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11-2141/R 国内刊号
  • 0529-567X 国际刊号
  • 2.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妇产科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3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综述、讲座、会议纪要、技术交流、国际学术动态

中华妇产科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研究
2007-2008年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流行病学现状调查161-164

摘要: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病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随机抽取北京地区12个区县共137个社区内25-54岁已婚妇女6339例(其中城区妇女942例,近郊区妇女3000例,远郊区妇女2397例)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宫颈细胞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宫颈分泌物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并对TCT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 6339例妇女中,TCT结果异常者占9.58%(607/6339);病理检查诊断为CIN者占5.84%(370/6339),占TCT结果异常者的60.96%(370/607),其中CIN Ⅰ为4.65%(295/6339),CINⅡ为0.80%(51/6339),CINⅢ为0.38%(24/6339);早期浸润癌为0.06%(4/6339).城区妇女宫颈病变的患病率为4.46%(42/942),近郊区妇女为6.27%(188/3000),远郊区妇女为6.01%(144/2397),不同地区妇女宫颈病变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CIN的患病率为5.84%,城区与近、远郊区妇女宫颈病变患病率无差异.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期待治疗中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165-169

摘要: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实施期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并实施期待疗法的孕妇136例.按照妊娠结局分为良好结局组101例和不良结局组3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两组孕妇人院时的一般资料、妊娠结局、尿常规、血流动力学及血常规指标、肝肾功能,另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一般资料:良好结局组与不良结局组孕妇入院时出现子痫前期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35.6%及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年龄、孕次、孕前体质指数、入院时并发症发生率及规律产前检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结局:良好结局组孕妇期待疗法平均天数为(6.5±8.2)d,不良结局组平均为(6.8±10.0)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结局组孕妇主要并发症为胎盘早剥13例,心功能衰竭及肺水肿10例,溶血、肝酶升高和低血小板计数(HELLP)综合征5例,胎死宫内5例,无子痫发生.良好结局组孕妇均无以上并发症发生.(3)期待疗法中发病孕周及分娩孕周、血压及尿蛋白比较:良好结局组的发病孕周及分娩孕周[分别为(33.0±4.9)及(34.0±3.6)周]明显晚于不良结局组[分别为(31.3±3.4)及(32.1±3.0)周],收缩压及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不良结局组.良好结局组中尿蛋白定性(+++)比例明显低于不良结局组.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流动力学及血常规:良好结局组孕妇血液黏度[(4.6±0.4)mPa·s]明显低于不良结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阻力及血管顺应性等指标在两组孕妇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

孕妇及其子代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基因型差异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170-173

摘要:目的 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及其子代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啦(PPARG2)基因的Pro12Al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差异分析,探讨母胎基因差异与GDM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GDM孕妇55例及其新生儿40例为GDM组,正常健康孕妇173例及其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效变性液相色谱.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方法,检测两组孕妇及其子代的PPARG2基因Prol2AiaSNP(包括Pro和Ala等位基因、Pro/Pro、Pro/Ala和Ala/Ala基因型)的频率分布情况.采用酶化学法测定孕妇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APO-A)、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 (1)GDM组及对照组孕妇均以Pro/Pro基因型为主(分别为94.6%及90.8%),两组子代Pro/Pro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0%及9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与其子代Pro/Pro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及对照组孕妇Pro/Al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5%及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子代Ala等位基因频率(2.5%)与对照组子代(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中Pro/Pro基因型与Pro/Ala基因型孕妇FBS、Tc、TG、APO-A、HDL、LD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将孕妇的基因型与其子代的基因型配对组成4种配对类型,分别是Pro/Pro孕妇与Pro/Pro子代、Pro/Ala孕妇与Pro/Ala子代、Pro/Pro孕妇与Pro/Ala子代、Pro/Ala孕妇与Pro/Pro子代;GDM组孕妇及其子代与对照组孕妇及其子代各基因型配对的构成比不同(P〈O.05);GDM组孕妇及其子代均为Pro/Pro基因型的比例为7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GDM组孕妇及其子代为不同基因型(Pro/Ala、Pro/Pr

