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妇产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华妇产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11-2141/R 国内刊号
  • 0529-567X 国际刊号
  • 2.7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华妇产科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3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华妇产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综述、讲座、会议纪要、技术交流、国际学术动态

中华妇产科 200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妇产科杂志述评
我国女性生殖道及性传播感染研究的现状及展望361-362

摘要:生殖道感染(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 RTI)是女性的常见病,包括自下生殖道的外阴、阴道、宫颈至盆腔内的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盆腔结缔组织的感染或炎症。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严重者如急性盆腔炎,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急性炎症如未得到彻底治愈,往往反复发作。

中华妇产科杂志会议纪要
全国妇产科感染、急症与并发症诊断及处理学术研讨会纪要363-365

摘要: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和《中华妇产科杂志》联合主办的全国妇产科感染、急症与并发症诊断及处理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7月31日至8月4日在北戴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约200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上,国内有关专家针对妇产科常见的感染、急症与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专题讲座,部分与会代表也进行了大会发言。下面就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简要总结如下。

中华妇产科杂志妇产科合并症与并发症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血脂水平与围产结局的关系366-369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血脂水平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选 择确诊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妇358例,包括妊娠合并糖尿病(DM)28例(DM组),妊娠期糖尿病(GDM)178例(GDM组),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152例(GIGT组),用Beckman—CX9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详细记录各组孕妇确诊时血脂水平及孕妇年龄、孕周、检测时间、治疗方法、并发症等。结果 (1)GIGT组与GDM组TG分别为(2.7±0.7)mmoL/L和(2.9±0.7)mmoL/L,TC分别为(6.2±1.1)mmol/L和(6.7±1.9)mmol/L,HDL—C分别为(1.78±0.22)mmol/L和(1.64±0.31)mmol/L,LDL-C分别为(3.8±0.9)mmol/L和(3.7±0.8)mmol/L,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TG和LDL—C分别为(3.6±0.9)mmol/L和(4.8±0.6)mmol/L,均高于GIGT组和GDM组,而HDL-C[(1.24±0.19)mmol/L]低于GIGT组和G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组、GDM组、GIGT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别为35.7%(10/28)、16.8%(30/178)和14.5%(22/152);早产发生率分别为39.3%(11/28)、16.8%(30/178)和19.7%(30/152),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发生率GDM组低于GIGT和DM组,分别为9.8%(15/152)、20.2%(36/178)和21.4%(6/28);GDM组和GIGT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DM组,分别为11.2%(20/178)、14.5%(22/152)和3.5%(1/2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血脂水平是监测围产结局的有效指标之一,有效降低血脂水�

中华妇产科杂志会议征文
首届全国生殖医学论坛暨生殖相关疾病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369-369

中华妇产科杂志妇产科合并症与并发症
不同生物亚群解脲脲原体感染与异位妊娠相关性的研究370-373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生物亚群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异位妊娠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33例住院手术的异位妊娠妇女(异位妊娠组)的宫颈分泌物及输卵管内膜组织进行uu生物亚群分型检测;以同期因良性肿瘤行一侧附件切除术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电镜观察不同生物亚群感染后,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1)检出率:Uu生物1群的检出率对照组为52%(21/40),异位妊娠组为52%(1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u生物2群的检出率对照组为12%(5/40),异位妊娠组为46%(1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阳性符合率:异位妊娠组生物1群uu在输卵管黏膜组织和宫颈黏液中同时表达为13例,阳性符合率为72.2%,生物2群Uu在输卵管黏膜组织和宫颈黏液中同时表达为11例,阳性符合率为71.4%;对照组生物1群Uu在输卵管黏膜组织和宫颈黏液中同时表达为18例,阳性符合率为81.8%,生物2群Uu在输卵管黏膜组织和宫颈黏液中同时表达为5例,阳性符合率为71.4%,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形态学变化:扫描电镜下见生物2群Uu感染的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纤毛粘连、倒伏,微绒毛稀少、脱落的发生率为90%,生物1群Uu感染后,微绒毛稀少、脱落的发生率仅为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2群Uu感染可能与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及功能损伤有关,是增加异位妊娠发生率的原因之一。

