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护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护理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 11-2234/R 国内刊号
  • 0254-1769 国际刊号
  • 7.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护理是中华护理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护理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神经系统疾病护理专题、通知、专科实践与研究、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实践、编读往来、证据综合研究、学会文化、综述、护理工具革新

中华护理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护理杂志本刊专稿
凝聚力量 谋求发展261-261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政府职能转移为中华护理学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事务和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华护理学会重返国际护士会后,中国护理的国际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护理学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发挥有诚信、敢担当,充满活力、创造力、创新力的正能量团队精神,将中华护理学会建成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华护理杂志专题策划——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研究
护理绩效独立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262-266

摘要:目的 构建护理绩效独立考核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2轮26名专家咨询建立护理绩效独立考核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08和0.904,判断依据分别为0.958和0.960,熟悉程度分别为0.858和0.848。最终确定的护理绩效独立考核指标体系包括2个维度;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33项;一、二级指标的变异系数(CV)介于0.097-0.161。结论 本护理绩效独立考核指标体系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为护理人员的科学配置和护理绩效奖金的客观测算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护理岗位管理的推进。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量的时间序列研究267-269

摘要: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量的变化趋势,构建每日护理工作量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护理工作量。方法 工作量衡量采用赋分法,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后提取每日护理工作量。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构建每日护理工作量的时间序列模型。结果 2013年4个季度总护理工作量变化如下:A病区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B病区呈下降、上升,然后下降的趋势。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指数平滑模型,对2014年1月1-3日A、B两个病区总护理工作量进行预测,A病区3d总护理工作量分别为:317.39分、316.14分、295.94分;B病区分别为:450.03分、449.38分、445.58分。结论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量在脑血管疾病等高发的冬春季节较夏秋季节低,不同部门各季度护理工作量不同。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可预测护理工作量,根据短期预测值调整当日上班护士人数,同时可评价现有人力配置策略的合理性。

儿童白血病病房幼儿园的建立及实践270-272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白血病病房开办幼儿园的作用。方法 病房内建立幼儿园,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和课后活动;对患儿和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对60例小儿白血病患儿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分别在入院当日和出院时进行效果测评。结果 出院与入院时相比,疗程结束时患儿积极应对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消极应对评分及社交焦虑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办病房幼儿园,可有效提高小儿白血病患儿的住院心理适应性。

护士长行为管理的实践研究273-275

摘要: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将护士长行为管理列为质控项目,评价内容包括优质护理实施、一级质控、病房管理、业务培训4个方面,按照评价、反馈、整改、追踪、随机抽查的流程进行管理。经过1年的实践,优质护理实施、病房管理、业务培训等方面考评指标扣分值减少,而一级质控方面扣分值增加(P〈0.01),重点检查项目有所改善(P〈0.01)。

护士岗位培训实践与效果276-279

摘要:目的 探讨以提升专业性照护水平为核心的护士岗位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在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专科开展规范培训,培训内容为理论知识、临床实践及专科护理能力,并建立相应的考评考核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持续改进。结果 参加培训人员对培训效果满意度为99.75%,培训后专科整体护理能力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 开展以提升专业性照护水平为核心的护士岗位培训有助于推进护理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对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龄骨折患者出院后医院与社区护理有效衔接的效果评价280-283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骨折患者出院后医院与社区护理如何进行有效衔接,并对衔接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高龄骨折患者提供全程、全面、无缝隙的规范化护理。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在我科手术的高龄骨折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成立居家护理服务小组,通过对高龄骨折患者的筛选,实施出院延伸护理服务,评估高龄骨折患者出院后经过医院护士和社区护士进行有效衔接后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和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ADL量表评分、HSS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骨折患者出院后医院与社区护理进行有效的衔接,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284-286

摘要:目的 建立综合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和评价结果 。方法 建立综合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内容包括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护士服务行为的调查员观察。结果 第三方患者满意度均值得分(95.79±9.38)分;护士服务行为的调查员观察,护士行为举止及沟通方式两个维度得分相对较低,4个科室得分为100分。结论 综合护理服务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收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意见及建议,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中华护理杂志论著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287-291

摘要:目的 建立敏感、科学、实用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循证总结出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与资料收集方法,运用德尔菲(Delphi)法对循证的结果进行论证与校正。结果 构建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压疮发生率等在内的16项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2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为82.35%和84.85%,权威系数为0.88,2轮专家咨询后变异系数范围0-0.22,协调系数为0.067-0.160,P〈0.05。结论 基于循证与Delphi法构建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符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291-291

摘要:1专著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例】[1]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79-193. [2]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院,1998.

