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Pediatrics(Electronic Edition)

  • 11-9273/R 国内刊号
  • 1673-5250 国际刊号
  • 1.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妇幼临床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论坛、标准·方案·指南、论著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述评
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外阴阴道疾病125-130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与下生殖道疾病密切相关。除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外,HPV还与一些外阴阴道疾病相关。笔者拟就HPV相关外阴阴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治疗及HPV疫苗的应用等,阐述如下。

静脉导管血流频谱超声监测在围生期的应用131-134

摘要:静脉导管(DV)是胎儿体内3条动、静脉交通支之一。DV血流频谱超声监测结果的定性改变及各项血流指标的定量改变,可用于评估胎儿宫内情况。近年研究发现,胎儿DV超声监测显示的血流频谱改变,可预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染色体异常,评估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的预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情况等。

CXCL12/CXCR4/CXCR7信号通路与妊娠及子痫前期135-138

摘要:子痫前期(PE)是妊娠期特有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孕妇在中、晚孕期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围生期母婴死亡。该病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清楚。PE与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关系,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趋化因子与该病相关性的研究,而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2及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4、7是其中研究的焦点之一。笔者拟就CXCL12/CXCR4/CXCR7信号通路,对滋养细胞的调节和胎盘形成的影响进行阐述,进而探索PE的发病机制。

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预后139-143

摘要: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是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的严重并发症,导致的围生儿患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TTTS存活患儿中,近、远期神经系统受损,其他脏器损伤仍然无法避免。临床对于TTTS的治疗及随访,仍然是围生医学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临床宜加强对TTTS患儿的围生期管理。

2017血栓与止血及临床输血进展研讨会(成都)143-143

摘要:尊敬的各位业界同仁: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中华医学会《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主办的“2017血栓与止血及临床输血进展研讨会”拟定于2017年4月14至16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本项目负责人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牛挺教授【项目编号:2017-03—04—014(国)】。

8-羟基脱氧鸟苷在氧化应激与儿童相关疾病的研究144-148

摘要: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是DNA氧化损伤产物之一。8-OHdG水平可反映机体氧化损伤程度,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评价DNA氧化损伤和氧化应激(OS)状态的新型指标和生物标志物。笔者拟就8-OHdG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其在OS与儿童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论著
1146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分析149-155

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临床特点、救治策略及转归,为VLBWI/ELBWI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 146例VLBWI/ELBWI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胎龄分为:〈28周组(n=84)、≥28~32周组(n=679)、≥32~37周组(n=378)及≥37周组(n=5)。分析各组VLBWI/ELBWI的临床特点,统计学比较各组受试者住院时间、存活率、呼吸机使用情况、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放弃治疗情况等。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 146例VLBWI/ELBWI中,早产儿为1 141例,足月儿为5例,由于足月儿中VLBWI/ELBWI病例数太少,故未对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对于〈28周组、≥28~32周组、≥32~37周组VLBWI/ELBWI进行统计学比较的结果显示:①3组受试者住院时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67,P〈0.001;χ2=71.012,P〈0.001),并且VLBWI/ELBWI胎龄越小,住院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②〈28周组VLBWI/ELBWI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率,显著高于≥28~32周组及≥32~37周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001、162.157,P〈0.001)。〈28周组及≥28~32周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率,均显著高于≥32~37周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872、74.418,P〈0.001),但是,〈28周组与≥28~32周组呼吸暂停和宫内感染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77,P〈0.001;Z=-4.655,P〈0.001;Z=-2.879,P=0.002),并且胎龄越小,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时间越高。③3组VLBWI/ELBWI常见并发症,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严重颅内出血(Ⅲ~Ⅳ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分别比较,差�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156-161