孕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关系374-376

摘要:目的 探讨孕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与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401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为观察对象,其中妊娠期糖尿病244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157例。401例中,51例孕期合并WC(VVC组),其中16例孕期曾有VVC再次发作(反复VVC组);350例未合并VVC(NVVC组)。比较3组孕妇的50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Y)结果。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VVC的发病率(16%,39/244)高于妊娠期糖耐量受损(7.6%,12/157)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VVC组及NVVC组GCT分别为(9.6±2.0)、(9.3±1.6)mmol/L;OGTr空腹血糖分别为(5.4±1.1)、(5.3±0.9)mmol/L;1h血糖分别为(11.1±1.7)、(11.0±1.5)mmol/L;2h血糖分别为(9.4±1.8)、(9.2±1.6)m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VVC组GCT为(10.4±1.2)mmoL/L;OGTr空腹、1、2h血糖分别为(5.3±0.6)mmol/L、(11.4±1.0)mmol/L和(9.4±1.4)mmol/L与NVV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伴VVC时,GCT、OGTr各点血糖水平无显著升高,但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孕妇比较,VVC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研究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377-381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发生率变化趋势及经规范治疗后的不同类型糖代谢异常的母、儿结局。方法 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共1490例,按照糖代谢异常情况分为糖尿病合并妊娠79例(DM组),妊娠期糖尿病777例(GDM组,其中A1型355例,A2型316例,分型不明106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634例(GIGT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组的母、儿结局进行分析,并对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期分娩的19013例糖代谢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 (1)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总发生率为7.3%,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一阶段即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发生率呈缓慢增长,平均为4.3%(376/8739);第二阶段即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发生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平均为10.8%(445/4133);第三阶段为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基本稳定于8.9%(678/7640)。(2)3组糖代谢异常孕妇总的巨大胎儿、子痫前期、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12.1%(180/1490)、9.5%(141/1490)和9.4%(140/14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1)。3组糖代谢异常孕妇子痫前期、早产、宫内感染、羊水过多、酮症的发生率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糖代谢异常孕妇围产儿总死亡率为1.19%(18/1513),其中,DM组为4.93%(4/81),显著高于GDM组的1.14%(9/787)和GIGT组的0.78%(5/645)(P〈0.05)。而且,DM组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及转诊的发生率均高于GDM组和GIGT组(P〈0.01)。(4)3组1505例新生儿中仅有0.6%(9/1505)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均发生于早产儿。结论 (1)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中华妇产科杂志会议征文
胎儿疾病的诊断和宫内治疗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381-381

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研究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血管活性肽Apelin的表达及其意义382-385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血管活性肽Apel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0例,轻度子痫前期11例,重度子痫前期15例;选择同期正常产妇15例作为正常妊娠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两组产妇胎盘组织中Apelin-36及Apelin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妊娠组Apelin-36及ApelinmRNA分别为0.27±0.04及0.82±0.2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分别为0.18±0.05及0.31±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别为0.24±0.02及0.59±0.16,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别为0.16±0.03及0.25±0.07,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别为0.14±0.02及0.17±0.09,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Apelin-36及Apelin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0.01,P〈0.01),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 血管活性肽Apelin在胎盘组织中表达降低,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中华妇产科杂志会议征文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大会征文通知385-385

中华妇产科杂志临床研究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蛋白Edg4、7的表达及其意义386-389

