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约稿、专家述评、论著、知篇论著、临床经验、综述、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5250
  • 国内刊号:11-9273/R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322
  • 创刊时间:200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1.98
  • 综合影响因子:0.94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 2013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专家述评

围生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面临的问题

摘要:围生期缺血性脑卒中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脑梗死,是导致儿童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伴随神经影像学和新生儿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逐渐深入,围生期缺血性脑卒中已经作为一种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但是,围生期缺血性脑卒中有别于其他年龄组脑卒中,
1-4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脂变化与胎盘脂质转运

摘要:正常妊娠时,为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妊娠期脂代谢将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早、中孕期脂肪生成增加,晚孕期脂肪分解增加,主要表现为甘油三酯(TG)升高,磷脂和胆同醇也轻度升高。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因胰岛素抵抗(IR),抑制脂肪氧化和分解作用减弱,血脂较正常妊娠更高,并且TG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胎盘不能直接转运脂蛋白,TG需水解成脂肪酸才能通过胎盘。胎盘中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s)、胎盘膜脂肪酸结合蛋白(pFABPpm)、脂蛋白脂酶(LPL)和内皮脂肪酶(EL)在脂肪酸转运中起重要作用,GDM孕妇通过增强其表达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5-8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论著

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的治疗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乳腺癌为6例(30.00%),宫颈癌为5例(25.00%),肝癌为3例(15.00%),卵巢癌为2例(10.00%),甲状腺癌为2例(10.00%),鼻咽癌为1例(5.00%),颅内恶性肿瘤为l例(5.00%)。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发生率为0.24%(20/826i)。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结果、孕期和产后治疗情况,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生后1minApgar评分及有无畸形等,并电话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截至2012年4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20例患者中,放弃妊娠行引产术为6例(30.00%),继续妊娠的14例(60.00%)患者中,孕期接受化疗者为4例,孕期行肿瘤手术治疗者为4例;剖宫产为1i例,阴道分娩为3例。新生儿分娩时胎龄为30“~39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1380~3200)g,无一例新生儿窒息和畸形发生。结论妊娠期合并恶性肿瘤以乳腺癌和宫颈癌最为常见。治疗应根据肿瘤分期、妊娠时间、孕妇意愿(是否继续妊娠)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个体化治疗。中、晚孕期可相对安全地对部分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使用相对安全的化疗药物。
9-13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和子宫全切除术(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LSH组(n=100)和LTH组(n=100)。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情况),术后短期恢复指标(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安置负压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远期随访指标(术后痛经缓解状况、性生活质量评价、日常生活质量评价、盆底组织支撑情况、宫颈残端病变及恶变率,以及是否存在术后持续周期性阴道少量出血)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LSH和LT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结果LSH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LTH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质量评价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镜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LSH治疗子宫腺肌病优于LTH。
14-16

