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 11-2147/R 国内刊号
  • 1001-0939 国际刊号
  • 2.6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结核和呼吸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3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结核和呼吸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专家论坛、专题笔谈、论著、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

中华结核和呼吸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卷首语
共同的园地1-1

摘要:我们的杂志已经走过了50余年的历程,又将步入新的一年。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国结核和呼吸专业的学术水平又有了长足的进步。这里既有广大专业工作者的努力,也有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禽流感等的出现,促使专业工作者面对严峻形势加快各领域研究步伐而取得的成果。目前,结核和呼吸专业在某种意义上已是一个热门专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述评
充分认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性2-2

摘要:本期刊载了刘又宁等《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一文,此项研究历时1年,有全国7个城市、12个研究中心参加,按照共同研究制定的入选标准,前瞻性地观察了符合标准的成年患者共计665例,在完善质量控制的条件下,集中进行了痰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测定,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检测。经过他们艰辛的工作,为我们广大内科临床工作者,尤其是呼吸科医师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信息,对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方面大有裨益。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3-8

摘要:目的 研究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分布及患者入选前是否应用抗生素、肺炎患者预后研究组(PORT)分级等的情况,同时检测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 入选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中国7个城市12个中心的665例CAP患者并进行病原体检测。病原体确定诊断的阳性判断标准为:(1)合格痰标本培养出1株或多株细菌;(2)血培养检出病原体;(3)间隔2~4周采集的2次标本的血清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或嗜肺军团菌抗体滴度呈现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降低。应用琼脂稀释法对常见病原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 在610例同时进行了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的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是最常见的病原体,阳性率为20.7%(126例),其后依次为肺炎链球菌10.3%(63例)、流感嗜血杆菌9.2%(56例)、肺炎衣原体6,6%(40例)、肺炎克雷伯杆菌6.1%(37例)、嗜肺军团菌5.1%(3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8%(23例)、大肠杆菌1.6%(10例)、卡他莫拉菌1.3%(8例)、铜绿假单胞菌1.0%(6例)。在195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共有10.2%(62例)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69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阿奇霉素和莫西沙星的不敏感率分别为20.3%、75.4%和4.3%。结论 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CAP中占据重要地位;细菌合并非典型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占10.2%。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仍为常见的致病细菌,我国致CAP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75.0%以上,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20,3%.

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9-13

摘要:目的 探讨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手段。方法 2005年11月,救治1例确诊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的青年女性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患者发病前与病死家禽有密切接触史,从发病至死亡约10d。在呼吸困难发生前,发热持续了5d,以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主要特征入院,X线胸片示双肺大片实变影并进行性进展,入院至死亡不足3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患者下呼吸道吸出物标本,发现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5型特异性基因片段呈阳性;尸检肉眼所见主要有支气管充血、双肺实变,多浆膜腔积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结论 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是一种致命的传染性疾病。提高认识,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早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手段。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14-18

摘要:目的 明确以肺部感染控制(PIC)窗为切换点实施序贯通气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2家医院的内科或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参加本项研究。因支气管-肺部感染致AE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行有创通气,治疗后出现PIC窗的患者入选,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组和常规通气组,监测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住ICU时间和病死率等。结果 90例患者入选,序贯通气组47例,常规通气组43例。序贯通气组与常规通气组比较,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缩短[(6.4±4.4)、(11.3±6.2)d,P=0.000],VAP发生率明显下降(3/47、12/43,P=0.014),住ICU时间减少[(12±8)、(16±11)d,P=0.047],患者病死率降低(1/47、7/43,P=0.025)。结论 以PIC窗为切换点实施序贯通气策略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显著改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名单18-18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审稿小组名单18-18

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19-22

摘要: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下呼吸道感染(VALAI)的影响。方法 对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预计机械通气(MV)超过48h的患者使用可冲洗式气管插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冲洗组为A组(53例次),非引流组为B组(55例次)。定期采用双套管保护性毛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同步留取气囊上滞留物、咽拭子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并记录患者的MV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气管-支气管感染(VAAI)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出现时间。结果 (1)MV5日内,A组VAAI、VAP的发生率(8.3%、6.0%)显著低于B组(24.0%、20.0%,P均〈0.05),A组VAAI、VAP的发生时间[(7.4±3.0)、(7.7±3.2)d]与B组[(4.9±1.4)、(4.6±2.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患者病死率、MV时间、住院时间[10.4%、(15±14)d、(30±31)d]与B组[22.O%、(15±10)d、(32±19)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21例次(21.4%)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在出现致病菌前,气囊上滞留物就发现了该致病菌。(3)A组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P〈0.05)。(4)2组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2组主要致病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和冲洗可以降低早发VALAI的发生率,可以使VAAI和VAP的发生时间延迟,对病死率、MV时间、住院时间无影响,可以使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明显降低。(2)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移行是VALAI的重要原因之一。(3)下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超鞭毛虫支气管肺感染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23-25