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前症状群的研究292-295

摘要:目的 探讨对心功能失代偿起到预测作用的症状和症状群,以提示患者及时就医。方法 对参与“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经历的相关研究”的200例住院患者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采用中文版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评估患者住院前1周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前发生频率最高的5个症状分别为气短(85.5%)、疲乏(74.0%)、出汗(71.0%)、口干(64.0%)、平躺时呼吸困难(62.8%)。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发生率≥30%的症状(18个)进行分析,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得出6个症状群,分别为消化-排泄症状群(食欲缺乏、腹胀、排尿异常、恶心),淤血症状群(气短、夜间睡眠憋醒、水肿),缺血症状群(头晕、胸痛),抑制状态症状群(疲乏、出汗、易困),兴奋状态症状群(口干、心悸、易激惹),休息相关症状群(平躺时呼吸困难、咳嗽、睡眠困难),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7.3%、9.7%、7.6%、7.3%、6.6%、5.9%,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545、0.427、0.499、0.414、0.394、0.344。结论认识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前的症状群,可帮助患者尽早意识到病情的恶化,及时就医,从而使其得到及时的救治。

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状况的调查研究296-298

摘要:目的 调查医院内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分析不同类别及不同科室医院内工作人员手污染的程度。方法 应用琼脂直接接触培养法对来自4个科室的112名医院内工作人员的优势手采样并进行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分离菌株214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属为主。不同职务、科室工作人员手表面分离菌株总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工作状态下医院内工作人员的手普遍被分离菌株污染,护士的手污染情况相对较轻,护理员、保洁人员和Ⅲ类环境且危重患者较多的科室工作人员手卫生需重点加强。

中华护理杂志临床护理研究
成人左心室憩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299-302

摘要:总结2例成人左心室憩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护理要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采取措施改善心功能,积极做好术前准备,预防并及早判断心包填塞的发生;做好术后呼吸机使用的管理,保持出入量的平衡,以增加全身血液灌注,观察引流液的量,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重视患者主诉,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减轻疼痛,重视饮食护理和血糖的控制。术后3个月,2例随访效果满意。

《中华护理教育》2015年报道计划302-302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华护理教育》杂志的学科影响力,充分体现护理教育的特点和国家的相关政策,2015年杂志将从专题策划和固定栏目报道有侧重两个方面开展组稿、编辑出版工作。 1专题策划,拟定6个专题 包括:1护理教育新理念:慕课课程、模拟仿真教学;2高职教育改革;3临床教学改革;4专科护士培训;5护理与信息技术(信息化在护理教育、临床中的应用);6专业学位建设(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段的调查及分析303-307

摘要:目的 调查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发生时段,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方法 收集某院2013年1-12月14个科室(内科8个,外科6个)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结果监测血糖105728例次,发生低血糖1374例次,低血糖发生率1.29%;其中严重低血糖为317例次,发生率为0.29%;高发时间段分别为:0:00-2:00,22:00-24:00,2:00-4:00,8:00-10:00,10:00-12:00,发生率分别为2.40%,2.31%,2.00%,1.59%,1.50%;低血糖发生与三餐的关系为:低血糖的高发时间段分别为夜晚、早餐后、午餐前、晚餐前;发生率分别为1.80%、1.39%、1.29%、0.99%;症状性低血糖646例次,占47.01%,无症状性低血糖728例次,占52.98%,有症状低血糖血糖值多见于3.4-3.9mmol/L,发生率为29.92%,无症状低血糖血糖值多见于2.8-3.3mmol/L,发生率31.80%。内科低血糖发生率为1.49%,外科低血糖发生率0.87%。结论低血糖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内科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外科,无症状低血糖较有症状低血糖血糖值偏低,应警惕低血糖高发时段,做好低血糖易发时段及无症状低血糖的预防及处理;合理应用降血糖药物来防范低血糖的发生。

行动研究法在老年期痴呆患者进食护理中的应用308-312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在护理老年期痴呆患者进食困难时存在的问题,在行动中不断规范护士的进食护理实践。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识别问题后,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制订老年期痴呆患者进食护理实践,并采用“典型个案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省立医院30例老年期痴呆伴有进食困难问题的住院患者,按照护理实践规范进行为期2个月(2013年8-10月)的饮食干预,探讨进食护理实践规范的使用效果。结果 进食护理实践从进食准备、进食护理、进食结束、注意事项及健康宣教5个阶段来提供进食护理,每个阶段从观察要点和实施要点2个方面来具体实施护理;比较30例患者干预前后午餐自主进食时间(t=-5.761,P〈0.001)、食物摄入量(t=-4.415,P〈0.001)、三头肌皮褶厚度(t=-5.037,P〈0.001)、上臂围(t=-4.176,P〈0.001)、爱丁堡痴呆进食评估量表得分(t=4.892,P〈0.001)、血清白蛋白(t=-2.756,P=0.010)及血红蛋白(t=-2.705,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范老年期痴呆患者进食护理实践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进食困难,增加自主进食行为和食物摄入量,改善其营养状况。行动研究法的螺旋循环模式,可促进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参与研究与实践,使老年期痴呆患者进食护理实践能够更加适用于临床实践,以提高护理质量。

量和单位的表示方法312-312

摘要:各种量和单位除在无数值的叙述性文字和科普期刊中可使用中文符号外,均应使用量和单位的国际符号,如:天(日)用d,小时用h,分钟用min,秒用s。非物理量的单位(例如个、次、件、名等)用汉字表示。

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313-317

摘要:目的 了解和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天津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22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口腔健康行为问卷和老年人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评价指数(Geriatric Oral Health Assessment Index,GOHAI)进行调查,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总分为(34.23±3.74)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受到患者自身特点(病程、文化水平、收入状况)和患者自身口腔健康行为(每天刷牙次数、是否规律看牙医等)的影响。结论 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还有待提高。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健康行为将有助于提高其口腔健康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多关注病程较长、收入较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