羊膜腔灌注术治疗妊娠中期不明原因严重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羊膜腔灌注术(AI)治疗妊娠中期不明原因导致严重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11年9月,因妊娠中期严重羊水过少致超声检查胎儿各脏器显示不清的孕妇57例为研究对象。先对其行脐血管穿刺术,抽取脐血查胎儿染色体,再行AI,术后再次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AI治疗妊娠中期严重羊水过少的疗效,并随访其妊娠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结果本组57例患者于第1次AI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提示,49例(85.96%)得到明显改善,其中29例(50.88%)孕妇确诊其胎儿存在明显结构畸形,6例孕妇AI后24h行超声检查仍未见充盈膀胱,14例AI术后超声检查未发现胎儿存在明显结构畸形(2例因妊娠严重并发症终止妊娠,5例于AI后2周再次出现严重羊水过少,7例最终成功分娩活产儿)。57例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异常为2例。本组57例患者中,8例发生胎膜早破(PROM),2例死胎,8例早产。结论采用AI治疗妊娠中期不明原因导致严重羊水过少,不仅可改善羊水过少,为超声诊断胎儿结构畸形,提供依据,明确导致严重羊水过少的病因,而且可预测妊娠结局,改善围生儿预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17-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对妊娠期糖尿病与围生儿结局的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所介导的胎盘血管病变与围生儿结局间的关系,以及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VEGFR)-1水平,对VEGF—VEGFR轴发挥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在本中心被诊断为GDM、孕龄为24~28孕周的孕妇100例纳入GDM组;选择同期在相同医院常规产前检查、相同孕龄的50例正常孕妇,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孕妇血样,测量糖化指标:空腹血糖(FPG)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VEGF。GDM组经常规干预治疗后,再采集血样测定FPG值,HbAlc及VEGF,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娩后,收集胎盘,分析胎盘组织中VEGFR蛋白表达。根据GDM组孕妇分娩后的围生儿结局,将其分别纳入GDM围生儿异常组(n__34)与GDM围生儿正常组(”一66)(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GDM组孕妇血清VEGF水平、HbAlc及FPG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②GDM组孕妇经干预治疗后,孕晚期FPG明显降低(P%0.05),HbA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水平仍保持较高水平。③GDM组孕妇血清VEGF与sVEGFR一1水平呈负相关(r-_一0.497,P%O.01)。④与GDM组孕妇所分娩围生儿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所分娩围生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对GDM组与对照组孕妇血清VEGF表达水平的分析结果显示,VEGF是GDM围生儿结局异常的危险因子(OR=5.196,95%CI:1.845~14.610,P〈0.001)。⑥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胎盘组织中VEGFR蛋白表达量显示,GDM围生儿异常组较GDM围生儿
21-25

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中高频微波对组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子宫内膜去除术(MEA)中高频微波对组织的影响,评价MEA安全性及其术后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于本院因药物治疗无效而行MEA的334例月经过多患者为研究对象,MEA术后采用月经周期、月经量评价量表(PBAc)评分对患者月经改变情况进行1~96个月随访,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MEA术后1个月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为314例(94%),PBAC平均评分为(53.19±35.88)分。术后24,60,84,96个月的PBAC平均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MEA术后接受官腔镜及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患者为52例(16oA)。其中,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示急性坏死期患者为12例(23%),慢性修复期患者为28例(54%),子宫内膜再生患者为10例(19%),子宫内膜单纯增生为1例(2%),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为1例(2%)。结论高频微波可有效破坏子宫内膜达基底层,对子宫肌层无损伤。MEA术后组织病理学改变为急性坏死期及随后的慢性修复期,部分病例可伴子宫内膜再生。
26-29

广东省潮州地区农村妇女宫颈癌不同筛查方法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对广东省潮州地区农村妇女采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液基细胞学(LBC)和传统巴氏涂片(CPS)筛查法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效果,为建立适宜农村地区妇女的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6月,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法在潮州地区5个乡镇招募的3723例35~59岁符合筛查条件的农村常住妇女为研究对象(子宫颈完整存在)。对其同时采用高危型HPV,LBC和CPS筛查法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对其中HPV呈阳性者进行HPV分型。对宫颈细胞学改变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HPV呈阳性的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的受试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及随访,评价不同筛查法的筛查效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3723例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受试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2%,常见HPV亚型为HPV-52,-16,-58,-33及-68;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检出率分别为1.05%(39/3723),0.40%(15/3723)和0.54%(20/3723)。若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CINⅡ为标准,则高危型HPV,LBC和CPS筛查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4%(34/36)与46.6%(27/58),97.2%(35/36)与25.9%(15/58)及52.9%(9/17)与38.0%(19/50)。3种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BC与CPS对宫颈癌筛查的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44.9%(35/78)与22.5%(9/4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P=0.02)。结论在广东省潮州地区农村妇女中开展宫颈癌筛查发现,�
30-36