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E6/E7 mRNA检测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及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联合筛查,并进行阴道镜宫颈活组织检查的1 659例女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学比较不同病理学检查结果中,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法、HPV基因分型法及HPV E6/E7 mRNA检测法3种HPV检测方法检测的HPV阳性率变化及其差异,并对HPV E6/E7 mRNA检测法与HPV检测的金标准HC2法,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对宫颈病变病理学诊断结果≥CIN2者,则记为CIN2+)患者中HPV阳性率的诊断一致性进行分析。本研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及试验设计经过青岛市市立医院及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3种HPV检测方法在不同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中的HPV阳性率两两比较结果均显示,HPV阳性率在正常或CIN1中,均低于CIN2或3,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IN2与3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 E6/E7 mRNA检测法的HPV阳性率在CIN1中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仅在病理学结果为正常宫颈组织中,HPV E6/E7 mRNA检测法的HPV阳性率(61.4%)低于HC2法(73.7%)或HPV基因分型法(77.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C2法和HPV E6/E7 mRNA检测法在CIN2+患者中HPV阳性率的粗符合率为82.6%(100/121),Kappa值为0.69。 结论HPV E6/E7 mRNA检测法较HC2法,能更好反映宫颈病变的程度。这2种检测方法在宫颈病变CIN2+中HPV阳性率的诊断一致性较好。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的临床应用162-168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CIS)(草案)》对临床危重新生儿救治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巴中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满足《NCIS(草案)》中,新生儿危重病例诊断标准的581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这581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单项指标符合《NCIS(草案)》新生儿危重病例诊断标准,以及NCIS评分≤90分的危重新生儿的NCIS检查项目扣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581例危重新生儿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445)及预后不良组(n=136)。对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选取相应因素进行危重新生儿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本研究581危重新生儿中,男性多于女性(370∶211);发病日龄以出生1 d内为主(72.3%,420/581);剖宫产分娩患儿多于经阴道分娩患儿(337∶244);54.7%(318/581)患儿合并至少一项高危因素;新生儿危重疾病构成中,前3位依次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32.4%,188/581),新生儿肺炎(22.7%,132/581),新生儿窒息(15.8%,92/581)。②这581危重新生儿中,因单项指标符合《NCIS(草案)》新生儿危重病例诊断标准,而被纳入危重新生儿者,共计455例(78.3%)。其中,以需进行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或反复呼吸暂停对刺激无反应者、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者、低血糖者最为常见,所占比例分别为59.3%(270/455)、16.7%(76/455)及10.1%(46/455)。这581危重新生儿中,因NCIS评分≤90分符合《NCIS(草案)》新生儿危重病例诊断标准,而被纳入危重新生儿者,共计558例(96.0%)。其NCIS检查项目中,扣分最多的项目前3位依次为pH值≤7.25或≥7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围生期抑郁的相关性研究169-176

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与围生期抑郁(PN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就诊,父母均为广州汉族人的108例广州汉族孕妇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分别于早孕期(11~14孕周)、晚孕期(32~36孕周)、产后7 d及产后42 d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心理测评。其测评结果由本院2名精神医学科专业评定技师进行评分,对于SDS评分〉53分、HAMD评分≥8分者,再由本院精神医学科主治医师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有关标准,对PND进行诊断。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这108例受试者是否患有PND,将其分为PND组(n=54)与对照组(n=54)。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2组受试者ERα基因Pvu-Ⅱ和Xba-Ⅰ多态性及ERβ基因Rsa-Ⅰ和Alu-Ⅰ多态性进行分析。统计学比较2组受试者ERα基因Pvu-Ⅱ、Xba-Ⅰ及ERβ基因Rsa-Ⅰ、Alu-Ⅰ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本研究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受试者的年龄、孕龄、体重、产次、孕次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PND组54例PND患者中,于早、晚孕期及产后7、42 d确诊为PND者,分别为18.5%(10/54)、29.6%(16/54)、25.9%(14/54)及25.9%(14/54)。②2组受试者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基因型pp、Pp、PP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P=0.047)。PND组P等位基因频率为37.0%(40/1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1%(26/10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39)。2组受试者ERα基因Xba-Ⅰ多态性基因型xx、Xx、XX频率和X、x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4,P=0.487;χ2=0.79�

本刊常用缩略语总汇176-176

摘要:淋巴细胞(lympholeukocyte,Lymp);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发病危险因素分析177-182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多发性抽动症(TS)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专科门诊就诊的331例4~12岁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根据TS诊断结果,将其分别纳入TS组(n=206)与非TS组(n=125)。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发病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表》,对本研究所有受试者进行调查,包括患儿性别、发病年龄、患儿性格特点、是否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TS共病、家族是否有神经精神疾病史、脑电图检查结果、1年内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长期药物治疗史、家庭和睦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父亲性格特点、母亲性格特点、教养方式、血铅(Pb)水平、血锌(Zn)水平、血硒(Se)水平、25-羟维生素D水平、围生期异常疾病史及患儿生活习惯等,共计19个项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上述19个儿童TS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绵阳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监护人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对儿童TS发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性格特点评分、母亲性格特点评分、患儿生活习惯评分、是否患有ADHD等TS共病、家族是否有神经精神疾病史、1年内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围生期异常疾病史评分,共计7个因素,与儿童TS发病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儿童TS发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是否患有ADHD等TS共病、家族是否有神经精神疾病史、1年内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围生期异常疾病史,均为儿童T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37、2.922、1.040、1.077,95%C

腹腔镜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及文献复习183-188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DPL)的预防和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3例腹腔镜术后DPL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结合文献检索获得的14篇国内外关于腹腔镜术后DPL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文献复习,总结腹腔镜术后DPL的临床特点、预防及诊治方法。结果①采集纳入本研究的3例腹腔镜术后DPL患者病历资料结果为:均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LM)史,并采用子宫旋切器取出肌瘤;均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常规体检发现盆腔包块;术前诊断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术中发现DPL并予以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② 14篇国内外腹腔镜术后DPL相关文献及本研究DPL患者临床特点分析:14篇文献及本研究共计24例腹腔镜术后DPL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子宫平滑肌瘤,均有LM史或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LSH)史,并使用子宫旋切器取出肌瘤病史。所有患者均为育龄期妇女,20.8%(5/24)患者未孕、未育;8.3%(2/24)患者曾服用雌激素或孕激素治疗;58.3%(14/24)患者无特殊症状和体征,仅常规体检发现盆腔包块或子宫肿物;25.0%(6/24)患者因"腹痛"就诊,其余患者症状为腹胀、腹部不适和月经量增多;33.3%(8/24)患者此前有≥2次子宫部位手术史。结论对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应慎重选择其腹部手术方式和子宫旋切器的使用,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肌瘤碎片组织在盆、腹腔播散。针对DPL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分娩新生儿的脐血血清S100B蛋白、caspase-3蛋白含量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的相关性研究189-193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分娩新生儿与健康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S100B蛋白、caspase-3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的关系,并分析S100B蛋白、caspase-3蛋白含量与GDM母亲分娩新生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86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亲孕期是否合并GDM,将其分为GDM组(n=33)和对照组(n=5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2组新生儿脐血血清S100B蛋白、caspase-3蛋白含量,并于生后第3天对新生儿进行NBNA评分。结果①2组新生儿性别构成比、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GDM组新生儿脐血血清S100B蛋白、caspase-3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38.8±9.3) pg/mL vs (12.4±2.6) pg/mL,(5.3±1.7) μg/mL vs (2.8±0.6) μg/m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14、15.977,P〈0.001)。GDM组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36.3±1.2) 分 vs (38.3±1.2)分],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8.129,P〈0.001)。③GDM组中,新生儿脐血血清S100B蛋白、caspase-3蛋白含量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583、-0.814,P〈0.001),新生儿脐血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caspase-3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394,P=0.023)。对照组中,新生儿脐血血清S100B蛋白、caspase-3蛋白含量与NBNA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GDM母亲分娩新生儿可能存在脑损伤,新生儿脐血血清S100B蛋白和caspase-3蛋白可作为预判GDM母亲分娩新生儿脑损伤及其程度的指标。

新式阴道前壁补片修补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的疗效分析194-198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前壁黏膜下双侧耻骨后间隙造穴植入生物补片修补术(简称为新式阴道前壁补片修补术),对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患者的近、远期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诊断为SUI,并行新式阴道前壁补片修补术治疗的316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访≥12个月。本术式中使用本研究设计并获中国实用新式专利的"YGP-Ⅱ型阴道前壁穴道分离补片放置复合钳" 。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 (ICIQ-SF) 进行疗效主观评价,采用尿垫试验进行疗效客观评价。分析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该术式近、远期疗效。本手术及研究遵循的程序,得到济南军区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结果①本研究中度SUI患者为264例,重度SUI患者为52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5.7±4.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9.1±26.9)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9±1.7) d。②术后并发症包括排尿不尽、发热、小便困难、尿路感染及补片外露等,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③中度或重度SUI女性患者,术前ICIQ-SF评分均较术后12个月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69,14.028;P〈0.001);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的SUI治愈率(91.8%)与随访≥24个月的治愈率(9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0,P=0.211)。结论本新式阴道前壁补片修补术,治疗中、重度SUI女性患者有效,远期疗效可靠,并且更微创化,是否适于临床推广应用,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儿童毒蕈中毒的临床分析199-203