超声与磁共振成像诊断胎儿脊柱与脊髓发育异常的对照研究174-178

摘要:目的 比较产前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诊断胎儿脊柱与脊髓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产前超声检查显示胎儿脊柱与脊髓发育异常的30例孕妇(其中脊柱排列不规则19例、椎管局部增宽7例、脊柱曲度异常4例),年龄22~41岁,孕龄23~38周,在超声检查后72 h内行MRI检查.30例孕妇中选择引产者25例,选择继续妊娠者5例.经患者知情同意,对引产后患儿行尸体解剖(尸解,22例)或尸体影像学检查(3例);对选择继续妊娠者,新生儿出生后12个月内行MRI随访.结果 (1)诊断符合率:19例产前超声显示脊柱排列不规则的胎儿中,产前超声正确诊断8例,分别为3例脊膜膨出、1例隐形脊柱裂、1例脊髓脊膜膨出、3例半椎体,产前超声诊断正确率为42%(8/19);而MRI正确诊断17例,只有1例半椎体和1例蝴蝶椎未能明确诊断,MRI诊断符合率为89%(17/19).7例超声显示椎管局部增宽的胎儿中,产前超声正确诊断0例,符合率为0,MRI正确诊断7例,符合率为7/7.4例超声显示脊柱曲度异常的胎儿中,产前超声正确诊断2例,为尾退化综合征和颈椎过度反曲各1例,符合率为2/4,MRI正确诊断3例,只有1例背侧皮毛窦未能正确诊断,MRl诊断符合率为3/4.(2)MRI的优势:MRI与超声诊断一致9例、纠正超声诊断6例、确诊超声可疑的诊断1例、完善超声诊断11例,MRI和超声均漏诊半椎体、蝴蝶椎和背侧皮毛窦各1例.超声漏诊病例多为脊髓病变,且声像图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MRI可直接显示脊髓及其病变,在评价胎儿脊柱与脊髓发育异常方面是对超声显像的补充,能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中华妇产科杂志会议征文
2010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178-178

摘要:为了提高妇产科疾病的诊疗水平,推动学科发展,同时为妇产科医师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由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组委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妇产科杂志》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2010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8月6—9日在苏州市召开。本次学术会议重点就妇科肿瘤、普通妇科、生殖内分泌和围产医学、计划生育等妇产科的热点话题进行学术探讨,将邀请国内著名专家郎景和教授、杨慧霞教授、杨冬梓教授、张淑兰教授、沈铿教授、夏恩兰教授等进行专题讲座,会议主要学术交流形式包括大会演讲、论文展板、

中华妇产科杂志启事
本刊启用远程稿件管理系统183-183

摘要: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开发了远程稿件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本刊已于2009年11月1日开始启用远程稿件管理系统(登录网址为:http://www.cma.org.cn)。

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研究
种植窗口期宫腔镜检查对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184-190

摘要:目的 探讨种植窗口期官腔镜检查用于预测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3月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就诊的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93例,在排卵后7~9 d(即种植窗口期)行宫腔镜检查,将其中未发现官腔病变的79例患者根据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腺体开口和血管的形态分为佳型内膜组19例、差型内膜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形态、厚度、分泌情况、胞饮突形态及数量、血管分布等,以及两组患者的血性激素水平、宫腔冲洗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lF)及妊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glycodelin水平、妊娠结局等.结果 (1)佳型内膜组患者种植窗口期血雌二醇、孕酮水平分别为(518±176)pmol/L、(40±20)nmol/L,分别与差型内膜组[分别为(513±244)pmoL/L、(37±19)n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检查显示,佳型内膜组排卵日、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06±0.10)cm和(1.16±0.08)cm,分别与差型内膜组[分别为(0.93±0.12)cm和(1.02±0.10)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佳型内膜组患者排卵日内膜形态为A、B、C型者分别占63%(12/19)、37%(7/19)和0(0/19),差型内膜组分别占23%(14/60)、77%(46/60)和0(0/60),两组A、B型内膜百分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种植窗口期内膜形态均为B型.(2)佳型内膜组患者中89%(17/19)子宫内膜分泌正常,差型内膜组患者中仅7%(4/60)子宫内膜分泌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佳型内膜组患者中,胞饮突形态为成熟期者占84%(16/19),胞饮突数量丰富者占89%(17/19),均明显高于差型内膜组[分别为42%(25/60)和57%(34/60),P〈0.05].(4)佳型内膜组内膜中CD_(34)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0.1±1.2)阳性�

中华妇产科杂志消息
2010年全国妇科微创、盆底重建暨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学习班通知190-190

摘要:由中国医师协会、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妇幼保健院联合举办的2010年全国妇科微创、盆底重建暨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学习班定于2010年6月17-22日在伊宁市举办。学习班的主题是阴式系列手术、腔镜手术及盆底重建术的基础理论、适应证、手术技巧、研究新进展以及并发症的防治和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策略等。会议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夏恩兰、王建六、

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研究
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191-196