摘要:目的 提高对超鞭毛虫支气管肺感染临床诊断认识。方法 报道2例超鞭毛虫支气管肺感染,并结合国内文献中报道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下呼吸道超鞭毛虫感染多发生在南方湿热地区,临床症状轻重差异较大,可表现为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也可引起肺炎、肺脓肿。呼吸道分泌物涂片查见虫体是确诊的依据,甲硝唑等药驱虫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有效。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咳嗽、哮喘、肺炎、肺脓肿的患者,在治疗效果不佳,且以常见病难以解释时要注意少见病原体感染的可能。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和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26-30

摘要: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培养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表型和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的人PASMC株随机分成8组:对照组(A组)、溶媒组(B组)、10%胎牛血清干预组(C组)、atRA干预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001μmol/L(D组)、0.01μmol/L(E组)、0.1μmol/L(F组)、1μmol/L(G组)、10μmol/L(H)组的atRA,干预24h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JWA基因mRNA表达,用改良Boyden小室法检测各组迁移细胞数,用RT-PCR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内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SM-α-actin)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人PASMC内JWA mRNA表达量A、B、C组分别为0.125±0.014、0.164±0.018、0.164±0.00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D组(0.326±0.018)、E组(0.440±0.033)、F组(0.460±0.040)、G组(0.589±0.024)、H组(0.821±0.050)分别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迁移细胞数C组为(30.4±7.4)个/高倍视野(HP),与A组[(7.2±1.9)个/HP]、B组(6.8±2.3)个/H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D组[(21.8±2.9)个/HP]、E组[(17.2±2.3)个/HP]、F组[(14.4±3.5)个/HP]、G组[(12.6±3.4)个/HP]、H组[(8.8±2.4)个/HP]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G、H组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内SM-α-actin蛋白表达量C组为0.219±0.018,与A组(0.319±0.011)、B组(0.325±0.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组(0.328±0.016)、F组(0.386±0.025)、G组(0.442±0.017)、H组(0.501±0.018)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F、G、H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细胞内SM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简讯
2006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优惠订阅30-30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标志蛋白31-34

摘要:目的 探讨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血清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志蛋白筛查肺癌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用蛋白质芯片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技术检测123例肺癌患者和40名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质谱。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94份标本(53例NSCLC,21例小细胞肺癌和20名正常人)作为训练组进行系统训练,将筛选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493、6429、8245、5336及2536的5个蛋白峰作为一个标志物组合模式,建立分类树模型(即系统训练过程);用69份未知血清标本(49例NSCLC,20名正常人)作为盲筛组验证该模型。结果 系统显示,在训练组该模式检测NCL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9%(71/74)、90.0%(18/20),盲筛组分别为83.7%(41/49)及80.0%(16/20)。结论 蛋白质芯片SELDI-TOF-MS技术能较准确的区分NSCL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该技术为NSCLC的筛查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部电话更改34-34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靶向Her2/neu基因小干扰RNA对肺腺癌Calu-3细胞株药物敏感性的影响35-38

