16个月,中位数为3个月;随访时间为2—71个月,中位数为22个月。近半数患者有药物过敏史、各种工业粉尘和植物粉尘接触史;与吸烟的关系不甚密切。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主要为咳嗽、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少数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影像学表现具有“五多一少”的特点(多态性、多发性、多变性、多复发性、多双肺受累,蜂窝肺少见)。肺功能表现为轻度通气功能障碍,残气容积增加,弥散功能受损。19例完全治愈,但有8例复发;其余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有1例急性加重。复发多发生在1年半至2年间激素停药或减量至5—10mg/d时。治愈后复发病例的激素用药时间[(19±6)个月]明显短于未复发者[(29±12)]个月。结论COP在我国并非少见。基于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资料的综合分析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激素为首选治疗用药,其中静脉滴注和口服序贯疗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和依从性好等优点。本病预后良好,但复发率较高。

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蛋白亚单位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265-268

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蛋白质和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蛋白亚单位p47^-PHOX和p67^-PHOX因子磷酸化表达。方法选择15例IPF患者为病例组,7例无器质性肺疾病者为对照组。采用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水平,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BALF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蛋白质和NADPH氧化酶p47^-PHOX和p67^-PHOX因子磷酸化表达。结果BALF中性粒细胞膜蛋白质磷酸化,IPF组平均吸光度值(0.19±0.02)显著高于对照组(0.14±0.01);IPF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相对分子质量为80000、58000、45000蛋白质的磷酸化表达和p47^-PHOX和p67^-PHOX因子的磷酸化表达(强阳性)均较对照组(弱阳性)显著增强。IPF组中性粒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的水平与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动脉血氧分压、一氧化碳弥散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水平与肺纤维化程度存在一定关系。NADPH氧化酶p47^-PHOX和p67^-PHOX因子在IPF患者中表达增加。

《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出版268-268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BALB/c 3T3成纤维细胞转化及对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表达的影响269-272

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进BALB/c 3T3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及对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组用TGF-β1 10ng/ml处理BALB/c 3T3成纤维细胞,对照组不给予TGF—β1。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孵育24、48、72h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百分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TGF-β1处理15、30、60、90、120、180、240min的Egr-1表达情况。结果用TGF-β1 10ng/ml培养24h,实验组和对照组的α—S/fiA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65±0.48)%和(5.53±0.62)%;继续培养至48和72h,实验组的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28.38±3.60)%和(36.04±0.73)%]显著高于对照组[(9.49±0.21)%和(15.23±0.3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Egr-1的结果显示,培养90min时实验组细胞中出现棕黄色阳性染色颗粒,而对照组阳性染色细胞较少。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Egr-1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培养15min时的灰度水平(55±26)和对照组(38±18)无明显差别;随着给予TGF—β1时间延长,实验组灰度水平逐渐增加,60和90min时(115±14和129±22)显著高于对照组,之后实验组灰度水平逐渐降低,在240min时达最低点(39±7)。结论TGF—β1能诱导BALB/c 3T3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并且在此过程的早期Egr-1表达增加。

本刊关于文稿中基金项目标注的说明272-272

氯沙坦对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和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273-278

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的转分化作用和对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检测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AngⅡ作用的干预。方法常规培养HLF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氯沙坦组和氯沙坦组,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HLF转分化肌成纤维细胞中标志蛋白α-平滑肌动蛋白(α-5MA)的表达,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CTGFmRNA及蛋白表达的改变;分别用AngⅡ、AngⅡ+氯沙坦孵育CTGF反义、正义、错义寡核苷酸转染HLF细胞,观察各组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和α—SMA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AngⅡ组CTGFmRNA的吸光度值(0.82±0.07)较对照组(0.29±0.05)、AngⅡ+氯沙坦组(0.51±0.04)、氯沙坦组(0.26±0.04)明显增高;AngⅡ组CTGF蛋白的吸光度值(0.24±0.05)明显高于其他组;AngⅡ组胶原蛋白mRNA的吸光度值为1.03±0.12,羟脯氨酸含量为(0.62±0.01)ng/ml,明显高于其他3组;AngⅡ孵育CTGF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细胞组α-SMA的吸光度值(1.14±0.15)和胶原蛋白mRNA的吸光度值(0.30±0.04)明显低于正义组(4.25±0.21和0.55±0.08)和错义组(4.34±0.31和0.58±0.06);AngⅡ+氯沙坦孵育CTGF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细胞组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吸光度值(0.85±0.09和0.20±0.02)明显低于AngⅡ单独孵育时(4.39±0.29和1.03±0.12)。结论AngⅡ可通过上调HLF细胞CTGF表达水平诱导其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并促进胶原合成,阻断CTGF表达可使AngⅡ对HLF细胞的转分化及胶原诱导合成作用减低,氯沙坦可抑制AngⅡ对HLF细胞的诱导作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文献速览
年轻的慢性咳嗽、咳痰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的队列研究278-278

摘要:背景和目的:目前有关慢性咳嗽、咳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观察了一组COPD年轻患者的发病率,并探讨了慢性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是否是发生COPD的独立因素。方法:1991年至2002年,对5002名来自欧洲12个国家,年龄20—40岁,肺功能正常(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秽用力肺活量≥70%)的非哮喘受试者进行随访观察,即欧洲社区呼吸健康第2期调查。随访期间未发生由医生诊断的哮喘,并且随访期末肺功能检查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70%判断为患有COPD。结果:研究队列中COPD发病率为每年2.8/1000,

疑难肺部疾病临床诊治新进展学习班通知27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