摘要: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毒蕈中毒的首发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符合毒蕈中毒诊断标准的2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将这21例患儿分别纳入预后良好组(n=18,治愈或好转)与预后不良组(n=3,放弃治疗或死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1例患儿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毒蕈中毒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对不同预后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①本研究21例毒蕈中毒患儿中,男性患儿为13例(61.9%),女性为8例(38.1%);中位年龄为8.1岁;2例(9.5%)来自于成都市主城区,19例(90.5%)来自成都市郊县或四川省内、外其他地区;16例(76.2%)患儿在进食毒蕈后6 h内发病(早发型毒蕈中毒),5例(23.8%)在进食后6~24 h内发病(迟发型毒蕈中毒),平均发病时间为进食后3.8 h(0.5~20.0 h)。首发临床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位于前3位的首发临床症状分别为呕吐(95.2%,20/21),腹痛(42.9%,9/21)及腹泻(38.1%,8/21)。临床诊断:8例患儿诊断为肝功能损害,4例为肾功能损害,3例为心肌损害,3例为凝血功能障碍,2例为脑损害,1例为溶血性贫血。治疗措施:7例患儿接受了洗胃治疗,13例患儿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10例患儿平均接受了3.9次(1~6次)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转归:17例患儿治愈,1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3例预后不良患儿均为迟发型毒蕈中毒。②相比于预后不良组患儿,预后良好组患儿的平均发病时间短,受累脏器数少,小儿危重症评分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6,P=0.001;t=5.690,P〈0.001;t=-3.567,P=0.002)。 结论儿童毒蕈中毒临�

极早早产儿住院情况及结局204-209

摘要:目的探讨极早早产儿(EPI)的住院情况及结局。 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治疗的79例EPI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了解其孕母情况、新生儿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转归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等。统计学比较出生体重〈1 000 g与≥1 000~1 250 g EPI呼吸治疗情况。 结果①本研究79例EPI孕母的前3位妊娠并发症依次为:胎膜早破占38.0%(30/79)、宫内感染和瘢痕子宫各为10.1%(8/79)。②新生儿期前5位临床表现依次为:呼吸困难100.0%(79/79)、反应差84.8%(67/79)、黄疸79.7%(63/79)、腹胀70.9%(56/79)及喂养不耐受62.0%(49/79)。③新生儿期前5位并发症依次为:早产儿贫血81.0%(64/79)、高胆红素血症77.2%(61/79)、喂养不耐受62.0%(49/79)、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60.8%(48/79)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57.0%(45/79)。④在51例存活出院的EPI中,出生体重〈1 000 g需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较出生体重≥1 000~1 250 g EPI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率、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率、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率及使用时间,以及高流量吸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这51例出院患儿中,66.7%(34/51)合并早产儿视网膜病(ROP),45.1%(23/51)听性脑干反应测听未通过。46例完成随访患儿中,语言发育落后为10.9%(5/46),运动发育落后、行为障碍及脑瘫均分别为4.3%(2/46)。 结论EPI发生的常见原因为胎膜早破,新生儿期并发症多,出院后应密切随访。

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及其药敏分析210-213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及其耐药性。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门诊进行常规妇科体检的719例受试者的宫颈管内分泌物标本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年龄为16~48岁。同时对Uu感染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 结果①这719例进行常规妇科体检的受试者中,Uu检查结果呈阳性者为204例,阳性率为28.4%。其中25~35岁年龄段感染者为主(71.1%)。②药敏试验结果发现Uu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四环素、普拉霉素等抗菌药物敏感,敏感度分别为97.1%、 96.1%、 95.6%、99.0%。但对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高,分别为76.5%和88.2%。 结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控制Uu感染、降低相关疾病发病率,以及保护育龄期妇女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