摘要:目的 探讨胎盘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蛋白Edg4、7的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正常晚孕组)、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组)、20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胎盘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蛋白Edg4与Edg7的表达。结果(1)表达部位:Edg4与Edg7主要表达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2)Edg4和Edg7在胎盘绒毛滋养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正常晚孕组分别为25%和20%,妊娠期高血压组分别为60%和40%,轻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为80%和65%,重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为83.3%和86,7%。轻、重度子痫前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Edg4和Edg7在胎盘蜕膜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正常晚孕组分别为20%和25%,妊娠期高血压组分别为55%和50%,轻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为70%和55%,重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为83.3%和73.3%。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蛋白Edg4、7呈高表达,提示溶血磷脂酸与胎盘组织中的特异性受体Edg4、7结合,并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子宫富于细胞平滑肌瘤中肥大细胞增加的机制研究390-393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富于细胞平滑肌瘤中肥大细胞增加的机制。方法 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0例子宫富于细胞平滑肌瘤(观察组)、30例普通型平滑肌瘤(对照组)和15例子宫平滑肌肉瘤(肉瘤组)患者瘤组织肥大细胞中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同时检测肥大细胞和平滑肌瘤细胞中趋化因子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RANTES)、Eotax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B(TGF-B)的表达。结果 3组患者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肥大细胞基本未见Ki-67的表达。观察组RANTES、Eotaxin和TGF-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9%、91%,而在对照组和肉瘤组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1%、86%和39%、44%、59%,观察组中3种趋化因子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和肉瘤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RANTES和Eotaxin的阳性表达率均与肥大细胞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655,0.543,P〈0.01)。而在3组瘤组织中,均未见MCP-1的表达。结论 子宫富于细胞平滑肌瘤中肥大细胞数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肥大细胞向肿瘤局部募集所致。肥大细胞的局部募集与平滑肌瘤细胞分泌的RANTES和Eotaxin有关,而与TGF-β和MCP-1无关。

子宫颈癌组织中抑癌基因DNA甲基化的检测394-397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中p16、CDH1、RASSF1A和TIMP3基因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MSP)对CINI组(40份)、CINⅡ~Ⅲ(40份)、宫颈癌组(40份)病变组织中p16、CDH1、RASSF1A和TIMP3基因DNA甲基化程度进行检测。另取正常宫颈组织20份作为对照组。结果(1)对照组中p16、CDH1、RASSF1A和TIMP3基因的DNA甲基化阳性率均为0。(2)p16和CDH1基因的DNA甲基化阳性率,CIN11~m组(分别为22%、35%)明显高于CINI组(分别为2%、5%,P〈0.05);RASSF1A和TIMP3基因的DNA甲基化阳性率,CINⅡ~Ⅲ组(分别为12%、15%)虽高于CINI组(均为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宫颈癌组p16(40%)、CDH1(58%)、RASSF1A(20%)和TIMP3(35%)基因的DNA甲基化阳性率虽均高于CINⅡ-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宫颈癌组p16、CDH1、RASSF1A和TIMP3基因的DNA甲基化阳性率均高于CI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上述基因的DNA甲基化的总阳性率(即任何一个基因出现甲基化即为阳性),宫颈癌组(90%)明显高于CINⅡ~Ⅲ组(55%,P〈0.05),且此两组均明显高于CINI组(8%,P〈0.05)。结论 随着从宫颈不典型增生向浸润癌的进展,p16、CDH1、RASSF1 A和,TIMP3基因的DNA甲基化阳性率明显升高,提示抑癌基因的DNA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可能成为判断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中华妇产科杂志消息
2007子宫内膜异位症新进展学习班在昆明召开397-397

摘要:由《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辑部主办,北京紫竹药业协办的2007子宫内膜异位症新进展学习班于2007年4月7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妇产科医师参加了会议。