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输卵管性不孕于本院就诊并行官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是否妊娠,将其分为妊娠组(n=43)和未孕组(n=73)。分析术后自然妊娠率,输卵管、盆腔病变程度与妊娠率的关系及术后最佳妊娠时间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妊娠组与未孕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及孕产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116例患者术后随访30个月,共计43例妊娠,妊娠率为37.07%。术后妊娠率与输卵管、盆腔病变严重程度有关,轻、中、重度患者术后妊娠率分别为54.05%(20/37),42.11%(16/38),17.07%(7/41),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7~12个月,13~18个月,19~24个月及25~30个月的妊娠率分别为13.79%(16/116),12.07%(14/116),8.62Vo(10/116),2.59%(3/116)和0(0/116),术后18个月内妊娠率为93.02%(40/43)。结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率与输卵管、盆腔病变程度相关,病变轻者的术后妊娠率较高。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后,本组妊娠率患者于术后18个月内的妊娠率较高。
37-40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消息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简介

摘要:由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主办的《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继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主办的《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7年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EG689—2007]以来,经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组织的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估推荐,
40-40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论著

胎盘植入的诊治方法:附29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29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胎盘植入分度标准参照《诊断病理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在分娩即刻及分娩后确诊为胎盘植入的患者为89.66%(26/29),仅3例(10.34%)为分娩前确诊。本组Ⅱ。以上胎盘植入患者占72.41%(21/29),I°为27.59%(8/29)。本组仅8例(27.59%)胎盘植入患者根据病史及体征确诊,另外21例(72.41%)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3例分娩前确诊断的患者中,2例借助MRI确诊。本组因胎盘植入导致的产后出血(PPH)发生率高达82.76%(24/29),出血量超过1000mL为16例(55.17%,16/29),其中3例(12.50%,3/24)因PPH行急诊子宫切除术,2例(8.33%,2/24)行局灶切除术。24例87.5%(21/24)综合治疗后,87.5%(21/24)植入胎盘组织于产后3个月内排出,另3例在产后3~6月内排出。本组无一例产妇死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可提高胎盘植入的分娩前、后确诊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跟踪观察将有助于动态判断胎盘植入的转归。手术及药物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胎盘植入患者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41-44

妊娠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的妊娠风险与遗传咨询

摘要:目的探讨孕龄为11~13“孕周经腹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的妊娠风险,为遗传咨询积累有价值的临床资料。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龄为11~13^+6孕周者,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胎儿NT增厚的孕妇4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羊水穿刺术以了解胎儿染色体核型。对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者进一步行胎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于受试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47例NT增厚孕妇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4.89%(7/47)。其余40例为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的NT增厚孕妇,其胎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异常率为15.。0%(6/40)。其中,33.33%(z/6)为心脏结构异常。NT增厚且胎儿染色体正常的胎儿超声异常率(15.00%,6/40)与同期在本院产前检查NT正常的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异常率(2.13%,40/1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先天性心脏病等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45-47

自然杀伤细胞在屋尘螨致敏哮喘小鼠发病中的变化

摘要:目的探讨自然杀伤T(NKT)细胞在屋尘螨提取液(HDM)致敏哮喘小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8周雌性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pathogenfree,SPF)级BAI。B/C小鼠16只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n=8)和对照组(n=8)。研究组采用HDM致敏和激发以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对照组采用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替代HDM进行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模型。小鼠气道反应性测定采用肺阻抗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7含量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肺组织T—bet,GATA-3mRNA表达水平检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NKT细胞及其成熟细胞比例检测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结果研究组小鼠气道反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c)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小鼠BALF中IL-4和总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FN-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小鼠T-betmRNA水平、NKT及其成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GATA-3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两组小鼠NKT细胞及其成熟细胞比例与小鼠肺组织T—bet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关系(r=0.767,P〈0.01;r=0.757,P〈0.01),而与GATA-3mRNA表达水平则呈显著负相关性关系(r=-0.8871,P〈0.01;r=-0.727,P〈0.01)。结论NKT细胞可能在屋尘螨致敏哮喘小鼠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48-51