摘要:目的 探讨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5年5月-2008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290例为PCOS组,同期就诊的安徽籍非PCOS患者344例为对照组,从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谱(HapMap)11期汉族数据库中选择CYP11A1基因覆盖区域的r^2〉10.8的7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SNP)位点(rs12438594、rs4077582、rs9806234、rs16968477、rs4887139、rs1843090、rs11632698)和3个微卫星位点(D15S1547、D16S520、D15S1546);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两组患者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多个位点联合分析(即单体型分析).结果 7个tSNP和3个微卫星位点中,两组患者的ra4077582、D15S1547、D15S1546和rs1163269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44、0.018和0.026);两组患者的rs4077582、rs4887139、rs1843090、D15S1547和D16S520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48、0.030、0.001和0.024).ACGCA13/6/9AG、ACGTA16/6/11AA、GCACG12/8/8AA、GTACA14/4/7GG、GTGCA13/6/7AG 5种常见的CYP11A1基因单体型中,PCOS组患者的GTACA14/4/7GG和ACGCA13/6/9AG单体型频率分别为7.8%(45/580)和25.3%(147/580),分别与对照组(11.9%和19.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s4077582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浆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11A1基因多态性与PCOS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PCOS患者高雄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需通过对tSNP及微卫星覆盖区域的序列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

阴道上皮内瘤变13例临床分析197-200

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刎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3例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为VAINⅡ、11例为VAINⅡ~Ⅲ或VAINⅢ.结果 13例VAIN患者中,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12例,其阳性率为92%(11/12).VAIN临床表现无特异性,1例阴道分泌物增多;4例阴道局部糜烂充血或呈乳头状增生,2例小结节状改变.13例VAIN患者中,合并宫颈癌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3例;与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癌和CIN)同时确诊5例、与外阴病变(即VIN)同时确诊3例,其余5例均在复查这些疾病时确诊.与宫颈病变或外阴病变同时确诊的8例VAIN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l例VAIN合并CIN因病变广泛术后补充氩气刀治疗,1例VAIN合并VIN因术后切缘阳性补充氩气刀治疗;1例中晚期宫颈癌行同步放化疗后随访时发现的VAIN患者行根治性放疗;3例术后随访时发现的VAIN(VAINⅡ、VAINⅡ~Ⅲ、VAINⅢ各1例)行氩气刀治疗;1例宫颈癌Ⅲb期合并VAINⅢ患者治疗.本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5.6个月(6~87个月),2例患者因宫颈癌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11例活检或阴道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无异常,随访期内无一例进展为浸润癌.结论 HPV感染是VAIN发病的主要原因;VAIN的临床表现隐匿,多在治疗或复查宫颈病变、外阴病变时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VAIN很少进展为浸润癌,预后较好.

中华妇产科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重视引用国内文献的意见204-204

摘要:引用参考文献是反映论文的科学性及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并可向读者进一步提供有关信息。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应限于其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于正式出版物的原始文献。

中华妇产科杂志短篇论著
B—Lynch缝合术后腹壁子宫瘘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208-209

摘要:B—Lynch缝合术适用于因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近年来,临床上已逐步用于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并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但临床医师在关注其治疗效果时,往往忽略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近期我们遇到1例B—Lynch缝合术后并发腹壁子宫瘘的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囊性子宫腺肌病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215-217

摘要:子宫腺肌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为20%~30%,其特点为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MRI表现为连接带的弥漫或局限性增厚,局部信号强度降低。Buerger和Petzing指出,子宫腺肌病可以有充满血液的囊性部分,但此区范围很小,一般直径不超过5mm,较大的囊性病变较罕见,

解脲脲原体血清型1在兔生殖道中的致病性218-220

摘要: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是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能自我复制。Uu是女性泌尿生殖道常见的一种支原体,其致病性可能与血清型及浓度有关。本研究通过建立Uu血清型1(Uul)感染的兔模型,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分析不同浓度Uul在兔生殖道中的致病性,旨在探讨Uul感染与致病的关系。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子宫颈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229-231

摘要:多个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肯定了化疗对控制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作用,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生存率,可使宫颈癌死亡危险下降50%。但化疗中耐药的出现是最棘手的问题,寻求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对提高宫颈癌化疗的疗效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

中华妇产科杂志技术交流
应用彩色多普勒四维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35-236

摘要: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时间一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能静态或动态地显示胎儿心脏的容积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STIC相结合的四维重建可获取二维超声心动图所无法获得的胎儿心脏解剖及病理特点的某些信息,并且图像直观,有助于判断心内血流及心血管系统的空间位置关系。为探讨彩色多普勒四维超声进行胎儿心血管的四维重建以及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52例胎儿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华妇产科杂志病例报告
横膈子宫内膜异位症三例239-239

摘要:例1患者30岁,因痛经5年、进行性加重1年、不孕1年,于2008年12月入院。患者5年前开始痛经,进行性加重1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为8分,伴有慢性盆腔痛,经期伴右上腹隐痛、右肩部疼痛。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无经期胸闷、憋气、咯血等。妇科检查示双侧宫骶韧带增粗,有触痛结节。B超检查示子宫、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CA。:185kU/L。胸片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