中华妇产科杂志基础研究
BRMS1基因抑制卵巢上皮性癌细胞体内外转移的实验研究398-402

摘要:目的 研究BRMS1基因转染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后对其体内外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BRMS1基因转染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细胞内(转染组),设未进行任何转染的A2780细胞为空白对照组,转染空载体pcDNA3质粒者为阴性对照组。体外观察转染前后3组细胞增殖、凋亡、细胞间缝隙通讯连接、黏附转移情况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建立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模型,观察3组裸鼠BRMS1基因抑制肿瘤体内转移的作用。结果 BRMS1基因成功转染入A2780细胞中。BRMS1基因转染后,空白对照组细胞生长速度与阴性对照组和转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转染组细胞的每孔克隆数分别为(42±7)、(39±4)及(40±4)个,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细胞S期和G:/M期、Gn/G,期比例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细胞问缝隙通讯连接功能增强。细胞侵袭实验显示,转染组转入底层膜的细胞数[(112±23)个]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为(306±49)、(322±91)个;P〈0.01]。BRMS1基因转染后,裸鼠体内转移灶,转染组为(23±7)个,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为(96±12)、(112±20)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作为转移抑制基因,BRMS1基因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转移。

中华妇产科杂志消息
第二届全国经阴道手术微创技术新进展学习班通知402-402

中华妇产科杂志基础研究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403-407

摘要: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卵巢癌细胞株CAOV3细胞中CXCL12、CXCR4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CXCL12(100ng/m1)作用后CAOV3细胞中整合素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mRNA的表达。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未加药),实验组1(加100ng/ml的CXCL12),实验组2(加10ng/ml的CXCL12),实验组3(加100ng/ml的CXCL12和10斗g/ml的CXCR4抗体),实验组4(加100ng/ml的CXCL12和1pg/ml的CXCR4拮抗剂——AMD3100),实验组5(加10μg/ml的CXCR4抗体或卵巢癌腹水)。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CXCL12对CAOV3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穿膜小室为模型,采用重组细胞基底膜迁移、侵袭实验检测CXCL12和卵巢癌腹水对CAOV3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 CAOV3细胞中,CXCR4蛋白呈棕黄色强阳性表达,CXCR4mRNA的表达水平为0.70±0.10,经100ng/ml的CXCL12作用24h时CXCR4mRNA的表达水平(1.24±0.14)显著增加(t=-7.1088,P=0.0021);CXCL12蛋白和mRNA均无表达。100ng/ml的CXCL12作用3h时整合素131mRNA表达水平即显著增加(作用前后分别为0.53±0.10、1.53±0.16,P〈0.01),24h时VEGF—C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作用前后分别为0.52±0.09、1.11±0.15,P〈0.01)。对CAOV3细胞的增殖作用,实验组1分别与对照组和实验组2比较均明显增强(3组分别为0.428±0.051、0.325±0.045、0.328±0.039,P〈0.05);实验组1分别与实验组3和实验组4比较均明显被抑制(后两组分别为0.356±0.031、0.373±0.029,P〈0.05);而实验组5(0.349±0.0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CAOV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作用,实验组1分别与对照组和实验组2比较均明显增强[迁移细胞数分别为(523.3±

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过度表达对雌激素受体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408-411

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RRα)在雌激素受体(ER)阴性及阳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将真核表达质粒pSG—ERRα(0.5、1.0、1.5、2.5μg)瞬时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A(ER阴性)、HEC-1B(ER阴性)、Ishikawa(ER阳性),采用定量RT-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ERR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计数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转染pSG—ERRα质粒后,HEC-1A、HEC-1B、Ishikawa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能检测到ERRet的表达增加。HEC-1B、HEC-1A、Ishikawa细胞未转染时ERRα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104.2、2870.6、1476.8copies/ng,转染后3者ERRα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9835.3、9644.4、8008.6copies/ng,分别与各自未转染的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2、0.002)。HEC-1A、HEC-1B、Ishikawa细胞未转染时ERRα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23、0.192、0.673,转染后3者ERRα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28、1.104、1.008,分别与各自未转染的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转染pSG—ERRα质粒质量的增加,HEC-1A、HEC-1B细胞的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0.01)。HEC-1B、HEC-1A细胞转染0.5、1.0μg pSG-ERRα质粒后,细胞在转染后24—96h间生长速度显著加快(P〈0.05)。结论ERRα过度表达是ER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A、HEC-1B的一种细胞增殖机制。