摘要:目的 探讨转染靶向Her2/neu基因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肺腺癌Calu-3细胞株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4组,未转染对照组、空载体组、非特异性siRNA组、Her2/neu siRNA组,实验重复5次。即用Her2/neu基因的特异性siRNA和非特异性siRNA通过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分别转染Calu-3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各组Calu-3细胞Her2/neu蛋白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Y)法检测顺铂(DDP)对转染siRNA的癌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应用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Ⅴ-FITC)凋亡试剂盒检测各组Calu-3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 Her2/neu siRNA组Calu-3细胞Her2/neu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25.04±1.56)%、P-gP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24±1.01)%,而未转染对照组、空载体组、非特异性siRNA组Her2/neu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8.24±2.23)%、(95.67±1.98)%、(94.79±0.87)%;P-g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1±2.98)%、(6.98±2.47)%、(5.59±3.66)%。Her2/neu siRNA组Calu-3细胞Her2/neu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F=112,P〈0.05);而P-gP的表达水平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5,P〉0.05);Her2/neu siRNA联合DDP作用的细胞抑制率达(67.1±2.3)%,而未转染对照组、空载体组及非特异性siRNA组联合DDP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8.1±3.5)%、(46.3±5.9)%及(50.2±2.9)%,3组间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8.68,P〉0.05),3组分别与Her2/neu siR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CM分析显示靶向Her2/neu基因特异性siRNA组Calu-3细胞的DDP诱导凋亡率为(35.6±3.4)%,明显高于未转染对照组的(8.8±0.5)%、空载体组的(9.6±1.7)%及非特异性siRNA组的(1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对转化生长因子β和多西环素诱导的兔胸膜粘连的影响39-43

摘要:目的 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anti-VEGF antibody)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或多西环素(doxycycline,Doxy)所诱导的胸腔积液增多和胸膜粘连作用的影响。方法 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4组:TGF-β对照组、TGF-β抗体组、Doxy对照组和Doxy抗体组,每组7只。在放置胸导管后,TGF-β对照组经胸腔内注入TGF-β5.0μg;TGF-β抗体组在胸腔内注入TGF-β前24h先予以静脉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10mg/kg。Doxy对照组胸腔内注射Doxy 10mg/kg;Doxy抗体组在胸腔内注入Doxy前24h先予以静脉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10mg/kg。在TGF-β或Doxy注射后的24、48、72h分别收集胸腔积液并计量,测定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蛋白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2周后杀死实验兔并作胸膜粘连评分,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对胸膜组织中血管新生程度做定量分析。结果 4组实验兔所产生的胸腔积液量,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蛋白量及L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粘连评分TGF-β对照组为(7.7±0.8)分,TGF-β抗体组为(4.4±2.4)分;Doxy对照组为(6.0±1.7)分,Doxy抗体组为(2.0±0.9)分。胸膜组织中新生血管密度TGF-β对照组为(4.9±0.4)%,TGF-β抗体组为(2.9±0.7)%;Doxy对照组为(6.9±2.2)%,Doxy抗体组为(2.2±0.9)%。两抗体干预组的胸膜粘连评分和血管新生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显著抑制了TGF-β或Doxy所诱导的胸膜粘连,提示VEGF和血管新生可能在胸膜固定术中起重要作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征文通知
第三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征文通知43-43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论著
转染正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DNA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44-47

摘要:目的 探讨博莱霉素(BLM)致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变化特征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肺微血管内细胞中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制作BLM损伤肺纤维化模型,分别在第3、7、14以及28天行硝酸镧灌注后,制作肺组织病理标本,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EC)紧密连接及镧颗粒分布。组织块培养法行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细胞中转染正义VEGF cD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CP-1mR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EC结构完整,基底膜呈连续线状。EC间连接紧密,镧盐颗粒未见通过EC间的紧密连接。实验组不同时间处理的大鼠均可见EC连接间隙增宽,并有高密度的镧颗粒在细胞连接间隙中线状沉淀,其中以第3天为著,分布于血管周围的内皮下区域,大部分通过基底膜到达细胞外间隙。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正义VEGFcDNA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MCP-1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空白对照组为0.36±0.06,转染组为1.21±0.22。结论 BLM损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呈持续开放状态和MCP-1持续高表达,成为特异性定向诱导炎性细胞渗出和游走到组织间的病理基础,而炎性细胞持续分泌的细胞因子成为启动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诱发肺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综述
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及其对策48-50

摘要:近年来禽流感病毒连续在亚洲多个国家造成人类感染,形成了对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同时也一再提醒人们,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随时可能发生。由于大流行不但使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给医疗卫生机构造成巨大的压力,而且还会对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做好相应的计划安排以及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由世界卫生组织(WHO)牵头的全球流感网络(global influenza network)正密切注视及加强监测各地的流感疫情,并不断努力研究对各种病毒流行株的检测与鉴定。这些努力将有助于尽早发现可能引起大流行的病毒株,为研发新流感疫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