高、低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高、低剂量布地奈德(BuD)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初诊为毛细支气管炎并住院治疗的15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低剂量组(n=78)与高剂量组(n=79),分别采取雾化吸入BUD混悬液0.5mg/次与1.0mg/次治疗。对两组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进行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高剂量组患儿在接受BUD混悬液雾化治疗30min与60min时的Beck临床评分、呼吸频率均较低剂量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氧饱和度则较低剂量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1.0mg/次雾化吸人BUD混悬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较采用0.5mg/次更能显著降低患儿在吸人治疗30min,60min时Beck临床评分及呼吸频率,改善患儿血氧饱和度。并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雾化吸入BuD治疗对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
52-55

CYP19,COMT等位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山东省滨州地区汉族妇女CyP19基因240A/G,COMT基因1947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和子宫腺肌病(AM)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妇产科行盆、腹腔手术,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EMs和AM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别纳入EMs组(n=30)和AM组(n=50),选取同期于本院行盆、腹腔手术并经肉眼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排除EMs和AM者38例纳入对照组。采集其晨空腹外周静脉血(3~4)mL,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者基因多态性与EMs和AM发病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结果CYP19 240A/G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EMs组,AM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等位基因G突变可使EMs发病风险增加2.463倍,AM发病风险增加2.705倍,携带AG和GG基因型妇女的EMs发病风险增加4.444倍,AM发病风险增加3.939倍。COMT1947G/A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EMs组,AM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等位基因突变的基因型GA+AA分别与野生型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GA+AA)不能增加EMs和AM发病风险。结论滨州地区汉族妇女CYP19基因240A/G等位基因突变,可增加EMs和AM发病风险,而COMT基因1947G/A等位基因突变与EMs和AM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56-59

云南省丽江地区纳西族妇女宫颈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云南省丽江地区纳西族妇女宫颈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现状及高危因素。分析HR—HPV与宫颈浸润癌(SCC)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生发展的关系,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并接受妇科普查的6528例长期居住在丽江纳西族聚居地有性生活史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2)方法定量检测宫颈HR—HPVDNA载量。HR—HPVDNA载量判断标准:样本的相对光单位(RLU)与阳性对照临界值(CO)之比。根据RLU/CO值,将本组受试对象分为HR—HPV阴性组(RLU/CO〈1.00)、低度载量组(RLU/CO为1.00~9.99)、中度载量组(RLU/CO为10.00-99.99)、高度载量组(RLU/CO≥100.00)。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HR-HPVDNA载量与宫颈病变类型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6528例受试者的HR—HPV感染阳性率为12.55%(819/6528)。根据本组1680例宫颈疾病患者(纳西族妇女为1173例,非纳西族为507例)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慢性炎症组为5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I组为607例,CIN1I组为435例,CINⅢ组为112例,宫颈浸润癌(squamous cervical cancer,SCC)组为26例。其中,纳西族妇女分别占61.80%(309/500),79.08%(480/607),65.29%(284/435),74.11%(83/112)与65.38%(17/26)。纳西族妇女与其他民族妇女的H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受试者的H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21,P%0.05)。首次性生活年龄越小,HR—HPV感染率越高(X2=14.79,P〈0.05);孕、产次
60-64

磁共振成像对巨大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巨大子宫肌瘤的MRI表现,提高MRI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经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为巨大子宫肌瘤的21例患者的MRI矢状位、冠状位、轴位,T1WI,T2WI,STIR序列扫描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巨大子宫肌瘤的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1例患者中,17例巨大子宫肌瘤的最大直径为(13~26)cm,4例直径超过3cm。手术证实其发生于浆膜下为13例,肌壁间型为6例,黏膜下型为2例。21例巨大子宫肌瘤的T1wI均为等低信号,T2WI和STIR序列上病灶内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其中3例术后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证实有钙化。结论MRI可以清晰显示巨大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可判断病灶内部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65-67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消息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年征稿启事

摘要:《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邮发代号为62—322)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承办的妇幼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同时被《201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美国《化学文摘》(CA)、“四川省医药卫生学术期刊A类一览表”和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收录。
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